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商爲主導 全面推廣

這樣的情況,在洛陽城當中不斷地上演。

讀書人之間爭相奔走,向自己的好友、親人告知此事。

激動之情,在洛陽城的各個角落上演。

不僅僅的是洛陽,在司隸之內,幾乎所有的城池都會出現這樣的店鋪。

這些店鋪幾乎都是掛着少府的名頭。劉玉讓李貴和黃崇兩人負責,但是最終的淨盈利收入都是歸於少府。可能有人有覺得劉玉這樣做對李貴和黃崇是很不公平的。

但要知道的一點就是,李貴和黃崇都是拿着朝廷的俸祿,有着朝廷來養。要是再給他們一些利潤,那就會引起整個朝廷的不滿了。

加上大部分的支出都是劉玉支出的,也有一部分支出是國庫拿出來。

盈利的一部分,自然是彌補國庫拿出來的那一部分錢。

劉玉的確是死要錢,因爲他覺得自己作爲一個皇帝,每次用錢都要從國庫中拿,還要受到朝廷大臣的監督,實在是有點難受。

少府就不一樣了,這裡的錢糧都是皇家和劉玉私有的,他要怎麼用就怎麼用。

朝野上下對此都沒有什麼意見。他們都知道當今陛下每年從少府拿出來的錢,比國庫給予少府用於皇室開銷的還要多。

讀書人就不知道這裡面的東西了,目不識丁的百姓們就更加不知道了。

反正司隸範圍的讀書人算是有福氣了,他們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自己以前想要都得不到的書籍。

以前求爺爺告娘娘的,放下身段和別人哀求一卷書籍觀看。如果別人願意就罷了,但要是不願意,少不得一番羞辱。

有了這樣的書店,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復返,讀書人可以買到適合自己的書籍。

書店中的書籍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讓讀書人都眼饞不已。

無奈這些讀書人囊中羞澀,無法將所有的書籍都給買個遍。好在當今陛下仁德,在開店當日,還有買一送一的優惠。劉玉想着這些讀書人都是比較窮苦的,買完一本書之後,恐怕也沒有多少錢再買另外的一本。所以劉玉想着既然是造福百姓,還不如一次性給足了優惠,也好讓讀書人有更好的讀書機會。

一人買兩本不同的是很難,但是兩人買兩本不同的,就輕鬆得多,又可以各取所需。

一時間,當今陛下的聲望再次被拔高。

同時司隸當地的世家們都也出動了,他們家中也有很多的藏書,但是根本就無法和書店中的林羅滿目相提並論。

加上價格是很便宜的,世家們都想要把他們給全部購買了。

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是書店掌櫃就對他們說一句,你們要賣得加倍價格。

世家們就懵了,爲何那麼的不公平,別人都是普通的價格購買,偏偏他們這些世家之人就要加倍呢?

所有的掌櫃表示你要是糾結的話,可以不買。

世家們都知道這些書店都是掛着少府的名頭,妥妥的皇家產業,他們是不敢亂來的。

無奈之下,世家們就只有乖乖地掏腰包買了。

世家們的腦子很靈活,他們覺得自己用一倍的價格購買也行,到時候轉手到其他地方過去,不就行了麼?

然而他們的想法,早就被劉玉、李貴、黃崇給看透了。

放着那麼好的賺錢機會不去賺,別說是世家了,一些商賈都不安分了起來。

在司隸這邊是十分便宜的價格,可是到了大漢其他地方就可以賣出大價錢了。商人們本來就是有這樣的天賦,他們如同聞到葷腥的鯊魚,向着所有的書店雲集而去。

爲了擴大範圍,減少李貴和黃崇的壓力,劉玉給他們二人下了一個命令,讓他們二人在神武朝廷治下所有的州,選擇一名商人,專門負責售賣書籍和紙張的事宜。

對於做這樣的事情,黃崇最是在行了。

黃崇立刻就物色了好幾位商人,將名單送到了李貴的手中。爲何是先送到李貴的手中呢?無非就是讓李貴通過“暗部”調查一下這些商人是不是乾淨的,有沒有做了一些天理不容的事情,免得影響了朝廷的形象。

經過李貴這麼一查,還真查出來好幾個商人身上都不乾淨,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對於這些人,李貴是一點都不客氣,直接將資料送到了洛陽令的手中,讓洛陽令禰衡去辦理了。

畢竟這些犯了大罪的商人,他們在住在洛陽,給禰衡去辦是太適合不過了。李貴好歹是司隸校尉,要是連商人這邊都需要他去抓,那他豈不是忙死了。而且也會開了一個不好的頭,日後其他官員有樣學樣,橫加干涉地方政務就不好了。

同時,李貴也不希望劉玉誤會了他胡亂爲之,失去了寵幸。

禰衡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主,一收到李貴拿來的資料,當下就暴怒不已,用最快的速度將這些商人給抓了起來。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違法亂紀的商人都收到了大漢律法的制裁。

