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道好輪迴

劉爭對孫家的人,還是十分了解的,和就和劉爭了解曹家和劉家是一樣的。

三國遊戲裡,這幾個皇室家族的描寫都十分的清楚。

而這個孫賁,就是孫堅大哥孫羌的兒子。

孫羌英年早逝,留下了兩個兒子,孫賁便是孫家的長子,比孫堅小不了多少。歷史上的孫堅在長沙起義參與十八路聯軍反董卓的時候,在郡縣裡當官的孫賁毅然決然的辭官投奔了自己的叔父孫堅。

甚至,後來孫堅身亡,孫家也是孫賁在統帥,只是後來孫策表現的越發亮眼,才逐漸取代了孫賁在孫家的地位。

當然,孫賁的結局和所有孫家子孫一樣,都不好。

歷史上的孫家,可以說是最喜歡搞事情的一家人,別的家族,都會聯合起來,對付外人,但是孫家人,很特殊,他們喜歡搞內鬥。

比如,從孫策這一輩開始,大家齊心協力搞內鬥。

孫策打下了江東的一片基業之後,突然身死,本應該由孫策的兒子繼位,可是弟弟孫權繼承了孫策的位置。當時想要繼承孫策職位的人,並不只有一個孫策,還有孫堅大哥的兒子孫賁,以及孫堅弟弟孫靜的兒子孫暠。

不過他們都沒有爭過孫權,孫賁親曹,女兒還是曹操兒子曹彰的妻子,赤壁之戰的時候,因爲主張投降曹操,莫名其妙就掛了。

孫暠雖然沒有描寫他最後的結局,但是他生了兩個厲害的孫子。

這兩個厲害的孫子,都是日後弄垮吳國的權臣。

而至於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一句話,劉爭其實一開始就是不服的。

對於劉爭而言,他在三國之中,最不喜歡的一個人,可能就是孫權了。

因爲這傢伙奪了自己大哥的位置,爲了穩固自己的統治,簡直什麼手段都用的出來。

孫策的兒子孫紹,在孫策死的時候,已經有十歲了,可是根本沒有到足夠掌權的年紀,就已經莫名其妙的死了。

至於怎麼死的,歷史上沒記載,但是多半和孫權脫不了干係。

而孫權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叫孫翊,孫翊和孫策很像,孫策死的時候,有大臣推舉孫翊繼位,可正式如此,孫翊也沒過幾年,就莫名其妙死於自己手下的刺殺,英年早逝。

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孫匡,二十歲不到,娶了曹操的女兒,也莫名其妙死了。

一個叫孫朗,因爲違反軍令,被削去爵位,終身禁錮。

孫堅所有的兒子,最終只有孫權笑到最後。

或許,因果報應就是這麼快。

孫權雖然不擇手段的坐穩了吳國開國皇帝的位子,但是他的兒子,也同樣沒有逃脫相互內鬥的局面。

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可是最終一個好下場的都沒有。

長子孫登,也是太子,爲人聰明,是一個不錯的繼任者,可是因爲不是正妻所生,英年早逝。

次子孫慮,深的孫權的喜愛,但同樣不是正妻所生,在孫權稱帝之後,不到二十歲就莫名死去,連子嗣都沒留下。

三子孫和,愛好文學,擅長騎射,深受孫權寵愛,在孫登死後,被冊立爲太子。南魯黨爭中,受到魯王孫霸和全公主誣陷,逐漸失勢,最後還想要爭奪皇位,被孫竣賜死。

四子孫霸,受封爲魯王。頗有盛寵,當時與太子孫和不相上下,萌生奪嫡爭儲之心,結交大臣和全公主陷害太子,造成朝野動亂,史稱“南魯之爭”。

之後因爲圖謀危害太子,坐罪賜死,被自己的父親孫權直接賜死了。

五子孫奮,不得孫權喜歡,一直沒啥存在感,後來又因爲身份是一個威脅,在皇位的爭鬥之中,被貶爲庶人,而後還因爲思念前朝君王,惹怒了現任皇帝,直接被誅三族。

七子孫亮,孫亮就有意思了,孫亮是吳國第二個皇帝,十歲登基,但是一直被權臣掌權,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

叔父權臣孫綝一直掌控權利,不讓孫亮親政,要不容易捱到了十五六歲可以親政了,又處處受制於權臣,沒辦法只能夠用計劃殺害權臣,但是倒黴得到是自己的皇后透露了消息,結果被權臣提前發覺,最後廢爲會稽王。

