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鵲起荊州始稱雄

襄陽城,牧守府內,白皤高懸。今日劉琮率兵入城,沿途所見,亦有不少百姓自發地舉喪示哀。劉表愛民養士,荊州民安物豐,立學校、修禮樂,廣納流民,深得民望。如今慘遭不幸,百姓思之念之,也是人之常情。

漢獨尊儒,儒家的孝道觀念深入人心,而劉表在荊州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闓、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章句》,可以說荊州的儒風之甚,當此時無出其右者,這也使得荊州仍然保留了厚葬的風氣。

黃巾之亂以前,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爭先恐後,傾盡物力財力,大肆厚葬。每年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用來修築皇陵,所以皇陵無不建得宏大豪華,隨葬的珍寶之多令後世咋舌;諸侯王、權貴皇戚、世家豪強、富商大賈等,倚仗財力,其墓葬往往“積土如山,列樹成林“;就是庶民百姓和邊遠下士,也無不仿效,以顯孝心,以邀孝名。

不過劉琮並不打算要這等虛名,如今亂世之中,物價騰貴、民生凋敝,荊州雖然比起其他地方富足,卻沒有必要如此浪費。爲劉表治喪之事,劉琮便請蒯越代爲主持。他通過此舉一方面安撫人心,讓這些忠於劉表的荊州老臣知道,自己並沒有將他們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就是要身爲表率,移風易俗。

其實薄葬之制在南陽郡早已推行,也算是新政中的一項,當初在南陽推行時遇到的阻力並不大,畢竟在南陽郡流民所佔人口比例很大,背井離鄉貧困交加,即便想厚重親人也不可得。

然而牧守主簿綦毋闓和學官掾史宋忠卻表示反對。劉表對他們二人可謂有知遇之恩,且私交甚篤。情誼所在,名分所繫,使得他們二人對薄葬決定大爲憤怒。

人在激動憤怒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理智。綦毋闓和宋忠雖然都已是垂垂老矣,可架不住他們二人的號召力很大,牧守府中的屬官和學官之中的學生被二人鼓動着向劉琮請願,劉琮瞭解他們的心情卻不能同意他們的做法,打不得罵不得,只好躲到軍營中暫避。至於說服工作,就交給蒯越去做吧。

進城之後蒯越首先提出的,便是審理蔡瑁等人謀反案,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安定人心,穩定局面,給慘遭殺害的牧守一個交代。劉琮也是如此認爲,只是他還要等兄長劉琦回到襄陽,一同審問蔡瑁等人。

之所以如此決定,並非是劉琮對劉琦有什麼猜忌之心,而是劉琮很清楚的意識到,儒家最講究的便是長幼有序、嫡庶有別。自己與劉琦雖然是親兄弟,但劉琦纔是正兒八經的世子。爲劉表薄葬都能引得儒生反對,若是自己接掌荊州,在他們眼裡,定然是有違綱常的,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或許在儒生想來,以性格外貌都更酷似劉表的劉琦接任牧守之職,對他們的影響會最小,也最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劉琮的南陽新政中他們有不少是比較認同的,但對於劉琮所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和做派,儒生們普遍看上入眼。墨家學說早已式微,卻還被劉琮所設立的學校立爲學習的內容之一,早就引起許多人的不滿了。

對於這些情況,劉琮也通過各種渠道有所瞭解,他擔心的不是儒生會採取激烈的對抗,秀才造反的可能性並不大,但讀書人掌握着話語權卻是不容忽視的現實。同樣劉琮也不擔心劉琦與自己相爭,這個信心來自於近年來劉琦的所作所爲。

事實上劉琦趕回襄陽之後,便在劉表的靈前向劉琮和在場的諸人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蒯越、王威等人也還罷了,綦毋闓和宋忠卻立即表示反對,劉琮並不與他二人計較,當務之急是先審結蔡瑁謀叛案,給死去的劉表和荊州上下一個交代。

其實有蔡氏的述說,審問案件得知真相併不復雜。蔡瑁自被擒之後已心如死灰,只求劉琮看在蔡姝份上,不要株連蔡家其他各支。

看着面容枯槁的蔡瑁,劉琮默然無語。他並不是個冷血的人,對於蔡姝之死他一直有些隱隱的愧疚,想到蔡姝臨死前的那一刻,劉琮心中如被針扎。她那時唯一放不下的,便是兒子吧?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片刻之後,劉琮冷聲說道:“凡是參與謀反之人,無論是誰,皆不可恕!”

