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

“三國之謀伐 ()”

“快快快!”

在軍官們的一聲聲催促當中,冀州軍快速往坡岸上衝去。

袁紹他們看到的是劉備軍的後營起火,所有人都以爲郭圖得手了,且陷陣軍如喪家之犬般撤退。

但站在營寨上方的劉備陳暮他們俯視下來,看到的卻是冀州軍如同飛蛾撲火般來送死。

最前面的是一排排手拿長戟的士兵,他們衝得最勇猛,嚎叫着如狼一樣衝鋒。

這些人便是赫赫有名的大戟士,專門用於對付玄甲重騎和陷陣軍。

因爲大戟士的戟有點類似於槍上裝了一把鐮刀,上面有倒鉤。在對付玄甲重騎的時候可以用戟上的倒鉤來砍馬腿,對付陷陣軍的時候可以拿槍尖刺。

所以如果真的在戰場上遇到的話,只要大戟士配合比較緊密,人數多於陷陣軍和玄甲重騎的話,不是沒有機會擊敗他們。

然而誰都知道,大戟士是袁紹的親衛,數量並不多,根據《後漢書》記載,只有幾百人而已。

之所以人數不多的原因是因爲大戟士也是重步兵,挑選的都是百人將精銳士卒,並且要想訓練得配合緊密也十分困難,袁紹沒了鞠義基本就沒了練兵的將領。

因此大戟士很難形成規模,無法對玄甲重騎和陷陣軍造成威脅。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果連大戟士都已經出動了的話,那就說明袁紹的底牌盡出,已經再也沒有別的手段。這是孤注一擲的進攻,不是劉備死,就是他亡。

因而此時此刻,已經到了極爲關鍵的一戰。

陳暮微笑地看着下方,多年籌劃,袁紹的精銳部隊,先登死士、冀州騎兵皆在多次戰亂當中全軍覆沒,剩下的只有大戟士了。

歷史上的大戟士數量不多,但在陷陣軍和玄甲重騎的威懾下,袁紹也是盡力培養,所以有千餘人。

只要把這些最後的精銳除掉,袁紹便再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大哥,準備決戰吧。”

陳暮對劉備說道。

劉備點點頭:“那便戰吧。”

“末將出營了。”

高順對劉備沉聲說道。

“嗯,去吧。”

劉備不自覺地摸向腰間的雙股劍,說道:“我也去。”

陳暮詫異道:“大哥何必親身犯險?”

劉備搖搖頭:“有玄甲重騎守護,我無礙的,此戰必須由我與袁紹做個了結。”

“大哥.......”

“四弟,不用勸我了,我絕不能放跑了袁紹。”

劉備目光森然,匡扶漢室對於他來說,是最大的使命,北方現在就只有袁紹最棘手,如果放跑了袁紹,不知何時才能一統河北。

因此此戰他必須親自出戰,率領玄甲重騎以及後方牽招的軍隊前後夾攻,務必不能讓袁紹從他手裡逃脫。

陳暮想了想,便也就沒有再勸了,自己的大哥南征北戰多年,想來應該懂得照顧自己。

現在按照他的佈局,袁尚大抵已經被擊敗,張遼典韋許褚他們順利的話,已經在回來的路上,此戰如果能夠解決袁紹最好,如果不能解決,那便繼續圍堵就是。

更何況張飛早就已經前往長樂,現在應該也已經把長樂糧倉攻陷,在他一輪一輪的策劃之下,袁紹已經是十死無生,今日就是袁紹的葬身之所。

“這沙丘,確實是塊困龍之地,幸好不是困得大哥。”

陳暮心裡想着。

浩浩蕩蕩地冀州軍已經開始在往坡上發起了衝鋒,當他們離大營越來越近的時候,劉備軍營寨,忽然打開了,一列列重甲步兵迅速出營列陣。

遠處坡岸下方正眺望的袁紹等人頓時疑惑起來,

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龜縮起來,利用營寨防守?

打開大門出來決戰,這是什麼操作?

袁紹詫異道:“莫非是那劉備想要從正面突圍出去?他以爲我的大戟士是泥捏的嗎?”

麾下幾名謀士面面相覷,也不知道青州軍在搞什麼鬼。

倒是有一名將領說道:“許是高順想要背水一戰,陷陣軍號稱衝鋒陷陣天下第一,出了名的擅攻不擅守,他是想正面擊潰我們,死中求活!”

