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

衆人越聊,就越只會感覺到那位先生的深不可測。

一時間場內的氣氛頗有些凝固。

過了好一會兒,唯有孫權說道:“除了投降朝廷和結盟外,還有別的辦法嗎?”

“有!”

那個儒雅的青年忽然說道。

“伯言,請明說。”

孫策忙道。

這青年正是陳暮的學生陸議。

他笑着看向孫策道:“我想問將軍,將軍之志在何方?”

“這.......”

孫策看向周瑜和魯肅,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伯符之志, 自然是在天下。”

周瑜替他說了。

其實以孫策的豪氣,不至於這種話說不出來。

只是他爹忠心朝廷,去了洛陽爲衛尉,自己卻想着打地盤搞割據,實在是丟了孫堅的臉。

所以周瑜幫他說出來,也算是解圍。

聽到這句話,陸議就說道:“既然如此,那將軍是打算與朝廷相抗?”

“唔.......”

孫策顧左右沒有正面回答,還是沒辦法說出口。

陸議笑道:“將軍有話其實可以明說, 我陸氏一門居於舒縣,從祖與袁術不合,多有交戰,祖父病逝之後,陸氏差點被袁術滅門,是將軍趕走了袁術救我們陸氏,此恩情,陸議必然不會忘記。”

歷史上陸遜其實和孫策有仇,因爲當時他從祖父陸康和袁術有矛盾,袁術就派孫策進攻廬江,陸康堅守了兩年,最終還是被孫策攻破,導致陸家死了不少族人。

但現在不同,

孫策沒有成爲袁術的部下,且時時刻刻想霸佔淮北,因此在得到朝廷的支持後,一直不遺餘力地進攻九江,攻打袁術。

如此一來, 陸家和袁術之間的矛盾,算是間接被孫策化解,在陸康病死後,陸家也不至於幾近滅門。

所以這次陸遜被孫策徵召過來,在手下當幕僚,陸遜也是欣然前往。

救命之恩,這份恩情確實很大。

孫策緩緩點頭說道:“我確實有此意,只是父親那邊.......”

“這便足矣!”

陸議打斷了他的話,說道:“孫使君那邊也不需要擔心,以我對師君的瞭解,即便將軍反抗朝廷,他也絕不會對孫使君下手。”

“唉。”

孫策長嘆了一口氣,這件事都快成了他的心病了。

可惜無論怎麼勸,孫堅都不聽。

人家是爹,他是兒子,爹一意孤行要去洛陽爲官,憑什麼聽他這個兒子的?

爲了此事, 孫策也曾經考慮過,要不乾脆就投降朝廷, 老老實實一輩子做個忠於大漢的將軍算了。

可骨子裡的不甘人下, 還是讓他下不了決心。

且周瑜和魯肅也都勸過他,說劉備以仁義立足,孫堅去洛陽是忠於朝廷,若是殺掉,令人心寒,所以即便他們起事,孫堅也應該無礙。

一番話都是安慰,但總歸是讓孫策寢食難安,一直不值得該如何是好。

而就在孫策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朝廷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忽然就新頒佈了恢復二十級軍功爵制度。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朝廷在調動軍隊的積極性,準備要備戰了。

隨着冀州青州連成一片,河南已經是朝廷腹地,即便是荊州還隔着南陽,下一個要對付誰,用腳指頭都能想得到。

這個舉動立即撩撥到了孫策脆弱的神經,今年也不得不大量整頓軍務,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朝廷南下。

而現在整個大漢都是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各路諸侯軍隊大量集結,河南之地尤爲緊張。

孫策感覺到戰爭可能即將來臨,這纔多方開會,諮詢衆人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陸議雖然纔來沒多久,但他的學識令衆人折服,亦加入了核心決策層。

他看到孫策臉色憂鬱,便寬慰道:“以我對我師君的瞭解,他下一步的手段,恐怕就是召將軍去洛陽爲官。將軍若是想投靠朝廷,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父親爲九卿,將來孫氏亦是高門子弟。但將軍既然心有它志,那就得重新分析局勢了。”

孫策忙道:“伯言請說。”

陸議就說道:“如今我們得豫州以及半個揚州,曹操得兗州、半個徐州以及一部分揚州,兩家實力相同,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的結果就是一一被朝廷吞併,絕不會有第二個下場。”

“嗯。”

周瑜魯肅孫權等人都點點頭,這是他們的共識。

陸議繼續道:“而破局之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捨棄豫州,將豫州讓給曹操,全力奪取揚州,以江東爲基業,再聯合曹操對抗朝廷。”

捨棄豫州?

