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

長沙離襄陽遠比洛陽離襄陽遠得多,後世武漢被稱爲九省通衢。

但實際上漢朝的武漢甚至連個縣都沒有,它位於江夏郡,剛好屬於雲夢澤的最東端。

東漢時期雲夢澤還在,只不過面積已經小了很多,不復春秋戰國時期浩浩蕩蕩近三萬平方公里範圍。

所以這個時候的武漢大部分區域,現在還是雲夢澤當中的一片沼澤地,需要等到赤壁之戰後,孫權在蛇山修建夏口城,纔有將來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

至於後世監利市、漢陽市等湖北著名城市,現在乾脆還在湖底沒出來。

包括後世的江漢平原大部分區域,如今要麼是沼澤湖泊,要麼還處於一片澤國之中,地形遠比後世一片坦途的江漢平原要複雜得多。

由於雲夢澤雖然已經消失了大半,但依舊留下無數大大小小的湖泊,導致從南郡江陵一直到江夏的夏口一帶,全都是四通八達的水路路線,水道極爲多變,構成了繁茂多枝的水系網絡。

走水路的話,如果是從西往東走,比如從南郡去江夏郡,順着長江一路過去,速度會比較快,特別是在順風的情況下,最快的時候能達到每小時25公里左右。

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並非誇張詩句,而是陳述句。

但如果是從南往北,或者從東往西,走水路的話,速度會慢很多,因爲是逆流而上,需要靠人力划槳,每小時走個幾公里都費勁。

如呂蒙突襲荊州一戰,從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於尋陽僞裝成商人一路順長江而上,到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花了將近大半個月纔到江陵。除開中途兩次接受投降耽誤了一點時間以外,其餘時間都在趕路。

而劉表的主要盤踞區域就是在長江以北的南郡、江夏郡以及南陽郡。至於長江以南的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則僅僅只是名義上受到他的管轄,劉表並沒有太強的掌控力。

所以當長沙一帶掀起叛亂的時候,由於道路偏遠複雜,水路信息傳遞較慢等緣故,劉表甚至第一時間都不知道這件事情,還在千里之外的襄陽等着孫曹回信。

結果等到六月下旬的時候,張羨的軍隊就已經從湘江流域進入了洞庭湖。船隻浩浩蕩蕩,從長沙郡、武陵郡等地,利用沅水、湘水、資水等大型河流,一路北上,

直到孱陵,位於長江流域附近的荊州水師,才發現了這一狀況。

根據記載,荊州水師的主要力量,就盤踞在南郡的江陵、江夏的沙羨、夏口一帶。這附近幾乎被雲夢澤連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比八百里洞庭湖還有寬廣的水域面積,著名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這附近。

歷史上劉表跟孫權的江東水師打得有來有回,雖只能被迫防守,但也一直未被孫權擊破過江夏。甚至黃祖還擊殺了凌操、徐琨等江東大將,可見劉表的荊州水師力量並不算弱。

襄陽一帶本身就存在劉表水師力量,由蔡瑁以及張允執掌。並且在長江、洞庭湖、湘江一帶,還有一些後方的巡視部隊,防止孫權從豫章等地偷襲後方,這樣再加上黃祖的兵力,荊州水師力量大致應該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黃祖掌控的江夏水師部隊,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第二部分則是在襄陽的襄樊水軍部隊,此部分人馬的人數並不多。第三部分就是後方的長江水軍,位於江陵以及孱陵一帶。

曹操受降了整個荊州約八萬人馬,而劉表總兵力在十多萬,由此可見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夕擊破黃祖的時候,順便是把最強的荊州水師主力給消滅。

後來曹操能夠得到的水師力量,就是襄樊水軍以及長江水軍,總兵力應該在三四萬之間。然後在赤壁之戰一把大火,又被燒得乾乾淨淨,自此曹操再也沒有能力南下平定江東。

而張羨的大軍北上遇到的第一股劉表勢力,就是位於江陵的長江水師。孫權在消滅黃祖的時候,俘虜約兩三萬,這說明黃祖的軍隊數量應該在三到四萬之間。

並且由於漢水不像長江流域那麼寬廣且擁有云夢澤這麼大湖,因此襄陽一帶的水軍人數不多,可能在一到兩萬左右。由此可知,長江水師的兵力也應該在一兩萬之內,且戰鬥力也遠不如黃祖的江夏水師。

