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平戰戡亂養生息

長史張昭因一言不慎,被孫權砍傷了肩膀,此事發生在衆人議事的大堂之上,自然無法隱瞞。江東軍中,因此事而愈發軍心渙散。張昭的親信部曲自然爲之憤慨,而緊接着魯肅率其部衆三百餘不辭而別,更讓人覺得如今孫權已是衆叛親離,大勢已去了。

此事傳到陽羨時,朱治起初還有些懷疑,但隨後更多的消息證實了此事,使得朱治不得不爲之感嘆。

朱治如今已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本是丹楊故鄣人,早年曾擔任縣吏,後被察舉爲孝廉,州里闢其爲從事,隨孫堅到處征戰。到了中平五年,被孫堅拜爲司馬,隨軍討伐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的宗帥豪強,立有戰功,孫堅表他行都尉。及至初平二年,關東軍反董卓,朱治隨孫堅大破董卓於陽人,進入洛陽,被錶行督軍校尉,特許將領步騎,往徐州幫助陶謙討伐黃巾軍。

後來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孫策,依附於袁術。也是他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並且在建安二年舉孫權爲孝廉。可以說朱治歷事孫氏三代,和虞翻一文一武對吳會士人起了模範作用。故此也深受孫權依仗,被任命爲吳郡太守,領兵駐於心腹之地。

然而朱治與吳地大族關係密切,自身也有一大批部曲親信,現在這種局勢之下,他就不得不爲將來考慮了。這段時間顧、陸等世家沒少派人來見朱治,所言者,亦不外今後之事。對於朱治來說,他雖然資歷高、功勞大,但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江東局勢糜爛至此,朱治也知道無力迴天,更何況世家大族已經表明了態度,不再支持孫權,那麼孫權的敗亡就只是時間問題。

那麼劉琮會是個明主嗎?對於他這個疑問,前來勸說朱治的顧徽,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就現在看來,世家大族也好,軍中將領也罷,除了歸順依附於劉琮之外,再無別的選擇。

“這麼說,子嘆其實也並未得到過任何承諾?”朱治有些疑惑,既然顧徽已經向劉琮表示過支持之意,怎麼能不爭取到劉琮的許諾呢?無論如何,治理江東是離不開這些世家大族的。

顧徽微微一笑,說道:“其實這麼說,也未嘗不可。然而當時徽微服前往,只是表達了諸大姓對其取江東之地樂見其成,並無談及其他。當然以徽看來,劉鎮南志向不止於此,所以今後之事,還要觀其言行。至於府君所慮者,或不至成真。”

他說的顧慮,自然是指朱治擔憂歸順劉琮之後,被剝奪兵權,置之不理。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發生,畢竟朱治的身上孫氏的烙印太深,而朱治卻不想就此銷聲匿跡,只做個富家翁便能滿足。他的志向和部曲的前途,都繫於一身,怎能甘願交出兵權呢?

“劉鎮南之志,固在天下,治早有所聞。然治也曾聽說,荊州軍制卻與江東不同,尤其是其執掌荊州之後,削部曲,散私兵,以荊州八郡供養其軍,所部皆統於將軍幕府,出則虎符調兵,入則歸於帥帳。”朱治說到這裡,不由慨然長嘆:“如此一來,豈不是盡收軍權,諸將戰時纔可領兵,且兵出於上,於將領而言,不等若是兵權皆無嗎?”

顧徽聞言皺眉不語,對於荊州軍制他也是知曉的,朱治這麼說,自然沒錯。這便成爲了江東軍諸將頗爲顧慮的一點。他們習慣了部曲私人所有,而這背後更深的則是治理制度的不同。

部曲私兵皆爲將領私有,甚至父子相承,兄終弟及,在這個亂世中才是常態。尤其是江東軍中,更是如此。也正因爲這樣的領兵世襲制度,纔有了食邑制度。比如朱治現在是吳郡太守,而他還有食邑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等地,否則他拿什麼來供養這八千餘人馬?若是加上之前被調到孫權帳下的三千餘精銳,實際上直屬於朱治麾下的有一萬餘人馬纔對。

與之相比,荊州軍將領雖然也有食邑,但多是用以供養家族,軍隊既然不是私人所有,食邑便遠不如江東將領這麼多。而且擁有食邑的據說只有魏延、趙雲、黃忠等大將,至於其餘人等,只有賜田。就連賈詡當初被劉琮封安衆爲食邑都堅決不要,最終賜田百傾而已。

“府君難道未曾想過,劉鎮南爲何會如此嗎?”顧徽見朱治對軍權戀戀不捨,心中有些不屑,但絕不會在面上露出分毫,反倒認真對朱治說道。其實他這樣詩書傳家的世家子弟,是很難理解朱治這樣自屍山血海中拼殺出來的人,對於軍隊的那種深深的依賴和須臾不捨分開的心態的。當然這也並不妨礙他從另一個方面對朱治進行勸說。

對於這個問題朱治何嘗沒有想過?在他看來,軍權收於將軍幕府對於統帥來說,自然是利大於弊,然而對於依靠軍隊纔有發言權的將領來說,則無疑是削弱了他們的權力。

“府君所言,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府君可曾記得,劉鎮南是如何成爲荊州之主的。”顧徽的聲音不自覺的有些低:“若非蔡瑁叛亂,劉景升又怎麼會橫死府邸之中?那蔡瑁敢於反叛生亂,所依仗者,不就是其蔡州上的部曲私兵嗎?”