“倒也有這個可能。”

袁紹點點頭,算是給青州軍這個奇怪的舉動找了個合理的解釋。

幾乎是在陷陣軍出營列陣之後,冀州軍就已經殺到了面前,雙方還未碰撞在一起,就已經呈現出了極爲恐怖的氣氛。

“放箭!”

高順立即下達指令,陷陣軍由重甲兵以及強弩手組成,外圍三千重甲兵,將裡面的強弩手團團保護起來。

此刻最前面的槍盾手紛紛讓開位置,強弩手提着手弩出列,排列組合開始釋放弩箭。

箭矢遮天蔽日,頃刻間就把衝在最前面的冀州軍射了個空。除了重甲的大戟士以外,普通士兵只要在射程範圍內,生存機率很小。

一輪弩箭射完,馬上就是第二輪,強弩手拿的弩是連環弩,射程很短,但射速極快,能夠組成強大的火力網。

因爲以每米站兩個士兵來算,一千名強弩手橫排站列就是五百米,前面的蹲伏,後面的站立,這樣就能讓兩千名強弩手在大概二百丈的寬度範圍內,向外面釋放弩箭。

連環弩在短時間內快速拋射,面對敵人大規模進攻,最恐怖的地方就在於,短時間內甚至可以釋放出一兩萬支弩箭,覆蓋範圍便是在身前四五十步內。

想象一下你身前一百米以內被一兩萬支弩箭覆蓋是個什麼場景,地面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支,最前面的兩千多名冀州軍瞬間死傷了一地。

幾乎是這一輪箭雨之後,後面的冀州軍看到的場景,便是前排一片死寂,東倒西歪全是屍體,有些還沒有死透,哀嚎慘叫,鮮血流了一地,傷者不斷翻滾,死屍層層疊疊,給予人極大的視覺衝擊。

“愣着幹什麼,殺上去,他們已經沒有弩箭了!”

有將領高喊着。

“殺!”

大戟士們齊齊怒吼,陷陣軍的弓弩將後面的士兵們鎮住,正需要他們站出來的時候。

有了大戟士的衝鋒,總算是安定了軍心,冀州軍繼續開始向前。

確實跟那名將領說得一樣,強弩手已經沒有弩箭了,馬均設計的連環弩跟左輪手槍一樣,打完之後,就得重新裝填弩箭。

但弩箭裝填十分繁瑣,比火繩槍還要麻煩,需要打開弩盒上的蓋子,一支一支地往裡面上弦,因此在實戰當中,連環弩是無法做到像火槍那樣三段射擊的。

沒有了強弩的壓制,後方的冀州軍再次涌上來。強弩手如潮水般往後退去,身後的槍盾手立即向前一步,放強弩手從縫隙中過去之後,便原地結陣,把盾牌往地上一豎,只留長槍對準敵人。

這就是陷陣軍的可怕之處,遠有強弩,近有長槍,如龜殼一般難以攻破。最關鍵的是裡面的強弩手還會重新裝填弩箭,向外面不斷拋射,要想打破這個龜殼,根本沒那麼簡單。

很快,陷陣軍就與大戟士撞在了一起。戟的長度比槍稍微長一點,兩邊槍戟不斷碰撞,大戟士用戟上面的倒鉤鉤住槍頭連接處就會往外拉,想破掉陷陣軍的陣型。

然而雙方都是精銳之師,互相拉扯沒那麼容易。有些力氣大的確實拉掉了槍頭,還有些甚至鉤住了盾牌,把盾牌給掀翻在地上,打開一個缺口。

但陷陣軍配合緊密,缺口一處,左右立即就會移動把缺口補上。同時也有一些力氣大的士兵,把敵人的長戟給帶了過來。

兩邊都處於僵持,互相用槍戟刺來刺去,真正殺到的人卻沒有幾個,像兩隻刺蝟打架一樣,誰都奈何不了誰。

袁紹遠遠觀望,就看到自己大軍已經和陷陣軍展開決戰,雙方正處於角力階段,於是便說道:“陷陣軍確實非同一般,居然能夠抵擋得住我數萬大軍的衝擊。”

“陷陣軍是重甲士兵,想衝散他們沒那麼簡單。”

劉惠摸着自己的山羊鬚說道:“不過重甲步兵的弱點就在於鎧甲太重,會導致體力不支,相信要不了多久,陷陣軍就會因爲體力耗盡而敗亡,明公靜等好消息便是。”

“嗯。”

袁紹點點頭,目光中露出了笑容。

就在此時,遠處一匹快馬疾馳而來,那人身着袁軍衣服,渾身血淋淋的,肩膀中了一箭,好在不致命,勉強能夠支撐得住。

外圍袁軍早就發現了此人,確定了身份,聽聞此人有重要情報彙報之後,立即帶他來見袁紹。

“明公!”

