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

初平三年二月,權傾天下,不可一世的董卓死於一場叛亂之中。

而接下來,新任的掌權者王允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把持朝政的同時,處理掉董卓舊部的威脅。

歷史上,面對這兩個問題,王允表現得十分不理智。

跟着董卓被迫遷移至長安的朝廷諸公中,比他有名望、威望更高的人不在少數。

甚至還有楊彪這樣四世三公之家的頂尖世家在,種拂馬日磾等人也德高望重,理應大家一起坐下來商量國家大事纔對。

可王允因爲除掉董卓立下大功,因此而居功自傲,依仗呂布的兵權,開始獨攬朝政,所做一切決定根本不與其他人商議,獨斷專行,頗爲跋扈。

包括在殺蔡邕這件事上,滿朝諸公都來勸他。可他依舊一意孤行,將舉世聞名的大儒蔡邕殺死,可見其已專橫到極點。

後來在面對董卓舊部,處理西涼軍的這個問題上,更是暴露了他狂妄無知,自大自傲的一面。

要知道,在董卓死後,長安的兵馬不多,大都是呂布的幷州兵。

而分散在長安各地的西涼軍人馬加起來足有數萬之多,即便呂布再強悍,憑藉他那點人馬,又如何能跟兵強馬壯的西涼軍對抗?

所以就算再蠢,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正常人應該都明白,要以招撫爲主纔對。

哪怕你想殺一批人,也總要拉一派打一派分化一下呀。

結果王允自以爲掌控了局勢,就想要把這些西涼軍將領全部處理掉,固執己見,要將衆人治罪,最終引起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反彈,釀造了長安之亂。

一系列操作,不可謂不蠢。

如果說,在施反間計之前的王允有個80左右智力的話。

那除掉董卓之後,智力直接降爲0,即便只有30多智力的呂布,都比他清醒。

從這一點上來看,一個人隱忍多面的野心家,在膨脹之後,權力**以及陡然乍富的心態,足以衝昏任何一個人的頭腦。

而如今的王允又已經跟歷史上不同。

因爲面對他的不僅僅只有這兩個問題,還要加上一個近在咫尺的關東軍。

歷史上關東軍在這個時候早就四分五裂,各回各家開始發展自己的地盤了,根本沒有管朝廷的事情。

而現在依舊有個劉備和孫堅還在堅持,並且兵力不弱,足有二十萬衆,要不是忌憚董卓對天子不利,西涼軍根本不能跟關東軍抗衡。

哪怕劉備的主力軍回師青州,討伐扶持僞帝上臺的王芬,關中依舊還剩下十多萬白波軍存在。

面對董卓舊部與關東軍的雙重威脅,王允的選擇是驅狼吞虎,讓他們兩敗俱傷。

這無疑是在把劉備當冤大頭在玩。

因爲王允覺得,一旦劉備進京勤王成功,那他肯定就無法再掌控權力。

利用劉備愣頭青忠誠漢室的弱點,讓天子下詔書,命令白波軍攻打西涼軍,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可惜王允一定想不明白,爲什麼陳暮要把劉備支走?

還不是怕劉備真那麼去做?

現在白波軍掌控在了陳暮手裡,陳暮可不是一個朝廷下達詔書,他就會去做的人。

華陰縣。

縣衙府邸中,後院亭中。

一壺黍酒,二月桃李春風,院中鳥語花香,清爽怡人。

陳暮正在迎接一位特殊的老朋友。

閻忠。

在董卓死前,他早就請假臥病在家。

董卓死後,馬不停蹄逃出了長安城,在幾名軍情司護衛的保護下,來到了華陰縣。

щщщ⊕ Tтká n⊕ ¢O

二人相對席地而坐,互相含笑對視許久,才抑制不住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哈哈。”

閻忠大笑道:“子歸,今日之事,是否已如你所願?”

陳暮含笑道:“意料之中的事爾。”

“董卓已死,你下一步的打算到底是什麼?”

閻忠沉吟道:“莫非是想帶兵入朝,擁戴天子,奉天子以討不臣,最後......”

“最後什麼?”

陳暮微笑道。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禪讓......”

閻忠的眼眸中閃爍過一絲精光。

陳暮出道以來,爲自己的大哥謀劃了多番利益。

如今劉備已是青州牧,坐擁一州之地,若能奉天子以討不臣,先拿下冀州僞帝,如此有了天下最富饒的二州,則江山可定。

等多年之後,如果能夠平定天下,法堯禪舜,劉備必然能夠輕易能夠坐上帝位。

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就會變成從龍之臣,扶搖直上了。

陳暮卻淡淡地說道:“你死心吧,我大哥這個人,你不瞭解。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恐怕他不會接受的。”

“爲什麼?”

閻忠不明白,問道:“劉玄德亦是漢室宗親,爲中山靖王之後,若能扶大廈之將傾,可謂繼往開來,如光武世祖般之功績,緣何不能繼承皇位?”

陳暮笑了起來:“大哥這個人別的地方都好,唯獨性格過於剛烈,且又寬仁忠厚,在意自己的名聲。你說如果他到了那個位置,忽然學王莽篡位,哪怕他是漢朝宗室,天下人會怎麼說?”

