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

兩萬五千人對陣一萬人,看上去似乎應該佔了人數優勢。

但人家可是一萬騎兵!

幽州輕騎兵最擅長弓馬之術,還未靠近,一輪箭雨已經射來。

烏泱泱的箭遮天蔽日,遠程拋射不講準確度,只找準角度進行覆蓋式打擊即可。

遊牧民族的戰鬥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只三輪箭雨,張純的士兵就已經崩潰,轉身開始逃跑。

特別是張純手下那五千烏桓騎兵,跑得比誰都快。在烏延派來的副將指揮下,勒馬便走,一點都不帶遲疑的。

烏恆人選擇幫助張純張舉,是因爲有利可圖,可以劫掠地方發財致富,不是真的想自尋死路。

現在人家的騎兵比自己多,打仗不佔優勢,爲了避免傷亡,當然得跑。

“這羣婢子養的蠻夷就沒一個靠譜的。”

張純氣得不行。

王政連忙勸道:“將軍,趕緊撤吧,再不撤公孫瓚就要殺過來了。”

“氣煞我也,這幫蠻夷誤我。”

張純給自己的失敗找了個藉口,其實他也算是在邊關待了許久的老將,當然知道烏桓人強盜作風,打順風仗還行,一打逆風仗就立即崩潰。

所以還真不能怪人家烏桓人不死命作戰,畢竟烏桓全族也才那麼點人口,自然惜命,除非重金,否則潰敗是必然的事情。

無奈之下,張純只好選擇撤退,同樣加入了逃跑的大軍當中,這一戰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不堪。

公孫瓚長矛一揮,大聲道:“全軍出擊,殺一人,賞五千錢!殺賊將,賞十萬!”

一聽到這獎勵,所有士兵都瘋了。

五千錢的價值已經不菲,一個成年人一年的收入也就那麼多,多殺幾個,一兩年內都不用做事了。

一時間一萬騎兵都躁動了起來,如同一羣餓狼般,向着張純軍嗷嗷叫着撲去。

公孫越帶着城內守軍也殺奔出來,

一場追擊戰打響。

這邊公孫瓚欺負張純的時候,此時遠在遼西的丘力居和張舉,已經將右北平遼西遼東三郡據爲己有,只是這三郡畢竟是塞外苦寒之地,就算打下來,也發不了什麼大財。

肥如縣,也就是後世的遷安市東面。

丘力居在佔領了三郡之後,主力駐紮在這裡,雖然已經盡力搜刮,卻還是難以滿足軍需,因此這一日,丘力居找到張舉詢問辦法。

縣外的營帳內,草原民族住不慣城池,所以丘力居向來都是住在帳篷裡,他是個虯髯大漢,一臉絡腮鬍,用不太嫺熟的漢話對張舉說道:“今大軍雖已起兵,奈何糧草不濟,如何是好?”

張舉以前好歹做個太守,有一定學識水平,思索道:“我等佔據遼西遼東,朝廷鞭長莫及,我們只需要以右北平爲屏障,一則抵禦西面幽州官兵,二則南下劫掠冀州青州。”

“如何劫掠?”

丘力居又問。

張舉笑道:“我聽說青州如今極爲富庶,特別是平原國,可謂一馬平川,沒有兵力防守,全是糧食錢財,我們應當從泉州南下,劫掠渤海與平原,到時候大量的糧草與錢幣運回遼東,則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自立爲王矣。”

不得不說,張舉還是有一定的格局。畢竟遼西遼東實在是太窮了,想要和朝廷打曠日持久的戰爭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劫掠冀州青州那些富庶的地方,以戰養戰,非常合適。

不要以爲遼東離青州很遠,走船運就是過個渤海海峽,200公里不到。走陸路就是從唐山到天津再到信陽,全程也只要300公里。

所以這個計劃可行程度非常高。

事實上原本歷史這場叛亂丘力居就是這麼做的,一路從右北下劫掠。史書記載是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最遠甚至到了徐州,差不多就是從遷安一路打到連雲港,可見這個距離並不遙遠。

根據《後漢書》記載,這場動亂持續了一年,期間朝廷派公孫瓚和孟益去平叛,最終還是被丘力居打敗,從中平四年開始,一直到中平五年劉虞上任才結束。

因此現在正是這場叛亂的開端,丘力居覺得張舉說得很有道理,於是立即開始起步,十餘萬人浩浩蕩蕩向右北平出發。

這個時候公孫瓚已經打敗了張純,殺了數千人,每人值五千錢,付出了近兩千萬錢的代價。

不過相比於財大氣粗的身家,這點錢只是毛毛雨,無所謂。

夜晚收兵回城,公孫瓚和公孫越公孫範三兄弟一起在帳篷當中商量現在的情況。

“朝廷本來徵我西去打涼州叛亂,如今幽州出現了問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條是繼續西去,服從朝廷的安排。另外一條則是留在幽州,攻伐張純張舉,汝等怎麼看?”