劉琦與他並坐,聞言眉頭微蹙,想了想卻沒有出言反對。說實話他對蔡瑁等人的恨意一點不比劉琮少,之所以有些疑慮,是擔心劉琮殺伐過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過劉琦很快又想到,亂世需用重典,更何況這是謀逆大罪,罪不可赦。

然而畢竟是蔡氏的親族,如何處置蔡家其他各支,就成爲了一個難題。蔡瑁、蔡興父子自然是要處死的,劉琮念在蔡瑁並沒有對自己的妻兒下手,便判其梟首,而蔡興這個殺害劉表的元兇,則除以腰斬之刑。至於參與叛亂的蔡家部曲,則全都收入奴籍送往礦山苦役。

蔡家不曾參與謀反的各支各房,仍令其留居蔡州,至此蔡瑁父子謀反案審結,只待過幾日明正典刑,於劉表靈前祭奠。

處理完這件大事之後,建安五年三月十六日,劉琮便在牧守官署正式接過鎮南將軍、荊州牧和成武候印綬,成爲荊州實際上的統治者。綦毋闓和宋忠等人見劉琦本人都表示支持,也只能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現實。相比之下,蒯越、王威以及各郡太守、領兵大將如文聘、黃祖等人,都遣使表示擁護。

州牧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當初劉表就任荊州牧之時,李傕曾派左中郎將祝耽授予假節,並督交、揚、益三州軍事,其本意是以此來結連劉表作爲自己的外援,如今朝廷爲曹操把持,都督三州軍事的符節自然做不得數。不過劉琮並不看重這等虛名,他要的是切實可見的利益。

自興平二年穿越以來,不覺已過了五年,暮然回首前世已恍如隔夢,唯有向前展望,盡力而爲,方不負此生。

劉表橫死、蔡瑁謀反,劉琮平叛並接任荊州牧,所有的事情發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令人目不暇接,無以應對,待最終的消息傳出後,天下爲之震動。

身在黎陽前線的曹操是在三月初才得知蔡瑁謀反之事,當時頗爲心動。在曹操看來,若是能趁此機會將劉琮置於死地,那是最好不過,即便不能如願,攻下宛城佔據南陽,對於曹操而言也是非常不錯的結果。然而如今袁紹領十萬大軍南下,兩軍隔河相持,如何能夠分兵?

何況基於對蔡瑁的瞭解,曹操也斷定他必然敗亡,而且會敗的很快。只怕自己派出的軍隊尚未攻入南陽,他就已經失敗了。猶豫再三,曹操還是請來荀攸、郭嘉等人商議。

荀攸和郭嘉的建議與曹操的想法不謀而合,最終商議的結果,是全力對付袁紹,如果蔡瑁僥倖成功,則去一大敵,待掃平北方之後再南下就易如反掌。若蔡瑁敗亡,己方則無兩面受敵之虞,可專心與袁紹作戰。

待得知劉琮率兵返回襄陽,蔡瑁爲劉備所擒之後,曹操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沒有衝動,而此時郭嘉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讓曹操頗爲意動。郭嘉認爲如今劉琮羽翼已成,大局已定,不妨以天子名義正式冊封,以使其名正言順。

曹操聽了之後,立即明白了郭嘉的用意,他稍一斟酌便同意了郭嘉的提議,親手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回許都,交給尚書令荀彧。

既然暫時無法與劉琮相爭,就只能先向其示好,只要劉琮接受了朝廷冊封,那就等於他還是承認天子詔書的合法性,行事也就必然有所顧慮。反正冊封劉琮對於曹操來說,並不損失什麼。

