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

午後秋冬季節慘白的陽光灑落下來,像是沒有給大地帶來絲毫溫度。

雖未下雪,可朔風呼嘯,冰冷地像是針尖刺入骨髓。

孫策騎在馬背上,手中霸王槍倒握,目光冷漠地看向不遠處,敵人的陣型已經離得很近了。

曠野上北風吹拂着枯黃的野草, 曾經充滿綠色生機的田園此時已經一片荒蕪。

唯有遠處不知誰家扎的稻草人還在風中搖曳,訴說着曾經的人煙。

數千人的密集列陣當中,所有人都緊握着手中的武器,場上除了士兵們急促的呼吸聲,安靜地只有遠方的風聲了。

“敵進三百步!”

觀望手嘹亮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戰場,看着已經接近到一里的敵人,塵土飛揚之中, 士兵們全都面色凝重起來。

朝廷中央軍號稱關東最精銳的部隊,即便是孫策帳下士兵皆以勇猛著稱,亦是不敢小覷。

“敵進二百步!”

洪亮的聲音再次響起,士兵們的目光看向了那個騎在白馬上的背影。

孫策今年已經二十八歲了。

歷史上他此時已經被刺客刺殺了三年,屍骨都化爲了泥土。

但此時此刻,歷史發生改變之後,江東小霸王再一次得到了成長,武力亦是更加強橫。

那寬闊的後背早已經成爲了孫家軍中的定海神針,是士兵們堅實的信仰。

即便是孫堅時代過來的老兵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孫家大郎已經從孫堅手中接過了重擔,成爲了新一代的孫家掌門人。

所有人都在看着孫策,等待着他的命令。

“敵進一百五十步!”

隨着最後一聲高昂的吶喊。

孫策手中霸王槍往前一指,怒喝道:“殺!”

“殺!”

幾乎是瞬間,原本靜得只有風聲以及敵人沉悶腳步聲的戰場,頃刻間彷彿天雷滾動,爆發出震天的響聲。

最前排的長槍手將手中的槍平舉,然後緩緩向前移動,雙方距離只有不到二百米。

這個距離其實並不適合發動衝鋒, 但適合發動遠程弓箭襲擊。

由於雙方都在迅速靠近,在十多秒之後, 兩方的距離已經不到一百米的距離,最先動手的便是後排的弓箭手。

隨着“嗡嗡嗡”的弓弦拉動,兩邊的弓手同時屈身找準角度,向着斜方向的天空仰射而去。

下一秒,遮天蔽日的箭雨就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如雨點般向着對方襲來。

沒有人畏懼,因爲他們的主將都站在了隊伍最前方。

兩邊的人依舊在快速靠攏,先是看到大量箭支在空中相遇,除了少部分撞在了一起幹擾了運動軌跡以外。

其餘箭支猶如兩道交錯而過,毫不干預的平行線條一樣,誰也沒有打擾到對方的飛行。

然後它們重重地落下,射入了對方的陣營裡,濺起大量的血花陣陣。

“啊!”

“好痛!”

“軍醫呢?快快快。”

慘叫聲四起,中箭未死的士兵不斷哀嚎。

但更多的士兵卻是默然着臉色,腳下的步伐開始變得飛快。

僅僅只是第一波箭雨之後,兩邊的就開始發起了衝鋒,因爲雙方已經不足八十米。

這個距離正式開始奔跑的話,頂多七八秒就能跑到。何況雙方是雙向奔赴,三四秒內就能相遇。

第二輪箭雨根本來不及射出去, 兩邊的人馬就如同洪流一般撞在了一起。

砰砰砰!

雙方就像是兩塊鋼鐵相碰,迸發出劇烈的火花。

孫策軍最前排的長矛手一頭扎進了武安國部最前面的刀盾手的盾牌上,頃刻間爆發出巨大的響聲。

有些長矛順着盾牌的縫隙插了進去,鮮血迸濺,有些盾牌後伸出長刀,砍斷了矛,然後繼續往前頂,到了近距離之後,環首刀更加適手。

很快雙方的前軍就碰在了一起。

武安國騎馬越衆而出,手中的長錘不斷揮舞,雖然只有11公斤重,但每一錘都有千斤之力,一旦被錘到,立即吐血倒飛出去。

便在此時,一騎白馬如鬼魅般從孫策軍中殺了出來,那人手持長槍,渾身銀鎧,虎背熊腰,威風凜凜。

他看到武安國在短時間殺了十多名士兵,頓時眼睛通紅,怒喝道:“賊將好膽,納命來!”

“孫策?”

