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

張郃終於逃回去了。

隨着駐守於清河國的所有冀州軍被擊潰,整個東面戰場已經被青州軍佔領。

這樣在戰略上,青州就對冀州形成了東南西三面夾擊之勢。

東是指魏郡的東北方向,從清河國、鉅鹿郡來的劉備公孫瓚主力大軍,與袁紹的主力軍在平恩、斥章、列人等地形成的對峙之勢。

南是指以陳暮張飛爲首的青州軍,從兗州方向,進攻魏郡東南面的館陶、元城、陰安,在魏縣、繁陽、內黃等地對峙。

西是指以洛陽小朝廷爲首,關羽鍾繇趙雲等部的司隸兵馬,進攻魏郡西南方,在林慮、蕩陰等地與敵人對峙。

這是在前兩年,陳暮制定下的戰略計劃,一是扼制冀州發展,二是三面夾攻,讓冀州難以應對。

現在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在於什麼時候選擇與袁紹決戰。

不過此時此刻,還不行。

因爲冀州的底子擺在這裡,飯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想要一口吞併整個冀州,至少眼下,還不是時候。

冀州鄴都,州牧府邸。

當張郃兵敗的消息傳回鄴都的時候,袁紹正在府中,與諸多將領飲宴。

從九月份王芬去世,到如今十二月,接手整個冀州之地,袁紹一直在調節內部各方勢力,平衡諸多派系。

先是以各種方式,暗地裡打壓黨人,將原本身居高位的這些黨人,皆以虛職束之高閣,明升暗貶,再將實權部分與兵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個過程持續了三個月,到了如今,整個冀州朝廷,從內到外,大都變成了袁紹的人,包括那冀州小皇帝的近侍,全換了一遍。

就好像曹操在晚期大量清洗忠漢老臣,爲曹丕鋪路一樣,冀州如今權力的更迭,自然就代表了人員的更迭。

不然像顏良文丑許攸郭圖等人,爲什麼投靠袁紹,還不是爲了能夠依附於他飛黃騰達?

現在終於大功告成,

袁紹十分高興,在府中大擺筵席,慶祝此事。

“如今冀州內憂已經解決,原來的朝廷老臣,或是致仕,或是委任其它閒職,冀州已經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得到明公。”

“不錯,司隸校尉、尚書檯、御使中丞等三獨坐權力收歸明公,天子也被明公掌控,以後不管是任命官員,還是調度兵馬,皆已再無掣肘,此可喜可賀也。”

“諸公,高興得太早了些。明公雖然已經掌控了整個冀州,可那呂布卻向來不服從明公調令,此番還劫掠地方,若不盡早處理,恐爲心腹大患呀。”

諸多謀士正在向袁紹道喜,就有人提出了異議,衆人一看,原來是以前王芬所倚仗的謀士劉子惠,正是此人提議讓呂布去攻打冀州。

袁紹聽到他的話,暗暗點頭道:“子惠所言甚是,呂布此獠,也正是我頭疼之人。”

現在外敵環伺,青州幽州洛陽三面夾攻,可袁紹卻並不擔心。

因爲王芬給他留下的遺產實在是太龐大,大到即便三地同時進攻,他也有足夠的兵力應對。

所以此時他選擇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可不是光頭髮明的,最早出處爲春秋時,齊桓公提出的口號“尊王攘夷”——意思是先“安內”以“尊王”,“尊王”而後才能“攘外”。

緊接着在西漢的時候,晁錯力主削藩,喊出口號“攘夷必先安內”,就是這句話最早的出處。

而且這個策略,也大多爲歷代執政者所推崇。

只有解決了內部矛盾,才能一致對外,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嘛。

但如今內部權力鬥爭已經解決,袁紹的人徹底上位,可還有那個呂布,依舊是一個大麻煩,整天只找他要物資,命令他進攻洛陽,卻從來不辦事,讓袁紹很是不爽。

其實袁紹和呂布之間,最早的矛盾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然而這屬於國家大義,算不上什麼個人仇恨。