黃崇暗自慶幸自己這麼幹了,否則日後就背黑鍋了。

重新整理了一下名單之後,經過李貴的調查沒有太大的問題,黃崇就和李貴一起來到了劉玉的面前,將名單遞給了劉玉,讓其御批。

劉玉看了一下名單,感覺沒有任何的問題,於是乎就直接批示了。

而黃崇就把自己名單的商人們都給找了過來。

其中冀州的代表乃是劉玉的親戚,甄家的甄適。青州的商人代表是陶商。這個陶商,卻是以前把徐州讓給劉備的陶謙之子。劉備得到了徐州之後就把他找個由頭給驅逐了。陶商逃離了徐州,隱姓埋名到了青州,當起了商人。一個堂堂州牧之子,變成了低賤的商人,可見陶商爲了保命是出於無奈。可能是上天註定,陶商失去了繼承徐州州牧的位置,卻得到了巨大的財富,成爲一方富豪。等劉玉一統北地之後,陶商纔敢恢復自己原來的姓氏。

其餘的州,各自有着商人代表。

這些商人在洛陽都是住所。沒有人會願意放棄在洛陽紮下根基的機會,特別是這種做大生意的商人。黃崇要集合他們實在是太容易了。他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情,但也願意結交一下天下第一富商。

衆多商人巨頭齊聚一堂,黃崇二話不說就把劉玉的旨意給說了出來,希望他們利用自己的網絡,負責一州售賣朝廷提供的書籍、紙張。

這種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誰會拒絕啊。

黃崇是怎麼起家的?不就是跟着陛下幹,打着朝廷的名頭和別人做買賣的麼?像他們這樣的商人,地位最爲低賤,若是有了朝廷做靠山,那做生意就輕鬆多了。

現場是羣情洶涌,個個都擔心自己表示的忠心不夠。

黃崇對此很是滿意,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有錢可以賺,誰會嫌棄多了。

接下來,黃崇就把售賣書籍等物的規矩給說了出來。朝廷提供書籍等物,而商人們負責售賣,售賣的價格不得高於一百錢,朝廷以最低的價格將書籍等物賣於商人,至於如何售賣,那是商人們的事情。

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弄虛作假。二是不能擡高價格。三是不能私自販賣給江東、益州及塞外之地。四就是不能惡劣競爭。五是不能仗着自己是替朝廷做生意,就違法亂紀。六是承接了朝廷的生意,那麼該商人所有的生意都需要繳稅,不得違抗,一旦發現有不實之處,必將嚴懲不貸。

衆多商人算了一下,他們發現自己的賺頭是很大的。一開始的生意是很好的,但是越往後,這生意就慢慢會下去。但朝廷這邊以最低的價格來提供,對於商人來說就是有了穩定的貨源。而且即便是沒有多少利潤,商人們都會踊躍的。畢竟爲朝廷辦事,哪個商人會不願意去做啊。

最後一點就是繳稅了。大漢對商人的賦稅是很重的,商人們都是想着方法來減免賦稅。

黃崇以爲商人們會很大意見,可最後卻發現商人們一點反對的意思都沒有,全部都表示了同意。

其實想想也就知道了。商人們是一直都在逃避賦稅,那是因爲商人在行商的時候會經常受到很多限制和剝削,導致成本上漲了許多。然而朝廷卻是不管你什麼理由,賦稅是一點都不能少。

現在替朝廷辦事,以前被限制和剝削的情況將大大的減少。即便有貪官污吏想要剝削他們,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除了幾個注意要點之外,黃崇還拋出了一個大大的驚喜。每一年年終的時候,商人們可以聚集到少府彙報工作,到時候神武皇帝將會親自接見他們。

之前什麼利潤,都已經不在商人們的計算之內了。如果當今陛下親自接見他們,他們就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忠心了。只要陛下一高興,到時候什麼事情都有發生的。

衆人之中就除了甄適比較淡定,他們家已經和劉玉結成了姻親,在衆人之中是唯一一個算是可以和黃崇平等對話的人。

一大堆的規則和福利對商人們說了以後,黃崇就讓他們立馬展開行動。

商人們飛快地回到了家中,開始吩咐家人、收拾行李,他們要馬上回到自己的所屬州郡,開始佈置生意了。

其他的生意都要放在一邊,唯有現在朝廷的生意纔是最大的。

商人的效率很高,他們用難以想象的速度就趕到了自己所在的州郡,並且開始了相關的工作。

門店地址是沒有任何的問題,商人都有着自己的店鋪,只要稍微裝修一番就可以了。

書籍、紙張等貨物,在商人們前往所屬州郡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朝廷那裡拿到了足夠的貨物。

爲了表示自己的誠心和孝心,商人們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朝廷也不會讓他們賒欠的,畢竟哪個吃飽了撐着敢欠朝廷的錢。

在很短的時間內,書籍和紙張就在神武朝廷的治下推廣出去了。

幾乎所有神武朝廷治下的讀書人都可以買到廉價的書籍和紙張。天下有識之士紛紛對神武皇帝進行了膜拜。

這樣的壯舉簡直就是有利於千秋萬代啊。

可以看到的是,大漢日後的讀書人將會多上很多,人才也會層出不窮,到時候還有什麼人敢冒犯大漢的威嚴麼?

