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撥亂反正

“主公,是不是我們有些太輕敵了?”堂上,胡昭跪坐竹蓆上,顧不上案桌上的美酒佳餚,正在檢討自己,今日的事情讓他有些捉摸不透:“蔡祭酒什麼時候和劉璋搭上線了,咱這位小劉使君是不是有些不安分了?”

他們邀請蔡邕出仕。

但是蔡邕卻走了不尋常的路。

劉璋親自徵辟出仕,那可是代表的意義就不一樣的,這不是站在明侯府的對立面嗎?

“劉璋的不安分也不是第一天了,我當初把他送上這個位置,他自然也會有自己的野心,沒有人天生就喜歡當一個傀儡,我倒是想要看看,他學了他父親幾成手段,至於父親……”

牧景抿了一口果酒,這年代果酒很淡的,而且口感不好,但是糧食釀酒又太奢侈了,所以只能湊合,他放下酒盞,輕聲的道:“父親這個人,縱橫四朝,他在政治場上,從來就不是一個願意兩頭搖擺的人,既然已經立定了心思,爲漢室搏命,他就不會藏匿着自己的心思,如同當年他冒着與天下士林翻臉的危險,站出來支持我們牧氏執政一樣,如今他只要認爲他自己做的是對的,他也可以冒着和我們所有人翻臉的未來,站在他自己的立場上做事情!”

這事情雖有點出乎牧景的意料之外。

但是事後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擺明立場?”

胡昭還是有些疑惑:“但是我怎麼感覺,他此番出仕,更好像是早有籌謀,有點想要敲山震虎,只是不知道,他在震的是劉璋,還是我們明侯府啊?”

“其實他是在提醒你我,這方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大漢立的州牧府,不是給你我當傀儡的!”牧景笑了笑。

“我還是感覺不對勁!”

胡昭搖搖頭,他對於劉璋和蔡邕合拍在一起的事情,還是有些想不通,他沉聲的說道:“劉璋出動徵辟蔡公出仕,怎麼看,都有些看不明白,就他劉璋,也配讓蔡祭酒出仕途?”

“你之所以會看不明,是因爲你不敢想!”

牧景眯眼,眸光閃爍一抹精芒:“如果你知道,這裡面還有一個天子劉協的戲份,那你就能想明白一切了!”

“天子?原來如此!”

胡昭眼眸瞪大,瞳孔微微有一絲變色:“我說他們之間怎麼神不知鬼不覺的聯繫起來了,感情是天子出手了,他想幹嘛,想要扶持劉璋嗎?”

“扶持,那未必,天子的心思多,劉焉稱帝的消息傳回去,劉焉大兒子二兒子被他推出午門斬首,這就證明了,有些底線,是不可逾越的!”牧景道:“劉焉的稱帝,就是在挑釁他的正統地位,有了一個開頭,就會讓天下萬萬人都在想,是不是可以讓宗室之人登基爲帝,這對他的打擊,是無與倫比的,所以如今天子對劉焉這一脈,已是恨之入骨,對劉璋,更多的是利用吧,畢竟他現在還忌憚我!”

“利用劉璋的年少無知,加上劉焉留下來影響力,讓劉璋和我們爭,讓益州亂起來了,這樣的長安就能坐收漁翁之利,這天子是謀,某頗爲有度!”

胡昭領悟了牧景的意思,頓時拍着手掌,讚譽了一番。

“此事無妨!”

牧景嘴角微微揚起一抹笑容:“他想要利用劉璋,我何其不想,劉璋這個身份,日後是可以有大用處的,他越是看得起劉璋,越是給自己掘墳墓!”

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一手,又不是隻有曹操會做。

“其他人倒是無妨,但是蔡祭酒摻合這麼深,就不合適了,某現在倒是有些後悔了!”胡昭嘆了一口氣:“要是知道他意志如此堅定而執着,或許某應該再三考慮一下,讓他出仕途,未必對我們是好事!”

“不!”

牧景搖搖頭:“讓他出仕,是好事,雖有波折,但是他這樣的執着堅定,反而對我們有利,別忘了,天下代表的不僅僅是漢室,還有天下人,他在政治上有立場,可他不會罔顧百姓利益去做事情,這是他的底線!”

政治場上,其實是沒有絕對的立場的。

當有一天,蔡邕發掘,他想要效忠的,卻與他要做的事情又衝突的時候,那就是他再一次考慮立場的時候。

他既入州牧府,那就是執政民生的。

這就是空隙。

牧景未必能改變得了蔡邕,但是益州的芸芸衆生,或許就是能讓蔡邕改變的人,想要一個人認可,刀槍威迫,不如精神共鳴,再多的手段,還是拗不過一個人的信仰。

“那我們如何對他?”

胡昭有些爲難,要是對劉璋,那就很好辦,直接架空,如今州牧府都只是一個空架子,特別是遷徒江州之後,舊的體系被明侯府的接替了。

可蔡邕可不是一個隨便糊弄的人。

“權力上放鬆一點,讓他代替你坐鎮中樞,這纔是我們讓他入仕的原因,既然如此,我們得把對州牧府的制衡放下,讓他把握一些權力!”

