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新政:暗戰!

第一場雪下,又出了兩天太陽,然後一場大雪驟然而至,瞬間把渝都染成了雪白色。

渝都徹底的入冬,家家戶戶開始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大街小巷之中,還能看到一些小孩子的在歡樂的玩雪。

這種歡樂的聲音,也在昭示着渝都的生活越過越來的,孩子的笑聲,就是一種生活水平的提高了。

牧景喜歡站在的高處,看着大街上的那種繁榮的景象,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的成就感了,同樣也能滿足他一絲絲高人一定,俯視天下的虛榮心。

這一座九層高的大明宮,修建非常讓他滿意。

收回了看着大街之下的眼神,他的目光落在了手上的奏本之上了,這奏本是教育司的呈報上來了。

《開科舉之請!》

士燮不愧爲大儒之弟子,文筆過人,一片奏文,被他寫的是天花亂墜一樣的。

這道奏本,直接經過政事堂,然後呈上來了昭明閣,再從昭明閣,放在了他的案桌之上了。

流程走完了。

但是結果沒有出來了。

昭明閣此時此刻,誰也不敢去表態。

而各路大臣都在等待他牧景的態度,不管牧景的心思如何,他一天沒有把態度表露出來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說白了,你想要人爲你衝鋒陷陣,最少一點,你起碼得讓的人知道,你的一個態度,堅定無比的態度。

畢竟別人不是你心裡面的蛔蟲,猜測終究是猜測,你一天不表態,一天他們都不敢站出來了。

而牧景,他豈敢這麼輕易的表態啊。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一個新政的開端,第二階段的新政,可不是第一階段局部性的,而是全面性的。

大明朝廷必定會起一場風暴。

而風暴會不會導致大明朝廷陷入內亂,這一點,誰都不清楚,而誰都在相反設法的避免。

在上昭明閣的表決會之前,牧景先把胡昭找來了。

不和他通氣。

自己做事情有些麻煩,最少也要探一探他的底線,這樣才更好的方便牧景怎麼去操作這件事情。

“孔明,這是教育司提上來的建議,你有什麼看法?”

牧景溫聲的詢問。

胡昭卻在心裡面暗罵起來了:這陛下是越來越臉皮厚了,明明是他自己的主意,卻把話說的這麼冠冕堂皇。

可哪怕他不爽,這表面上的和睦還是要維持了,天威難測,他即使權大,也不敢放肆,必須小心翼翼。

因爲他可不想晚年被清算。

他想了想,說道:“教育司忽上此奏,其之心當是爲了朝廷舉才,此事不管結果如何,首先我們不能寒了教育司的一片真心!”

他先奠了一下,然後才繼續說道:“不過舉才之制,乃是數百年傳承下來的制度,貿貿然改變,唯恐會危害我大明之江山,如今大明立朝時間太短,根基不穩,若有民亂,必民心盡失!”

他是在告訴牧景,舉才之制是要改,但是你最好考慮一下的結果,如果導致的結果太壞,莫怪我下手無情,把你的新政打的片甲不留。

對於牧景的性格,其實胡昭也摸透了六七分。

這人私心不重。

卻志在天下大局。

你說他小氣,他也小氣,你說他大度,他也大度,,站在立場上,不管自己做什麼,只要不觸碰他的底線,哪怕當着他的面,吐一口唾沫,他頂多就是罵幾句,不會動真格。

但是有些事情,他如果想要做,誰敢擋他,那可就不是仁義道德的事情,而是腥風血雨。

牧景的刀,殺的人可不在少數。

“陛下,如今大明,尚且江山不穩,天下未能一統,外面多少豺狼在對我們俯視眈眈,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胡昭是苦口婆心,他還是不認可牧景的冒進,想要牧景把新政緩和一下腳步,這樣對大家都好,他也好去和那些世家門閥,士族大儒說一些道理,總能讓大明朝廷維持一個太平發展的景象,能支持明軍主力一統天下,只有一統天下之後,大明沒有了敵人,才能集中精力治內部。

“呵呵!”

牧景笑了笑,他明白鬍昭的意思,但是他卻不能按照胡昭的心思來做,有些事情,時機很重要。

而且他懂的一個道理,凡事你顧慮太多,就永遠都做不成,如今你說是想要維持一個太平景象,好集中精力,一統天下。

但是一統天下之後,你會發現,你的阻力更大了,西南終究是西南,還不是中原的中心,屬於偏於一隅。

士林的力量,比中原的一半,都不夠,如果連西南都走不通路,日後天下一統了,面對的阻礙之力更大了。

“大明的江山雖然還很年幼,但是勝在有活力!”牧景目光平靜,看着胡昭,笑了笑,才說道:“如果如今我們做事情,都要顧忌這麼多,那麼日後朝廷體制完善,越來越多的官吏,越來越多的士族,我們還怎麼做事情!”

