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孫權:要看誠意夠不夠了

“有詐?汝能夠想到的,吾爲何不能夠想到?”孫權反問呂蒙。

呂蒙有點呆滯,他不解地說道:“那主公爲何還答應對方?我軍就算是現在就去哪裡埋伏,難以保證主公的安全。”

孫權沒有立刻回答呂蒙的話,而是來到了自己擺放兵器的架子上,拿起了自己一直都用的配劍,轉過身來對呂蒙說道:“子明,你看這把劍鋒利否?”

呂蒙很奇怪孫權爲何這麼問,這把劍沒有出鞘,呂蒙是看不出來的,於是說道:“主公,此劍爲出鞘,末將不知其鋒利爾。”

孫權一副教育的樣子,說道:“子明,劍未出鞘,並不意味着不鋒利。而是看用劍的人!”

“主公的意思是士燮就算是想要對主公不利,他也沒有這個膽子?他是不敢拔出自己的寶劍!”呂蒙似乎猜到了孫權的用意。

沒錯,呂蒙答對了。

孫權就是用一把劍來形容士燮。

孫權拔出寶劍,說道:“士燮活了那麼久,當然有着自己的保命手段。士燮年紀大了,或許不會顧慮自己。然,士家子孫衆多,他們跟咱們死磕,士家子弟日後的下場就可悲了。”

呂蒙明白了。交州是士燮一家獨大,這裡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不用說了。壞處的話,一旦失去了統治和權威,其子弟將會過得非常的慘,甚至連傳承的血脈都無法保證。

舉個例子!滿人入關的時候有多威風,滿清末期就有多悲慘。若不是很多滿族人聰明早早就換了漢姓,隱姓埋名,估計改朝換代的時候,滿族人能不能存在還是一個問題。

同樣的,在交州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士燮靠着多年的努力已經把交州變成他的一言堂。可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巨大的隱患存在。人心總是不足的。交州除了士家之外,其餘人掌握的權力和資源不多。如此一來,這幫人的上升渠道也就停滯了。隨着時間的流逝,就會慢慢產生矛盾,也隨之慢慢積累,最後爆發出來。

士燮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威懾力將這種矛盾緩解,卻不能治根。一旦孫權再次擊敗士燮,或者兩敗俱傷,士燮都會失去對交州的實際掌握。那對士燮來說是一個災難。

綜合以上幾點考慮,孫權認爲士燮不敢對他怎麼樣,而且還有足夠的誠意來和談。

呂蒙現在還不是後世的那個英明的大都督,一時半會還無法完全領會孫權的意思。孫權倒是不在意,呂蒙從跟隨他那天開始,已經做得不錯了,成長得非常快,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子明,汝去安排吧。”孫權揮手讓呂蒙去準備和談之事。

呂蒙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孫權沒有說怎麼安排,可呂蒙也知道什麼叫做防患於未然,該有的埋伏還是要有的。免得到時候孫權猜錯了,呂蒙想要彌補都做不到了。同時爲了提防交州軍可能假借要和談,誘使東吳大軍放鬆警惕,隨而派兵偷襲。呂蒙直接來了一個外鬆內緊的計策,專門給交州軍設置了一個圈套,就等着交州軍過來。

只是呂蒙做了這麼多的工作,特別是預防交州軍偷襲這一項,算是白費了。

一晚上的時間,別說交州軍有來偷襲了,連個外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呂蒙自己就呆呆地等了將近一個晚上。

孫權卻不去阻止呂蒙,畢竟呂蒙要繼續成長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任由呂蒙去折騰了。反正孫權一晚上睡得還是挺香的。

等孫權第二天天亮起來,看到呂蒙就想笑了。呂蒙一晚上沒睡,如今臉上掛着兩個黑眼圈。呂蒙雖然累,可是他該做的準備都已經完成了。而之前來使的張芠也隨之前來,給孫權表達了士燮同意孫權的條件,如今已經在等待孫權的到來。

孫權微微一笑,是騎上了戰馬,帶着十個親兵,緩緩地想着惠城外的西湖進發。

呂蒙被留下來統領大軍,以及後續的安排。

惠城外的西湖,山清水秀,湖面上還有不少大鵝在嬉戲,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今天成爲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

士燮已經在西湖邊上的一座涼亭等候,就差孫權來了。

張芠回到了士燮面前將孫權答應和談,並且提出條件的事情都給說了出來。

之前士壹對士燮說要和孫權和談的時候,士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士壹的話,卻全部擊中在士燮的內心之中。

“大哥,孫權這一次不是來和我等死磕的,而是要拉咱們下水。北方的神武朝廷已經消滅大部分的諸侯,如今就剩下大哥和孫策。我交州一直安分,神武朝廷纔沒有對我交州動兵。可一旦東吳被吞併了,我交州也只能選擇乖乖地接受神武朝廷的管理。這是我交州的退路。而東吳也知道這一點,他們不會讓咱們安生的。而且東吳現在非常需要有支援,希望有人來分擔他們的壓力。而我交州就是唯一的選擇。如果我們不與孫權和談,那麼孫權就把交州變成東吳最後的生存空間。而大哥就是孫權的眼中釘肉中刺。其實小弟最擔心就是孫權會聯絡交州的土著,那纔是威脅我交州安穩的最大隱患。”士壹當時說的就是這麼多。

