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

“子歸。”

王朗見到陳暮進來,立即走過去低聲道:“明公在裡面等你。”

“我知道了,你們都先出去吧。”

陳暮看到典韋張遼管亥高順他們都擁擠在門口,便說道:“現在軍心未穩,請諸位都去穩定軍心,莫要被人趁虛而入。”

“唯!”

典韋張遼他們也知道自己站在這確實沒什麼用處,便點點頭,紛紛退出去。

陳暮推開門,裡面就是一股濃郁的藥味撲鼻而來。

軍醫見到門開,從裡面走出來,見到陳暮說道:“國相,州牧剛喝過藥,不能見風,門窗一定要緊閉。”

“我知道了,多謝醫師。”

陳暮拱拱手。

軍醫走出門去,順手又把門關上。

這樣房間裡,就只剩下陳暮和劉備,關羽張飛都在外面。

房間不大,就只有外廳與裡間,劉備躺在裡間的木塌上,蓋着棉被,渾身都在抖索。

陳暮走過去,看到他臉色慘白,大汗淋漓,顯然是剛剛服用了發汗的藥物,身體正在驅除體內的寒氣。

這其實也是一個幾千年前的老土方了,農村孩子應該都聽說過,如果得了感冒沒藥治的話,就蒙在被子裡發一身汗,物理治療。

運氣好就能扛過去,運氣不好,自然是更加嚴重得肺炎死翹翹。

像我國五六十年代,在物質匱乏,醫藥十分稀缺的時候,農村人得病,除了只能自己去山裡採點胡柴板藍根之類的藥材以外,也就只能用這個辦法。

劉備這個時候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狀態,有些像是燒糊塗了,頭腦不太清醒,但隱約還是能夠感覺到有人來到了自己身邊。

強撐着睜開眼睛,迷迷糊糊中看到了陳暮的身影,從被子裡伸出手,嘴裡喃喃道:“四弟,四弟?”

“我在呢。”

陳暮坐到牀邊,握緊了他的手。

一觸冰涼,像是死人的手。

劉備艱難地道:“四弟,真的是你嗎?”

“嗯。”

陳暮輕聲道:“事情我都聽說了,大哥,好好休息一下吧。”

“是我,是我害了天子,害了無數的百姓。”

劉備掙扎着,慘笑着,眼淚不斷地滑落,哭喊着道:“我對不起先帝,對不起無數信任我的百姓。”

“大哥,你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

陳暮很清楚,劉備的病不是身體上的病,而是心病。

正如夷陵之戰後,白帝城病重一樣,都是心力憔悴導致。不然一生戎馬,一輩子都健健康康,怎麼打了敗仗就病死了呢?

只是眼下與白帝城不同的是,白帝城的時候劉備已經62歲,身體大不如前,一旦病來便如山倒。

但現在纔不過三十歲,體魄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哪那麼容易死?

所以只要解開他的心結,這場大病還是很快會治癒。

聽到陳暮的話,劉備無聲地落淚許久,微微張開嘴巴,最後才痛苦說道:“悔不該聽田元皓之言,悔不該聽曹孟德之言,舉棋不定,瞻前顧後,便使我此番遭劫於此,非賴將士們不用命,也非賴天降罪於我,實則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陳暮輕輕地拍了拍他的手,輕聲說道:“那大哥你知道,我對你做的這件事,會如何評價嗎?”

“四弟......”

劉備閉上了眼睛,準備迎接陳暮的譴責。

但陳暮卻只是輕笑一聲道:“對你的行爲,我表示反對。但對於你做這件事情造成的結果,我表示贊同與理解。”

“爲什麼......”

劉備還以爲他會責罵自己,哪知道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睛,喃喃自語:“我明明害死了很多人,我還沒有救到天子。如果我跟着曹孟德孫文臺他們一起去長安的話,必定能夠攻克長安,救出天子與朝廷諸公。”

“是。”

陳暮點點頭:“如果你跟他們一樣去長安,確實有機會攻克長安。但你別忘記,長安的守軍主力可不是董卓的那點兵力,而是徐榮。如果不是你把徐榮引走,曹操他們也不一定能打下長安來。”

“這......”

