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質多王朝

這兩個王朝,別看佔據的疆域並不算大。

但其實疆域也不算小。

和曹操所管理的扶南國相差不大。

並且因爲古印度的文明,發展的時間很長,歷史悠久,甚至能夠和華夏文明相媲美。

這恆河流域滋養了許多子民,導致這兩個王朝的百姓人口數量還是不少的。

曹操若是想要進攻貴霜帝國那擺在他面前的這兩個王朝,就是一道坎。

其實走水路也不是不行,只是曹操手下暫時並沒有那麼多的水軍,而且走水路的話需要繞行一次,所耗費的時間同樣不小。

而且走水路運輸糧草比較麻煩,一旦中途出現什麼岔子那些遠征軍,就很有可能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倒不如走大路,陸地上行軍,若是遇到什麼阻礙直接平推過去,將所過之處全部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

這也是曹操能夠想到最好的辦法。

百乘王朝和質多王朝兩個國家雖然也有不少的兵馬。

但這些兵馬對於曹操而言都算不上什麼。

他的大軍從扶南國一路往西北方向前進走了一個月的時間便正是遭遇了第一波阻礙。

這是質多王朝的一座城池,說它是一座城池,多少還有幾分勉強。

因爲他外圍不過是一些土牆堆砌起來,防禦能力極其低下。

甚至都沒有城樓,只是一些圍牆圍住起來的。

這樣的城池稍微來幾隻戰象大軍,便能夠輕而易舉地踏破,甚至都並不需要攻城器具,直接便可打進城中。

而且這城中並沒有質多王朝的大軍駐守,不過是一些羣衆自發聚集於此,連一些守衛都沒有,曹操的人馬一到立刻便佔領了這座城池。

像這樣的城池一路上曹操已經遇到了不少。

當然,一開始的曹操也並沒有想着要將他們佔領,只不過是跟他們借道前往貴霜帝國,只不過語言不通,曹操的大軍到達之後,這些當地土著立刻操着一口聽不懂的話語,嘰嘰呱呱的說着什麼。

不等曹操等人表明自己的來意,便立刻組織起當地的一些百姓,抄着一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武器,就向曹操的大軍發起了進攻。

曹操本來就有幾分瞧不起這些土著,沒想到這些土著居然率先向其發難。

既然這樣曹操自然也沒什麼好客氣的,當即便率領大軍反擊。

也就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數座這樣的城池,並將這些人馬全部奴役。

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需要打通扶南國,前往貴霜帝國的道路,二來,他也需要依靠戰爭來補充己方的兵馬與糧草。

畢竟幾萬大軍從扶南國一路往北,走了足足一個月,所需要消耗的糧草以及動用的人力都不是一個小數目,若是遇到天氣不好,糧草沒辦法快速運輸過來,就必須在當地先找一些糧草補充。

而這些質多帝國的城池裡,雖然一個城池聚集的人不多,但這些人家家戶戶都有存糧佔領了這些城池之後,曹操便可就地徵收糧草。

短時間裡也就並不缺少軍糧,也讓曹操在接下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便將偌大的質多帝國佔領了大半。

那質多王朝反應很慢,等到曹操的大軍進入腹地之後,才緩慢的反應過來,組織起了王朝爲數不多的幾萬軍隊開始正面與曹操的人馬交鋒。

這些兵馬平日裡都缺少訓練,說他們只是普通的百姓,不足爲奇。拉出去的戰鬥力,甚至還比不上十年前的黃巾軍。

至少黃巾軍在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只要有足夠厲害的將領統率確實打的大漢官軍都措手不及。

而且黃巾軍裡面有不少將領都頗爲厲害,並且精銳人馬也是個中好手。

而這些質多王朝的士卒,一個個都無精打采,毫無章法,行軍之中一旦受到一點潰敗,便立刻做鳥獸散。

這樣的人馬,在與曹操的第一波交鋒中,就立刻被曹操輕視。

幾萬大軍被曹操一戰擊潰。

曹操僅憑兩萬兵馬就打的質多帝國六萬人抱頭鼠竄,整個王朝的人馬就在一站之中,土崩瓦解。

就連這質多王朝的國王也被嚇得立刻逃往了鄰國。

曹操順勢將整個質多王朝的大半疆域都收入麾下!