所以最開始袁紹做主冀州,呂布並沒有什麼異議。

畢竟呂布也不是蠢人,別看拜了王芬爲義父,可這點父子情能有幾分就有鬼來了,想以這個爲倚仗奪了冀州,別說整個冀州都不會同意,就連麾下的冀州士兵,估計都有可能造反。

因此呂布一開始還比較安分,老老實實地聽從王芬臨終前的調令,從兗州撤兵回來,就駐守蕩陰,與洛陽兵馬對峙。

但時間一久,總歸要出問題。

因爲呂布的兵馬只有兩萬五千人,在蕩陰面對關羽數萬大軍,雙方大戰數次,雖然以呂布之勇,擊退關羽數次,但也讓他感覺到壓力很大,因此數次向袁紹請求增兵。

袁紹大部分的兵力都在魏郡東北,另外還在鄴城安排了六七萬人馬,這些兵力都有用處,差不多已經沒有兵馬可以給呂布派去,所以言辭拒絕。

而呂布看到的是鄴城明明還有六七萬人,卻不給我調援兵來,好傢伙,這是在防備我呢,因此慢慢心生怨恨,開始搞事。

比如以糧草不足爲由,縱兵劫掠,在繁陽、內黃、陰安等地,四處搶劫百姓,禍害地方。

如此袁紹也變得猜忌起呂布來,開始封鎖呂布的糧草裝備,並且明面上,還以冀州天子的名義發詔書,將呂布召回鄴城,說要爲呂布加官進爵,且爲他增派一些人手。

呂布還不知道袁紹已經猜忌他,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候就非常高興地上路了,只帶了隨從侍衛數十人,輕裝簡行,奔馬跑回了鄴城。

由於當時袁紹還沒有徹底掌控整個冀州,不敢與以荀和陳逸爲首的黨人們撕破臉皮,直接下令殺死呂布。所以在呂布回來之後,就設宴款待了一番,叮囑他好好防守冀州的西南面,並且升他爲徵西將軍。

徵西將軍屬於重號將軍,爲“漢舊諸徵”,比雜號將軍和中郎將肯定要高,因此呂布不疑有他,欣然接受。

給呂布升官之後,袁紹就讓他領五千援軍和大量的物資,準備迴盪陰。

表面上,這次呂布來鄴城,就是來領這些兵馬和物資的,但實際上,袁紹早就秘密給軍中帶隊的兩名軍司馬下令,命令他們暗中除掉呂布,藉口說被關羽軍襲擊,呂布死於亂軍之中。

這個計劃若是對付普通人,肯定是萬無一失。然而呂布之勇,還是出乎袁紹的想象,大軍啓程一日後,第二日天色漸晚,在潐水附近安營紮寨。

兩名軍司馬認爲時機成熟,於是決定半夜率軍襲殺。趁天黑,領了數百人進入營帳中亂刀揮砍,將一人砍成肉醬。

士兵以爲已經將呂布殺死,就又去襲殺呂布親衛,哪料到帳篷中,卻殺出一位猛人。

原來這些日子,呂布也暗暗懷疑袁紹可能已經對他產生了猜忌,想要謀害他,於是讓一名親衛在自己營帳中睡覺,他則穿着親衛的衣服,與幾名親衛睡在旁邊的帳篷之中。

結果軍司馬的行動驚擾了帳篷中的呂布,呂布率領自己的親衛,以一杆方天畫戟,在只損失數人的情況下,竟然硬生生從五千人的軍營中殺出。

雖然事後袁紹送來信件說這是兩名軍司馬的個人行爲,與他無關,已經將這兩名軍司馬處死,希望呂布不要放在心上。

但裂痕既然已經發生,自然已經無法再彌補,雙方的關係已經難以緩和,接近撕破臉皮的地步。

因此當袁紹解決了鄴城這邊的內部矛盾問題後,聽到劉子惠談起呂布來,也不由得感到頭疼,雖然他很想除掉呂布,可問題是呂布還不能輕動,洛陽那邊,還得讓他去抵禦才行。

一時間,因爲這個問題,原本挺高興的宴會,忽然變得有些凝重起來。

過了片刻,許攸才說道:“明公,現在呂布還不能動,他一動,則魏郡危矣。我們應該把主要方向,對準東北面的幽州軍與青州軍,只有擊退他們,才能徹底掌控冀州。”

郭圖也道:“不錯,如今明公雖然麾下兵強馬壯,控弦之士二十萬,然以魏郡一郡之地,如何能持久?只有擊潰劉備和公孫瓚,才能圖謀天下也。”

“是啊,呂布不過是小患,可以先放一放。那公孫瓚和劉備,纔是大患。如果不能將他們打敗,冀州纔是真正的危如累卵。”

“只是此二人聯軍勢力亦不可小覷,短時間恐怕難以擊敗,明公怕是要親自領軍前去,才能打敗他們。”

“若是明公走了,鄴城這邊怎麼辦?萬一呂布來襲,城內恐難以抵擋。”

“那呂布不會那麼蠢的,他來攻打鄴城,就是幫關羽的忙,除非他投降洛陽,可他與劉關張陳四人仇深似海,數次被他們打得吐血,怎麼可能會投降青州?”

