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勤政愛民

不多時負責巡查的士兵前來報告,劉豹及其二子阿迪拐、阿媚拐全部戰死,去卑被張苞斬殺,長子誥升爰死於亂軍之中,二子劉猛逃回祁縣去了。

徐陵問道:“劉豹被滅,去卑授首,祁縣暫時沒有威脅,劉豹家屬何在?”

那人答道:“據俘虜報告,早在渡河之時,劉豹之妻呼延氏逃入山中去了,被幾百匈奴兵護送而走。”

“逃走了?”徐陵眉頭微皺,思索片刻,吩咐道,“馬上拍一千精兵,分成五隊到金龍山搜查,務必要把這個呼延氏找出來。”

“是!”那名親兵不明所以,但還是去執行命令。

劉封臨行前交代過了,就算劉豹逃走,劉豹的妻子呼延氏也必須要殺掉,這是將來的一個禍患。

其實徐陵也搞不明白,一個婦人,難道就比劉豹的禍患更大?

******

延熙四年春,成都錦祠之外,漢帝劉禪在迎春祭天之後,突然當衆宣佈,要在立春日舉行“春耕”,爲大漢百姓祈求豐收,以示重農勸稼,祈盼豐年。

羣臣正準備起駕回宮,忽然聽到小黃門黃皓宣佈這個消息,全都震住了,半晌沉默之後,纔在蔣琬等人的帶領下叩拜天子,山呼萬歲。

本來每年祭土祭農,劉禪都是百般不從,基本都是由九卿各部獨自完成,這次忽然重視政事,不論他意圖如何,對羣臣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激勵。

大司農孟光更是喜極而涕,當下伏在臺階上泣不成聲,數年以來,他都是獨自完成這項禮儀,這是自劉備之後,劉禪第一次真正施行春耕,何其不易?

“陛下終能幡悟,打理朝政,明曉重農勸稼之舉,孝裕該高興纔是,何至於此?”秘書郎郤正慨然而嘆,扶起孟光,朝中許多大臣的心思,又何嘗不與孟光相同?

如今正值大漢復興之際,外有劉封、諸葛亮、關羽等人開疆擴土,內有蔣琬之流主持朝政,一片朝氣勃勃,但每個人心裡都明白,劉禪不理朝政,終究讓人心中不踏實。

作爲一國之主,不能勤政愛民,這對所有的大臣無疑都像是罩在心頭上的陰雲一般,揮之不去,若非有諸葛亮和劉封在,恐怕早已人心渙散了。

“外有燕王收復中原,如今陛下又勸農重稼,內外相輔,漢室復興,有望矣!”孟光收淚感慨,長長出了一口氣,似乎心頭也輕快了許多。

望着錦水半晌,才恢復精神,整理衣冠,正色道:“陛下親耕,乃國之重事,吾還需做好萬全準備,此事還需與蔣尚書仔細商議才行。”

郤正點頭欣慰笑道:“先前先帝春耕於南丘,天下大治,此次不妨與祭農大典同時舉行,以示隆重,該當昭告天下,激勵民心纔是。”

“吾正有此意,你我馬上去找尚書商議大事,順便將此事寫信告知丞相與燕王諸位,也讓他們高興高興。”

孟光連連點頭,老臉上皺褶都閃爍着喜悅的光芒,和郤正快步往內城而去。

劉禪宣佈親耕,並在朝堂上再次確認之後,朝中上下,無不鼓舞,經羣臣商議,春耕的地方定在諸葛亮首次施行梯田制的梓潼。

經過數年發展,梓潼已經成爲梯田和屯田制試行基地,土地肥沃、水利方便、良田萬頃,還有從西域等地帶來的糧食種子,都在梓潼試驗種植。

羣臣之中,當然以孟光最爲振奮,罷朝之後,馬上親自帶人前往梓潼,提前一個月開始籌備各種事項。

梓潼太守李福在孟光的授意下,挑選二十名德高望重,且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禮儀培訓,並同時備齊農具,在梓潼、成都和江州三地尋找白色耕牛五頭。

