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

徐榮統領大軍,自平原國西進,殺入了清河國鄃縣。

清河國本就是袁紹佈下的一個口袋陣,整個郡國守軍不多,幾乎被摧枯拉朽一般攻破。

附近靈縣與鄃縣的冀州軍望風而逃,一路退兵至清淵與廣宗一帶的野外。

此地剛好是界橋,之前說過,清水橫穿了整個魏郡和清河國,要想過河,要麼走界橋,要麼從陶館繞道。

而界橋地形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有丘陵、平地和大量低矮高坡,歷史上鞠義就是命令強弩手藏於矮坡之後,等到白馬義從靠近,忽然殺出,一頓亂射,將公孫瓚擊敗。

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埋伏點,此時的冀州軍統軍正是監軍郭圖以及統軍大將淳于瓊,淳于瓊被命令鎮守陶館,聽聞青州軍西進,帶兵悄然北上準備伏擊。

郭圖和許攸都曾經擔任過監軍,獨自統領大軍。此次袁紹針對公孫瓚,他被委以重任,負責應付青州軍,因而選擇誘敵深入,設計埋伏。

“哈哈哈哈,我們繕甲厲兵,便爲今日。我觀敵人勢若水火,似要必急攻破之,中吾計矣。數日之間,敵軍必敗!”

界橋西南二十里外,郭圖大軍駐紮於此,他似乎有鬼神之謀,早就猜到了青州軍爲解渤海之圍,會選擇從清河國進攻魏郡,因而埋伏進入魏郡的要道之上,兩面夾擊,必要給敵人好看。

淳于瓊知道郭圖深得袁紹寵信,因而大笑着恭維說道:“監軍神機妙算,那什麼閻義徐正我聽都未聽說過,想來不過是無名之輩爾,相信監軍定能將他們輕易擊潰。”

“報!”

就在此時,斥候來報,進入營帳中單膝下跪道:“敵人已至二十里外埋伏點。”

“好。”

郭圖站起身,傲然道:“傳我命令,準備進攻!”

“準備進攻!”

一聲令下,各部全都開始動起來。

靈縣鄃縣甘陵城以及貝丘城數地守軍,面對徐榮大軍望風而逃,往界橋方向逃跑。

這些兵馬不過是誘餌,郭圖自北面廣川南下,淳于瓊自陶館北上,兩人一南一北,是袁紹留下來對付青州軍的兩支預備後手。

郭圖料到,青州軍急於替公孫瓚解圍,必然想猛攻魏郡。而界橋是最近的過河點,因而此地就是最佳的埋伏地。

在確定徐榮已經進入了埋伏圈後,他下達指令,命令各部隊,按照原定計劃,開始分頭行動。

首先是充當誘餌的各地守軍原地待命,緊接着就是派遣先鋒眭元進,前往支援,等到眭元進與留守的守軍匯合,跟敵人戰在一起時,淳于瓊帶着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部將,忽然殺出,則必能大破敵軍。

想法是很好,如果遇到的是普通敵人,這個計策幾乎百試百靈。甚至就連袁術也被誘敵深入,曹操利用孫策爲誘餌,設置奇襲,打得袁術狼狽逃竄,在下蔡苦苦支撐。

但徐榮可不是袁術那種貨色,

作爲漢末最頂尖的帥才,統帥能力比孫堅和曹操還要強悍,又是指揮的青州老兵精銳,自然絕非一般人物。

此時此刻,他雖然派出前鋒追殺敵人,然而在前鋒後面,卻根本沒有別的部隊,主力早就化整爲零,騷擾敵區去了。

一萬人的部隊,他僅僅只有三千人在身邊,且多爲輕騎,機動性極強。

不要以爲青州沒有騎兵,即便是袁紹,在歷史上也有輕騎過萬,現在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當初王芬時期,爲了幫呂布組建騎兵軍,就從中部鮮卑陸續購馬,後來王芬病死,袁紹同樣在持續購入馬匹,不僅有上萬輕騎,還仿造玄甲重騎,打造五百重騎兵。

而青州則有重騎兵兩千,輕騎五千。

這支部隊的來源是由公孫瓚從東部鮮卑與幽州烏桓那購入,然後早年在涿郡招募善於騎射的幽州青壯組建,一直是張飛在率領,張飛此次跟着劉備南下的時候並沒有帶走,徐榮統領過西涼鐵騎,帶領這些幽州騎兵自然綽綽有餘。

