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

關羽雖然取得了關中勝利,但並沒有兵出西涼。

原因在於西涼的形勢比較複雜,少數民族非常多,矛盾尖銳,他們是地頭蛇,想橫掃西涼沒那麼容易。

因此牢牢佔據住關中,讓周圍軍閥再也無法窺伺八百里秦川,便成爲了首要重任。

完全控制了關中之後,關羽就會開始進行建設,鼓勵人口、重視農桑、開展商貿,即便是西涼的遊牧民族要過來買賣交易,也並不阻攔。

朝廷目前有這個實力鎮服他們,畢竟西域的棉花產業如火如荼,停了西涼的商業,同樣是停了自己的棉花來源,得不償失。

只不過這些都是後續建設,目前纔剛剛將西涼軍打退,要想達到陳暮給他們的要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實際上除了河南之戰與關中之戰以外,朝廷控制區域內,其實還有一些零星的小規模戰爭在打響。

如公孫瓚在幽州開啓了對中部鮮卑的討伐戰爭,呂布在幷州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和左賢王劉豹被揍得抱頭鼠竄,決定向大漢投降。

歷史上二人就投降了曹操,呼廚泉幾次投降又幾次叛亂,最終被曹操設計扣在鄴城,這才徹底將整個南匈奴控制在朝廷手中。

南匈奴人的居住地是幷州中部的上郡、西河郡一帶,也就是後世山西呂梁、榆林以及內蒙的鄂爾多斯一帶。

在後世的時候這些地方基本都已經沙漠化,不過在漢朝還沒那麼嚴重。根據史料記載,要到唐朝末期的時候,這些地方纔會開始沙漠化,此時尚是勃勃生機,遍地草場。

漢朝很早的時候就在幷州屯邊,呂布自己就是九原人,

而且衆所周知那地方就是後來的包頭。當時的包頭水草豐茂,漢朝率領之後,就被鮮卑人霸佔。

此刻呂布捲土重來,奪了上黨之後,修養了半年,北上橫掃了高幹舊部,奪取了太原,將鮮卑人趕到了雁門郡,又開始威逼雁門。

太原郡北面是雁門郡,西面就是西河郡以及上郡,這些地方是匈奴人的地盤,呂布順便也把南匈奴人揍了個半死。

呼廚泉和劉豹實在頂不住,就派人跑到河東郡去,找到北屈縣的縣令,要求投降朝廷,歸附大漢。

北屈縣的縣令得知這個消息不敢怠慢,連忙派人前往河東郡的治所安邑告知情況。

張飛這兩年在河東剛好悶悶不樂,他覺得自己被騙了。

當初陳暮讓他來的時候還信誓旦旦說是要防禦呂布,還說呂布驍勇善戰,大漢唯有三哥之勇,才能力敵呂布,把他吹得心花怒放,欣然願往。

結果在河東干等了兩三年,這兩三年除了偶爾去長安看看二哥,或者回洛陽看看大哥四弟以外,基本就沒別的事情做了。

河東的治理有田豐在處置,呂布好好地待在太原,根本沒有派兵來打他,導致他都快閒出病來。

現在忽然聽到匈奴人要歸附,他當即嚷嚷着不答應,要出兵把匈奴人殺光。

漢朝與匈奴是世仇,張飛這麼想自然也是合乎情理。

好在田豐沒他那麼魯莽,稍微一分析,就知道現在呂布並未歸附朝廷,還是霸佔幷州的諸侯。若是出兵匈奴,把匈奴人逼急了,投降呂布,那就不好了。

而如果接受了匈奴人投降,那麼若是呂布不依不饒,繼續進攻匈奴部落,反倒是他們有藉口出兵幷州,一樣有仗打,何樂而不爲?

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張飛之後,雖然他有些遺憾不能打匈奴人,但聽到可以對付呂布,頓時來了精神,同意了要求。

不過像這種戰略方向的國家政策,田豐還不敢一個人就決定,便立即派人前往長安找沮授,同時又給洛陽傳了一封公文書信,要求朝廷那邊拿個主意,看是不是答應南匈奴歸附的事情。

此時劉備還在河南正展開對曹操的消滅戰爭,與身邊的內閣大臣們簡單地商議過後,便回信說要田豐與沮授決定即可,給予他們權限,不要有顧忌,放心大膽去幹。

有了朝廷背書,田豐就有了底氣,於是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時候接受了南匈奴歸附的提議,同時張飛領兵北上前往西河郡,駐紮於離石縣。