和曹操相比,袁紹得知劉琮成爲荊州牧之後,反倒沒想太多,他如今滿心想着擊敗曹操之後,天下再無可人爲對手。劉琮不過是子侄輩,雖領荊州,資歷太淺,不足爲慮。

然而孫策卻在聞聽消息之後,大爲嘆息。他自彭澤敗後,還軍曲阿,因陳登誘使嚴白虎餘黨,圖爲後害,策便領兵擬攻,軍到丹徒,須待運糧。就在丹徒等待運糧的這段時間,孫策先是聽說蔡瑁弒殺劉表,佔據襄陽,於是便立即與周瑜商量,準備回軍西進,趁火打劫。然而各軍尚未集結,糧草不曾備齊,緊接着便傳來劉琮率兵南下,蔡瑁被劉備活捉的消息。

孫策嘆息時機稍縱即逝,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先平定嚴白虎餘黨,保有江東以圖後續。

至於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得知消息之後還未及籌劃,便已塵埃落定。劉璋確認消息屬實之後,遣使弔唁,然而使者尚未出益州,便遭遇趙韙發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劉璋一時焦頭爛額……

外界的風雲變幻,並沒有讓劉琮感到迷茫,在劉表下葬之後,他便召集賈詡等人趕赴襄陽。

內患已平,以後當如何佈局?撫摸着腰間緊束的白色腰帶,劉琮立於堂上,躊躇滿志。

第47章 君以此始必此終第175章 列陣鋒矢待敵騎第122章 三天爲期再言退第192章 求戰心切待軍令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461章 秋風凌厲掃落葉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236章 遂有南渡吞吳意第237章 攻城未克援軍至第500章 出營廝殺試敵鋒第516章 兩軍混戰忽敗走第33章 豈容狼子成大器第504章 臨機應變布疑兵第154章 將計就計君莫疑第36章 鬼哭神號夜嘯營第17章 多管齊下遣使忙第348章 兵分三路再強攻第427章 南北對峙何所倚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400章 大戰將臨關城塌第592章 驚聞營內嘯聲起第295章 疑兵三處何爲主第196章 欲使上下一心乎第159章 廝殺至今爲何故第519章 另有準備攻水寨第150章 慘遭劈砍欲退兵第30章 此生死敵唯荊州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278章 非止農桑缺人手第190章 銜命出征視死歸第153章 別無人馬可守城第508章 既擒張喜拔後營第37章 趁火打劫定勝局第197章 奉命討賊敢不從第2章 天下何處不可去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26章 芳魂漸遠歸何處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180章 暫鳴金鑼緩收兵第196章 欲使上下一心乎第191章 虛實之間另有第477章 又因何故突收兵第471章 首戰用我破敵城第344章 出手即爲撒手鐗第302章 欲借雄兵討逆賊第460章 絕世大功焉能棄第22章 巨石爲彈何以拋第640章 重布人馬再進攻第336章 獻城之功當足夠第495章 豈能坐視觀成敗第200章 明暗相間離其心第300章 脫籍棄田成風潮第556章 入城堅守糧草缺第206章 貿然發兵恐敗軍第148章 還須反攻待戰機第25章 鐵馬冰河驚入夢第123章 街頭邂逅解君惑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231章 何不直出取吳會第155章 密室相商爭論起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堅城第285章 疾風驟雨定南國第129章 無心暗子聞鉅變第152章 大敵當前舉豪傑第445章 可否夜半偷敵營第568章 豈能回頭向城中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647章 韜光養晦不可得第462章 分兵三路撲盱眙第46章 借與不借皆兩難第50章 兄弟何必鬩於牆第246章 亂兵屠城去無路第29章 破城必先破寨牆第163章 肆意撻伐未曾憐第160章 壯士徑進如飛鷗第526章 秋雨漸落使人愁第266章 已得二州謀全局第286章 先斬舊主搶頭功第50章 兄弟何必鬩於牆第152章 清點戰損破城日第134章 患得患失苦煎熬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259章 三營之設取精兵第166章 爲何逼其投敵去第343章 唯有出城毀敵械第132章 欲借外力謀虎皮第136章 鵲起荊州始稱雄第251章 亂世所圖家門安第10章 圍而不克爲何故第23章 來勢洶洶何以對第407章 掌控戰機待總攻第189章 終下決心靖宇內第412章 鐵槍寒光鎮四方第341章 暗通款曲入南門第42章 鎧爲明光初鍛造第508章 既擒張喜拔後營第253章 初定江東取戶籍第29章 雪夜燈下話毒腸抱歉今天欠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