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賈詡的情報一般,而今草原局勢,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匈奴起兵十五萬,分成十部,劫掠草原。殺的鮮卑人血流成河,可謂仇深似海。而鮮卑人反應過來之後,興兵三十萬,進行反擊。
將匈奴起兵殺的丟盔棄甲,終於遏制住了匈奴人囂張的氣焰,並且乘勢進兵河套。目前,匈奴大軍屯紮在朔方城中,而鮮卑大軍,則駐紮在了朔方城北八十里開外的一處平地上。
雙方隔着黃河主幹,對峙着。
肅殺之氣,在河套的上空蔓延着。
不過,有所區別的是,鮮卑人對於這一股肅殺之氣,並不以爲意,不僅不以爲意,相反,他們還非常的亢奮。
因爲他們是驍勇善戰的大鮮卑人,他們是草原無敵的存在。而匈奴人只是歷史的殘餘而已,而今不過是依附漢朝而得以存貨的附庸,弱等民族而已。
是草原馬背上民族的恥辱。
而今正好乘着這個機會,將匈奴人趕盡殺絕,殺了他們的壯丁,搶了他們的女人,駿馬,牛羊。
爲我大鮮卑的繁榮昌盛,打下一個基礎。
對了,不僅是匈奴人,聽說河套還有許多的漢人,有男人就有女人,男的殺,女的掠,讓漢人也嘗一嘗我們大鮮卑的厲害。
興奮,無比的興奮籠罩住了鮮卑大軍的心。
這一日,風和日麗。
大地爲綠色,宛若綠色的海洋。就在這綠色的海洋上,一道河流橫穿而過。
“嘩啦啦。”
湍急的河水奔涌而過,發出了嘩啦啦的聲音。
“噠噠噠。”
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塵煙飛揚。不久後,一支大隊騎兵出現在了北岸。這一支騎兵隊伍中的每一個騎兵都非常的強健,他們組合在一起,頓時有一股霸絕天下的氣息散發了出來。
“前方就是朔方郡了。”
忽然,一位騎士越衆而出,手指着南方,露出了渴望的眼神,說道。
這人的身份明顯與衆人不同,不管是服飾,氣度,都是如此。在這一羣強健騎兵們的面前,他就是王者一般,散發着最強大的霸氣。
這人正是目前草原上的霸者,鮮卑大單于魁頭。
“噠噠噠。”
就在這時,又有三人越衆而出了。分別是步度根,柯比能,以及嚴忠。
“河套草原,肥美異常。當初的匈奴人因爲擁有河套,是以纔會強大無比。後來,河套被漢人的皇帝劉徹給佔據了,匈奴人就開始一蹶不振了。若是我們大鮮卑獲得了河套草原,那就能豎起當年匈奴人一樣的強盛旗幟。將整個天下都納入懷中了。”
對於豐美的河套草原覬覦不已的不僅是魁頭,步度根,柯比能也是如此。只見步度根順着魁頭的話,說道。
隨着二人的發話,四周的鮮卑騎兵們也都是齊齊的露出了貪婪之色。
“那是我們大鮮卑的草原,奪回來。”
也不知道是誰高呼了一聲,頓時,無數無數的鮮卑騎兵們也都仰天高呼了起來。
“奪回來,奪回來。”
“哈哈哈。”魁頭見到己方勇士的士氣如此的高亢,頓時欣喜不已,不由仰天大笑道。彷彿前方的河套草原已經被納入了鮮卑人的懷中一般。
作爲這一羣鮮卑人之中唯一的漢人。嚴忠對於耳邊充斥着的,要將漢人如何如何的言論,話語。
不由稍稍的紅了一下面容,實在是讓人羞愧難當啊。
雖然他不是漢朝的支持者,但至少也是華夏子弟。而孝武皇帝劉徹,同樣也是華夏的一代帝王。
將河套奪下,是孝武皇帝的豐功偉績,是華夏的勝利。
而今日,他這個華夏子弟卻是帶領了鮮卑人,要將這一片草原奪走。這,這,這。這種感覺,即使是以嚴忠的心性,也都忍不住羞愧啊。
不過,嚴忠很快就又想明白了。俗語有云,大丈夫行事,當不折手段。爲了公孫燕國得以長治久存,犧牲一點點也是應該的。
小小河套而已,送給鮮卑人,就送給鮮卑人了。
嚴忠的心中,如此想着。
正如先前所說的,對於籠罩在整個河套草原上的肅殺之氣,作爲這一次廝殺的主角,鮮卑人根本不以爲意,乃至於亢奮不已。
但是匈奴人卻是不同了。
這一次他們雄赳赳,氣昂昂的殺向了草原,結果卻是大敗而歸,損失慘重,實在士氣低落的厲害。
朔方城。
城中的居民,不管是匈奴,還是漢人都因爲大戰來臨,而顯得壓仰異常。因而,此刻街道上少有能見到路人,即使有人,也是匆匆而過,顯得冷清無比。
“噠噠噠。”
忽然,一陣馬蹄聲響起。卻是一支騎兵隊伍,從南向北,往城中心而去了。這支隊伍威猛非常,但從細微之處看,卻是能看出,這支隊伍,不過是一羣護衛而已。他們將一個匈奴貴族簇擁在當中,警惕異常。
而這一名匈奴貴族高大威猛,氣度非常。
正是匈奴的前任左賢王,今日匈奴人的十部統帥之一的於刃兒。
在不久前,作爲總帥的鄧芝向於刃兒發佈了一個命令,那就是整理敗軍,再從匈奴,漢人之中徵召足夠多的騎兵,進行補充。
此刻,於刃兒已經是全部完成了,並來交差的。
但是於刃兒的心情卻是好不起來,神色始終是鬱鬱寡歡的模樣。
“唉。”
於刃兒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嘆息聲。
不久後,於刃兒等人到達率一處大宅院的外邊。到達大宅外邊後,於刃兒翻身下馬,不用通報,直接走了進去。
不久後,他到達了大廳內。
整座大廳非常的簡樸,沒有多餘的裝飾。立足在此地,頓時讓人覺得精神氣爽。而此刻,上首座上,正跪坐着一人。
此人身形修長,面容儒雅,顯得氣度雍容。正是王上大將軍長史,鄧芝。
“呼。”
來到這裡後,於刃兒覺得渾身自在了不少。不由自主的深呼吸了一口氣,而後才上前一步,對着前方坐上的一人,行禮道:“拜見鄧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