公孫瓚詢問兩個弟弟。

現在他還沒有未來家底,如今手下可堪大用的,就只有兩個堂弟。

公孫越年齡大一點是老二,想了想說道:“大兄,幽州畢竟是我等起家之地,遼西老家如今深在賊窩,怎麼可以不管不顧,我們應當留在幽州。”

“我也是這般想的。”

公孫範表達了對公孫越的支持。

公孫瓚點點頭:“不錯,只是我們現在只有萬人,丘力居加上叛軍,光騎兵就有十萬,恐難以力敵,還是先向朝廷啓奏此事,等朝廷定奪。”

“正當如此。”

二人都點點頭。

公孫瓚又說道:“雖然難樓可能沒有參與此事,但也不得不防,二弟你親自跑一趟塞外,找鮮卑慕容部,他們的首領車奴槐與我交好,對他許以利誘,必然能讓他率軍前來相助。”

“明白。”

公孫越點頭應是。

“三弟,你就派人前往安次,防止丘力居繞過我們,襲擊涿郡。”

“唯。”

“你們都去吧。”

會議結束。

公孫瓚駐紮在薊縣,防備漁陽那邊的敵人,公孫越去塞外找鮮卑,公孫範則去安次防備右北平的敵人。

原本歷史上公孫瓚只有三千人馬,一樣不敢輕舉妄動,一直等到朝廷派來援軍,才和中郎將孟益一起攻打遼東,初戰獲勝,一直打到石門,也就是後世的遼寧錦州一帶纔打輸了逃回來。

現在的人馬雖然到了一萬,但畢竟敵人有十多萬,丘力居統合了三個大部落,總兵力比他多得多,使得公孫瓚沒有膨脹到魯莽的地步,依舊是穩紮穩打爲主。

當天夜裡,公孫越就帶着護衛往塞外而去,公孫範則帶了三千人南下去安次。雙方一時間都沒有打仗,暫時處於一個和平時期。

但誰都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

.......

.......

三月初。

丘力居親自帶隊,帶着三萬人馬南下,一路劫掠冀州青州甚至到了徐州,搶掠地方,殺戮百姓。

一時間朝廷震怒,天子升公孫瓚爲騎都尉,這次沒有派孟益,而是升鄒靖爲護烏桓中郎將,帶領一部分北軍將士前往幽州,與公孫瓚一起平叛。

這也算是歷史的又一改變。

“砰!”

青州濟南國,國相府中,劉備勃然大怒道:“張純賊子可惡至極,居然犯上作亂,侵擾敵方,打到我們青州來了,我要出兵征討他們。”

沮授在一旁說道:“使君,丘力居攻打平原,這是平原國相的事情,恐我等也無能爲力。”

“難道就這樣幹看着丘力居劫掠百姓而無動於衷嗎?”

劉備握緊拳頭,想起無辜的平原百姓就面目猙獰,深恨不已。

不過沮授說的也是事實。

太守有兵權不假,但行使的權力只能在本郡之內。

除非丘力居跑來濟南作亂,不然如果劉備不遵守朝廷詔令就出兵平原,反倒不是功勞,而是禍患。

沮授沉思道:“可讓子歸發佈征討調令。”

劉備眼睛一亮:“對了,四弟是刺史,有權力在戰時徵調一州的兵力抵抗外賊。”

別看刺史沒有治理權和兵權,但朝廷也給了刺史特殊權力。

那就是在戰時可以徵調各郡兵力打仗。

比如如今的涼州刺史耿鄙,爲了應對韓遂叛亂,今年四月份將徵調六郡的兵馬準備攻打韓遂,結果由於寵信程球,導致軍隊譁變,被自己的別駕從事給殺了。

“大哥,聽說平原出事了。”

