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援軍

夜已經很深了,野王縣外的冀州叛軍們倒在營房裡暖烘烘的通鋪大炕上,睡得格外香甜,屋子裡到處是心滿意足的打呼嚕扯鼻鼾聲響。

月涼如水,四月接近夏日,山林蟬鳴蟲啼,遠處太行山深處,不時還有狼嚎虎嘯,窸窸窣窣的響聲不絕於耳。

銀色的月光灑落在冀州叛軍們的營地裡,主帳裡還亮着盞油燈,油燈的芯被人捻得極短,豆大的燈火照亮了帳篷內狹小的一處桌案,同時還映射出一道人影在帳篷之上。

這次冀州豪強聯合出兵,審配作爲審家的代表,並沒有站在明處。他甚至連一個化名都沒有,但卻被王芬委以重任,成爲這次進攻的最後的決策者。

審配極爲自律,端正地坐在桌案之前,查看着軍中糧草賬目,目前軍中存糧還有八萬多石,夠五萬大軍吃半月左右,並不算久。

冀州源源不斷的糧食正在運過來,豪強們也不心疼,一來是大家集資,二來是本就應該上交給朝廷的錢。

就跟後世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願意給窮人一樣,豪強們寧願用這些錢來跟朝廷對抗,也不願意把錢交給上去。畢竟一頓飢與頓頓飢之間,他們還是分得明白。

以天子之貪婪,如果這麼收稅變成常態,每年都要交那麼多錢上去。那豪強就是在天子打工,即便交了稅之後還有一點賺頭,他們也不會心甘情願。

家大業大那麼久,坐擁那麼多財富、土地、奴僕,沒有人會忽然習慣節衣縮食的日子,也沒有人願意過缺少了奴僕伺候的日子。

而且這其中很多豪強資金都在拆借當中,一時間根本湊不出那麼多錢來,爲了不賣產賣地。他們必須要給天子一點顏色看看,告訴皇帝陛下,他們的錢,可不是那麼好收的。

審配查完賬目已經到了後半夜,閔純打着哈欠進來,說道:“正南,你去休息吧。後半夜我來值守,你已經很辛苦了。”

“嗯。”

審配點點頭,站起身才發覺自己的腿已經很酸了,不由苦笑一聲,之前認真翻閱賬目,倒是沒察覺到這一點。

來到帳外,月明星稀,軍中敲打的梆子在告訴他,現在已經是平旦三刻(凌晨4點)。

審配緩緩走向自己的帳篷,過了片刻,又忽然想起什麼,折返回來,問守在主帳外的軍司馬道:“軍中探子可有消息來報?”

軍司馬答道:“並無。”

“哦。”

審配剛要走,營房大門忽然打開,一騎飛然而來,奔到了主帳外。

那騎士一身黑衣打扮,不過手中卻握有令牌,乃是冀州叛軍安排散落在附近的暗哨夜不收一類,相比於黃巾軍,這些讀過兵書的士人至少在戰事素養上比張角高出不止一籌。

“主君!”

來的騎士居然還是審家的家奴,看到審配正站在主帳門口,連忙下馬單膝下跪。

審配說道:“何事?”

“剛纔我在野王城外的樹林中觀察,隱隱見到城南方向,有一隊人馬打着火把進城,因天黑看不清楚是何人馬,卻能看到都是騎兵。

“城南?”

“不錯,確實是城南方向。”

“有多少人?”

“約千人。”

“我知道了。”

審配掀開帳篷走了進去,對閔純道:“伯典,孟津方向有一千援軍進了野王城。”

閔純驚訝道:“是何時的事情?”

“就在剛剛。”

“可看清楚是何人馬?”

“未曾看清,不過都是騎兵。”

“那就不用理會了,必然是丁原的幷州兵。”

“文祖公與景升公都爲天下士人楷模,不是曾言景升公會與大將軍談起此時,放我們入洛陽嗎?怎麼會派幷州兵過來?”

審配一頭霧水。

天下士人楷模爲“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表名列八俊。

實際上劉表沒有那麼高的地位,八俊可是僅次於三君,非德高望重之輩不能擔任。

如李膺荀昱等人被尊爲八俊的時候,是在漢恆帝時期,都已經四五十多歲,爲士人們的道德楷模。

那時候劉表才二十來歲,一沒名氣,二不是大官,怎麼可能有資格擔任八俊?

因此在《後漢書》這樣的正史當中,劉表只是“八及”而已,僅僅比“八廚”的地位高一點,遠沒有到“八俊”的高度。

但即便如此,隨着三君八俊八顧等人相繼去世,八及之中最有有名望的張儉,也已經避世不出,使得像劉表王芬這樣的後輩晚生,反倒坐擁名望。

當然。

說他們是後輩晚生,是指相對於陳蕃李膺荀昱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對於目前這個時代的士人,他們自然是先賢前輩,受世人尊敬。

別看荀和是荀昱的兒子,但陳逸還是陳蕃的兒子呢,沒有名列八俊八顧八及八廚這樣的名單裡,根本傳不了太多名望,頂多是人家看在你爹的面子上尊敬一下你而已。

所以在洛陽的黨人表面上是以劉表爲首,只不過荀和劉表李度等人組成高級黨人一個圈子,互相着商量對策。

這使得冀州士人倒是一直以爲幕後主導者是劉表和王芬,卻不知道荀和等人的存在。

閔純苦笑道:“這事,八成是文祖公與景升公瞞着大將軍做的。”

審配被點醒,同樣苦笑道:“他們膽子真大。”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閔純搖搖頭:“大將軍作爲外戚,一切利益必然是爲維護天子。如果讓世人知道冀州和豫州叛亂是大將軍在主導,恐怕大將軍登時便身敗名裂,受萬人唾罵。”

“那現在應當如何?”