“天下人怎麼說那是天下人的事情,更何況宗室繼承皇位,有何不妥?先帝,還有恆帝,都是宗室諸侯子。甚至光武世祖,不也是長沙定王之苗裔?身份地位比之劉玄德,高不到哪裡去,不照樣奪得了江山,贏了天下?”

閻忠不以爲然。

成大事者,怎麼能拘泥於小節呢?

真到了那個位置,面對帝位誘惑,他就不信劉備不動心。

然而陳暮卻知道,以他對劉備的瞭解,估計大概率是不會學曹丕篡位的。

原因很簡單。

劉備這人太要臉,在意自己的名聲。

簡單來說,就是太好面子。

也許有人說,他三顧茅廬,哪裡像是個好面子的人,天天蹲別人門口,明明臉皮很厚嘛。

但要知道,三顧茅廬,那叫禮賢下士,傳出去,是非常好聽的故事,就跟陸績懷橘是一個道理,不是說天天往人家門口跑就是臉皮厚。

所以作爲一個臨死之前,還叮囑阿斗“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人,其實很難想象得到,在他掌權之後會學王莽。

因此陳暮覺得,真到了那一步,劉備頂多是個周公,不敢冒着被天下人指責的風險去篡位。

聽到閻忠爲他制定的戰略,陳暮也只是笑了笑,這個戰略他早就想過了,而且也是最早槍斃掉的一套方案,在劉備那裡根本行不通。

見陳暮只是笑而不語,閻忠就又道:“如今天下紛亂,局勢混沌未明,子歸覺得,應該從何處着手?”

“先從長安開始慢慢來吧。”

陳暮說道:“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掉天子,再去考慮其它的事情。”

“你要弒帝?”

閻忠眼眸中露出駭人的光芒。

董卓已經幹過一次了,難道陳暮是打算學董卓?

然而陳暮卻神秘一笑:“不是我要弒帝,是王允要弒帝。”

“王允?”

閻忠只覺得一頭霧水,納悶道:“王允如今掌控長安,雖爲人狂妄自大,然亦是忠誠於漢,怎麼可能會願意背上弒帝的罪名?”

“接下來你就知道了。”

陳暮舉起酒杯,對閻忠說道:“不過此事還得誠漢兄多多費心,勞你去一趟李傕軍營。”

閻忠也舉起酒杯,無語道:“你到底想做什麼,我好不容易逃出來......”

“放心,西涼軍裡全是你的同鄉,沒人會害你。”

陳暮咧嘴一笑,露出一排大白牙。

這倒是是實話。

閻忠本來就是西涼名士,在西涼聲望頗高。

後來加入了董卓軍,又被董卓奉爲謀主,地位比之後加入的李儒還要更高。

而且西涼軍中,大半的將領全都是他的同鄉,在特意結交之下,閻忠在西涼軍中可謂左右逢源,跟誰的關係都不錯。

如果閻忠回到西涼軍裡的話,倒確實不會有人對他怎麼樣。

然而問題就在於,閻忠又不傻,現在長安擺明了是個龍潭虎穴,再讓他回去,可能嗎?

想到這裡,閻忠連連搖頭道:“長安已是危地,我待在西涼軍中也不安全,子歸忍心看我深陷險境而不管?”

“放心,我早有安排。”

陳暮自信滿滿地說道:“你到時候與賈詡在一起即可,此人最擅長保命,走的時候,我會派人接應。”

閻忠斟酌再三,想了一會兒,覺得在西涼軍裡確實會很安全。

畢竟原因也說了嘛,他和那些西涼軍將領關係很好。

問題就在於,長安那邊對董卓舊部死盯着不放。

作爲聰明人,他雖然不知道未來局勢會如何,但一旦打起來,勢必會讓自己陷於戰亂中。

戰場上刀劍不長眼,誰又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活下來呢?

不過陳暮的保證還是很值錢的,思索片刻,他最終還是點頭應下來道:“好,我去,讓我做什麼吧。”

“什麼都不用做,事情自然會有人幫我們去做。”

陳暮淡淡地說道:“現在我要做的,就是火上澆油而已。”

閻忠忍不住問道:“你到底想幹什麼?”

“我要......”

陳暮眼眸中閃爍過一絲詭異的光,輕聲道:“退兵。”

“退兵?”

閻忠納悶道:“就那麼簡單?”

“就那麼簡單。”

“退兵之後呢?”

“退兵之後,自然就會死很多人。”

陳暮擡起頭,看向天空,長嘆道:“會死很多很多人。”

看着他高深莫測的樣子,閻忠想不明白他到底在說些什麼東西。

明明退兵之後,就是雙方罷兵,怎麼可能會死人?

可是不知道爲什麼。

閻忠總覺得他說的話都是真話。

退兵之後。

真的會死很多很多的人。

而且既然連陳暮都說會死很多人,那這個數字一定不會少到哪裡去。

到那一刻,自己的性命,真的可以保存嗎?

閻忠在心裡給自己打了個問號。

可是。

生逢亂世。

身不由己呀。

他亦擡頭看天,巋然長嘆。

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三章 盧植第二章 活着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二章 活着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章 定策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七十章 出兵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請假條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