武安國聽到聲音,心中一凜,知道此人不好對付,連忙調整姿態,待孫策騎馬直奔他來之際,當即揮錘先聲奪人。

下一刻,孫策縱馬已近身邊,長槍在手中宛如蝴蝶般輕靈飄逸,槍桿橫掃拍向武安國的錘杆,就聽到一聲清脆的碰撞,那斜劈過來的一錘就這樣被擋開。

緊接着孫策再改槍桿變招槍尖斜刺上撩,刺向武安國護甲較爲薄弱的頸部,妄圖一槍洞穿他的喉嚨。

武安國連忙偏頭躲開這一刺,然後馬上舉錘來攻。

他的武器過於笨重,不好施展,孫策則非常靈活,打了二十多招,武安國就落入下風,不僅體力不支,就連招式也已經用老,只有招架的力氣,沒有還手的力氣。

直到此時武安國才知道自己小瞧了天下英雄,意識到自己絕不是孫策的對手之後,他找準機會,揮舞錘子向着孫策的馬錘去。

按理來說陣中交戰,胯下馬匹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

武將的馬猶如兩條腿,一旦馬匹被刺死,在亂軍中即便是如關張般勇猛,也必然會被潮水一樣的敵人淹沒。

所以經驗豐富的將領在亂軍當中非常重視對自己馬匹的保護,像當初孫策自己單人衝紀靈的陣時,周圍敵人就多有攻擊他的馬,全都被他挑開或者擋下,才擊退紀靈,大勝而歸。

但孫策的位置剛好是處於武安國軍陣外,兩邊來來往往的敵我士兵非常多,且朝廷軍短暫佔據優勢,使得孫策周圍的朝廷中央軍比自己的親衛還多一倍。

在武安國勉強抵擋孫策進攻的時候,周圍親衛見勢不妙,都已經上來幫忙圍攻,因此導致孫策並沒有在短時間內拿下武安國。

若非如此的話,或許十多招,武安國就已經落敗。

畢竟武安國僅僅只是在呂布手底下撐了十多招就被砍斷了手腕,只能證明他的武力值屬於二流,而如今孫策的武力值早已經超越了當初的自己,屬於一流巔峰水準。

如果歷史上孫策死之前的武力值是92,跟張遼太史慈差不多的話,那麼現在應該已經是94,無限靠近95以上超一流武將了。

武安國靠着身邊諸多親衛抵擋才勉強沒有被孫策打敗,但已是強弩之末,撐不了多久。

趁着親衛掩護,他瞅準機會佯裝作勢要去打孫策的馬。

孫策護馬心切,連忙變攻爲守。

眼見虛晃一錘見效,孫策沒有再進攻自己,武安國忙不迭調轉馬頭,雙腿緊夾馬腹,胯下的戰馬彷彿通了人性一樣,一溜小跑,往西面跑去。

“叮叮叮叮叮叮!”

遠處的傳令兵見武安國敗走,連忙敲動金鉦,鳴金收兵。

交戰的士卒們紛紛丟下武器,扭頭就跑。

“賊將休走!”

孫策見武安國居然如此陰險,佯裝打自己的馬,虛晃一錘就溜了,不由勃然大怒,喝道:“給我追!”

“殺啊!”

“殺啊!”

“殺啊!”

孫策軍見大敗敵軍,士氣大震,紛紛追趕。

而在此時,遠處後方督戰的周瑜臉色微變,對蔣欽說道:“不好,將軍魯莽追敵,恐敵人設伏,你快去傳令讓中軍前來。”

蔣欽自然也知道孫策易怒的性格會導致衝動壞事,因此連忙道:“好,我現在就去,都督快去勸住將軍。”

“嗯。”

周瑜抽出劍來,催促馬匹也加入戰場,前去追趕孫策。

雖然很多人把周瑜定位爲一個儒將。

但事實上週瑜文武雙全,他跟諸葛亮一樣,並非是參謀型人才,而是能夠帶兵打仗的統率型人才。

很多人把諸葛亮郭嘉周瑜拿來比較,但實際上這三個人並不能拿來做對比。

硬要比的話,應該是諸葛亮、司馬懿和周瑜纔對。

因爲包括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等人在內,雖然是曹操最重要的五大謀士,但他們是真的謀士,屬於提供建議的參謀。