劉備略微沉默片刻,忽然苦笑道:“四弟,你別安慰我了,不管是從兵力還是實力上來說,我們都要強過董賊,如果我們七萬大軍一起努力,董賊如何守得住長安?”

陳暮微笑道:“可大哥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如果董賊到山窮水盡之時,用天子與滿朝諸公逼迫你們,到那個時候,你們又該如何自處?”

劉備就不說話了。

實際上他退兵的真正因素,除了糧草不濟,百姓困境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真地打到長安時,劉辯有危險。

要知道董卓可是兩次廢帝,連陳留王這個曾經做過幾個月皇帝的都被他謀害,還有什麼他做不出來?

正是這一點,讓劉備感覺到懼怕,感覺到恐懼,並且多方顧慮,開始變得跟袁紹一樣。

所以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年輕時候的袁紹爲什麼雄才大略,到中年以後,特別是官渡之戰後,反而變得顧慮重重。

家大業大,想的問題也多了,反而沒有了年輕時候那種赤腳不怕穿鞋的拼搏盡頭。

包括曹操孫權也是這樣。

曹操赤壁之戰後,就再也沒有發動過大規模統一戰爭,一邊忙着搞內鬥,清理掉忠於漢獻帝的遺老遺少,爲兒子上位鋪路。一邊平定涼州,穩固邊境局勢,時不時敲打敲打孫權,幾乎是默認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則是在逍遙津之後,被魏國嚇破了膽子,不僅接受了曹丕冊封的“吳王”,還只敢偷襲盟友蜀國,導致蜀國傾家蕩產伐吳,錯失了最後攻打魏國的機會。

綜合來看,似乎也只有劉備沒有犯過這種錯誤。

但那是因爲他早年不得勢,晚年得勢之後,爲關羽報仇攻打吳國失敗後又很快病死了。

如果他不病死,也許也會變得更袁紹曹操孫權他們一樣,再無進取之心。

一場大敗,足夠改變一位雄主的雄心壯志。

劉備還沒開始打,反倒就因爲瞻前顧後,變得意志消沉。結果被徐榮追擊之後,帶着百姓與飢餓的士兵艱難作戰,又逢大敗,自然變成了眼下這般情況。

陳暮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在否定老大哥這次錯誤認知的同時,依舊要給他肯定的意見,不然越打擊,就越消沉。

“大哥,至少你現在,是認識到了錯誤。”

陳暮想着言辭,斟酌着用句,緩緩說道:“瞻前顧後,確實不應當。田元皓之言,乃是老成之見,步步爲營,穩紮穩打,到時候不僅長安周邊的百姓有糧草可以急救,就連天子,亦不是沒有機會周旋,可惜大哥太急,沒有聽取。”

劉備頭側了過去,用手掩着自己的臉,表示沒有臉去面對田豐。

陳暮又道:“不過曹操的計策,也不失爲一條險中求勝的好計。長安的戰局我已經聽二哥三哥說過,董卓前狼後虎,羣敵環伺,兵力確實嚴重不足,直奔長安,則最少有五成機會打下。大哥此時後悔,一則辜負朝廷諸公寄予你的厚望,二則辜負曹校尉孫太守等人的信任,實則懦夫爾。”

“別說了,四弟。”

劉備被說得面紅耳赤,精神頭反倒好了很多,掩面求饒道:“再說下去,我就顏面掃地,再也沒臉見人了。”

“大哥,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間,要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呀。”

陳暮嘆息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你雖心懷百姓,但只有打下長安,才能救更多的百姓。這個道理我相信你應該懂,怎麼能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呢。”

“一時糊塗,一時糊塗......”