呂布當時還在雁門,太原之戰的時候,他就已經把高幹消滅,當時鮮卑人也一併被他趕出太原,盤踞在了雁門郡一帶。

到去年的時候呂布就已經開始着手北上,半個雁門郡都快被他拿下,同時寇略河西,威逼南單于庭。

南匈奴人幾次參與漢朝內亂,本就式微,呂布再來,自然不是對手,被打得十分狼狽。

這次匈奴人南下歸附朝廷,張飛北上入駐西河郡,呂布勃然大怒,他已經將幷州視爲禁臠,此時朝廷把手伸進來,自然讓他很是不滿,因此派人寇略平周,結果被張飛令人擊退。

此戰雖然只是一場小規模戰爭,但雙方既然已經挑起了事端,張飛就有了由頭對付他。於是親自領兵東進呂梁山,逼迫太原郡的茲氏縣,妄圖逼迫呂布來戰。

呂布得知此事之後就更加憤怒,打算迴轉太原與張飛決一死戰。

好在衛覬和張楊以及其餘部下都認爲現在朝廷勢大,擁衆數十萬,不宜與朝廷起衝突,還是暫且忍讓,先取了雁門再說,勸說他不要衝動。

最終在衆人勸解之下,呂布不得不修書一封,說一切都是誤會,並且在呂梁山各處關隘道口布下重兵,這才罷休。

其實以張飛的意思肯定不想這麼快結束,他想和呂布戰場廝殺,一決雌雄,好好打個痛快。

但沒有辦法,人家不和他打。

後世呂梁山分割了山西和陝西,當時雖然同屬幷州,但西河郡與太原郡便是被呂梁山分出來,莽莽高山,只有少數幾條道路可以通行,且道路艱險,山間還有呂布駐軍,無法強攻,只好作罷。

而呂布那邊也沒辦法,他雖然憤恨於張飛咄咄逼人,可部將們說的也是事實。

如今呂布地盤只有上黨太原二郡,治下人口才三四十萬,兵馬即便是擴軍之後,也不過兩萬餘衆,跟朝廷的實力比起來,天壤之別。

因此無奈之下,他只好暫時忍讓,不敢與張飛直接翻臉。

與此同時,除了這些地方的動亂以外,河南的戰局顯然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官渡失利之後,曹操退守封丘,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封丘西北的酸棗,已經有一支朝廷大軍在等待着他。

劉備北上渡過鴻溝水,於陰溝水西岸駐紮,河對岸就是封丘。而北面便是濮水,與陰溝水形成十字交叉,封丘位於右下角,劉備軍位於左下角,酸棗位於左上角。

這意味着朝廷大軍可以渡過陰溝水襲擊封丘,而荀攸則可以渡過濮水襲擊封丘,一個是從西面進攻東面,一個是從北面進攻南面。

兩支朝廷大軍加起來有六七萬之衆,而曹操纔剛剛經歷了官渡慘敗,派去埋伏的八千人不足兩千逃回去,兵力損失慘重,如今只有兩萬餘人駐守封丘,且士氣低落,在防守力量上嚴重不足。

劉備剛剛抵達陰溝水西岸的時候,荀攸的公文就已經送了過來,營寨還在建造當中,天子帳篷第一時間搭建起來,他召集諸多謀臣前來議事,帳篷內衆人簇擁在一起。

“之前我還派人讓公達半路截擊曹操,在來的路上,倒是未聽到公達出兵的消息。現在公達那邊傳信過來,告訴了朕爲什麼不截擊的原因。”

劉備揚了揚手中的公文,說道:“他說若截擊曹操,曹操必然逃往定陶,定陶是曹操老巢,經營多年,城高牆厚,不宜強攻,即便是困守,也可能會困守許久。此時丞相正去定陶的路上,曹操尚不知此事,若將曹軍困在封丘,丞相可截其後路,三面包抄,諸位覺得此策可行否?”

此時在劉備身邊的這些臣子當中,其實論起資歷來說,跟隨他多年的親信謀臣都不在。

陳暮在去定陶的路上,沮授在關中,田豐在河東,荀彧在洛陽朝廷坐鎮後方,資歷稍微差一點的荀攸則在北面酸棗。

能說得上話的只有王修、邴原、孫邵、崔琰、王朗、國淵幾人。

這幾人加入的時間也非常早,基本都是劉備當青州牧,乃至於陳暮當青州刺史的時候就加入麾下,因此按照資歷的話,他們幾個人一般會先開口。

有人說道:“臣以爲此策可行。”

“確實可行,剿滅曹操,需要一戰全部殲滅,而萬不能讓其逃走。”

“不錯,若是被他跑回濟陰,不能攻滅的話,以後他還有可能跑去淮北,乃至於跑到南方去,禍患無窮。”

“臣贊同。”

“臣也贊同。”

幾人其實大多是內政比較出色,在軍事謀略上不太行,但一些粗淺的道理還是懂。

半路截殺曹操或許能將他打敗,但想要徹底殲滅他卻是比較困難。

如果讓曹操逃跑了的話,還得一路追殺,非常麻煩。

現在將曹操困在城矮牆薄的封丘縣城,顯然是一件比讓他逃回老巢更好的事情。

因此紛紛贊同。

董昭提出不同意見道:“副相這個計策確實沒什麼大問題,只是我擔心若是把曹操去定陶的退路斷掉,恐他北上匯合夏侯淵,往淮南投奔孫策去。”

“往淮南投奔孫策去嗎?”