衆人都是臉色大變。

要知道豫州人口衆多,極爲繁茂,乃是孫氏的根基。

如果捨棄豫州,孫氏的家業就丟了大半。

這對於孫策如何捨得?

年輕氣盛的孫翊當即站起來指着陸議怒斥道:“陸議,你怕不是朝廷派來的細作吧。”

“三弟,坐下!”

孫策倒還保持着冷靜,因爲他看到周瑜和魯肅都是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

陸議含笑不語。

歷史上他只有戰術才能,對於戰略規劃,其實遠不如周瑜魯肅。

可誰讓他人生改變,拜了一個厲害的人做師父呢?

陳暮的出現開闊了他的眼界,同樣也增強了他的戰略能力,讓他擁有了看破迷霧的本事。

周瑜和魯肅未必比他差,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

但一來他們身在局中,思維有些被侷限住,很難發揮陳暮提倡的那種天馬行空的遐想。

二來壯士斷腕,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孫家在豫州耕耘十多年,根深蒂固,擁有強大的勢力。

且豫州人口比揚州多,可耕種的土地也比揚州多,作爲基業,豫州比揚州更合適。

然而問題在於豫州身邊有強大的敵人,朝廷虎視眈眈,豫州危在旦夕。

而揚州有長江天險存在,人口和經濟雖不如豫州發達,但光憑地利這一點,就是一塊穩定的根據地。

如果能夠佔據揚州,順江而上把荊州吞併,最後再按照二分天下的策略,奪取巴蜀,也許未嘗不能成就一番偉業。

“公瑾,子敬你們怎麼想?”

等場內靜下來之後,孫策看着陷入沉思的二人,問道:“放棄豫州真的可行嗎?”

“可行!”

周瑜發出斬金截鐵的聲音。

谷鬭

“不錯。”

魯肅也點點頭道:“曹操與我們之所以不敢結盟,是因爲都在擔心對方背叛。如果我們放棄豫州,奪取江東,曹操就會放下心來。畢竟如果我們選擇投靠朝廷,完全可以與朝廷合力進攻他,將他剿滅,沒必要去揚州。曹操得了豫州之後,我們也放下心,即便他沒有和我們結盟,轉頭投向朝廷懷抱,我們沒有後顧之憂,以長江天險固守揚州,再想辦法奪取荊州便是。”

“可是,偌大的豫州基業......”

孫策猶豫不決。

周瑜勸道:“伯符,“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若不能立即做出決斷,恐後患無窮。”

孫策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忽然門外進來一名士兵,高聲道:“報!”

“什麼事?”

孫策問。

士兵說道:“朝廷派來使者,有天子詔書,要召將軍去洛陽爲官!”

一瞬間,如晴天霹靂打在孫策的身上,讓他猝不及防。

雖然手下謀士早就有預言,認爲朝廷應該也會用這個辦法來對付他。

可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根本不給反應的時間。

現在這麼一想,朝廷這兩年休養生息,同時積極整頓軍務,恐怕就是爲了今日。

到時候一道詔令下達,去了,丟掉基業。不去,抗詔造反,早就準備好的大軍立即南下,掃平整個河南。

這些年朝廷一直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進不得退不得,到了此時,恐怕就是圖窮匕見,養肥了的豬,該殺的時候了。

想到這裡,孫策再也不猶豫,高聲道:“劉備篡逆朝廷,我欲起兵相抗,諸位,兵進江東!”

“兵進江東!”

衆人呼喊着。

孫策終於做出了他的決定。

.......

.......

關中,長安城。

關羽與沮授正在府邸商量事情。

“軍情司在馬超軍中的暗探來報,馬超與韓遂多有聯絡。”

沮授給自己倒上了一杯酒,輕笑着說道。

關羽撫須道:“四弟說得沒錯,馬超此獠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反。”

沮授說道:“其實也不能這麼說,西涼人生存艱難,自古以強者爲尊,後來關中諸侯互相攻伐吞併,讓他們這些人養成了自己掌控軍隊的習慣,恐怕裡面未嘗沒有馬騰的意思。”

關羽搖搖頭道:“既然要效忠於朝廷,就應該聽從朝廷的命令。如果只想着自己掌控軍隊,割據一方,那跟諸侯有什麼區別?”