許攸郭圖逢紀審配辛評辛毗荀諶各抒己見,這就是分清楚主次的問題,雖然這幫傢伙,也就許攸智力稍微高那麼一點點,其他的基本也就是60-80的坑貨,內鬥內行,外戰外行,但這點主次還是分得清。

畢竟你去動呂布,就是在幫青州軍除掉一個魏郡西南屏障,自斷一臂的事情可不能做。因此哪怕是郭圖逢紀這些人,也都沒有建議袁紹先除呂布,而是讓他先解決青幽二州聯軍。

袁紹聽了這話,覺得有理,環繞衆人說道:“不錯,諸公之言,甚合我意,只是青州有棉衣,擅長冬日作戰,在此寒冬與他們決戰,殊爲不智。因而我決定,待來年開春之時,便親率大軍,征討劉備公孫瓚。”

“明公英明!”

諸多謀士紛紛贊同。

而就在袁紹認爲明年春天,親征劉備公孫瓚的時候。

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嘈雜聲,有士兵急匆匆跑進來,單膝下跪道:“明公,出大事了。”

“嗯?何事?”

袁紹認出這是自己府外守門的衛兵。

衛兵說道:“張郃將軍在陰安被青州軍擊敗,全軍覆沒,只有數十人逃出,現已回鄴都,正在府外求見。”

“什麼?”

袁紹蹭一下站起來,大驚失色道:“四萬人......全軍覆沒了?”

“是......”

衛兵結結巴巴地回道。

聽到肯定的迴應,袁紹好懸沒暈過去。

這可是四萬人馬,原本冀州面對青州與幽州洛陽三地攻擊,尚有兵力優勢。

這四萬人馬一葬送,優勢全無,兵力已經基本持平。

對於袁紹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

“可惡!”

袁紹咬緊牙道:“劉備公孫瓚,我勢必將你們挫骨揚灰。傳令,大軍明日整頓,後日出發,我要親自前往斥丘,與公孫瓚劉備決一死戰。”

“唯!”

當下就有親信前去傳令。

諸多謀士互相對視,都沒有勸阻。因爲如今冀州被削弱,確實已經等不到明年春天,必須儘快擊退聯軍,才能穩定發展。

等命令傳達之後,袁紹又環視衆人說道:“諸位,誰願爲前軍先鋒?”

麴義立馬站起身,拱手說道:“明公,我聽說那公孫瓚喜愛白馬,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此爲真否?”

“不錯。”

袁紹點點頭,他知道這件事。

麴義又道:“我聽說那劉玄德聚青州之力,打造精良馬鎧千副,又選天下驍銳千人,從百人將補之,名爲“玄甲重騎”,此爲真否?”

“不錯。”

袁紹又道,玄甲重騎他早就見識過,實力極爲恐怖。即便是他,也只有三百副馬鎧,只能裝備三百名重騎兵。

麴義朗聲道:“既然如此,那麴義願爲先鋒,爲明公衝鋒陷陣,斬將奪旗,萬死不辭!”

“好!”

袁紹高興地道:“麴義聽命, 命你爲徵東將軍,領本部人馬爲前鋒,殺敵立功!”

“唯!”

麴義磕頭領命,起身道:“義現在就回營中,整頓兵馬,明日啓程爲明公開路。”

“去吧!”

袁紹同意了。

麴義再一拱手,轉身出了門。

屋外正是十二月末與一月交際的時刻,年關將至,寒風凌厲。

在朔風之中,麴義仰頭看了看灰濛濛的天空。

白馬?

玄甲?

哼!

我麴義,定叫你們,有來無回!

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請假條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章 盧植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六十三章 進軍請假條第四十章 奇襲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章 定策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