胡昭聞言,眉頭一皺,他想要說什麼,卻到了嘴邊,也說不出來了,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牧景道話,是對了。

“召參政大臣,開昭明會議!”牧景斬釘截鐵的說道。

短短几句話,他已經摸到了胡昭的底線了,如果胡昭保持這個底線,科舉是肯定能夠成功的。

“是!”

胡昭無可奈何,他已經盡最後的力量勸諫了,牧景不聽,他也沒辦法,既然牧景要向前衝,他要做只能把這件事情帶來傷害,減到最低。

……………………

昭明閣,會議殿。

七席昭明參政如今已經變成了九席,牧景居於高位,他身份高貴,入閣參政,更多的是一個形象的問題。

不在昭明閣,他怕掌控不住昭明閣,所以他不能自持身份。

雖然這樣有些不合規矩,但是不合規矩的事情,牧景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如今都熟門熟路了。

再說了,大明皇朝是他建立了,他牧景就是規矩。

牧景不首先開口,胡昭只能代爲開口,他爲衆臣之首,主持會議的基本上都是他,他把教育司的奏本丟出來,讓衆大臣都過目一番。

“科舉?”

“這種制度真能改變如今的局勢嗎?”

“這要是放出去了,必然是引起軒然大波起來了!”

“舉孝廉之制,雖有些不足,但是科舉就能公平嗎,未必把,有些人能把持舉孝廉的名額,也有人會會把持的科舉!”

“就怕到時候,會讓我們大明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局勢,直接崩壞!”

一衆參政大臣,心裡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願意說出來的話,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都顯得非常複雜。

支持和不支持,可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一方面要考慮這件事情進行了,會遇上什麼問題,一方面還要顧慮自己的立場和地位。

能坐在這個凳子上了,如今都是大明朝廷可以當家做主的人,每一尊參政大臣,都是大明的肱骨棟樑。

“陛下!”

率先開口的是蔡邕,他不開口,沒有人更質問牧景,牧景如今貴爲皇帝,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到哪裡都一樣,對牧景的敬畏,從來不會因爲他的和善而有絲毫的減弱。

不過蔡邕卻與衆不同,作爲了牧景的老丈人,他天生地位不一樣了,就算他當着衆人面上,直接把牧景臭罵一頓,也不會有問題。

牧景如果敢收拾他,家裡面還不得讓蔡琰給收拾了。

“蔡參政,你請說!”牧景得提醒一下這老傢伙,這裡是昭明閣,不是在家裡面,所以你別折了朕的臉,不然朕和你過不去。

“陛下,你可曾想過,多少人是靠着舉孝廉之名額而生存下去,一旦更改制度,會不會讓這些人對陛下產生厭惡!”

蔡邕聲音平靜,他以事論事,不做人身攻擊,站在他的位置上,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了,這件事情無可避免,但是必須要讓牧景知道其中的厲害,這就是他們的策略之一了。

“你說的這些人,是那些人?”牧景幽沉的問了一句。

“士林!”

蔡邕深呼吸一口氣:“舉孝廉之策,數百年傳承,世家門閥,一些在野卻名聲不凡的大儒,在朝官吏,皆有權力,讀書人寒窗苦讀多年,必須要有人爲自己的舉孝廉,方有可能受到朝廷的矚目,出仕爲管,治地方,管理百姓,他們也會感恩,所以常常以師徒之名而稱呼,師徒之關係,乃天賜之緣,更甚血緣之糾纏,可有人把這一切都剝奪了,那些人,心中豈會放得下!”

他就差沒有直接的告訴牧景,你這是打破了無數人的飯碗,士林的那些的德高望重的讀書人,就靠着這個吃飯,你倒好,直接一棍子打掉了。

“士林也是天下人!”

牧景的聲音很平靜:“我大明的士林,朕還是比較感恩的,他們的存在,讓我大明多了不少讀書人,可人都是有私心了,唯才而舉,豈能容私心!”

牧景下場了。

他直接下場,就是表明態度。

態度一出來。

整個場面就好看多了。

這時候,就是赤膊上陣的時候了。

第一個響應的,自然是蒯良,他如今已經明白的自己的身份,作爲牧景在新政上的一把刀,他必須要做一個孤臣,而且不怕得罪人。

他很直接的說道:“稟報陛下,臣認爲教育司此奏,甚是好事,天下讀書人何其之多,然而官位不過就這些,入仕爲官,非權力,乃責任,豈能因爲關係好,名聲良,就能舉孝廉而入仕途,臣認爲,科舉之法,甚能公正,爲大明而挑選賢能志才,治理地方,也是爲了天下百姓謀福利!”