“所以子歸說,要把他們打服,打怕,只有這樣才能拿下西涼。”

沮授笑道。

關羽說道:“今年也確實要準備打仗了,東西都帶來了嗎?”

沮授桌案邊有個盒子,指着那盒子道:“朝廷的詔書已經下來了,讓馬超放棄軍隊,去洛陽爲官,這道詔書,便是打了馬家七寸。”

“到時候馬超與韓遂約定起事,我們就以雷霆之勢,將他們消滅,只有滅掉了他們的軍隊,他們纔會死心!”

關羽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目光中露出一抹狠厲。

在馬騰走後,軍隊就由馬超統領。

這兩年馬家軍隊從最開始的一萬多人,現在已經壯大到三萬。

壯大軍隊需要錢,馬超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錢來擴軍。

錢的來源自然是馬騰在洛陽經商所得。

他還是沒有放棄原來的軍閥思想,認爲只要有軍隊就有根基在。

然而馬騰的小動作,陳暮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但他卻並沒有制止,而是有意放縱。

春秋時鄭莊公被自己的母親姜武厭惡,姜武甚至逼迫莊公讓他把國君之位讓給弟弟共叔段。

此事隨着鄭武公將位置毫不猶豫地傳給鄭莊公而作罷。

然而姜武和共叔段還是不死心,不斷向鄭莊公討要封地,以壯大自己。

鄭莊公因爲不想擔殺母殺弟的罪名,一直隱忍,放縱二人。

如此讓二人得意,掀起叛亂,最終卻被輕鬆平定。

這個故事翻譯總結出來其實就一段話——欲讓其滅亡,先讓其膨脹!

陳暮打算利用馬騰和韓遂平定西涼,迅速解決西涼多年的羌亂問題,那麼首先就得收服此二人。

兩人都屬於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那種,多年軍閥思想,讓他們覺得手中握有軍隊才安全。

朝廷自然不能容忍一個名義上歸順朝廷,實際上卻擁有自主權的節度使存在。

因此處理二人,就得用巧妙的方式。

逼反馬超,讓他去聯合韓遂,這樣朝廷就有理由出兵。

只要把馬超韓遂擊敗,馬騰那邊又理虧,最終的結果,就已經不用多說。

兩日之後,池陽縣。

馬超看着手中的詔書,暴怒道:“我當初就勸說父親不該去洛陽,現在好了,朝廷就是想把我們調走,吞併我們的軍隊,先是父親,然後又是我,將來困於人手,馬家就要滅亡了!”

一旁的龐德猶豫道:“將軍應該不會吧,朝廷還是十分仁義,真心投靠的話,總不至於.......”

“什麼不至於,詔令都下來了!”

馬超把詔書狠狠地扔到地上,朝廷現在這麼做,目的已經昭然若揭,就是要一步一步把他們關中這些諸侯全部吞併。

龐德說道:“那將軍是打算如何是好,莫非要抗命?”

馬超惡狠狠地道:“朝廷不仁,就休怪我不義,派人聯絡韓遂,告訴他朝廷已經準備徹底掃平關中西涼,如果不想滅亡,就與我聯合在一起進攻長安,到時候他出兵,我臨陣反戈,必能大勝!”

“將軍,老將軍那邊.......”

龐德遲疑。

馬騰還在洛陽呢,甚至連韓遂的兒子也在洛陽。

先不談韓遂願不願意的問題,就算人家願意捨棄了兒子,那馬騰怎麼辦?

馬超沉聲道:“父親在臨走之前囑咐我一定要保存好我家軍隊,這是父親一生心血,豈能被他人奪走,此事父親也不會怪我,就這麼辦吧。”

“這.......”

龐德見馬超態度堅決,十分無奈,只好扭頭離去。

半個月之後,洛陽。

陳暮看着兩封軍情司送來的情報,微微一笑。

馬超和孫策還真是。

孝出強大呀。

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四章 冀州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