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封王,明!

七月的戰火,氣息越發濃郁。

牧軍佔領了雒陽的事情,更是如同火上添油,把戰爭的氣氛,推到了更高的層次。

在七月中下旬,冀州和幽州之間的界橋,爆發一場血戰,幽州軍強穿界橋,被河北袁軍迎頭趕上,直接殺回去。

大戰三天兩夜,雙方戰死超過五千將士以上。

鮮血都把界橋給染紅了。

如果這一戰,宣告幽州已經加入了戰爭,那麼來自長沙的一場攻防戰,江東軍奇襲長沙,沙州總督徐庶聚六扇門捕快,城內青壯,數千烏合之衆,堅守一天兩夜,纔等來的昭明第二軍的增援。

昭明第二軍遇江東軍,於城下血戰,大戰一***退江東軍。

江東軍南撤。

卻沒有離開太遠,反而從交州方面不斷的調兵上來了,畢竟長沙。

這就宣告了,中原最後一路諸侯,江東也參與進來了這一場舉世無雙的中原大戰之中。

…………

時間開始進入了八月。

七八月,都是梅雨季。

但是今年的七月,反而沒有這麼多雨水,可進入了八月之後,突如其來一場場兇猛的大雨,就直接落下來了。

渝都,兇猛的滂沱暴雨覆蓋在整個天空之上,天濛濛的一片,一滴一滴黃豆大小的雨水沿着屋檐落下,正在洗刷城池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的防洪措施,做的不夠好,剛剛長江岸邊的幾個州縣,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一些江河暴漲,決堤淹田地的疫情!”

牧景在昭明閣的會議上,提出了防洪建議:“我記得之前,已經提示過你政事堂了,這件事情是不容小覷了!”

“目前我們政事堂的明文詔書,早已經八百里加急,送下去了,現在就看各州的州衙,各縣的縣衙,能不能把工作做的仔細一點!”

胡昭低沉的迴應說道:“這方面,我有責任,未能把工作做得仔細一點,未能把防洪措施做的更加好,我願意領責!”

“不是責任的問題,我要的是把工作做到位,單單是一些文書通告,還是不足的!”牧景想了想,說道:“人都是懶惰了,沒有一點壓力,是做不成事情的,很多事情,沒有發生之前,都只是得過且過,所以我們要給他們足夠的壓力,讓他們重視起來!”

炎黃本身就是一個農業爲本的國家,如今的農業,靠天吃飯,自古以來,防洪防災,都是一個不可以商量的主題。

“我建議,你們政事堂,從現在開始,立刻組建一個工作督查小組,趕赴各地,考察防洪事務,督促防洪防災的事情,如有洪水肆虐,洪災出現的地方,必須首先要保證百姓們莊稼,不會因此而受損!”

牧景提議。

“行!”

胡昭想了想,點頭說道。

如今劉勁去了檢查新政去了,政務堂但是回請,他兼任着,基本上是以他爲首,秦頌爲輔。

“接下來,我們接着上一次沒有徹底完成的一個議題,就是我們明侯府封王建國,到底合不合適?”

牧景搓搓太陽穴,把這個已經縈繞在明侯府頭上,好些日子的問題,給擡出來了。

封王。

踏出這一步,很關鍵。

可面對的問題,也很大。

一步不慎,那就將會跌落萬丈深淵,結果那就是粉身碎骨,死的不能再死的那種了。

他自己的心裡面,也是七上八下的。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確是勇士。

但是勇士大多數都是死的最快了。

比如項羽和劉邦,項羽衝的猛,可人家劉邦會撿便宜啊,你打掉了秦朝,可最後讓我撿便宜,建立的漢朝,說不得這項羽,就是的一個杯具了。

牧景可不想,自己變成一個杯具。

有時候,還是要看好形勢。

不能出頭的時候,就要學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元朝末年的時候,羣雄並起,反抗元朝,各路諸侯打的不要不要了,人家朱元璋就知道,不聲張,你大家愛怎麼稱王,就怎麼稱王,我先積累實力再說,最後讓他建立的老朱家的朝廷。

不過時勢這東西,怎麼把握,也是一個問題,不是說,你等着等着,就能把天下給等來了。

隋末亂戰的時候,李家要不是有太原起兵反隋,也沒有後來李唐。

人家趙匡胤能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可李世民只能殺兄弒弟,還監禁了老子,纔拿下了這個天下。

選擇這個東西,不同的時勢,就要有不同的選擇,有時候要果斷,有時候你的學會蟄伏。

“主公,我們的意見,該說的都已經說了,目前還是看你的心意!”

衆人沉默,這個問題,該表態的都表態了,就是沒有一個絕對統一的意見,所以胡昭直接把這皮球,給踢回來了:“主公若認爲,此事合適,那麼前方哪怕是刀山火海,我們都願意陪着你闖下去,要是主公認爲,時機不對,我們忍一忍,也能忍下去!”

“我要是知道,就不問你們了!”