牧景想了想,說道:“但是有兩點你要自己牢牢的握在手中,第一是財務,第二,北武堂不許他們插手!”

錢!

兵!

只要有這兩樣東西,他們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其餘的讓他們折騰一下,也是好事,生命在於折騰,生存也是,這對益州這一潭死水來說,有人來攪和一下,或許是刺激雙方進步的一個手段。

“這個度不好掌控啊!”胡昭苦笑:“蔡祭酒不是其他人,他政治鬥爭的經驗很充足,而且熟悉民生之事,一般事情,根本瞞不住他!”

“那是你的事情!”

牧景說道:“我要是你的話,我最近會選擇不再江州城,下去走走,避避風頭,這老頭子正找不到新官上任三把火要燒的對象,你爲了讓他出仕途,把他架在活路上燒烤,他還不得那你開刀!”

“也好!”

胡昭打了一個冷顫,整個明侯府上下,牧景都拿不住蔡邕,他要是去死磕,肯定頭破血流,他想了想,道:“最近開始秋收了,我正好下去巡視一番!”

“嗯!”

牧景點頭:“明侯府執政益州之後,一直是在上層博弈,整頓軍事,調配官吏,但是對於下面百姓的需求,還真沒有去巡視過,今年春耕的時候,正是益州最亂的時候,各方都亂糟糟的,肯定會影響收成,你親自領着農曹官吏,下去巡視一番,今年的未必能補上,但是對於來年,我們要做好準備!”

……………………………………………………

江州城,州牧府。

州牧府是幾座老舊的府邸翻修打通之後,形成了一座大概也只有十餘畝地的府邸,相比一般府邸自然是寬敞,但是對於執政一州的州牧府衙,那就有些小氣了。

“蔡公此番能爲益州造福,乃是璋之幸也!”

劉璋年紀不大,但是心思倒是不少,自從繼位之後,他才感覺,處處受到挾持,那種不安的感覺讓他變得有些神經病般,總感覺頭上籠罩的一個名字,連睡覺都要睜開一隻眼。

“使君不必如此,你爲主,我爲次,當禮數如一!”蔡邕淡然的道:“吾與君郎,也曾有一番交際,如今正是益州動亂之極,某又豈能惜身,當撥亂反正!”

“撥亂反正?”

劉璋小聲的嘀咕這成語,一雙小眼睛越發的明亮起來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最終博弈 八第九百九十五章 清君側,靖國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廣漢決戰 中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大明軍備 二第十二章 漂白 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交代京城一二事第二百零一章 風起 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參狼羌 上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司馬懿的猜測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崩 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黃忠的奇襲 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孫曹之會第七百二十章 開啓偉大的養成計劃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糧道爭奪 六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決戰上黨 二十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歸明 八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朕是大漢天子第一千零二十章 徐庶出仕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驚變,梟雄末路! 六第九百二十四章 百廢待興第九百四十一章 生擒第一千零三章 鐵石心腸皇甫嵩 下第二百零二章 風起 三第九百二十九章 夜晚第三百一十六章 他不合適你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賈詡和李儒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猛虎之殤 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七軍七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明侯府新址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奪荊州 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先下手爲強 下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驚變,梟雄末路! 二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大明軍備 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進入漢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隱隱的聯合之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南陽暴熊第四百四十二章 孫曹之會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決戰上黨 十九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大明軍備 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閃電戰 八第一百一十章 北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歲末 下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飄雪之下的攻防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劉焉的野望 二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戰場,未必只有一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柴桑之戰 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進軍關中,入局!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二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滅燕 四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九百五十三章 十里相迎,民心可望!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戰後大動作 九第七百四十八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完第八百九十七章 雷霆之擊破且蘭 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譚宗瘸了第七百零一章 陌刀校尉陳生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賜婚 下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壺關死戰 二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後宮之主的商討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滅燕 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積石山之戰的開啓第四百九十章 寒冬臘月又如何,該打還是要打!(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整軍 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河東之行 六地八百一十三章 信號鼓聲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學第九十七章 灌陽戰役 二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奪荊州 七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吃掉河北,各有部署!第二百章 風起 一第八百五十七章 錯亂複雜的一場叛亂第六百九十二章 益州的春季攻略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壺關淪陷 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戰後大動作 十三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司馬徽入渝都第八百二十二章 他,只剩下三個月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宜城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算計第八百二十三章 撤兵 (除夕夜!團圓飯!炮竹響!煙花起!)第四百六十八章 亂局,羣雄並起! (五千字,兩章合一)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宛城之戰 一第一百零二章 說降 上第七百一十章 參將陳宮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黨 三第九百六十二章 甜言蜜語第五百八十七章 北武堂第一屆軍事會議 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糧道爭奪 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七十七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三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三軍對持之勢!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大明軍備 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牧山的魄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劉焉的野望 四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建安二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