劉備更加無地自容。

因爲被徐榮打敗,只能證明徐榮的時機選得很好,正是他的軍隊飢腸轆轆,戰鬥力不高的時候。

但曹操孫堅鮑信居然打進了長安,差點救出了天子,就會顯得他的無能。

連曹操他們的兩萬兵馬就能做到的事情,他卻帶着五萬兵馬畏懼不前,將原本可以用來攻城的糧食分散給了百姓,造成了這次失敗,劉備豈能不知自己大錯特錯了?

不過有一點劉備比袁紹強,那就是知錯就改,不會學袁紹明知道是錯的,還要爲了面子而把田豐殺掉。

所以早在前幾日,劉備回到華陰之後,就立即命人回洛陽釋放田豐。

當然。

劉備肯定也不知道田豐這個時候已經被陳暮放了出來,現在就跟着陳暮的隊伍抵達了華陰城外。

陳暮接着說道:“大哥雖一時糊塗,但也要明白什麼叫大局爲重,所以我纔對你的行爲表示反對,但對於你做的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表示理解和贊同。”

“造成的後果?”

劉備苦笑道:“兵敗和沒有救到天子,就連百姓也僅僅只是救了左馮翊與下邽的一些殘存百姓而已,這樣的後果又有什麼可以贊同的呢?”

陳暮微笑着搖搖頭:“大哥只看到了表面,卻沒有看到裡面的一些東西,如果大哥真的跟着曹操他們去攻城,那才叫糟糕。”

“董卓真的會殘害天子嗎?”

劉備也明白陳暮說的是什麼意思,但還是忍不住說道:“也許,他並沒有那個膽量呢?”

這就是薛定諤的天子了。

曹操他們攻城,本就是五成機會。哪怕攻了進去,誰又能保證董卓會不會殺劉辯?

所以每個人都在賭,曹操他們賭的是董卓不敢傷害劉辯。

劉備事到臨頭,退縮了。

因爲他怕跟董卓去賭這50%的機率,畢竟劉宏就剩下那麼一個兒子,劉備到了這個時候也會慌。

唯有陳暮卻篤定地點點頭:“以董卓之殘暴,怕是必然會傷害少帝。”

劉備搖搖頭:“四弟,莫再安慰我了,你又如何肯定?”

“州牧,長安急報!”

就在此時,門外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

“進來。”

陳暮還沒有說話,劉備連忙從木塌上強撐着上半身起來。

大門打開,關羽張飛走進來,還有一名士兵。

那士兵急匆匆走進去,單膝跪下道:“朝廷諸公派了數名信使趕來,皆是三公九卿家奴,剛剛抵達城外, 言稱告誡州牧,莫再攻打長安。”

“這是爲何?”

劉備宛如垂死病中驚坐起,他退守華陰,就是準備重振旗鼓,等糧草抵達之後,再整頓士卒,繼續圍攻長安,怎麼忽然有朝廷諸公的信使讓他們別打了。

傳信的士兵說道:“那些信使說,前些日關東軍攻入長安城,董卓脅迫天子出逃章城門,在城門口,董卓兇性大發,言稱要用天子與他陪葬,因此拔刀差點弒殺天子!若非呂布及時趕到,打退了關東軍,天子性命難保。”

“什麼?”

劉備整個人都震驚了,瞪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置信。

關羽眯起眼睛,目露兇光。

董卓殘殺廢掉的天子,好歹還有個名目。

至少劉協當時已經被廢,滿朝諸公亦是認可劉辯的正統性,所以勉勉強強有個說法。

但現在,卻是公認要弒殺天下公認的皇帝,比之無法無天,都要殘暴百倍!

這如何讓劉備與關羽這樣忠君愛國之人忍得住?

唯有陳暮輕輕一聲嘆息,淡淡地道:“大哥,現在明白了吧。爲什麼我會贊同和理解你造成這件事的結果,不然的話,真打進長安,那天子的性命......”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劉備跟呂布兩人,也算是間接地救了劉辯一命。

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七十三章 洛陽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說明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完結感言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章 孟德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八十五章 炮!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一章 民族認同感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三章 盧植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