牧景拍拍那光亮的額頭。

“報!”

這時候,大堂外面,響起來一身低沉而有些尖銳的聲音。

這是趙信那廝,有些獨特的聲音。

牧景微微皺眉,昭明閣是明侯府最爲神聖的地方,特別是召開會議的時候,除非是不能耽擱的急奏,不然都不能來打擾的。

趙信最守規矩,因爲他是宦官出身,所以他一直都把不能逾越的規矩摸的很透,從不會張楊,這是他保護自己最好的手段。

今日這麼莽撞,那肯定是有大事情。

“進!”

牧景低沉的開口。

“主公,許都送回來了,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一次飛鴿傳書轉折,然後從荊州送回來的人,跑死了三匹馬!”

趙信這是一份密奏。

“解了沒有?”不用看,都知道,這肯定是一個大炸彈,不然許都鎮的人,不會用這麼急促的手段來傳信,畢竟這樣傳信,需要成本太高了,平時是用不起的。

“沒有!”

趙信搖頭:“絕密,我們自己都沒辦法解!”

牧軍用密碼傳信,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了,但是不一樣級別的情報,牧軍所用的密碼也是不一樣的,有好幾套。

最絕密的一套,除了昭明閣文吏處的人,不能解。

“中恆!”

“在!”

“立刻讓人解密!”

“是!”

霍餘拱手領命,前後用了一炷香的時間,把這消息給解出來了。

“主公,這就是消息的原本!”

霍餘承報上來。

“魏王,攝政朝廷?”牧景看了一眼這消息,嘴角不禁抽搐了一下,揚起了一抹苦澀的笑容:“看來我們不要商討了,人家已經動手了!”

他把消息給昭明閣一衆參政給巡閱了。

“曹孟德好膽魄!”

“這廝就不怕天下人的唾沫把他給淹死啊!”

“就是是朝廷上,恐怕也有不少人會口誅筆伐此獠也!”

衆人看了,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消息,是說朝廷上的消息。

就在一天之前,朝廷上,天子下詔,封曹操爲魏王,朝廷第一個誕生的非劉而王的王爵。

“其實我倒是認爲,曹孟德這樣做,是無可奈何的辦法,一開始封王的聖意,就不是從他那裡出來了,所以他被逼的沒辦法了!”

胡昭冷靜下來,分析說道。

“這麼說,應該就是曹操被天子擺了一道,然後……”牧景笑了:“他這時候,根本壓不住天下,只能想辦法補救了,自己先封王,有大義鎮壓我們,到時候就算我封王了,也不過是如此,壓不住他,好手段啊!”

他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迅速反應,還有那與衆不同的魄力。

“而且這樣以來,他不僅僅瓦解了你封王帶來的問題,還解決了河北戰役的最後的問題,你若封王,那麼就自然被拉進了朝廷序列,到時候必須要對河北出兵了!”

蔡邕坐在旁邊,眼眸有一抹不忍,卻瞬間的消散了,進入了自己的角色之中,低沉的分析說道:“讓我們西南,爲他一統河北,而做庇護,一石二鳥之策,不簡單啊!”

“可這樣給他帶來的後遺症,也是很重的!”

胡昭冷聲的說道:“當年高祖立國,漢室道統之下,但凡異姓封王的,都已經被趕盡殺絕了,非劉而不王,那是多少年來的規矩,他既然壞了這規矩,必然要承受這結果,他肯定會失去了士林的支持!”

“恐怕他已經不在意了!”

牧景斟酌了一下,道:“曹孟德看起來,走的有些急躁,但是爲了這麼急,他心知肚明,他根本沒有把天子放在眼中,甚至沒有把河北放在眼中,連幽州,他都不認爲是對手,他急,還是因爲我們西南,或許,他認爲承受不起,一個新政落實之後的西南!”

新政是好的,這是公認的事實,但凡有點知識,有點眼力勁的人,都能看得出來,而反對的人,也不止因爲新政不好,而是利益決定他們的立場。

新政之後的西南,換髮出來的生命力,那是恐怖的,即使曹操這等梟雄,也不敢給機會牧景發展下去。

所以他才着急起來了,要平定北方,只有平定了北方,他纔有能力,和西南打一場生死血戰。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胡昭問出了一個問題。

“既然曹操已經封王了,我們也不必在這裡商討!”牧景低沉的道:“接聖旨,建明國,西南獨立,割裂天下!”

………………

有了決定,那就好辦了。

鍾繇是有備而來的。

聖旨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牧景要做的,就是一個擺香案,接聖旨,奉大漢皇朝的過程而已。

封王,明。

明王之名,迅速的就被宣揚出去了。

西南有報紙。

自從牧景辦出來第一份保證,很多人有樣學樣,特別是讀書人,豈能讓輿論被牧景給完全控制起來,所以出人出錢,也搬出了一些報紙。

報紙是如今整個西南而言,傳遞消息最快的一個渠道,不僅僅是官面上的傳播,而是直接插入民間的傳播,能讓消息落戶道一個個的家庭。

瞬間就引起的滔天大論。

“聽聞明侯封王了?”

