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

劉備的招賢令納來了無數人才。

這讓他很高興。

但其實他不知道,來的這些所謂人才,大多是青州本地,或是泰山學宮的學子,在歷史上籍籍無名,武力值和智力頂多40-50,真正厲害的謀士和武將,就只有一個武安國。

沒辦法,在歷史上,青州本就不產人才。像隔壁兗州、徐州、豫州、冀州四地,人才都是一籮筐一籮筐,唯獨青州寥寥無幾,且多以治學爲主。

所以劉備高興是高興,但唯有陳暮知道,他是白高興一場,因爲來的這些人,除了武安國,其他一個都沒聽說過。

不過劉備和陳暮都不知道,其實很多人想來,可因種種原因而放棄。

劉備名望在外,青州富庶,天下有識之士,早就看出來劉備的實力一定會很大,所以來投靠明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比如郭嘉。

郭嘉今年19歲,是寒門子弟,屬於陽翟郭氏,雖少有才學,但尚未及冠,不能遠遊,所以要等20歲以後才能出仕。

而且現在這亂世,靠他一個文弱書生千里迢迢跑去青州,那就是送死。

就跟當初陳暮在黃巾之亂時,不敢去投奔曹操一個道理。

因此郭嘉只能繼續待在家裡讀書。

還有徐庶也是潁川人,以他的武力值,單人匹馬一把劍,跨越一千多裡,從潁川殺到青州來倒也不算事。

問題是今年徐庶爲了幫友人報仇,犯了殺人罪,後來被官府抓起來,差點問斬,最終被同爲遊俠的黨羽救出來,逃去荊州避難去了,也沒法露面。

另外,荀彧在董卓掌權之後,就棄官回家,應邀準備遷移宗族來青州避難,憑着和陳暮的關係,大概率會加入青州集團。

至於荀攸。

荀攸和荀彧不同,荀攸是荀和的親侄子,與荀彧家族已經分開,所以荀和給荀攸寫了一封書信,讓他來冀州跟着他。冀州現在是黨人大本營,王芬袁紹都在這裡,因此荀攸已棄劉備而去,跑到冀州去。

對於這個結果,陳暮早就猜到,原本只是想試一試,既然不行的話,那就只能江湖再見,希望未來不要在戰場上遇到。

荀攸這個戰術天才,陳暮還是很重視的。

其他陳宮不想出仕,崔琰程昱許褚則有宗族牽絆,不想離開宗族去外地。

還有劉馥,劉曄,滿寵,杜襲,魯肅,于禁等人,有些是年齡很小,有些是外地爲官,有些是已經歸屬於某方勢力。

林林總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天下英傑,許多佩服劉備,想來投效劉備的俊才,要麼因爲路途遙遠,要麼已經有主,要麼宗族羈絆,都沒有來。

這也正常,古代不像現在那樣,交通發達。一個人孤身上路,沒有像王朗那樣的武力值,死亡的概率極大。

因此除了青州本地俊才,劉備從外地收穫的才俊,就只有王朗和田豐。

趙雲和黃忠目前只是參軍,還未展露頭角,連陳暮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哪能得知軍中又多了兩個猛將。

而王朗是應陳暮的邀請過來,田豐則是因爲他是鉅鹿人,鉅鹿太守韓馥徵辟他爲屬官,卻對他不重視,最後是老友沮授攜帶重禮邀請他來青州,這纔多出兩個人才。

現在這世道就是這樣,有些人想要出仕,可路途太遠,有些人離得近,可以來,但又不想出仕,因此一道求賢令下去,真正有用的人才其實不多。

不過說是不多,實際上是指90以上武力智力的頂尖人才,90以下的還是不少,如左繼,字承祖,原本是孔融幕僚,素有才名。還有劉謙,字義遜,同樣也本是孔融幕僚,爲清雋之士。

所以相比於目前的其他諸侯,劉備麾下已經全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光算90以上智力的文人,就有陳暮,沮授,田豐,以及一票90以下的,華歆、簡雍、孫幹、王朗、氏儀、孫邵、左繼、劉謙等數十幕僚集團。

90以上武力的武將,就有關羽、張飛、典韋、太史慈、張遼,然後是90以下的管亥、臧霸、高順、武安國、徐和、司馬俱、李波、管承、王丹、張饒等數十武將集團。

由於趙雲和黃忠暫時沒有人知道,所以並沒有在其中。

青州的戰爭機器轟隆隆運轉,各地豪強被陳暮和劉備的手段整怕了,知道反抗是什麼下場,乖乖交出家中囤積的糧食,被官府平價買走,做軍用物資。

各地縣城徵兵處大量徵召家境貧困,有想參軍立功的有志青年。

因爲劉備早就有言在先,不管是殺敵立功,還是獻出計策,都能獲得獎賞,在戰場上如果能夠拼死殺敵,哪怕是戰死,也能獲得大筆撫卹金,還能一家數年內免稅。

如此重賞之下,青州的青壯踊躍參軍,在第二年開春一月的時候,就已經聚衆起六萬大軍,氣勢如虹。

事實上這已經是精挑細選,只留下精銳的結果,如果大量徵召的話,舉二十萬大軍不在話下。

畢竟青州這幾年並非沒有戰事,前有平定諸郡黃巾之亂,後有徐和司馬俱泰山匪,南征北戰,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卒在家務農,這些老卒並不是說他們年齡大,而是戰鬥經驗豐富,久經沙場。

一些老卒立功分了田地, 不想再打仗,就沒有參軍,還有些老卒感恩於劉備,聽到劉備徵召,熱血上涌,立即是國有難,徵必召。

光這些老卒就佔了一兩萬之數。

還有些則是家境貧困,想改變命運的青壯,他們上戰場殺敵的心思比之老卒還要強烈,因爲立功了就升官發財,改變命運。就算失敗了,人死了,也能爲家庭帶來一筆財富,免除稅收。

這樣大手筆之下,劉備的六萬大軍可謂是真正的精銳,大量老兵回到部隊,成爲伍長、什長、隊長等基層官員,開始訓練士兵。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短短兩個月,按照陳暮的訓練士兵之法,軍隊就已經初見成效,令行禁止。

漢人尚武,特別是在無數有沙場經驗的骨幹老兵的情況下,劉備的部隊兵員素質,除了公孫瓚的兵馬以外,比之其他諸侯的兵馬,強過一倍不止。

有了糧草和士兵,就得有武器裝備。

整個青州的鐵匠鋪都開始動員了起來,瘋狂打造兵刃,雖然當初劉備南征北戰的時候,是有一批武器的,但青州承平太久,武器放在倉庫裡都快生鏽了,又得重新洗練一番。

不過青州的底子太厚,一切都緊鑼密鼓地進行着,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大量的武器裝備成批地鍛造,士兵每日訓練,糧草堆積如山,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着人們——戰爭即將打響了。

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十章 B計劃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四章 推諉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五章 定策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二章 結義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請假條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八章 回京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