劉備沉吟。

“額,少府丞說得好像也有道理。”

“也是,我們現在在南面的軍隊就只有丞相一支,若讓丞相前來圍堵曹操,曹操只需要先往東北去濟陰,匯合了夏侯淵之下,從山陽經沛國,便能夠直接跑到淮南去,那確實是個問題。”

“副相考慮好像有些不周全。”

“也不能這麼說,丞相現在不是在他們的後方嗎?若是丞相趕來,十幾萬大軍直接把封丘團團圍困,繞他曹操再厲害也是插翅難飛。”

“可是現在丞相是往東去,再派人去告知他讓他返回來,恐怕曹操已經得信早就走了吧。”

幾個人一聽董昭分析,確實有道理,不由得議論起來。

扶溝一帶離官渡其實也不算特別遠,大概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以河南比較平坦的道路,行軍最多三日就能抵達,並且如今朝廷軍隊素質極高,若是強行軍的話,一天半左右就足以。

當時陳暮在扶溝擊潰文聘,打掃戰場稍微耽擱了一日,同日晚上劉備也發動了襲擊浚儀的戰爭,曹操損失慘重。

從時間線上來看,此時陳暮纔剛走了一天,第二天曹操就開始準備撤退,往封丘方向去,而那個時候陳暮的位置是往東北進入襄邑境內,離官渡差不多七八十公里。

若是當時就立刻派人傳信給陳暮,讓他過來,或許還有將曹操圍困在封丘的可能。

但現在都已經過去數日了,估計陳暮都已經到定陶了,此時再傳信,就已經晚了,因爲曹操很有可能已經收到了劉表大軍敗於扶溝,陳暮軍隊出現在濟陰的消息。

曹操兵微將寡,糧草也不多,乍然聽到這則消息,很有可能意識到封丘已經是死局,此時他有兩個選擇的方向。

一個是往南逃,從陳留逃往陳國,再跑到汝南,去荊州。

二個是往東北方走,躲開劉備、荀攸以及陳暮的軍隊,直奔甄城,不管是解夏侯淵之圍,還是接應他們之後再南下,就可以從淮北進入淮南,跑到孫策的江東去。

這兩個選擇不管哪一個,都有問題,那就是朝廷大軍人數衆多,部隊臃腫,想盡快追擊一門心思逃跑的曹軍沒那麼容易。

而陳暮那邊離得又遠,想盡快通知他肯定也已經晚了,一時間衆人都覺得荀攸的計策好像有點問題。

不過就在大家思考的時候,毛玠忽然看向賈詡,笑道:“尚書令有何見解?”

賈詡因爲識破了陳宮的設伏之計,在軍中地位驟升,以前只有被劉備詢問的時候纔會說話,現在有不少人想聽他意見。

至於是真心想知道好的建議,還是想看他笑話,那就不得而知。

賈詡也自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連忙低調道:“我其實也沒什麼頭緒,不過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劉備問道:“什麼問題?”

賈詡說道:“臣是在想,小荀副相從來都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他這麼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而且人雖有錯,可丞相卻很少犯錯,陛下信不過副相,難道還信不過丞相嗎?這個計策一定需要丞相配合才能完成,或許丞相心裡早就有數了。 ”

陳暮改革官制之後,內閣制度趨於唐朝羣相制度,首輔爲丞相,其餘一等錄事尚書都爲次相。也就是一正多副的搭配,而荀彧荀攸叔侄都是副相。

雖然荀攸的年紀大不少,可荀彧是叔,荀攸是侄,古人講究倫理綱常,因此私底下衆朝臣們稱呼荀彧爲大荀,荀攸爲小荀。

劉備聽了賈詡的意見之後,覺得有道理,於是點點頭道:“不錯,四弟或許早有對策,我等儘管其變就是!”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時遠在濟陰的陳暮,看到荀攸給他發的文書,頓時笑了起來。

英雄所見略同呀。

。小說網

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六十二章 朝會請假條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完結感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六十章 孫策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三章 盧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六章 馬鈞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六章 馬鈞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九章 陌上桑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