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適合侵略南方!

真正關乎孩子們自身的利益,他們自然更加的在意。

家長們和孩子們聽劉尋說了上了學堂之後未來的前景,紛紛再一次跪在地上喊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尋只是再說了一次平身,就離開了。

這些許小事,不值得他太浪費太多精力。

學堂上了幾天課,比較平穩,並沒有出什麼大事兒。劉尋便不再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這上面,而是對南方兩個蠻夷起衝突感興趣起來了。

這兩個蠻夷分支,劉尋在後世都沒有聽說過。一個叫黑溪蠻,一個叫黑林蠻。

她們很可能只是南方蠻族中的兩個小分支,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不久就會消失不見了,並沒有一直延續到現代。所以,劉尋纔沒有聽說過。

蠻夷之間的衝突是很常見的事兒。劉尋主要是想趁着這次衝突,把國家的勢力延伸到更南方的蠻夷中。

做法嗎,也是很簡單的。派人去跟弱些的蠻夷通個話,說大漢願意幫助他們。然後發佈一通聲明,說強些的蠻夷怎樣怎樣的殘暴不仁,該打該滅。然後派兵過去幫助弱者。

當然了,等大軍拍過去派過去之後,到底是做啥事兒就不是由蠻夷說的算了!一切當然得按照大漢國的利益來!

不過劉尋在現代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個疑惑:古代中國那麼強大,爲什麼不向南擴張,整個東南亞給吞併了呢?

這真是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事兒。僅僅以中國人胸懷博大、愛好和平作爲理由,怕難以使人信服。

所以劉尋之前閒暇下來就會多想這個時代的武將文人詢問,問過很多個人之後,終於搞清楚了原因。

首先是因爲東南亞的經濟價值。

雖然同北方大漠相比,東南亞的土地合適耕種,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但是,假如同華夏相比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整個亞洲,最合適開展農業的地域就是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爲中心的華夏區域,也就是古代中國政權的中心統治區。除此之外的其他好地方,要麼比較瘠薄,要麼過於狹小,成不了範圍。而東南亞地域由半島和衆多的島嶼構成,多山地和丘陵,平原也有,但總體範圍不是很大,遠不及華夏農耕區。

試想,一個身價上億的富豪是不會把幾萬、十幾萬太放在心上的。就是說,中原大地的統治者們坐擁亞洲最大的農耕區,一般不會太看得上其他區域,包括東南亞。

但是現在的大漢不同。大漢已經失去了這中原區的統治,除了四川盆地這個好地方,就沒別的好地方了。那南方雖然貧瘠一些,但也能增強國力,要總比不要好。

然後就是統治力了,這一點也很重要。南方在古代不是戰略重心,古代的戰略重心在北方,防範遊牧民族的侵略。所以國家不可能在南方投入或者長期維持重兵。

而且,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那麼差,中央朝廷裡東南亞那麼遠,統治起來非常非常的費勁兒!連雲貴高原都是天高皇帝遠了,何況東南亞?官員從首都走到東南亞去赴任,估計要耗費一年的時間,都不一定夠!

但是大漢不同,它的首都不是不在洛陽、長安,而在天都城甚至滇城,本身就在很南方的地方了,離東南亞近的多,完全可以統治的過來啊!

第三是路途難走。

從華夏到東南亞有兩條途徑,一是水路,二是自雲貴高原從陸路進入。

水路就不用說了,古代中國是一個傳統的陸地國度,不太注重海運和水軍的建立。古中國海運最興旺的朝代主要有南宋和明。南宋海外貿易繁榮,海運自然興旺,但是北方強鄰的要挾是不斷存在的,這就極大地分散了統治者的心機,更何況南宋文弱,一向都不具有開疆拓土的精神。

明朝呢,搞了一個鄭和下西洋,看似盛況絕後,但實踐上沒有什麼本質性的意義,不斷都是以傾國之力做着面子的賠本買賣,最後國力真實撐不住了,就放棄了。也即是說,明朝即使有強大的船隊,但是也沒有真正的海洋認識。更何況北方的要挾和沿海的倭寇使得明朝不得不關閉海關集中精神對付北方部族。

當然,現在纔是漢代。不過,吳國的造船技術還是不錯的。吳國之前已經主動探索了臺灣島,後世成爲了臺灣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的最早原因!可見吳國航海力量還是有一些的。