爲保證春耕的種子能夠豐收,孟光親自前往涪縣挑選出一片水利灌溉方便之地,並尋找黃土用籮精心篩過,覆蓋在肥沃的土地之上。

等一切籌備完畢,一月時間轉眼即到,百姓聽聞聖駕躬耕於梓潼,無不歡欣鼓舞,夾道相迎,從成都到梓潼,沿途之上,簞食壺漿以迎鑾駕。

“不想蜀中民心如此,看來朕還是該多出來走動纔是。”望着轎外歡呼涌動的人潮,劉禪也感慨不已,滿面紅光,隱約感覺到了君臨天下的氣勢。

“陛下,這纔不過益州偏狹之地,若是他日到了長安,乃至中原,那纔是萬里江山,氣勢雄渾呢!”黃皓眉開眼笑,雖然自己的肥臉上汗珠滾滾而落,但還是勤快地爲劉禪閃着扇子。

初春的天氣已經有些炎熱,尤其到了中午,轎中更顯悶熱,劉禪揭起轎簾,望着沿途青山蜿蜒,春暖花開,鳥聲婉轉,冬日以來的煩悶盡去,對將來巡視長安等地更是遐想不已。

天子車駕陣勢浩蕩,向寵統帥的三千御林軍旌旗飄展,威風凜凜地在前面開路,緊隨車駕的則是剛剛傷愈復出的老將趙雲,五百禁衛軍交由趙雲親自統帥。

雖然鬚髮盡白,箭傷初愈,但坐在高頭大馬上的趙雲還是十分英武,深沉如水的雙眸如同鷹隼一般,不時掃過兩旁的山嶺,任何可疑的跡象都逃不過他的雙目。

在趙雲身旁,還跟着一位白衣白甲的小將,這人面目俊朗,脣紅齒白,雖然面色稚嫩,但神色卻顧盼自若,目光不時從趙雲身上掃過,露出羨慕欽佩之色。

“子龍叔叔,此番箭傷痊癒,你又要去中原了吧?”猶豫了好幾次,少年終於打馬上前,湊在趙雲身邊小心問話。

“哦,正是!”趙雲微微回頭,看到陽光下俊逸的年輕人,目光變得溫和起來,似乎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笑道,“是啊,中原未復,戰事未已,爲完成先帝大業,某一日不敢停歇。”

“趙叔叔一生征戰天下,百戰百勝,乃我輩之楷模,今日有幸與將軍爲副,晚輩之幸也!”小將似乎沒想到趙雲會如此和藹,不由面色激動,連連抱拳。

“都是過去之事,不提也罷,”趙雲微微頷首,“汝力勸太子,令其遵從禮儀,端正國器,雖在朝堂,功莫大焉,當真後生可畏。”原來這少年正是中庶子霍戈,裨將軍霍峻之子,先主末年爲太子舍人,後劉備駕崩,除爲謁者、黃門侍郎,雖然年紀不大,但對朝中諸事十分熟悉。

第166章 智擒姜維第2060章 合理請求第1577章 步步爲營第811章 清除隱患第1884章 苟延殘喘第2113章 深藏不露第787章 衆望所歸第707章 放你一馬第1899章 漁陽之光第1127章 涼州七子第1068章 不請自來第1604章 惺惺相惜第502章 諸葛風度第2089章 一展雄威第979章 大將軍府第464章 惡戰第1630章 金蛇槍法第107章 騎兵計劃第1698章 行前準備第1946章 其心可誅第1315章 功過成敗第1140章 慘烈一戰第312章 鬥智鬥勇第911章 衆怒難犯第1289章 巧舌如簧第1228章 得隴望蜀第978章 十二天將第558章 扳回一城第1315章 功過成敗第1117章 人才濟濟第1279章 佈局江東第1896章 伏兵四起第578章 三星洞第1853章 全力報仇第419章 以少敵多第1817章 紙上談兵第56章 二次遣使第1153章 籌謀全局第1530章 人心變化第55章 兵鋒直指第679章 飛鳥傳書第1798章 誘兵之計第760章 頑疾早除第146章 藤甲兵第43章 遣使議和第957章 登基大典第1053章 密室地宮第365章 再換旗幟第374章 智取雁門第183章 進逼長安第493章 意氣奮發第937章 咸陽祭陵第1950章 迷途羔羊第60章 五子良將第1521章 趁機而動第900章 人言可畏第703章 背後偷襲第1759章 意料之外第2070章 英雄抱憾第1912章 新政改革第1652章 臨陣抉擇第36章 便宜師傅第1572章 朝歌會盟第231章 窮寇莫追第1500章 明亮司第809章 進退無路第520章 陣前退婚第1551章 新的世界第1079章 英明決斷第271章 流雲騎第1395章 近身纏鬥第477章 無奈破陣第706章 最後的倔強第656章 一舉兩得第193章 司馬一族第1508章 四俊之名第284章 路遇刺客第1631章 雪中送炭第513章 百密一疏第1409章 風平浪靜第409章 兩面受敵第548章 各施其能第1458章 江湖規矩第1598章 連夜劫營第330章 鏖戰赤壁第493章 意氣奮發第1618章 絕地求生第716章 未解之謎第2004章 殺敵奪關第1003章 還施彼身第1141章 神機妙算第2025章 雙管齊下第286章 淮南文鴦第1833章 意料之外第321章 背腹受敵第1785章 長亭論道第1178章 一點兩點第1479章 開設當鋪第1061章 重病纏身第1019章 意外之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