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議和的機會?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鍋。

這句話不僅僅用在軍隊。

也可以用在地方。

一個地方的新政,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推行落實的力度如何,這是和地方一把手有直接的關係的,一州總督,他的態度,代表了總督府之下所有人的態度。

畢竟但凡在官場上混的,都會去猜測自己上司的心思,絕大部分人,都是投其所好,因爲這樣才能讓他們的仕途走得長遠。

除非是這個人本身就已經有自己的意向。

不然很多沒有政治意向的官吏,都會看新長官的心思而定自己做事情的態度,這是一種官場常態,哪怕幾千年下來,都改變不了的一個規則。

所以用對人才是關鍵。

巴蜀五州的總督,算是暫時有了定奪,接下來,就看他們能不能把新政給落實在地方之上,徹底改變地方那種不作爲的風氣。

地方發展,永遠都是和政策掛鉤。

所以新政的影響,會比想象之中,還要嚴重的多,將會席捲地方的每一個角落,影響明侯府麾下的每一個百姓。

…………………………

時間過的很快。

從推行新政開始,已經過了大半年的時間了,新政還在推行,未來幾年之中,明侯府的政治,都是縈繞着這個而爭執。

不過暫時來說,新政算是站穩腳跟了,除非發生特別特別大的意外,不然新政基本上是不會的停滯下來的。

新政目前來說,算是成功的。

只是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纔會知道,新政到底給百姓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災難。

七月八月,是梅雨季。

今年雨水較多。

荊州已經很多地方決堤了,淹沒了不少農田,房屋,破壞了很多官道,不說經濟損失,單單是彙報上來的傷亡,都已經高大上百人之多了。

“防洪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我說的很多次了!”

昭明閣的會議上,牧景吐沫橫飛,竭斯底裡的聲音在不斷的迴盪:“可現在,還是出現了這麼多紕漏,非要等到洪災來了,再去關心,傷亡已經造成了,怎麼彌補,一條命,一個家,毀掉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家人,他們這算是什麼父母官!”

“主公,此事我有責任!”

劉勁站起來,拱手請罪:“去年我們把防洪提前安排了,但是今年因爲新政的事情,我耽誤了這邊的進度,很多事情沒有及時的交待下去!”

新政推行,事情繁忙,倒是原來的很多事物,被耽擱了。

“請罪有用的話,還要大理寺做什麼,現在說這個,一點毛用都沒有!”

牧景拍着案桌,道:“給我說點有價值的!”

“主公,洪災已經發生了,追究已經沒有意義的,目前我們還是要做好的救災的準備,荊州去歲才歸降,今歲更是推行新政,如今突然遭遇如此天災,我怕人心惶然,會被有心之徒利用!”

胡昭說道。

“蔡參政還在荊州,給他詔書,以他爲的救災大臣,另外把景平令給他送過去,見令如見吾,若有不從,先斬後奏!”

牧景強硬的說道。

蔡邕是參政大臣,參政大臣的權力在昭明閣,在地方其實是沒有什麼權力的,加上景平令,那纔是真正的手握荊襄大權。

“諾!”

霍餘把景平令和詔書一起送出去了。

“目前巴蜀之地的災情如何?”

“問題倒是不大,自從我們入主漢中以來,不僅僅在馳道修築方面下了苦功夫,在水利方面也做了一下工程,而巴蜀之地本身的地勢還算挺拔,除非是百年不遇的大洪災,不然很少會牽涉我們這裡!”

秦頌回答牧景。

巴蜀作爲天府之國,自有地理優勢,這裡能成爲天下一等一的大糧倉,氣候土壤不說,首先水資源豐富而且鮮少會有這種天災的事情。

“明侯府下,皆爲一家人!”

牧景沉思了一下,對秦頌說道:“衡父,你準備一下,從巴蜀開倉,運糧去荊襄,天災我擋不住,但是人禍我得管,不能讓一個人餓死,是我們明侯府在這一次的救災的目標!”

“諾!”

“同時命令醫司和醫學府,立刻派去醫者,前往災區,歷史總會告訴我們,大災之後,就是瘟疫橫行,預防爲主!”牧景曾經親自給醫學府寫過一篇防止災後瘟疫的文章,後來這一篇文章被張仲景看到了,奉爲天書,在醫司推廣,這方面不管是醫司還是醫學府,都應該有些的準備。

“諾!”

“至於地方的問題!”

牧景把心一橫對着戲志才說道:“讓諸葛亮和周倉,提兵布嚴,另外命六扇門,任何人破壞秩序,有殺錯,不放過!”

“諾!”

戲志纔是新政形勢有些穩定,才從白帝山上下來的,現在正在主持西北戰役的問題。

“散會!”