大漢和吳國聯盟,搞到一些航海的船隻和技術並不難。

當然去東南亞還有陸路,只是也很困難。從雲貴到東南亞一路都是高山峻嶺、原始森林和急水,交通非常不便。劉尋從歷史書上看到過,當年明成祖花了幾十年攻打越南,最後還是放棄了,就是由於太遠了。清朝打緬甸和大小金川也是費了好大的勁,照舊沒有獲得什麼成果。

華夏地域可以在數千年內總體維持統一在很大水平上得益於地形。從雲貴青藏高原向東直至大海,長城以南直至大海,地形總體是低矮而平緩的,江南丘陵較多,但水系也比擬多。這樣的地形便利於統治。

然後是氣候緣由,封建王朝的軍事支柱是西北甲兵,不順應高溫高溼天氣,也不順應隨之衍生的叢林戰。南方古代多瘴氣,人容易得病。要曉得在古代,一個傳染性的感冒都能要了一羣人的命,多可怕!

但是,大漢的士兵本來就大多數益州人,本身也是在南部溼熱環境裡生活習慣了的。跟一統天下的大王朝士兵都是北方甲士的情況比起來,很有優勢!

最後是觸及到中國南方地域的開發問題。古代南方開發的晚,四川、湖北、江蘇等地兩漢時期就開發完了。浙江是東晉纔開發完了的,而湖南、福建直到南宋纔開發完!廣東到了明末纔開發完,雲貴廣西到了乾隆時期開發完!可見中國十八內省消化的速度原本就不快。乾隆以後不久中國就被侵略了,哪有空侵略他人?假設西方殖民者再晚幾百年,或許中國會對東南亞有一定的開發。

當然,說着些就有些扯遠了。主要是劉尋在追求爲什麼其他王朝沒有往南侵略的原因而已。

但是現在,偏安西南的大漢王朝,卻很適合往南方開發!之前,劉禪沒有去這麼幹,主要是從來沒人這麼幹過,他也就心思沒在這上面。一心想着往北打,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但是劉尋不同,他眼界更加開闊:既然暫時往北進發不了,那往南也是一個選擇嗎!爲啥不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二續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求助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增二郡第一百三十八章 動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追魚斬花第七十六章 鍾會稱王!第七十七章 蛻變的君臣第十二章 御林軍和特務組織第一百五十章 登基前夕第三百二十八章 整頓雍州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三百零五章 東吳新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三十章 陰險狡詐的馮家!第七十二章 吃掉螢火第八十七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二百七十五章 百越歸順第七十章 蜀漢忠臣!第一百零五章 復得劍閣關第一百六十三章 氐族全軍覆沒!第九十七章 剷除二李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聚朝臣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十一章 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第三百九十章 夏侯魏國投降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一百四十章 全勝!第二百零六章 選妃心思第三十六章 陣前鬥將!第二百一十九章 死士歸位第三百四十六章 歸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晉國,滅!第三百八十七章 司馬炎自刎,司馬衷登基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國伐晉!(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毒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技與食鹽第二百六十一章 斬盡獅羣第二百零二章 啓程第九十四章 郡城淪陷!第一百六十六章 官、吏之別第二十四章 軍師聯盟(上)第六十七章 劉尋的承諾第二百二十三章 國戰單挑(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胡奮逃跑第三百二十七章 晉國的應對(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百越第三百四十八章 吳晉戰鬥聯盟第三百五十七章 五百對八萬第一百八十章 暴怒的司馬炎第二百二十八章 斬盡奸邪!第十六章 斬黃皓!第三百八十章 太原城破第二百三十八章 埋伏第二百七十章 戰後的盛宴第四十章 我來殺你!第八十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二百四十章 放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原始手雷嚇退大軍第二十章 孔明遺寶!第七十七章 蛻變的君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聯繫第一百九十四章 適合侵略南方!第三百五十五章 劉尋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二百零二章 啓程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聚朝臣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瑞嘉公主第三十六章 陣前鬥將!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亂起(2)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正耗唄第二百八十八章 科技的提升(二)第一百九十章 發書第十七章 巨石八卦陣第一百零三章 真真假假離間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婚第三十七章 神秘?滅楊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炸藥包的力量第一百三十二章 曹奐在幹嘛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晉的“奇人異士”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聚朝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極度刑罰!第三百四十一章神奇的秘境第一百二十章 姜維的僭越和犧牲!第二百七十一章 抵達百越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民更好的生活第六十二章 各方風雲!第六十一章 五路大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考覈結果第二百四十八章 幸運與不幸第一百九十一章 上學堂不要錢第一百一十三章 田續之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青州漢軍危急第二百三十四章 動亂之始(2)第十二章 御林軍和特務組織第二百八十九章 商量攻晉國第一百零五章 復得劍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