那人正是袁尚派出來報信的探子,總計五六十多人,僅僅逃出來他一個。

“怎麼回事?”

袁紹眉頭緊皺,他以爲袁尚那邊出事了。

然而探子下一句話,就讓他感覺到晴天霹靂一般,驚得說不出話來。

探子說道:“明公,大事不好了,張遼典韋根本就沒有南下,審監軍說,這一切都是劉備的計,我們中計了!”

“什麼?”

袁紹睜大了眼睛,充滿不敢置信:“你再說一遍?”

“張遼典韋根本沒有南下,我們中計了!”

探子又說了一遍。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袁紹抽出腰間佩劍,惡狠狠地盯着他:“劉備後營起火就是明證,他難道會燒自己後營嗎?你定是敵方細作,來亂我軍心,斬首!”

“明公!”

探子大驚失色,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就已經被袁紹一劍斬殺。

袁紹鮮血濺臉,狀若瘋魔。

他絕對不會相信自己中了劉備的計策,因爲魏橋的青州軍,下堡東趙尖冢等地的糧草,以及劉備後營的大火,都在證明自己沒有錯。

袁紹寧願相信這些都是真的,也不願意相信自己中計了,因爲他已經無路可走,大軍壓境,回不了頭了。

幾名謀士都沒有說話,劉惠眉頭緊鎖,荀諶閉目養神,許攸眼珠子亂轉,場間氣氛詭異。

過了一會兒,袁紹大笑起來:“諸位,劉備這點伎倆就想騙我,做夢!”

“咚咚咚咚!”

袁紹話音未落,遠處忽然傳出奔雷如雷的聲音,彷彿千軍萬馬在奔騰咆哮。

所有人都不自覺地看向東南方向,曠野之上,出現無數密密麻麻的人頭,最前面的便是玄甲重騎,兩千騎兵如潮水般向着此間涌來。

劉備衝在最前面,高舉雙股劍:“袁本初,你中計了,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袁本初,你中計了,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袁本初,你中計了,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袁本初,你中計了,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所有的青州軍紛紛呼喊。

聲音山呼海嘯。

“這!”

看到劉備軍忽然新冒出來的數萬大軍,袁紹徹底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爲他之所以選擇進攻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劉備把大概三萬的主力部隊調往了南面魏橋,導致他自己的兵力嚴重不足。

根據郭圖給的消息,劉備本部人馬多北上先進攻袁尚去了,本寨中只有少部分士兵以及高順的陷陣軍在。

所以在權衡之後,袁紹才發起了主動進攻,不然的話,他是不會對防備森嚴的劉軍營寨下手。

但現在看到這些多出來的部隊,袁紹終於意識到自己確實中計了。

劉備的主力部隊,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自始至終,他都不是十萬對四萬五千,而是十萬對陣七萬,南下的部隊裡,僅有臧霸的部隊,是真實的。

“噗嗤!”

想到這裡,袁紹怒急攻心,噴出一口老血,栽倒下馬。

“明公,明公!”

周圍人嚇得連忙爬下馬背過去攙扶。

親衛將袁紹扶住上半身,他幾近奄奄一息道:“傳令,撤兵!”

說完之後,便腦袋一歪,昏倒了過去。

“撤兵,撤兵!”

“快快快。”

“先送明公走!”

坡岸下諸多袁紹親衛慌了神,一邊按照袁紹的吩咐鳴金收兵,一邊手忙腳亂地把袁紹送上馬背準備逃離。

後方劉備揮舞着雙股劍,暴喝道:“殺呀!”

“殺呀。”

青州軍發出震天怒吼。

同時冀州軍那邊叮叮噹噹的鳴金聲不絕,大隊人馬的出現以及後方的鳴金聲,都讓前線的冀州軍感覺到一種恐懼與慌亂。

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只忽然聽到有人說“敗了,敗了”,便兵敗如山倒一樣,開始四散奔逃。

整個冀州軍,瞬間如冰山破裂,所有人都死命逃竄,如無頭蒼蠅一般,沒有了方向。

戰場上,亂作一團!

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請假條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二章 孟德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十章 天子請假條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四章 冀州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三章 盧植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五十四章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