士燮覺得士壹說得對。東吳如果被滅了,那麼他們臨死就會拉以一個墊背的。和神武朝廷接壤的不僅僅是東吳,交州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交州北上出兵給東吳分擔壓力,那東吳就會輕鬆很多。

這樣一想,士燮就大概知道孫權這次的目的。同時士燮非常擔心孫權會和交州當地的土著聯繫,許諾好處。派人仔細調查之下,士燮居然發現孫權在交州境內招兵買馬,甚至無論是漢人還是交州土著,全部一視同仁接受了。

這樣的舉動,讓士燮感受到了孫權已經和交州土著接觸了。一旦他們達成什麼陰謀與協議,那就沒有士燮什麼事情了。

士燮不得不派出張芠前來與孫權商議和談之事。

之前態度強硬,過了沒多久又要和談,有點打臉的嫌疑。

士燮倒是無所謂了,像他這個年紀,臉皮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士燮唯一擔心的就是孫權不會同意和談而已。

好在張芠彙報,孫權同意了前來和談了。對於只能帶十個人護衛的條件,士燮當然是無條件的答應他了。

當然了,士燮也做了一些應對之策,以防不測!

士燮活了這麼久,對生死看得不是很重要,擔心的是被孫權拿去利用。

今天的士燮傳了一身便服,坐在涼亭之中,有士壹相伴。一張小桌,幾張椅子,幾盤瓜果,僅次而已。

“四弟,你說孫權會來麼?”士燮等了好一會了,對於孫權是否到來有點懷疑。

“孫權先派使者前來,應該不會不來的。”士壹也不敢百分百確定。

其實士壹和士燮更加擔心的是孫權會來,但是帶着大軍殺過來。或者說孫權正在帶着兵馬慢慢潛伏過來。

“兄長,西湖這邊視野開闊,地形不適合行軍,不用擔心孫權會耍詐。”士壹堅定地說道。

選擇西湖爲和談之地,可是士壹力主的。在惠城周邊,士壹實在找不到向西湖周邊更好更安全的地方了。交州軍更加熟悉地形,可以進退有餘。

而且士燮和士壹身上都穿着十分珍貴的刀槍不入的軟甲,這玩意可是士燮從南蠻人那邊花了大價錢弄到的,也就只有兩份,今天兩兄弟爲了預防萬一,都穿上了。

對方是孫權,士燮和士壹都不敢不防啊。

而孫權爲何遲遲未到呢?

主要是孫權放慢了速度,不停地查勘着地形,以防止交州軍可能的埋伏。

和士燮一樣,孫權也擔心士燮耍詐。

經過一番的打探,孫權發現了西湖周邊地形的特點,心裡面明白要想埋伏士燮,或者士燮埋伏自己都是枉然了。

於是孫權加快了速度,終於在士燮快忍耐不住的時候趕到了。

士燮帶來的護衛見到孫權等人騎着戰馬飛奔而來,手中的兵器都亮了出來,做警戒準備。

“哈哈!士刺史抱歉了!本侯來遲了一步。”孫權從戰馬上瀟灑地下來,一步步走向了涼亭。

孫權帶來的人看到士燮這邊亮出了兵器,他們也不含糊,把兵器都是亮出來。

眼看着就要發生衝突,士壹站起來對士兵說道:“都把兵器收起來!”

交州士兵這才把兵器收了回來。

孫權對自己的親兵說道:“你們都在涼亭外等候,沒有本侯的命令,不得靠近!”

對比於士燮和士壹,孫權更爲霸氣。只見孫權無視士燮帶來的士兵,直接走進了涼亭,而後大馬金刀地坐在士燮的面前。

士壹和士燮被孫權的霸氣側漏給震懾了一番。

“威彥公,好久不見!沒有想到上次相聚之後,你我又見面了。”孫權隱隱地提起上次士燮和孫權的會面。

那次的會面是兩軍之中,士燮和孫權和談。

這一次又是和談。

士燮嘴角抽了一下,孫權這個年輕人說話怎麼那麼難聽呢?