他火力四開,這時候直接爆發,絕不給任何人機會,聲音也是越發的洪亮:“而且一個庸官,可讓百姓受苦,一個有才具之官吏,方能讓百姓享福,爲天下黎明百姓,何懼士林之利,讀書人,非謀福利之,乃爲天下百姓而效命,方爲正題!”

牧景聽了一耳朵,忍不住笑了笑,這蒯良果然不簡單,一上來就把大義給拿住了,這時候就該胡昭他們選擇了。

是保護士林的利益,還是站在百姓的利益之上。

天下又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會議內容,肯定不用多久,就會被直接傳出去了,他們如果敢亂來,必然受到無數百姓的唾沫。

而且他們敢肯定,牧景會大廝張楊,絕對不給他們一絲一毫的機會反撲了,只要他們敢認,牧景就敢把他們弄得聲名狼藉。

君臣之爭,一早就已經拉開序幕了,是君權強勢一點,還是臣權能壓得住君威,這就要看他們接下來的交手了。

胡昭和蔡邕對視了一眼。

他們知道了,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什麼路走了,這時候如果真的要和牧景撕破臉,未必好看,反而會連累大明江山的聲譽。

內鬥,說出去始終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他們早就商量好了,這時候,他們需要反其道而行。

胡昭給了一個眼神劉勁。

劉勁點點頭,然後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蒯御史所言甚是,臣也認爲,舉孝廉之制有缺陷,容易受人之影響,不能真正的爲我大明挑選真正有才之士,治理天下,臣認同科舉之制!”

“臣亦認同!”

秦頌微微眯眼,他這時候必須要跟上節奏。

“臣沒有意見!”鮑蘇是新人,他得保守一些。

“臣贊同!”

戲志纔對牧景有信心,但是對胡昭他們的手段也歎爲觀止,這一戰,看似牧景勝了,但是最憋屈的應該是牧景。

擂起拳頭,一拳直接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肯定會憋屈。

“臣贊同!”

黃忠笑了笑,他雖然有跟腳,但是年少家道已落,如同寒門之子,自然知道寒門讀書人入仕之艱難。

剩下就只有牧景,胡昭,蔡邕了。

牧景的面色很差。

他陰沉的眼眸掃了一眼胡昭和蔡邕,這兩老不死還真好手段啊,居然給自己的上一堂課,直接給了自己的一巴掌。

蔡邕平靜的道:“衆意已如此,臣也無話可說,不過臣保留意見!”

“爲大明,臣願嘗試一下!”

胡昭悠然的開口了。

他一開口,那就是大局已定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龐季之殤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中原的格局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驚變,梟雄末路! 七第五百四十三章 長安的反應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戰果和戰損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調兵北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柴桑之戰 八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三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明魏血戰 十三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整軍 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河內反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重新部署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整軍 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子崩 七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張榜 上第三十一章 張諮的軟弱 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糧食風暴 八第九百七十二章 鹽務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直搗黃龍 三 (中秋節快樂!)第二百六十章 光熹朝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雒陽之戰 續四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整軍 一第七百七十二章 雨中遇伏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都察院在進攻!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登基之前 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廣漢決戰 上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猛虎之殤 六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大戰啓 二第七百零四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張遼第六百七十九章 前線失利?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曹操和孫策的會面 下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是誰殺了趙忠?第九百六十七章 諸葛亮出仕第五十三章 以真亂假,黃巾再現!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戰後大動作 十六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歸明 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糧食風暴 六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整軍 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局勢第五百九十七章 水軍初戰 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撤第一百八十三章 二月開春第二百八十九章 鹽商之戰 六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親自接應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鄴城之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五分 一第八百七十八章 吾欲成王,天下皆爲子民!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功虧一簣 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局勢第三百二十六章 暴風雨的前夕 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整軍 二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天下五分 五第九百九十章 奪南陽 十三第三百三十章 大婚 三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景平水師 八第七百九十三章 路途第六百九十二章 益州的春季攻略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誘餌第七百二十九章 陌刀如神第一百八十二章 老爹的信第三百四十章 太后有請第四百五十五章 趕盡殺絕斬飛熊 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武都,驚長安!第九百一十六章 奪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羌王 中第一百四十章 路遇書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幽州的心思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司馬徽入渝都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立國的準備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明魏血戰 一第三十三章 命案 上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馬騰的野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治南鄉第一攻略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明魏決戰 十四第二十九章 城內城外 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潰敗千里之外 七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決戰之雒陽失守 下三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荊州之驚 上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兄弟婚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上黨之戰 三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曹操和孫策的會面 下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雪中,兵臨城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功虧一簣 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曹操與袁紹 一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二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滅燕 十五第三百一十六章 他不合適你第八百九十二章 最後一個憂患第五十四章 舞陰士族的驚懼 上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八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輸第四百二十二章 當爲人子,生死歸京! 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戰成名 九 (上架第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