百姓們都是高興的,他們深刻知道讀書識字的重要性,自己無法識字,可子孫可以啊。有這樣便宜的書籍,家裡頭出一個讀書人就不困難了。

有人高興,也有人不高興了。

最不高興的就是那些世家了,他們本來就是掌握了這個時代所有的知識,沒有想到今天會是這樣的局面。平凡出身的讀書人越多,意味着世家之人受到的競爭就變大了。再說了,本來他們就向着在其中撈一筆的,誰知道朝廷早早就想到了這麼一點,讓他們很是鬱悶。

世家都看清楚當今陛下是想要不斷地削弱世家,可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

如今已經是沒有太大的辦法可以逆轉劉玉的意圖,世家方面只能叮囑自己的子弟要努力,不能被別人給超越了。

他們一開始就錯了。在發現劉玉針對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應該反抗的。可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如同一盤散沙一樣,導致劉玉一步步強大起來,最後吞併了大部分的諸侯,一舉成爲大漢難得一見的明君。要是他們在劉玉弱小的時候就對劉玉動手,恐怕也不會有今日的局面。

另外不高興的就是一個官員了。

多少年來,統治階級都是採用愚民之策,不能讓百姓們知道得太多。百姓們知道得太多,對官員來說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官員都認爲這樣的話,朝廷的把控會更加艱難。

現在劉玉這麼幹,日後會不會出現一些不可控制的情況也很難說。

只不過劉玉壓根就不擔心。只要大漢朝廷真的對百姓們着想,百姓們都一定會忠於大漢的。

在劉玉的心中,從來沒有萬世不滅的朝代,唯有不斷進步,才能夠使漢人永遠屹立在這世界之巔。

而劉玉在收到各地的彙報之後,臉上的笑容是不斷的。

“如同後世一般,人人如龍,那該多好啊。”劉玉內心發出了感慨。

()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明悟有點晚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交州軍的逃亡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對益州世家動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一殺一放第十八章 巡視封地(三)第六百四十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的確是寇封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徐晃危機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劉軍撤退之路第二百八十九章 鎮定自若 閉關鎖國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龐德公墓前第一百二十章 黃巾亂起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意不意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初見司馬徽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海攻防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殺氣沖天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純粹就是噁心馬超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朕來取你狗命!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有人開始動心了第七十二章 上門要人第一百九十章 英勇的王允 董卓身死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魯肅願意臣服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想殺呂布?還嫩了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家的苦果第一千三十九章 孫仲謀有蒼天庇佑?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呂布下軍令狀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史慈也敗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送鍾第一百五十二章 田豐的疑問第六百七十章 軍機大臣的青睞第五十一章 在下王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難搞的太史慈第五百八十五章 這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劉備開大會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爲了不被陛下懲罰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個壞種聚在了一起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小算盤打得好第七百二十章 你追我趕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爲了不被陛下懲罰第九百三十六章 赤壁大戰(五)第七十八章 人質安全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聰慧的孫紹 東吳也有老狐狸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孔明版簡易投石機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保證送你們回家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呂布破於湖第二十三章 衆人的誤會第一千七十二章 偏偏遇到了劉玉第二百八十七章 曹操爲丞相第八十八章 幷州地界 到達太原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想滅了朕,沒那麼容易第五百四十章 下邳城告破第一千一十九章 劉華與童淵相遇第六百八十一章 對龐統的處罰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馬超:龐統,你終於來求我了!第五百零七章 曹操暈倒 暫代父權第九百四十一章 赤壁大戰(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原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難以救治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荊州出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妥地跪倒第五百三十八章 多方慶賀 劉備的藉口第四百零三章 袁紹思計 糧草與關羽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願不願意爲當今陛下效忠第一千四十九章 貪生怕死第二十四章 驗收設備 招攬被拒第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佈置第一百一十九章 兩年大發展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鎖馬陣 呂布危機第五百二十三章 籠絡與妥協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劉玉最終還是留下來了第七百五十章 關羽送糧 陳到嘴利第一千三十四章 準備誘敵深入第七百五十三章 糜竺收小弟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劉玉:子龍,委屈你了!第一千四十八章 諸葛亮的下一步安排第三百一十五章 鬱悶的袁術和袁紹第五百零九章 空蕩蕩的許昌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交州善後第五百一十五章 忍辱負重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關羽已到位第三百三十章 收拾殘局的曹操第一百九十八章 袁紹得冀州第四十二章 酒樓大改造(一)第三百零八章 劍指宛城第一千九十三章 寇封重生第二百三十一章 文丑等人的計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致命的錯誤第五百一十六章 戰後恢復出現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叔,陛下有請!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張遼奪酒 佈置埋伏第四百三十三章 袁譚挺進 袁尚出征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蔣幹見孫策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出去砍了第一千九十七章 黑冰臺最後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匈奴西遁 鮮卑的應對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杯酒引起的爭論(二)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差距太大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表的演技第五百七十二章 深刻的教育第五百二十三章 籠絡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