閻忠老邁,不能再四處奔波,在攻下甘陵之後,坐鎮甘陵,負責後方統籌工作。徐榮則與副將王丹追擊清河國的守軍,一路銜尾追擊,殺傷不少跑得慢的敵軍,攻城略地,僅僅三千人幾乎將整個清河國拿下。

王丹是當初劉關張陳掃蕩青州時的青州黃巾,這一批人包括張饒、管承、管亥、李波、司馬俱、徐和等人,在投降之後,已經成爲劉備早期中級軍官,還有阿大阿二張龍趙虎那一批士兵。

除此之外,像文謖、許褚、韓浩、孫觀、尹禮、孫康、吳敦以及最近這兩年才加入的一些人,也逐漸展露頭角。再加上典韋、太史慈這些早期班底,還有張遼、高順、黃忠、趙雲、武安國、徐晃等一批討董時加入的將領,構建成了青州軍目前的將領體系。

這個體系分爲四擋,第一檔自然是關羽張飛典韋太史慈,這四個人加入的時間最久,且能力出衆,因此地位最高,以關羽爲首,太史慈最末,屬於前後左右那種級別的大將。

第二檔次則是張遼、高順、黃忠、趙雲、臧霸、牽招這一批,加入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能力很強,已經成爲將軍級別,與前面四人差的只是資歷。

第三檔次則有阿大阿二,張龍趙虎,以及張饒、管承、管亥、李波、司馬俱、徐和、武安國、徐晃、韓浩、孫觀、尹禮、孫康、吳敦、蔡陽等。加入的時間同樣不長不短,而且像管亥、徐晃、韓浩、孫觀這些人,都立有大功,屬於校尉級別。

這批人當中,以管亥資歷最老,功勞最多,本應該是第二檔次,只是他一心跟在關羽身邊,因而沒有升將。至於徐晃韓浩孫觀,也各有原因,暫時沒有成爲將軍。

最後第四檔人最多,有文謖、許褚、秦琪、羅顥、李蘭,以及無數大大小小,在歷史上有名,此時卻並未顯露出才華,以及在歷史無名,卻在中下層軍官的位置已經幹了很多年的老兵,甚至還有從劉備涿郡起兵時,那五百士兵中殘存到現在的老人。

這些人屬於校尉以下,軍司馬到曲軍候級別的中下層軍官,可謂是軍隊骨幹,雖然不像前幾檔那樣,不僅加入時間早,還有能力,晉升得快。但他們在青州軍中根深蒂固,即便是劉備也得照顧他們的情緒。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爲徐榮現在的情況很尷尬。

他屬於半道出家,纔剛剛加入青州集團,就忽然走到高位,擔任一路大軍統帥,雖然目前的實質官職還是校尉,但王丹也是校尉,且自從率領黃巾投降劉備以後,出生入死多年,頗有威望。

陡然間徐榮統領他們,且這一批人還是青州集團中資格最老的那一批老兵精銳,早年跟着劉備南征北戰,原本已經退居二線,成爲各地郡兵,臨時被陳暮抽調上來。

徐榮一無威望,二無軍功,三無資歷。哪怕有陳暮的軍令,勉強讓他們服從,可聽從命令是一回事,服不服又是另外一回事,自然顯得不同。

“大哥,聽說了嗎?那新來的徐校尉,據說是幽州人,有兄弟聽出了他幽州口音。”

趁着大軍休息的時候,王丹的一名軍司馬忽然湊了過來,低聲說道。

王丹瞥了眼遠處站在坡上,遠望地形的徐榮,淡淡地道:“是幽州人又怎麼樣?”

軍司馬憤憤道:“弟兄們都說他是明公的故人,親朋好友,這才能統率我們,我們爲大哥鳴不平。”

“有什麼好鳴不平的,這是四將軍在走時的任命,難道你們還能責怪四將軍不成?”

王丹坐在草地上,臉色不悲不喜,唯有右手隨意抓的一把青草,撕扯出草根,出賣了他複雜的心情。

要是張遼高順黃忠趙雲臧霸等將軍統領他,無所謂,畢竟那些人加入時間早,且立下無數功勞,無論是資歷還是軍功亦或者威望都夠。

哪怕是管亥管承徐和司馬俱這些人,他也認了,畢竟大家都是黃巾出身,資歷差不多,誰主誰副都行。

偏偏是個無名之輩,忽然騎在他們頭上,這誰能忍?