所以張羨的荊南聯軍以及是摧枯拉朽般攻陷了長江南岸的孱陵。孱陵便是後世的公安縣,此地改名還要到後來劉備奪取荊南四郡時,駐紮在此地,取左公安營紮寨之地爲名。

孱陵淪陷,整個長江水師頓時震驚,連忙派人北上向劉表報告,同時據守江陵,依託廣袤的雲夢澤湖泊,利用水軍優勢,暫時將張羨攔在了長江以南。

這個時候劉表纔剛剛得到孫曹二人的回信不久,尚不知此事,他正召集蒯越、蒯良、蔡瑁、張允等人再次來到自己府邸商討要事。

廳內衆人坐定,劉表將手中的信件揚了揚,面有喜色地說道:“諸位,曹操和孫堅回信了,你們猜他們怎麼說?”

蒯越見他表情就知道結果,笑着說道:“想必他們都支持明公起勢,願意出兵相助吧。”

“不錯。”

劉表點點頭,“二人已經答應締結盟約,言稱只要我出兵,他們必然出兵相救。”

“這是一個好消息。”

蒯越說道:“明公,下命令吧。張繡那邊不過十餘日,就已經送了三十多封求援信來,說明他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

劉表目光看向張允,說道:“誠平,你領兩萬人北上,與文聘合兵四萬,一同迎擊來犯的敵人。”

“知道了舅父!”

張允起身向劉表拱手行禮。

四萬大軍。

這就是劉表此次派出的軍隊數量。

之前說過,這個時期劉表的軍隊總兵力在《三國志》《後漢書》記載中是十多萬。

但具體十幾萬並未定。

只是根據曹操收降了八萬左右的劉琮軍,劉琦又帶走了約一萬多的兵去江夏,孫權消滅黃祖三萬人來看,總兵力應該是十二萬。

這樣再算上差不多六七萬左右的荊州水師,劉表可以動用的陸軍數量不超過六萬,而襄陽還需要至少一兩萬兵馬來防守,所以出兵四萬人馬,幾乎就已經是他的極限。

從這一點上來看,劉表對於朝廷的此次南下還是非常重視。他是打算聯合曹操孫堅,給朝廷此次進犯予以迎頭痛擊,讓朝廷知道荊州並不是好惹的。

可就在張允接到命令,準備出發的時候。門外忽然有衛士衝進來道:“明公,不好了,長江水師來報,長沙太守張羨謀反了。”

“什麼?”

劉表大驚失色,說道:“敵人在何處?有多少兵馬?”

谷垿衛士答道:“在孱陵,約四五萬人馬。”

“怎麼偏偏是這個時候。”

劉表一時氣急,雙手虛擡,頻頻抖手,顯然已經是束手無策的情況。

倒是蒯越蒯良兄弟還算冷靜,蒯良說道:“明公,長沙曾經很繁華,但如今早就大不如前,現在張羨能聚集起四五萬人馬,這說明不止長沙一地叛亂,恐怕是荊南四郡全都起事了,必須要派大軍鎮壓。”

蒯越沉吟道:“張羨曾經做過桂陽、零陵等地太守,爲人深得民心。怕是桂陽零陵等地也已經參與,這股力量非同小可,若是不管的話,恐怕會襲擊我們的後方重地。”

“眼下朝廷兵馬南下,對南陽已有侵吞之舉,荊南又有賊寇北上,你們說說,該怎麼辦?”

劉表又急又氣道。

長沙雖然繁華,但那也是之前的事了,黃巾之亂後,又有區星、周朝、郭石等人接二連三叛亂,並且瘟疫橫行,造成人口和經濟大幅度衰減。

當初袁術擔任長沙太守的時候,陳暮就是看中了這一點,認爲袁術不可能憑藉長沙起兵,這才把他調過去,想壓制袁術。

結果沒想到袁家勢力太強,長沙的底蘊不足,袁家汝南的底蘊卻厚實,幫助了袁術,最終讓他成功。

至於桂陽、零陵、武陵等地,也是多次叛亂不止。且這裡的人多爲少數民族,不服王化,是當時漢朝的化外之地,因此整個荊州南部四郡綜合實力遠不如荊州北部,能養得起的兵馬非常有限。

不過張羨能夠起兵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他曾經在桂陽零陵等地都做過太守,深得當地民心,所以他一聲號召,立即就有千軍萬馬相隨,兵馬四五萬,浩浩蕩蕩北上。