而諸葛亮、司馬懿和周瑜則並不只是給主公意見,還會親自領兵出征,屬於文武兼備的帥才。

所以他們的定位不同,雖然智力都在90以上,卻不能拿來比孰強孰弱。

當然。

雖說他們三人是帥才,但武力值肯定就那樣。

估計王朗都能斬他們於馬下。

應付兩三個小兵肯定沒問題,遇到個二三流的武將基本就是送人頭。

所以哪怕周瑜有勇氣親自上戰場,但亂軍當中,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他只看到人羣攢動,根本找不到孫策在哪裡。

因此在沒有人勸說的情況下,孫策作爲衝鋒在最前面的將領,理所當然地一路繼續追擊。

而此時此刻,趙雲統領的中軍,便已經開赴戰場,雙方迅速靠近。

不過幾乎是同時,在四五里外的紹山西南方向,正在發生着另外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的規模不大,甚至都沒有什麼人傷亡。

但他註定能夠載入史冊。

因爲這是一場決定孫策命運以及歷史上東吳這個國家還會不會存在的戰爭。

在武安國前軍與蔣欽部相遇之時,駐守於紹山西南方向,也就是山腳那片森林附近一個名叫山下東村的地方。

就跟姬溝河一樣,淮北人民給自己的村莊河流取名字好像總是這樣隨意,因爲坐落於紹山腳下不遠,所以乾脆村子名字就叫山下東村。

在西南面約一里處還有個山下西村,兩座村莊一東一西,中間有溝渠,黃蓋和韓當各自佔據了一個村莊,引爲掎角之勢。

山下東村駐紮的就是黃蓋,此時他已得到了前線報告,聽聞朝廷軍前部來犯,因此正在整頓兵馬準備作戰。

不過還未等他等來孫策招他前去迎戰的命令,忽然就聽到士兵來報,說朝廷兩曲人馬前來挑釁。

得知此時,黃蓋雖疑心有詐,但想到村外一片平坦,除了二三裡外山腳那片森林以外,幾乎藏不住什麼人,即便是有詐,他只要不去上當追擊就行。

於是就率領本就已經準備好的士兵們出了村寨,遠遠的就瞧見不遠處確實有兩曲人馬緩緩而來,向着村莊的方向靠攏。

見此情形,黃蓋正準備下令迎擊,忽然敵人軍中出來一人,到了村前喝道:“黃將軍可敢出來?”

“好大的膽!”

黃蓋騎馬出村,手中握着鐵鞭,怒目而視道:“既然知道我名,還敢來犯?不怕死嗎?”

出來的人乃是陳暮部將文謖,朗聲道:“將軍可敢陣前一敘?”

“哼!”

黃蓋冷笑了一聲,手中鐵鞭一抖,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有何不敢,你只要不逃就行。”

說罷催馬便追。

文謖調轉馬頭就走,迅速回到陣中。

黃蓋身後帶着兩千部衆,左右各還有一千餘人迅速跟進。

此戰孫策算是傾巢出動,他的人馬跟曹操差不多,約有六萬人,這次他就帶了四萬。只在江東留守了一萬多兵馬,出力非常大。

其中他本部中軍兩萬,前軍蔣欽部五千人,後軍朱治領三千人,左右黃蓋韓當程普祖茂各領三四千部衆。

黃蓋部有三千多人,再加上韓當部近在咫尺,合起來有七八千,絲毫不懼怕朝廷軍隊來襲。

雙方迅速靠近,等到了近前,離得只有二十多丈,黃蓋勒馬提鞭大喝道:“小賊出來,跟我決一死戰!”

雖說文謖是文欽之父,文鴦的爺爺,但此時還不到三十歲,文欽現在還只是個小屁孩。

黃蓋作爲孫家老將則已經四十多歲了, 叫一聲文謖小賊倒也不過分。

只是文謖在陣前笑道:“將軍確定要跟我打嗎?”

“囉嗦什麼?”

黃蓋性格易怒,鐵鞭噼裡啪啦作響:“是怕爺爺我一鞭子抽死你嗎?”

文謖也不惱,笑道:“我打不過你,我請另外一位人和你打。”

黃蓋嘿嘿一笑:“小子還算識趣,不過爺爺我鐵鞭可不認人,來一個死一個!”

就在此時,一人越衆而出,騎在棗紅馬背上,深邃的目光看着他,幽幽嘆息道:“公覆,你確定要和我打嗎?”

看到這個人,黃蓋瞳孔瞬間收縮,睜大了眼睛,臉上充滿了不敢置信。

下一秒,他整個人都如篩糠一般抖動起來,渾身顫顫巍巍,翻身下馬,跪倒在了地上。

“蓋......見過明公!”

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六十章 孫策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九章 陌上桑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通知第十章 B計劃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請假條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請假條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四十章 表功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