牧景拍拍案前,淡然的道。

衆人魚貫而出。

胡昭倒是留下來了。

他自然是有事情和牧景商量。

“景武司今天早上送回來的消息,直接送上來了!”胡昭把手中的一張紙給了牧景。

這是譯後的文件。

景武司有密級的消息,都是通過密碼傳遞的。

“江東那邊很嚴重?”牧景眯眼。

“江東多河多江,水域縱橫四方,而且還是大江下游,荊襄都損傷了不少,他江東豈會好過,今年的洪災,恐怕誰也沒想到,會這麼猛烈!”

胡昭說道。

“你想說什麼?”

“議和!”

胡昭自然不是關注江東的災情,他雖不是冷血的人,可江東和明侯府本是敵人,他也不可能去可憐敵人,這事情對於別人來說,只是災情,但是對於胡昭而言,就是一個關於大局的事情。

“議和?”

牧景冷笑:“有着必要嗎?”

“當然有!”

胡昭解析說道:“主公,首先我們的戰略部署,從來都不是取江東爲先,江東多江多河,水軍縱橫,易守難攻,即使我們傾巢而出,即使我們水軍發展起來,打下來也是血流成河的問題,而且他們可以憑藉水師一步步退,把我們拖死在戰場上,讓我們得不償失!”

歷史上劉備征伐東吳,卻陸遜步步後退,把戰線拉長之後,以水軍之勢,打通沿江之道,直接火燒連營。

這江東在水軍之上的優勢,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水路和陸路上的齊頭並進,能讓江東在防禦上有了一塊鐵板一樣的保護。

所以明侯府的戰略部署,一直都是傾向於,先去中原,然後攻略北地,最後才取江東。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出兵中原,那麼鄰居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得弄好,哪怕只是明面上的面子,也得過得去才行!”

胡昭繼續說道:“之前我們和江東的關係,鬧的太僵了,現在正是緩和的時候!”

“江東當初和我們結盟,轉過頭就撕掉了盟約,差點讓戲志才飲恨荊州的戰場,我可不相信盟約帶來的關係!”

牧景道:“他們要打我們的話,早晚還是會打,該防備的兵力,還是要防備的!”

“我並沒有說,不防備他們!”

胡昭沉聲的道:“我自然知道,他們不可信,但是說句不好聽的話,主公,要是給你機會,你會兼顧盟約,還是冒險得一個機會殺入我們明侯府的腹部,要不是主公揮軍回師,恐怕他孫伯符的大軍,已經兵臨江州了,是我們給了他們機會,這也怨不得他們!”

一個諸侯集團,和另外一個諸侯集團之間,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真誠,只有利益,利益要是來了,別說一紙盟約,天王老子來了,也沒用。

“這倒是!”

牧景想了想,如果自己站在江東的立場上,恐怕也會這樣選擇,孫策做的沒錯,一個江夏,還是沒有得手了,只能看着,摸不着的東西,哪比得上直搗黃龍,拿下整個西南更加有誘惑性,什麼背離盟約,盟約這東西,可從來都不是能限制得住人的。

“既然明知道,我們和江東有不可調和的利益,那你還和他們議和,議和有用嗎,不還是敵人,到時候又來一隻盟約,都不當一回事了,多此一舉而已!”

牧景不解。

“我說了!”胡昭道:“即使是面子上,我們也的和江東表現出和善,一旦我們進攻中原,我們不拉攏江東,別人也會拉攏江東了,而且……”

他微微眯眼,眸子閃爍精明的算計:“江東如今水澤地域,百姓受災,孫氏政權正逢大難關口,半死不活的狀態,可也別想一棍子打死他們,要是這時候趁着他們病,而出兵攻取,恐怕會適得其反,引起他們強硬的反擊,得不償失,與其讓他們和我們拼命,不如趁着這個機會,給他們買一個好,他們要是有膽承我們這一份情,對我們來說,不見得是壞事!”

“賣人情啊?”

牧景這倒是來興趣了。

以荊襄的情況來說,都需要巴蜀救援,不然肯定會有餓死的人,江東受災更甚,必然會更加難過,這時候江東肯定陷入糧草的問題了。

人情倒是可以賣一賣的。

有一句話,胡昭沒說錯的,如果想要趁着這個機會,趁他病要他命,不僅僅要不來他的命,還會引起江東的全民反擊。

到時候明侯府就是吃不着狐狸,把自己惹得一身騷了。

“就怕他孫文臺不敢接我這個人情!”牧景想了想,說道。

“接不接,得看他孫文臺的魄力了!”

胡昭聳聳肩:“選擇權給他,一邊是低頭,一邊是江東百姓,他怎麼選,是他自己的問題,但是對我們來說,都是好的!”

“說的對!”

牧景雷厲風行:“來人,立刻把鴻臚司的伊籍給我請來!”

……………………………………

江東。

誰也沒想到,今年的降雨會這麼恐怖,整個江東已經不少地方被淹成了一片澤國,淹沒的農田,坍塌的房舍,受災了百姓,數不勝數。

天災更甚人禍。

人禍尚有度,天災始終無情。

吳侯府已經陷入了一片動亂之中。

“鄱陽湖決堤的事情,必須要處理好,第一時間以救百姓爲主!”