審配問道:“大將軍不知底細,還以爲我等是真的造反謀逆,將來若是興師問罪......”

閔純笑了笑:“懲奸除惡,我輩義不容辭,若能誅殺宦逆,便是身死又如何?”

“正該如此。”

審配與他對視一笑,都笑了起來。

相比於一切以家族爲先的門閥政治,審配和閔純在個人情操上,至少要比當時的世家豪強子弟要強太多。

閔純爲了韓馥,以刀抗拒袁紹入主冀州,最終慘遭殺害。

審配忠心爲袁紹,縱是被俘亦面北而死。

不過像他們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還是如審配的侄子審榮一樣,爲了一己私慾或者延續宗族而當投降派的人。

得知朝廷派了一千騎兵進城他們倒也不害怕,一千幷州騎兵改變不了什麼。

五萬人打一萬一千人,哪怕戰鬥力不在一個層次,但審配閔純可不像是軍事素養低的黃巾軍,不會給官軍任何機會,當面鑼對面鼓,五打一,怎麼樣都能贏。

又聊了一會兒之後,審配就去睡覺去了。

天矇矇亮,翻起了魚肚白。

劉備這個時候正在城中縣衙內與張遼高順談事。

跟審配閔純猜得一樣,荀和劉表他們確實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何進。

沒辦法,一來何進位置很尷尬,要是讓天下人知道他與反賊勾結,立馬就會身敗名裂,何皇后與劉辯也會受到牽連。

二來何進性格優柔寡斷,提前告訴他很有可能遭到他反對,還不如等兵臨城下之日,再說也不遲。

反正有袁紹作爲內應,即便冀州叛軍被劉備擋住,還有豫州叛軍在。

所以何進不明就裡,還真以爲大難臨頭,不僅下令讓董卓進京,並且由於害怕劉備這邊擋不住,連手裡僅剩的一千騎兵也交給了劉備。

其實最主要也是洛陽城中騎兵幾乎無用武之地,還不如派遣出去,能守住一片地方是一片地方。

劉備握着張遼的手,笑呵呵地道:“文遠,好久不見。”

上次見還是去年八月,一轉眼都大半年了。

張遼恭敬道:“遼奉大將軍之命,特地來助河南尹一臂之力。”

劉備高興地道:“有文遠的幫助,必能大破叛軍。”

“使君,我來爲你介紹。”

張遼指着旁邊一個面容嚴肅的男人說道:“這是高順,字仲達。”

正所謂“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三國志》當中,高順是屬於少數沒有字的那一派。

很多人猜測,高順字仲達,是爲了避諱司馬懿的字,晉臣陳壽纔沒有寫高順的字。

這個可能性非常大。

因爲順,可以取字爲“從”、“遜”、“達”等,如果高順有一個哥哥,排行老二的話,還真有可能字仲達。

高順拱手施禮道:“順,見過河南尹。”

劉備連忙回禮道:“毋須多禮,二位能來助我一臂之力,我已十分感激。”

“對了,使君。”

張遼問道:“如今城外局勢如何?”

劉備說道:“昨日軍中探馬來報,敵人分出大隊人馬往山陽而去,我猜測必然是我二弟三弟趕到了。”

“是那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關羽關雲長, 以及張飛張翼德否?”

張遼不由詢問。

今年才20歲的張遼雖然在幷州悍勇,但人家關羽張飛跟隨劉備打黃巾,早就名滿天下,被人尊爲萬人敵,以至於令他十分豔羨,憧憬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這樣聞名於世。

劉備點頭笑道:“不錯,我二弟三弟跟我打黃巾,誅張純張舉,麾下士兵亦是百戰精兵,必然能大破敵軍,待他們攻營之日,便是我等進攻之時。”

幾乎就在這個時候,牽招急急忙忙奔入縣衙,大聲道:“使君,打起來了,城外打起來了。”

“怎麼回事?”

劉備倏地站起來,他能想到關羽張飛會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莫非真的是二弟三弟趕到了?

牽招忙道:“我在城樓巡視,發現數裡外叛軍大營忽然大亂,從大行山中出來無數人馬,殺入叛軍營寨之中,使君,我等該怎麼辦?”

劉備大喜道:“這必然是我二弟三弟來了,點齊兵馬,隨我出城迎戰!”

“使君,我等願隨左右!”

張遼高順連忙道。

劉備道:“正該如此,殺出城去!”

說罷,在僕從幫助下,快速穿戴好盔甲,奔出縣衙,上馬出城迎敵。

PS羣號:1164517304

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完結感言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請假條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完結感言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八十章 倉庫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章 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