第二十二章 根源

說到這裡,袁術看着臉色灰白的田豐,停頓了一下後繼續說道:“想必元皓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不敢面對對吧!”

田豐慘白着臉點了點頭。

面對着沉默不語的田豐,袁術繼續說道。

“大漢之亂,始於世家,這個道理有識之人恐怕都知道。”

“世家怎麼會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已經是個問題?不過是身處其中,騎虎難下罷了。”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世家又不是一個純粹的整體。雖然大部分都意識到整個世家階級出現了問題,世家應該被削弱,但是誰肯讓步?”

“就如我袁家,就算是深明大義,放棄了大半的家業又如何?其他的世家願意這麼做嗎?他們難道不想趁着我袁家元氣大傷之時自己填補上那個空出來的頂級世家的位置?”

“人都是自私的!世家這個看似整體的階級卻是由大量的小團體組成的。”

“這些小團體之間也矛盾重重、各有私心,如何能夠爲了整個階級、爲了整個國家而達成默契,共同退步?”

“亂世是一個洗牌,一個世家自身的洗牌。”

“因爲這個國家已經容不下如此多的世家,所以世家推動了這一切,爲了將自己中那些不優秀的和弱小的世家消滅,減弱整個世家這個大團體。”

“但這一切不過是飲鴆止渴,可世家在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以前,也只能繼續這個循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說到這裡,袁術內心也滿是感慨。

“亂世之中,世家各憑本事,自行支持一方勢力。勝者自然壯大,敗者則被削弱甚至滅亡。”

“世家也分三六九等,弱者只能支持一方勢力,強者則有更多選擇。有的如楊家,選擇避開亂世,隻立足於朝中意圖保全自身。有的如荀家,家大業大,可以遍地撒網,分裂開來支持多方勢力。而我袁家作爲除了皇室以外最強的世家,更是自行選擇優秀的子弟成爲一方諸侯,直接參與到亂世之中。”

聽到這裡,田豐語氣低沉的說道:“主公就是袁家的選擇嗎?”

聽到這裡,袁術有些苦澀的說道:“我只是袁家的選擇之一,而且還是第二個選擇。”

看到田豐臉上的疑問,袁術又解釋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是我袁家太強了,強到無論支持哪一路諸侯,等到天下一統,都會成爲統治者的眼中釘、肉中刺。最好的結局估計就是被削弱到極點,打入世家的谷底。”

“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與其等着慢性死亡,我袁家只有選擇殊死一搏。直接轉身變成諸侯參與到亂世之中。”

“但是,我袁家依舊還是太強了。若是全力支持一個人,此人的勢力會變得遠比其他人強大太多,這是絕對不會被其他世家允許的。若是我袁家如此做,事成之後會佔據了太大的利益,因此必然會成爲衆矢之的,引起其他世家的羣體圍攻。”

“而分出部分去支持其他的諸侯毫無意義。因而我袁家只能選擇分裂開來,分別支持我和袁紹兩人。”

“這樣我們二人本身的實力就不會強的太過。再由我們雙方再次招攬其他世家,形成新的世家利益集團。這樣就更加穩妥,更加符合世家這個階級以及各方的利益。”

說到最後,袁術又再次感嘆了一句:“這一切,終究還是平衡與妥協啊!”

這個國家、這個天下猶如一個池塘,而世家就如同池塘裡的魚,寒門就是蝦米,百姓就是池塘中的水。

水多了還好說,溢出去一部分沒問題。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這個魚塘裡的魚蝦已經太多了,多到整個魚塘都支持不住。

若是繼續下去,魚塘裡的水就會不斷溢出去,而且魚羣也沒了生存的空間,到時候估計誰都活不了。

這時候怎麼辦呢?

只有一個辦法,減少魚和蝦的數量。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等到魚和蝦米的數量少到一個程度了,這個水塘就會重新恢復平靜。

因而這些魚蝦分成多個團體,互相進攻。

其中,袁家代表的魚太多了,佔據了魚塘接近四分之一的魚羣數量。

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可不是吹的。

如果互相爭鬥之下,袁家板上釘釘的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因而所有的魚都會先想着消滅掉袁家。

袁家的目標太大,自然不能被其他魚羣接受,但是獨自出戰又會面臨所有的其他魚羣的攻擊,只能選擇妥協,想出一個辦法。

自己分開,分成三個部分。

一部分隱姓埋名,僞裝身份投到另一種魚的麾下,作爲後路。

另外兩部分則是站出來各自爲戰,並且召集其他的魚羣和蝦羣加入自己。

而其他的魚羣看到袁家的魚羣分裂成兩部分,而且每部分雖然相較於自己所屬的魚羣強一些,但也強的有限,自然會好受一些,勉強接受。

不過還是將袁家的這兩個魚羣隔開,使得他們在相距甚遠的地方各自爲戰。

除非一方快要滅亡,否則絕不可能讓這兩者匯聚。

這也就是袁家二人爲何一直不和而且直到袁術滅亡也未能夠投奔到袁紹勢力下的原因。

二袁受形勢所逼,根本不可能結合,因爲結合後就會被羣起攻之、最終覆滅,絕不可能統一天下。

否則若是二者結合後統一了天下,結局要麼就是統一的太快太容易,最後遺留下來的世家依舊還有十之六七,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很快再迎來一場亂世。

要麼就是剩下的世家太少,十不存一,而且袁家的勢力會因此在其中要佔據了二分之一以上。

這兩種情況根本不能被其他世家,或者說是整個世家階級接受。

因而二袁自始至終都無法結合,而且中間一直隔着一個大敵曹孟德。

袁紹最後是眼睜睜的看着袁術被周圍的勢力消滅了卻絲毫不敢動。

袁術稱帝只是個表面原因,是因爲他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否則也不至於做出這麼傻的事。

因爲當時的袁紹太強了,即將擊敗公孫瓚,佔據整個河北,那可基本上就是三分之一個天下。

袁術不死,世家難安。

袁術就成了整個袁家捨棄的炮灰,變成了所謂的冢中枯骨。

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憋屈第九百二十五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六百八十四章 司馬之謀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四百四十章 缺糧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四百七十七章 破關之機第十九章 許諾換兵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淪陷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九十二章 心痛第三十三章 明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四百九十九章 勸說稱帝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糧收支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操結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應戰第九百五十一章 壓制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四百五十二章 袁術的弱點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圍第七百一十章 和談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九百零一章 祭拜第八百三十一章 覆滅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四百一十八章 說劉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屑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五百二十七章 回擊第九百零八章 抵達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二百八十七章 張鬆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八百零二章 勝而降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五百一十章 出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淪陷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零六章 分封制與擴張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