“告訴吳郡那邊的人,看好錢塘江!”

“會稽那邊,儘可能的運糧北上!”

孫堅跪坐高坐之上,一張臉陰沉的當能滴出水來了,誰也沒想到,天災來的這麼兇猛,一下子把江東陷入了風雨之中。

“父親,人心不安,如何安之?”

孫策站出來,拱手問。

“子布,汝意下如何?”孫堅西陵一戰,被廢了大半功力,身體也差了很多,倒是新心性成熟的很多,以往他都是看重武將,但是從西陵回來,他開始大力提拔文臣。

張昭,張子布。

今江東第一謀臣。

他和周瑜不一樣,周瑜善於軍謀,但是張子布確是江東政權穩定的主心骨,孫堅孫策時常征戰,大後勤的事情,一般都是張昭處理。

天下聞,明侯府有胡昭,胡孔明,江東吳侯府也有一個張昭,張子布,天下二昭,乃是並肩齊立。

“主公,大公子擔心的在理,天災之甚,人力卑微,可百姓是命,終究是我們江東的根基,天災再大,大不過人心!”

張昭拱手行禮,然後施施然的道:“人心若亂,江東必亂!”

“如何能安撫民心?”

孫堅問。

“本該主公行四方而安民心,可如今建業,主公絕對不能離開半步,天災之下,免不得有人暗藏禍心,主公一身系我江東之安危所在,萬萬不可動!”

張昭想了想,道。

“那吾代父親行四方,安撫百姓!”

孫策請命。

“不可!”

另外一個男子站出來,江東雙張,一個是張昭,另外一個是張紘,皆爲江東無雙之謀士,深得孫堅之器重。

張紘拱手說道:“主公穩江東,大公子必須坐鎮軍中,地方亂了,我們還能平,若是軍中出現了問題,我江東恐怕就在無寧日!”

“幼臺可去?”孫堅問。

孫靜,孫幼臺,孫堅的弟弟,代表孫堅,也是可以的。

“不足!”

張昭想了想,道:“孫將軍一人,不能讓百姓徹底安心,若能讓二公子隨之,或許會更好!”

大公子孫策,二公子孫權。

“仲謀?”

孫堅看了一眼孫策。

“二弟甚好!”孫策拱手說道:“某如今動不得,二弟便可代替父親,行江東四方,安撫百姓,此乃爲江東之太平!”

“好!”

孫堅也同意了:“下詔,命孫靜孫權,持我古錠戰刀,代我吳侯府巡視江東災情,有臨斷之權!”

“諾!”

立刻有人擬寫詔書下令。

“主公,還有一個問題!”

“糧草是嗎?”

孫堅腦仁疼,什麼都比不上糧草不足的困難啊。

第三百零九章 天子的謀算 上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風波 三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推演第九十四章 蔣路獻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皇子辯和皇子協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圍北宮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反水 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張鬆之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另立新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甘寧的敘職 下第四十二章 出手相救 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劉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蠻族的改變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孫權的選擇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果斷進攻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整軍 四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六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百零二章 關下鬥將,呂氏奉先!(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朝堂之上 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來自南陽的好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北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景平水師 一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豫州戰況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決戰上黨 十九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故地重遊,故人重聚!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新武器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奪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輸艱難第二百三十二章 雒陽戰起 六第九百二十三章 千金買馬骨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北上 二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糧道爭奪 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血戰葛坡 二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八百零三章 抉擇第六百八十一章 他算盡了戰場,卻沒有能算得過自己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西北歸明 五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潰敗千里之外 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噩耗 (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奪荊州 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接應上了,匯合!第四百九十四章 破西城 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抉擇 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人心去,聯盟散!第九百二十五章 長安的消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三軍對持之勢!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戰後大動作 八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亂象初現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潼關之戰 四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突襲第八十三章 出兵第二十六章 太平武經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滅燕 十六第七百七十五章 混戰 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明魏血戰 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計劃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雒陽之戰 續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奪荊州 十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調動人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大明立朝,太武!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登基之前 五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決戰之雒陽失守 下二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暗涌之下的許都第六百零八章 背叛的緣由第六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金融體系,從明豐錢莊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暗流潮涌第五百五十七章 刺殺 上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滅燕 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西北歸明 七第四十七章 月黑風高夜 三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上黨之戰 十四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大諸侯會盟 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趙韙 上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崩 二第九百四十九章 間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韓氏遺孤第九百六十八章 鹽市場的影響第一百七十九章 上朝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建立山地營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針對海軍的建設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神衛軍大統領 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危險,也是機會!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下第九百五十章 認可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荊州之戰 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潰敗千里之外 九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反撲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休戰時期 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潰敗 下第一百零九章 景平營和武備堂的融合 下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崩 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漢中的豐收第七百一十二章 水師攻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西北風雲再起 六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糧道爭奪 五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第一屆科舉主考官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