“四將軍的任命,我們自然是無話可說,可誰知道他能力到底怎麼樣?會不會統軍,萬一胡亂指揮,把我們害死了怎麼辦?”

“看他的樣子,對軍中事物好像還算熟悉,應該打過仗吧。”

“打過仗又怎麼樣?這個人也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也許參過軍,但咱們青州軍那些大將們,哪個不是身經百戰,跟着明公經歷無數,才脫穎而出,哪怕是大哥,亦是功勞無數,要是大哥指揮我們,我們服,可輪得到這個人跑到我們頭上來指揮我們嗎?”

“是啊,反正我是不服氣。”

另外幾名曲軍候等中級軍官也是心有不甘,紛紛在王丹身邊說道。

如果是底層士兵,或許服的是誰拳頭大,誰能打。但到了軍官這個層次,服的自然不是能不能打的問題,而是服這個人有沒有統率能力,可以不可以帶領大家打勝仗。

徐榮化名徐正,剛剛加入青州軍就成爲校尉,而且在這支隊伍中,擔任主將,領導王丹,以及另外一名校尉李波。

李波現在在聽從閻忠的指揮分兵騷擾敵區,這裡只有王丹在。

但不管是李波還是王丹,都不認爲徐榮有資格領導他們,現在也僅僅只是攝於陳暮的任命,而勉強聽從而已,一旦徐榮指揮失利,恐怕這羣老兵們當場就要把他撕成碎片。

王丹沉默片刻,擺擺手道:“好了好了,不管他能力如何,我們總該要相信四將軍,既然是四將軍認可的人,至少不會太差,再看看吧。如果他不行的話,反正罪責又不是我們承擔,大家不要在背後嚼舌根子,看看他能力到底如何再說。”

“行吧。”

“如果他指揮失利,我等必要上書明公。”

“大哥放心,我們必然支持你。”

衆人紛紛保證。

他們這些老兵爲劉備出生入死多年,討過黃巾,打過張純張舉,戰過董卓呂布,本來已經退居二線,現在又被徵召回來,莫名聽從一個無名之輩的指揮。

雖然勉強服從命令,可一旦這個無名之輩是趙括那種類型,帶着他們打了敗仗,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

官司打到劉備那裡,也是他們有理。

這邊徐榮麾下的中級軍官們個個在議論着他的長短,那邊徐榮則站在一處小山坡上,遠望遠方的地形。

那是一片平原地區,有大量起伏不定的高矮坡,還有一些丘陵、森林以及河流。

冀州平原就是這樣,大多是這種地形,即便有丘陵,最高就是數十米高度,往往一眼看過去,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比廣袤的內蒙草原還要平整。

清河國敗退的守軍約有七八千人,退至界橋東面約三十餘里處,許是跑累了,不得不原地結陣休整,小心應對。

徐榮並沒有第一時間下令進攻,而是選擇遠處觀望,也讓自己的部下休息休息。

他本人則是站在坡上一直看着遠處動靜,目光深邃,眼神肅然。

“將軍,那些人在議論我們呢。”

徐榮的一名親信說道。

他從關中逃出來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什麼部下,但身邊一直有數百幽州親信跟隨,也是這些人護送着徐榮和閻忠進入洛陽,最後輾轉抵達青州,名義上成爲了閻忠這位世家豪強的奴僕,實際上卻是徐榮的親信。

剛纔徐榮在遠望的時候,親信就在注意着坡下休息的王丹他們,見到他們不時往這邊看,就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因此纔跟徐榮說。

徐榮淡淡地道:“我知道,這些人並不服我。”

“哼,將軍當年南征北戰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在哪裡。要不是......若能說出將軍名號,必嚇死他們。”

親信憤憤不平。

徐榮也是名震天下的老將,曾經多次擊敗過關東軍,今日居然被青州軍一羣中級軍官給鄙視了,自然讓他們不高興。

然而徐榮卻擺擺手,笑着說道:“無妨的,我既然已改頭換面,那自然要重新起勢,以後這天下,再也沒有徐榮,只有徐正,記住了嗎?”

“唯!”

親信們雖也是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應道。

徐榮再次把目光放向遠方。

今日之後,再無徐榮。

可那又如何。

即便是徐正這個名字,我也依舊要讓他名震天下!

而就讓此戰,成爲我來青州的第一戰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六章 馬鈞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五十章 鬥將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