換做士燮在孫權這個位置上,他說話估計也好聽不到哪裡去。

“武昌侯,今日邀請爾前來,乃是爲你我兩軍之間的誤會。”士壹開口,先把今日的事情定一個基調。

孫權臉上笑容很燦爛,說道:“誤會?交州大軍不斷在會稽郡周邊徘徊,不斷試探我軍的底線,這也是誤會啊?敢問先生是何人?居然說此鬥角孩童都說不出的話來。”

孫權幾句話就把士壹給嗆住了,的確是交州軍不對在先。

士燮想着自己是不能保持沉默了,於是開口說道:“武昌侯,你我兩家之間是誤會也好,衝突也罷。今日你我相聚,老夫希望可以化干戈爲玉帛。”

孫權見士燮痛快,他也不含糊了,直接說道:“本侯這次出兵,乃是因爲交州冒犯我國在先。如今,我軍勢如破竹,殺到惠城境內。本侯也不是好殺之人,若是威彥公能夠有足夠的誠意,本侯倒是可以回去在吾兄長面前爲交州美言幾句。”

孫權的意思很明確了,要想和平,很簡單,拿出誠意出來。誠意夠了,就有和平。不過夠不夠,就得看孫權的心情了。

士燮臉色變得不好看。

“不知侯爺說的誠意是多少?”在這種場合,士壹就要開口了。

孫權平靜地看着士壹,而後說道:“很簡單!完全臣服於我國!”

“仲謀口氣太大了吧!”士燮很是不滿地說道。

完全臣服東吳,那是不可能的。

“口氣大?本侯不覺得!”孫權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說道:“爾交州一直以來都是孤立於中原之外。這種情況持續了這麼多年,是因爲天下諸侯都在爭霸中原,沒有人去管你們。這也滋生了你們的野心,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你們今日敢騷擾我國,他日就敢出兵攻打我國。吾孫仲謀可不能讓吳國存在這個隱患。所以你們只有一個選擇,臣服於我吳國!否則,他日想要和談就晚了!”

“呵呵!仲謀,你哪裡來的勇氣!?”士燮臉色有陰沉。

這次的和談將要談崩了。

孫權淡定地說道:“本侯靠的就是無數驍勇善戰的吳國士兵,憑的就是爾等交州軍這等散兵遊勇,無法與我吳國精銳一戰!吾今日能夠來到這裡,就是給爾等最後一次機會。若是爾等拒絕,那麼就等着兵戎相見吧。”

沒有勇氣,孫權敢這麼囂張地來到這裡?

士燮緊緊地握着拳頭,在他這個年紀,本來是應該修身養性的,今天卻被孫權給激怒了。

孫權倒是很淡定地拿起一個新鮮的果子吃了起來,似乎把這個果子當成交州,狠狠地咬了一口。

在孫權的眼中,士燮這個老東西顧忌的東西太多了。孫權不把士燮逼到絕境,士燮是不會做決定的。

氣氛變得十分沉靜起來!

第九百一十五章 劉備和溫恢相聚第一百五十二章 田豐的疑問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出征益州第九百八十三章 彌衡審案子第八百章 瞞過了孫策和劉備第七百八十九章 這次俺老典贏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紹與公孫瓚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接受慕容光 劉玉和曹操的對弈第一千一百章 洛陽聞知益州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曹操得知李典亡第一千八十一章 被人利用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益州要換主人?第二十章 打造設備(二)第八百零六章 劉備逃跑 營救糜芳第四百七十一章 英年早逝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一份書簡的威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烏恆人不傻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算計從糧草開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孫權繼承孫策之位?第四百九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三十九章 噴子的最好用處第一千九十八章 搞錯了第一千章 張鬆和法正的毒辣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睿智的周瑜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銅礦塌了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小算盤打得好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找各種理由推脫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孫策要玩真的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劉備消失不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太假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跪死在這裡第五百一十三章 劉備駐守小沛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喊話的藝術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鶴蚌相爭,漁人得利第一千一十六章 打起來了第八百零二章 劉玉耍了田豐第三百一十六章 悲憤欲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收復王越第九百六十二章 又是微服私訪第一百零一章 劉歡身死第四百零八章 劉玉佈置一張大網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劉玉:我讓兒子欺負你女兒第三百二十六章 曹劉壽春再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十章 惡名遠播(一)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該出手時不出手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突破性進展第八百八十章 試探之後 各有所得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徐庶抓法正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家準備背叛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曹操的最後一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軍機處的效率第三百八十五章 神醫華佗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老將到來不服老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周瑜選使第六百九十九章 CD最好耍第九百五十四章 劉玉有種日了狗的感覺第六百五十五章 不要俘虜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鎖馬陣 呂布危機第七百八十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機靈的孫權第四百五十六章 勸進(二合一)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曹軍敗退 樂進失言被毆第二百三十五章 做戲就要做全套第三百零三章 處理內部問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李富叛變 李貴的求情第四百九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七十八章 小插曲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馬超要搞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陸遜:你們贏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潛入皇宮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劉軍進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當年的一幕又出現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鮮卑大敗 仲達有計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不讓劉玉省心啊第五百九十五章 龐統的悲哀第七百九十四章 劉備的反應第八百四十六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三十八章 遼來來(三)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罵人的高境界第二百二十七章 派系之爭第六百三十五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九十七章 益州那裡有自己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涼亭談話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史落水 雲長尷尬第四百八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四十四章 窮則變 變則通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不讓劉玉省心啊第八百零七章 天賜良機?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麻痹,是倭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送鍾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周瑜和孫策跑了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大漢帝國倭地管理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打不下陵陽第七百章 這名聲算是完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新野守備第七百三十五章 呂布和張飛的罵仗第九十二章 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