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

當陳暮看到吳伉的時候,他正被關在洛陽北城監獄的地牢裡,地牢暗無天日,他的眼睛卻透明光亮,彷彿一束光照射進來,讓人只能看見裡面的純淨和無暇。

這是一個很好的宦官,按照吳伉的資料來看,此人博學通達,雖是宦官,卻並不與張讓趙忠等人結交,平日裡也不參與政事,每日託病要麼在住處研究佛法,要麼就去城西的白馬寺休閒養生,看得出來,他並不是一個壞人。

陳暮讓人打開牢房,走了進去。

吳伉盤膝坐在地上,擡頭看着他,只是平靜地微笑,並沒有開口。

“聽說你很會算命?”

陳暮說道。

吳伉保持着微笑,點點頭:“只是看得書多了,學了一點而已。”

“那你算算,今天爲什麼你會在這裡?”

陳暮又問。

吳伉想了想,回答道:“風角之術,只能定吉凶,也算不了術者。”

“那算算我爲什麼在這裡吧。”

陳暮換了個方式。

“也許是因爲我一個數年沒在宮中行走的人,忽然去了一趟尚書檯吧。”

吳伉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一絲狡辯的意圖。

“聰明。”

陳暮笑了起來:“那你知道該說些什麼了嗎?”

吳伉搖搖頭:“不說。”

“真不說?”

“打死真不說。”

“好,那就不說了吧。”

陳暮轉身出門。

吳伉也不阻止,依舊平靜地看着他離去。

走出了監獄,張河快步跟了上來,低聲道:“就這麼算了?”

陳暮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人家不說你有什麼辦法?”

“當然是拷問。”

張河比劃了一下手勢:“洛陽監獄的獄史個個都是拷問的高手,肯定能問出話來。”

陳暮笑着搖搖頭:“你想多了,他這樣的人,一旦決定不鬆口,是絕對不會透露半點,如果逼得狠,你信不信他立即死給你看?”

沒骨氣的宦官很多,比如張讓趙忠,個個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壞蛋。雖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漢靈帝這廝本身不是什麼好東西,爲了斂財連江山都不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批人同樣助長了漢靈帝的貪婪。

如果皇宮裡的宦官個個都是像吳伉一樣的人,朝廷上下的官員個個都是像陳蕃李膺那樣的名士,漢靈帝再貪婪也得收斂一些,大漢天下自然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歸根到底,封建制度害死人嘛。

張河隱隱覺得陳暮的話似乎有所諷刺,略微啞口無言,憋了點內傷,片刻後才問道:“那我們現在去哪兒?”

“白馬寺。”

“白馬寺?去哪兒做什麼?”

“當然是問吳伉最近有沒有和人交流,問誰是他的朋友。”

“你是說有人指示吳伉去了尚書檯?”

“先去問問吧。”

陳暮從北宮出來,坐上了宮門口的馬車,王鈞和他關係比較好,所以同乘一輛,張河就跟張奉在後面那輛馬車裡。

一行數十人,浩浩蕩蕩,往城西而去。

馬車上,王鈞低聲說道:“吳伉人不錯,以前還幫我卜過吉凶,這事會牽連到他嗎?”

陳暮笑着問道:“你想幫他?”

王鈞連忙擺手否認:“我就是問問,沒有別的意思。”

“兄長的事就是我的事,他是生是死,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兄長放心,這個忙我幫定了。

陳暮拍着胸脯保證,也許是受到了他那大哥劉備的影響,那日看了洛陽悽慘的景象後,腦海中不自覺又想起了當初在廣年被教育過的經歷。

以前他總覺得其他人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在亂世苟全性命,就萬事大吉了,談什麼恩澤天下拯救蒼生,那是諸葛亮和劉備他們要做的事情。

但現在看多了死亡,特別是在看到皇甫嵩那種漠視人命,拿同類的屍體築京觀那麼令人驚悚的事情之後。

陳暮就忽然覺得,生而爲人,還是善良一點比較好。

更何況既然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又能得到王鈞的人情,何樂而不爲呢?

“那就多謝賢弟了。”

王鈞談不上有多高興,因爲他真的只是隨口問了一句,怎麼無緣無故就成了陳暮幫他忙了,這人情債背得就莫名其妙。

爲了怕王鈞醒悟過來,陳暮很快又轉移話題:“對了,你知道吳伉在皇宮裡和誰關係最好嗎?”