朱治聽了心中凜然,下意識的點頭道:“如此說來,他收攏兵權,倒也說的過去。”

話雖如此,可朱治還是有些不甘心,他現在手握重兵,就這麼輕易投降,會不會被劉琮所看輕了呢?

“府君此舉,乃是出於大義!”顧徽見朱治猶豫不定,挺直腰背正色說道:“且不說江東久經戰火,人心思定。就拿鎮南將軍來說,其匡扶漢室之心天下皆知,當此時北方多事,羣雄紛爭,能力挽狂瀾,鎮定天下者,唯鎮南將軍爾!若府君率衆迎接,平息戰亂,則江東百姓必將稱頌,而鎮南將軍亦尊將軍之義舉也!”

他這一通之乎者也,讓朱治疑慮之心去了大半。

“子嘆這話,恐怕也是諸大家之願吧?”朱治此時已有了決斷,但還是忍不住對顧徽問道。他知道離開了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自己恐怕很難有所作爲。現在這種情形之下,能和世家大族加深關係,結爲同盟,纔是最爲明智的選擇。

對此顧徽神態從容,頷首微笑:“止刀兵,休養生息,諸姓之望!”

第270章 先定巴蜀圖漢中第314章 偏師主將趙子龍第611章 彼時怎可爲盟友第122章 三天爲期再言退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第29章 雪夜燈下話毒腸第459章 上陣仍需父子兵第445章 可否夜半偷敵營第340章 益州降卒何處用第315章 北方戰亂風雲起第19章 敢赴戎機戰虎狼第217章 倉皇逃生行路難第518章 已破重圍徐退卻第18章 今日請君顯身手第337章 北上南下怎取捨第410章 吾道不亡冷對之第294章 攪動各方巧設計第540章 塵埃落定交兵權第473章 水軍已滅重設防第223章 山中夜襲知是誰第126章 變故突生冷眼觀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532章 已然決意棄淮陰第645章 亂世大族悲末路第365章 堅城已破縱身躍第60章 亂中取勝奪湘城第488章 似有趁夜攻城意第416章 踏破連營奪戰功第31章 亂之所生言爲階第131章 虛與委蛇待時機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殘害第141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08章 拔刀一戰忘生死第188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28章 用人不疑任翱翔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353章 暗夜潛行欲示好第326章 擅作主張所爲何第189章 甘冒奇險破敵軍第188章 外敵未去內亂生第469章 幡然醒悟備戰事第308章 何不爭取爲使者第125章 借酒裝瘋生毒計第444章 誓不言棄衝敵陣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48章 各有褒貶南陽策第10章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300章 脫籍棄田成風潮第321章 一席言談心已動第475章 陸續登岸防敵襲第552章 彎弓虛射戲敵騎第10章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12章 計出連環破船樓第283章 速攻交州先擒王第326章 擅作主張所爲何第47章 各懷異心同路行第318章 所言之事可應否第304章 雪落無聲獨徘徊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483章 如何識破敵詭計第222章 死中求活取敵城第484章 勸募財帛犒全軍第470章 被驅出城因何故第195章 有死無生陷陣營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281章 借刀殺人名結盟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286章 先斬舊主搶頭功第484章 勸募財帛犒全軍第234章 趁亂而走夜舉火第539章 賓客臨門忽喊殺第194章 目透煙塵捕戰機第282章 遣使相勸植隱患第16章 再克堅城氣如虹第177章 欲破營寨當何爲第323章 暫借兵馬成大事第481章 識破詐降急圍攻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385章 積薪焚城迫敵退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124章 何不親征討逆賊第524章 望樓遠眺數敵車第157章 自亂陣腳棄城走第395章 戰事膠着登山眺第351章 斬將奪旗敵軍潰第156章 藉故吞兵誠可慮第410章 吾道不亡冷對之第139章 輕而無備孫伯符第217章 倉皇逃生行路難第337章 北上南下怎取捨第625章 何人率軍可斷後第170章 以身爲餌伺敵襲第434章 戰略已定鎮壽春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437章 元龍豪氣今何在第31章 亂之所生言爲階第218章 人心離散思後路第317章 不過片刻又變卦第239章 略變戰術復強攻第212章 整頓人馬待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