“渝都日報都已經標出來了!”

“現在已經不是明侯了,是明王了!”

“好像是天子封賞的王爵!”

“咱們大漢,多少年沒有異姓封王的爵位了,封邑就是在西南,那明侯不等於在西南立國了!”

“就算不立國,明侯不也是西南的王了嗎?”

“我倒是有些認爲,朝廷這樣做,無疑是有些脫褲子放屁!”

“話不能這麼說,自古以來,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道理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王爵落下,明王立國,便可名正言順的統治百姓,此乃好事也!”

“可大漢這麼多年來,未曾封王與劉氏皇族之外,如今突然封王,是不是有些奇怪?”

“莫管其他的,我倒是認爲,讓明侯,不,明王來統治西南,我們能有好日子過!”

“明王什麼都好,就是太過於鐵腕了,這新政鬧的沸沸湯湯,多少人掉了腦袋,保不準他還會鬧出一些問題來!”

“誰不想過太平日子了,咱們明侯,不,明王,也想要過太平的日子,可總有人不願意啊,新政的政策多好的,就是那些鄉紳豪族,死不撒手,他就是想要我們這些泥腿子,天天給他們耕種,給他們當佃戶!”

“多少年的規矩,都是這樣下來了,突如其來的變法,不說好不好,必會讓讓天下鮮血淋漓的!”

“不管如何,如今明侯封王,我西南屬於明國,我們還是挺幸運的!”

“我也是這麼認爲,明侯入我西南這些年,其他的我不說,當年我們家,五口人,辛勞了一年,不管是豐收年還是的天災年,家裡面都是沒有糧食過冬了,可這幾年,我們不僅僅不用擔心過冬的糧食,還能籌措出一些糧食出來,換取布帛,換取過冬的寒意,能吃飽飯,能穿暖衣,這就是最好的,我讀書不多,什麼天子,什麼正統,我都不認,就認明侯!”

“……”

言論很多,但是能傳到牧景耳邊的,並不多,他現在就忙着一件事情,立國事宜。

既然封王了。

就要立國。

立國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很多事情需要籌措。

不過有一點,明國的建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當然,諸侯國始終是諸侯國,對外還是大漢朝明國,而不是大明朝。

如同當年戰果一樣。

諸侯國都是隸屬大周朝的。

第九百五十五章 後事的處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孫曹之會第四十三章 出手相救 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揚黃巾之威! 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積石山之戰的開啓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壺關死戰 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最壞的打算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殲滅韓遂部 八第七百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斬袁,拜相! 上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 十四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吃掉河北,各有部署!第一百八十一章 皇子辯和皇子協第七百零三章 抵達樊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明燕決戰已經打響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張寧之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龐德公的抉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閃電戰 六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招降西涼第六百五十八章 武都的人事安排第七百五十八章 有船西來,景入襄陽!第六百七十八章 漢水碼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奪取汝陽第九十八章 灌陽戰役 三 (補更,2/20)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斷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江東之變 一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滅燕 十五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大戰啓 三第九百一十章 出賣 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譚宗在行動 (大年初二,開年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七月的戰火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調動張遼北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有些急躁的戲志才第三章 圖謀舞陰 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誰的伏兵?第二百八十七章 歲末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戰爭要結束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景平勢如狼,驚雒陽羣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一代梟雄的隕落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 孫權的路第四百七十五章 張魯的怒火 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宛城之戰 八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長江口之戰 中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奪荊州 十五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王對王 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水師戰略第四百四十九章 詭異地,對衝勢!第三百六十四章 河東之行 六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大明立朝,太武!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明魏決戰 二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上黨之戰 十八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搗黃龍 七第七十九章 舞陰商戰 十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景平雙營第一百章 灌陽戰役 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南陽計劃 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進軍關中,入局!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奪荊州 十一第七百六十二章 襄陽只是一個跳板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戰倒戈第一百四十一章 雒陽!雒陽!第五百零八章 長安出兵 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果沒有北上,那麼只能是…… 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長秋宮中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整軍 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婚 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深夜襲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上黨之戰 六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大明軍備 五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皇叔第一百七十九章 上朝 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偷襲 一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曾經的兄弟,如今的對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上門賠罪第三百八十一章 僱傭兵第七百三十五章 劉焉借人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官渡之戰,袁紹落幕 二地八百一十三章 信號鼓聲第八百四十六章 造城第九百八十九章 奪南陽 十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景平水師 一第七百零二章 暴跳如雷的胡長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活着的忠臣,一人足矣!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二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第一次廷推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上黨之戰 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再戰上庸 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書齋內的答問第一百九十三章 暗流潮涌第四百五十三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四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戰後 四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八百八十三章 送上門的張仲景第九百零二章 味縣之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百零五章 決戰拉開 (第一更)第六百零一章 荊州水師的兇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