雖然劉表的總兵力不少,可此時黃祖在江夏,袁術雖然困守揚州,可賊心不死,對江夏虎視眈眈,因此這部分兵馬不能動,動了袁術就會趁虛而入。

而襄陽的兵馬還得應對朝廷的南下的危機,江陵一帶只有約兩萬人的長江水師,這些兵力並不是精銳,恐怕難以抵擋強大的敵人。

蒯良思索道:“我聽聞孫堅的長子孫策正在壽春猛攻江東,袁術雖佔據豫章、丹陽等地,並且在柴桑布有兵馬,但他被孫策打得節節敗退,恐怕沒有能力再入侵江夏,不如......”

“把黃祖調過去?”

劉表瞬間眉頭緊皺了起來,歷史上他把黃祖佈置在江夏,是爲了防止孫權入侵。

但如今袁術苟延殘喘,兵馬不過數萬,已經沒有能力再進犯荊州,按理來說,不應該繼續派大軍駐守江夏纔對。

然而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看出了袁術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袁術覆滅,江東無主,荊州大軍立即順江而下,佔據揚州。

這樣劉表就能坐擁荊州和揚州的兩州之地,與北方劃江而治,實力將會得到空前的膨脹。畢竟他也是祭祀過天地,做過皇帝夢的人。現在有個大好的機會在眼前,劉表不想錯過。

如果把黃祖調回來的話,那江東就徹底跟他沒緣分了,這讓劉表在一瞬間產生了無比巨大的糾結,到底是選擇保住荊州,還是繼續部署兵力在江夏,窺伺江東呢?

“明公是不是在想,袁術已是冢中枯骨,江東眼看就要陷入無主的境地,如果把江夏水師調回來,那江東就要落入孫堅手裡了?”

蒯越看出了他的想法,立即詢問道。

“是啊。”

劉表見瞞不過,嘆息道:“揚州這麼大塊無主之地,本就合該是我荊州的。”

蒯越想了想道:“明公,張繡來的信件當中,只說朝廷派了趙雲領兩萬人馬過來,我們之前謀劃,趙雲在潁川有五萬大軍,所以讓文聘與誠平領四萬人,再算上張繡的一兩萬人馬,還有孫曹援軍,必能勝過朝廷大軍。”

“嗯。”

劉表微微點頭。

張繡給他的戰報說趙雲只帶了兩萬人,但潁川離南陽太近了,剩餘三萬人一兩天就能趕來支援,所以他最初是把敵人兵力直接算作五萬。

由於孫堅曹操還得防着朝廷在河南尹、冀州、青州以及徐州的兵力,分不出多少人馬來援,因此在具體出多少人才能擊敗朝廷軍隊的分析當中,劉表蒯越蒯良等人認爲,他們至少要出四萬人才能達到。

這樣四萬大軍加上張繡的軍地以及孫曹的一部分援軍,聯軍總人數能夠達到最少七萬以上,與朝廷的五萬人對敵的話,至少在人數上佔據上風,這樣應該能百分百把趙雲擊退。

蒯越繼續道:“我們之所以認爲朝廷有五萬大軍,是因爲趙雲在潁川部署了五萬人馬。可既然如此的話,那爲什麼趙雲只帶了兩萬人,而不是五萬呢?”

“你的意思是?”

劉表遲疑。

蒯越說道:“我在想,潁川離兗州和豫州實在太近了, 且一片坦途,沒有什麼可以防守的地方。所以朝廷纔在這裡部下重兵,防範兗州豫州以及我們的兵馬,那麼如果朝廷五萬人全都過來的話,那潁川豈不是?”

劉表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朝廷之所以派兩萬人來,是因爲只能派兩萬人來。如果五萬大軍全部出動,那麼潁川就會被孫曹襲擊,到時候我們與他們南北夾擊,朝廷大軍必死無疑?”

“正是。”

蒯越一通分析,頗有些掌控局勢的意思。

劉表大喜道:“那照異度的話,我們根本不需要派四萬人去是嗎?”

“不錯,我覺得兩萬人足以。”

蒯越答道。

“善!”

劉表連連點頭,說道:“那就令文聘兩萬人北上,誠平兩萬人南下平叛!”

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六章 馬鈞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六章 馬鈞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章 弔唁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七十章 等人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