王鈞的思路被陳暮帶走了,想了想說道:“吳伉性格孤僻,看上去和誰的關係都不錯,但實際上大家好像有種距離感,真要說得上關係最好,似乎也就只有中常侍呂強和他私交甚篤。”

“呂強?”

“是啊,呂常侍一直和讓公他們不和,因此雖爲常侍,但與我們關係都不太好,聽說他結交了不少名士。”

“哦。”

陳暮腦子裡快速思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系。

就好像朝廷很多官員有些會抱緊宦官的大腿,有些保持中立,還有些爲了幫助黨人,連官都可以棄之不要一樣。

宦官集團同樣不是鐵板一塊,漢靈帝身邊有十多個中常侍,其中十個就是人們所知的十常侍。

這十個人肯定是大奸大惡,與漢靈帝狼狽爲奸,壞事做了不少。

但還有別的中常侍不想與他們爲伍,呂強就是比較正直的一個。因爲從皇甫嵩那聯想到了黨人這一特殊團體,陳暮還特意查閱過資料。

他發現今年年初黃巾之亂起的時候,包括皇甫嵩、呂強在內,中央足有數十位大臣上書建議赦免黨人。

雖然跟中央政府數千名官吏比起來,這是個很小的數字,一點都不起眼。但無疑說明這些人應該就是黨人在朝中的勢力,之前跟着王允一起彈劾張讓的人,也大多是這批人。

另外,陳暮還隱約記得《後漢書·宦官列傳》裡記載,今年年末,呂強就會因爲得罪張讓趙忠被誣陷,從而被逼自殺。

看來這裡面有故事。

如何找到吳伉的朋友一點都不難,吳伉肯定以爲他和白馬寺的和尚關係那麼好,所以會爲他保密。

這一點上吳伉有這個自信,因爲與他交好的和尚同樣有着強硬的骨頭。

但可惜的是吳伉少算了一層,白馬寺的大和尚不像他一樣孤家寡人,沒有妻子親人,沒有要牽掛的東西。

陳暮拿着張讓的宮牌,威脅他們要將和尚趕出大漢,不允許他們在大漢傳播佛法。

在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來東漢的時候,因爲佛法的理念與統治階層的理念不符合,所以漢朝的佛教一直受到打壓,天子甚至明令禁止漢人出家爲僧。

因此東漢的和尚過得很苦,名義上甚至他們不算是和尚,只是在寺廟裡修行的居士,勉強維持着佛教的體面。

在佛教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陳暮還要斷絕了他們的法統,就像是在刨絕戶墳一樣令人髮指。但正因爲如此,才能讓和尚動搖。於是在出賣朋友與斷絕法統之間,白馬寺的那位大和尚最終選擇了出賣朋友。

等陳暮走出去的時候,隱約能聽到寺裡傳來其他和尚們的哭聲,那位和尚死了,他失去了道義,所以自殺了。這嚎啕的哭聲像是詛咒一樣,盤繞在了陳暮頭頂。

又是一筆無辜的血債。

陳暮乾脆就沒有坐馬車,騎上馬在洛陽西市奔馳,直奔向昌明裡,像是要逃離這片土地。

......

......

“陳子歸?”

“嗯,他今天上午逼死了白馬寺的王明法師。”

“張讓還真是找了條好鷹犬。”

“曲逆侯之後,真有他先祖的風範。”

“查到哪了?”

“徐瀚,李昭他們都被抓了。”

“那就快查到我們身上了,錢湊得怎麼樣?”

“差不多了。”

興盛裡的一家酒樓裡,趙恭驚訝於陳暮的做事手段,狠辣而又果決。

遊俠們還說禍不及家人,他卻總拿別人家人開刀,哪怕他們組織再嚴密,再小心,也架不住這種如狼似虎的追蹤。

荀和卻沒有感到任何意外,不擇手段的人很多,他以前不是,現在也變成了這樣,人都是會變的,所以只是平靜地說道:“儘快安排交易吧。”

“那這陳暮怎麼處理?”

“我來對付他。”

荀和戴上了一頂斗笠,臉埋在陰影裡,走出了酒樓,往東城而去。

他原本以爲會用不到這些人,但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那他也只能同樣選擇不按套路出牌了。

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七章 定徐州(2)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五十章 鬥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三章 盧植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十一章 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