門外關羽快步走了進來,他是濟南中尉,負責一郡治安,前幾日歷城那邊有小股泰山流寇來侵擾,他去處理去了,今天才回來。

“不錯。”

劉備點點頭:“我欲發兵前往平原,攻打丘力居,二弟準備一下,我去找四弟要調令。”

“不用了。”

張飛急吼吼地進來,手中握有一張蓋了青州刺史的公文,喊道:“四弟已經知道了此事,讓我快馬趕來,將這份文件給大哥。”

劉備接過公文,打開看了一眼,大喜道:“四弟真是深得我心,知道我意,已經授予了我出兵的權力。”

沮授笑道:“那就請使君快快下令,不過出兵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如今我們濟南雖然兵糧足備,但聽說丘力居有三萬騎兵,恐怕還是得從長計議。”

張飛揮舞着長矛,大叫道:“四弟讓我先帶着騎兵過來,他說會抽調北海東萊齊國樂安一半的兵力,讓太史慈統軍隨後趕到。”

劉備問道:“四弟呢?”

張飛搖搖頭:“四弟說今年春耕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他留在巨澱湖那邊種什麼占城稻,神神秘秘的,讓我們自己去。”

“好,既然如此,那此次出兵以我爲將,公與爲督軍,雲長翼德良弼子義爲副將,出兵平原!”

聽到陳暮沒有來,這次是自己親自領軍,劉備一拍桌子,發號施令。

沒想到沮授笑道:“使君,我就不去了,留在濟南負責後勤,不然的話我擔心你們的糧草供應不上。”

“這倒是個問題......”

劉備沉吟,糧草是出兵關鍵,確實需要個得力人手幫忙,以前都是沮授或者四弟負責後勤事務,現在如果把沮授帶走,那就只剩下簡雍了,可簡雍的能力......

“我可以舉薦一人隨軍,有他在,必然能破丘力居。”

沮授拱手說道。

“哦?”

劉備問道:“是何人?”

“荀攸荀公達。”

“荀攸?”

劉備遲疑。

荀攸雖然一直在濟南任縣令,但還沒有融入他們的核心圈子。

原因在於陳暮只是想先把他留在身邊,等到以後塵埃落定的時候,再將他招攬過來,所以一直讓劉備小心他。

黨人現在在密謀些什麼東西,陳暮可清楚得很,荀攸談不上定時炸彈,但也必須要有所防備。

劉備雖然不知道這些,但四弟的話他還是願意聽的,因此有些遲疑。

猶豫片刻,劉備點點頭道:“那就先讓他隨軍,我待會差人去問問四弟,如果四弟同意的話,再給予他重任吧。”

“這是自然。”

沮授點點頭。

其實沮授也不太明白爲什麼陳暮要這麼防備荀攸。

不過陳暮乃當今智士,出道以來平黃巾,除羣寇,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他這麼做,也許有他的道理。

中平四年三月,由於丘力居侵擾平原,路走窄了,惹怒了劉備,青州也決定攻打他。

在歷史上,劉備就曾經攻打過丘力居,只是差點涼涼了而已。

《典略》記載:“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典略》的作者是曹魏時期的史學家魚豢,比《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還要早,包括後來寫《三國志》的時候,陳壽都大量引用《典略》中的記載來編寫史書。

可見《典略》的可信程度非常高,甚至比《三國志》記載還要詳細。

如果按照這本史書的記載,那個時候劉備打黃巾,弄了個安喜縣尉,結果被督郵淘汰,鞭打督郵棄官。

然後又被平原劉子平舉薦爲從事,攻打丘力居,結果受了重傷,靠裝死逃過一劫,被人用板車拉回來,最後混個了個高唐尉。

這麼一看,先主混得也太慘了,讓人聞者傷心見着落淚。

不過如今在陳暮的幫助下,劉備已經混到了一地太守的高官,起點比當初高得太多。

至少手下兵馬數萬,高級將領也不少,與丘力居再打的話,哪怕沒打贏,應當也不會像《典略》裡那麼慘。

三月份,劉備正式出兵,糾集濟南一萬人馬,加上後續北海、齊國、樂安等地,總兵力四萬,浩浩蕩蕩地向着平原殺去。

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完結感言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六章 馬鈞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端午節請假條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完結感言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請假條。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請假條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九章 壽誕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