一舉將扶南郡的領地擴充至這裡。

並且後續很快便安排一些從中原帶過來的漢人,分批進入這質多王朝的城鎮之中,分化郡縣,加強管控,實行殖民政策。

只要教他們語言學習漢語,並且實行漢律。

從娃娃抓起要不了幾年,這裡就會演變成大漢屬國。

這些人也就會逐漸變成大漢子民。

這一點從扶南國這幾年的變化就足以看得出來。

當初剛剛佔領扶南國的時候,那些扶南國殘黨時不時的還會跳出來作亂。

甚至不少扶南國的城鎮,偶爾都會有一些叛亂的行爲。

可後來在曹操的管理之下,人民的日子確實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加上學習了大漢的文化,讓他們在心中也同樣開始認可自己是一個漢人。

如今的扶南也就演變成了大漢的一部分。

曹操相信要不了幾年,這質多王朝的地盤,也一樣會和扶南這些附屬地一般,慢慢融入大漢,變成大漢疆土的一部分。

搞定了諸多王朝曹操的大軍,距離貴霜帝國也就不遠了。

正當曹操,以爲可以率領兵馬殺向貴霜帝國,一舉將這強橫一時的大帝國給擊潰時。

之前逃走的質多王朝國王來到了百乘王朝,並且向百乘王朝的國王借兵,重新殺了回來,想要收回失地。

等質多王朝又率領幾萬大軍,殺回來的時候,曹操這個時候才明白,這個國度,到底有多麼的愚昧。

國王在這個國家裡算不得什麼,在這個國家之上,宗教更爲強大,百姓都信仰所謂的神。

這質多王朝裡的百姓,根本不聽國王的話,而是聽從一個叫婆羅門的宗教的。

婆羅門,便是佛門的諸多演變之一。

在當地形成了一個高於王權的存在。

這一點,倒是讓曹操頗爲驚訝,甚至又重新想到了當年的黃巾教。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兗州議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支援南城門第六百二十章 席捲中原第五百七十三章 奇襲東萊第六百六十四章 收拾殘局第四百七十二章 想辦法破敵第五十九章 財神爺第三百二十五章 海軍成形第八百三十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恐嚇第三十八章 追擊秦頡第七百四十四章 窮寇不追第八百七十二章 馬販子第九百六十二章 西涼馬孟起第七百七十一章 閱軍第八百零八章 斬顏良第七百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零九十章 正合我意第十三章 內訌的前奏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心思不死第四十八章 對付朱儁第六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定兗州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夏侯蘭第兩百五十八章 追擊第九百八十三章 大戰來臨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打算第四十章 連環計第九十二章 蔡瑤的心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堂兄陸儁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陣前鬥將第六十五章 董卓出山第九百七十六章 辦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誰來斷後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徐晃和呂布第四百九十二章 信的內容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趁勝追擊第八十七章 狼狽而逃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執的張曼成第一百一十章 煙燻之法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聰明的呂布第八百五十九章 天命之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攪屎棍郭圖第六百三十六章 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紛亂的大漢第三十六章 有此一劫第三百五十九章 突圍和破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幷州狼騎第七百六十七章 何苗死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兗州之亂第十一章 去向第一千零三章 訓斥第八百七十二章 馬販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又中計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降祖郎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百家爭鳴的盛世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欽點入學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紹的先鋒軍第一千零五章 殺人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親自征討第八百四十三章 西涼局勢第六十五章 董卓出山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馬鈞第四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三十四章 握手言和第六百八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急行軍第九百六十三章 出師不利第七百一十章 再遇郭嘉第三百八十五章 秉燭夜談第九百九十五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三百六十四章 倔強的孫策第八百五十五章 琅琊仙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稍安勿躁第兩百六十三章 故人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諸葛連弩的厲害第八百五十章 鬼神之說第七百九十三章 戰敗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動態第十四章 大渠帥波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重大消息第六百零八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六十三章 劉子揚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許下前程第九百八十四章 敵襲第八百二十二章 陷陣之志第四十七章 招攬之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援廬江第五百九十一章 狼狽而逃第六百三十九章 印刷術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徐庶第三百六十七章 烽煙四起第九百二十四章 勝利果實第四百八十章 大破嚴興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攔截第六百七十六章 眼光要長遠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