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猝跋韓幾人緊張不已,劉封也不強迫他們,只是說道:“秦末時期,東胡強盛,曾向匈奴要求名馬、閼氏和土地,匈奴人不忿,後爲冒頓單于擊敗,退居遼東之地,可有此事?”
“有,這當然是真的!”
猝跋韓對先祖的來歷倒是直認不諱,言道,“東胡敗退之後分爲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以山名作爲族名,這就是烏桓族和和我們鮮卑族的來歷。”
劉封點頭道:“肅慎、穢貊和東胡三族皆起自先秦,分佈東北各地,以遊牧爲主,肅慎、穢貊本爲土人,各有其名,東胡卻因居於匈奴以東而爲名,你可知爲何東胡沒有名稱?”
“這個……”猝跋韓眉頭緊皺,回頭看了看胡掖祿屋等人,大家面面相覷,卻神色茫然。
陳壽言道:“東周時期匈奴人自稱胡,東胡因居匈奴以東而得名,之前確實不似肅慎、穢貊等有其族名。”
猝跋韓隱約意識到不對勁,但還是忍不住好奇問道:“這其中難道也有來歷嗎?”
“那是自然!”
陳壽笑道,“只因當年包豕韋北遷後與匈奴互有來往,或戰或和,其後輩融合後無法取名,便一直延續至周,與肅慎、穢貊共分東北之地,三足鼎立繁衍至今。”
猝跋韓心頭一跳,吃吃問道:“那,那包什麼的,莫非就是中原人?”
“不錯!”
陳壽果然點點頭,解釋道,“夏王少康封顓頊後代元哲於豕韋,賜包姓以守伏羲之祀,稱爲豕韋氏國,後豕韋氏國當爲商湯所滅,不得已北遷,與胡人融合便才了東胡。”
“不,不可能,這不可能……”猝跋韓連連搖頭,抱着腦袋一陣混亂,他們本就是東胡後裔,遊牧各地,居無定所,沒有文字記載,風俗禮儀都是祖輩相傳下來的。
但東胡歷經多次戰亂和奴役,幾乎被匈奴滅族,分崩離析退居深山,多數禮儀風俗因爲被匈奴奴役而與他們相似,關於祖先東胡的資料卻少之又少,這時候聽到陳壽的一番論述,根本無法分辨真假。
陳壽卻不管猝跋韓幾人的痛苦,看了看劉封繼續說道:“那元哲爲彭祖別孫,而彭祖爲顓頊子孫,顓臾乃太昊伏羲氏後裔,若追溯先祖,我們共尊三皇五帝,自然都是同族,只是後代開枝散葉,流落各地罷了!”
“不,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猝跋韓忽然痛苦大叫,抱着腦袋衝了出去。
胡掖祿屋等人要追,劉封卻攔住了他們,笑道:“此事若叫你們立刻接受必定十分艱難,就是蘇德他們也是花費了數年功夫查閱史料才能確認,本王不強求爾等認可此事,但認祖歸宗終究是大事,有三皇之首爲祖,總比成爲匈奴人的奴隸要強的多吧?”
胡掖祿屋等人神色怔忪,他們聽不懂劉封等人的話,都是鮮于滑在一旁轉述,對這些三皇五帝等等更是十分陌生,至今還一臉茫然。
劉封笑得諱莫如深,也不再追究此事,只要將鮮卑人納入中原,讓他們的後輩學習中原文化,瞭解先祖來歷,久而久之,自然便會產生認同感,讓匈奴人改變觀念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幾乎換了一代人,對付鮮卑人,劉封也不急於求成。
示意幾人坐下之後,劉封又道:“吾已與陛下及文武公卿商議過,漠北之地從來無名,既然納入我大漢版圖,自然要有劃分,以陰山左右百里之地,西至賀蘭山、北到狼居胥山爲蒙州,化爲鐵弗部封國,國號‘蘭夏’。”
“蘭夏?”
蘇德這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國號有什麼來歷麼?”
劉封笑道:“陰山在匈奴叫做達蘭喀喇,便取其中一字,再加上我華夏之名,以示兩族永世共融之意。”
蘇德躬身笑道:“謹遵聖命!”
他心中高興的並非這個名號,而是大漢劃分給他們的地區,這可是一漠北最好的土地了,有了這一大片草原,再加上大漢作爲後盾支持,恢復匈奴當年的輝煌並不算難。
而且從今之後只有蘭夏和鐵弗部,再沒有匈奴,他們幾位單于就是蘭夏國的開國功勳,供後世子孫瞻仰祭祀,一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激動起來。
田豫也一臉感慨,饒是經歷無數紛爭戰亂,此刻也被劉封的這一番手段深感震驚,慨然道:“先前將軍於南海征服夷洲,化爲夷州,再加上蒙州,這九州大地又增兩州,如此功勳,以遠超古人矣!”
陳壽等人聞言一陣點頭,對劉封的敬仰自不必說,能見證到如此重大的歷史改變,他們身處其中的榮幸也是難以言喻的。
劉封卻神色淡然,緩緩說道:“其實除蘭夏之外,我還打算成立西夏、彝夏、越夏等國,將來討平遼動、樂浪等地,再加一個韓州,這州郡之法已然無法滿足我大漢版圖了。”
田豫吃了一驚:“如此一來,豈非四地蠻夷皆歸我大漢?”
劉封大笑道:“哈哈哈,華夏九州,自來本爲一家,追根溯源,無不出自三皇五帝,大家齊心協力,共融傳承,又有何不可?”
田豫想起來劉封昨晚給他看的那張世界地圖,不由嘆道:“只可惜老朽年邁,不能再上陣殺敵矣!若年輕十歲,當追隨殿下去那些未知的區域親自看上一眼。”
劉封笑道:“將軍歷經亂世,見證漢室凌遲,如今又天下一統,比起父皇等大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也足以傲然一生了。”
陳壽點頭道:“將軍親眼見證黃巾之亂,諸侯紛爭,豪傑盡出,能一睹先輩風采,何嘗不是吾等之願。”
田豫卻長嘆一聲道:“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若天下太平,我們多在桑田勞作,耕織維生,哪裡會成爲英雄?
當年追隨先帝等,老朽最大的願望,便是想盡快掃平賊患,安定天下,讓鄉親父老不要顛沛流離,熟料這一戰,竟是數十年吶!”
劉封頷首道:“老將軍此言大有深意,與我不謀而合,爲將爲帥者,出兵征伐,實則是爲了不再征伐,如此方爲仁義之師。”
陳壽等人也都紛紛點頭,漢軍這許多年來一直奉行同族勿相殘的軍令,纔在諸多戰事中勢如破竹,如果將來能將蠻夷納入大漢同族之中,只要政令清明,豈非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