沒兩年,就被毒殺。

再接着,就是六子孫休。孫亮被廢之後,有資格繼承帝位的就只有孫休了。孫休是最不想當皇帝的人,不過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夠變成吳國第三任皇帝,讓吳國續命好些年。

不過孫休同樣短命,不到三十歲,便英年早逝。

將爛攤子丟給了年紀不大的太子。

孫休的兒子只有十歲,本來繼承皇位,也無法親政,加上已經有了孫亮這個前車之鑑,文武百官直接違背了孫休臨死之前的遺照,該立孫皓爲帝。

而這個孫皓,就是孫權三子,廢太子孫和的兒子。

世道多輪迴,蒼天饒過誰,該是孫和的皇位,始終還是落在了孫和這一脈人的手上。

不過孫皓並不是一個好黃帝,初期倒是施行明政,有一些起色。可是很快就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名聲很大,驚動華夏,令晉武帝感到惶怖。

最終,成了吳國的亡國之君。

其實吳國的這一切的源頭,便是孫權引起的,若是孫權能夠恪守職責,選擇輔佐自己的侄子孫紹繼位,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麻煩了。

正是因爲他自己成爲了皇帝,然後重用孫氏宗親,導致後面孫靜的子孫不斷成爲權臣,最終讓吳國走向了滅亡。

而此時的劉爭,看着孫賁,這些孫氏子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好感,無非都是一些喜歡搞內鬥的人。

“我知道你,你叫孫賁對不對。”

劉爭不等孫賁多說,便主動衝着孫賁開口說了一句。

孫賁拿着刀,還打算衝着劉爭叫囂幾句,可是突然聽見了劉爭的話之後,也是微微一愣。

不過更多的是驚喜,他沒有想到,他的名字,居然被劉爭聽說過。

“你也知道小爺的大名,既然知道,還不快快出城投降,等小爺打破你的營寨,可就晚了!”

第七百一十一章 坦白第七百四十二章 困獸之鬥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上鉤第八百二十九章 逃走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敗北第五百八十六章 叫陣第五百二十五章 是你們逼我投降的第八百二十四章 危急關頭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絕妙的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做賊該做的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降第九百三十六章 返回第八百九十三章 冀州平定第一百零五章 火攻之計第九百九十章 支援第一章 黃巾雜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章 達成合作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呂布的法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城中的小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追擊第一千兩百章 大漢神威第四百九十三章 兵馬動態第三十二章 神上使第三百九十二章 蘇僕延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縮防禦第三百五十一章 做賊該做的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零五章 火攻之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先登死士第兩百五十四章 圍三留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招攬虎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上鉤第七百七十四章 剋制騎兵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進攻冀州的戰鬥第兩百五十四章 圍三留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火攻之計第六百九十六章 大敗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潁川豪族第三百二十四章 返回交州第九百七十二章 品茶侯佳音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入皇城第九百二十章 進攻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言不合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烏巢大營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劉備來使第八百九十三章 冀州平定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潁川豪族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和破城第四百八十四章 重新部署第五百零九章 發起進攻第九百八十三章 大戰來臨第三百九十一章 烏丸單于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冠絕羣雄第兩百二十六章 揚州援軍第五百四十章 找茬的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降還是死?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消耗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沙摩柯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貂蟬,你出來吧第六百六十八章 接見袁術第兩百一十章 城下的談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謀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宗帥周朝第九十八章 改變計劃第八百零六章 袁紹之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試探性進攻第四百八十二章 江東豪族第八百五十九章 天命之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笮融第九百二十七章 從長計議第三章 戰略性撤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貂蟬和呂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屠城第五百章 底氣第五十五章 張曼成的賞賜第四百三十六章 火速攻佔第一百零三章 河西河南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貴霜帝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較量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和破城第九百八十章 表露身份第三百六十五章 少年的比鬥第七百八十七章 計中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劉繇的依靠第三百零六章 不會作詩可以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斷後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援軍來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是你們逼我投降的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先登死士第六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最好的辦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巔峰時期的黃忠和呂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進攻潁川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教訓第四百八十二章 江東豪族第兩百二十二章 大戰在即第九十四章 劉爭的辦法第四百八十九章 小霸王和小周郎第一百二十六章 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