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內憂外患

慘烈的攻城戰一直持續了一天,一天之內,周瑜連續不斷的派出手裡的士卒往城頭爬去,投石車每隔一段時間必定千石齊發,打在城頭之上,就連遠在城中的百姓也覺得房屋搖晃,彷彿地震一般。不要說在城頭的守軍,他們大半的傷亡都是由巨石或者井闌造成的。就連遠遠躲在城邊的記錄士卒戰功的軍功官也不幸中彈,當場被砸碎了半邊腦袋。但是沒有人退縮,一個個首級被流水一般送到後方,自有新的軍功官揮筆記錄。

城上的守軍精神高度集中,這時候,能不能活命已經不是靠技巧,而是靠運氣。好在魯肅深知用兵之道,臨戰之前就命人宣讀了劉尚制定的傷亡士卒補償法令,這一套法令,本來應該在稍後一段時間,等到屯田有了成效之後纔會公佈,只是孫策的突然殺來,也打亂了劉尚的計劃,不得不提前宣佈。效果無疑是顯著的,軍士知道這條法令之後,果然人人效死,皆死戰不退,但是後果也是巨大的,據後來劉尚估計,光是用於給予陣亡將士的撫卹,就用掉了豫章一半的財富。還有一些傷兵的撫卹無法落實,劉尚不得不又頒佈了一條墾荒法令,把一些適宜開墾的土地獎勵給這些傷員。

守城的士卒艱難,城外的孫策軍同樣也是膽戰心驚。十幾架井闌已經被不怕死的敵軍縱火燒掉,他們強攻了一天,損失最少也有三千人,三千人中,能夠保持身體完好的屈指可數,大部分人都被割了腦袋,拖回來的皆是無頭的屍首,以至到了後來,一聽到周瑜下令攻城,那些攻城的官兵都只能提前在自己身上寫好名字,免得死了也沒人知道。

一天的迅猛攻擊,湖口城牆千瘡百孔,但是始終屹立不倒。孫策軍的士氣經歷了最初的鋒銳之後,也漸漸變的消沉起來。攻城也開始變得機械而麻木,投石車的石彈早就消耗的精光,井闌也被摧毀,雙方士卒的戰鬥開始變得有利於守軍。無數火油、巨石從城頭落下,反正城上別的不多,石頭滿地都是,只需俯身抱起,隨意往下面丟去,必能砸死一片敵軍,只是這樣一來,殺的人也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守軍心頭大多不爽。

劉尚軍營之外,孫策也試探着強攻了幾次,還特意找來幾輛投石車往營中投擲石塊,只是投石車一旦沒了數量的優勢,單個的巨石並不能對士卒造成多大的傷害。歷史上的攻城之戰,也從來沒有隻靠投石車就能打破城池的。投石車的作用在於威懾,在於那種不可預知的恐懼,一旦失去了對投石車的恐懼,它的殺傷力無疑要減弱很多。

更何況,太史慈、甘寧皆在,劉尚軍中還有數千匹戰馬,這一次前來湖口,劉尚早就考慮到了會同孫策野戰,擁有馬匹,野戰的威力無疑要提升不少,只是太史慈甘寧二人陸戰雖強,馬戰卻是弱項,這也是南方的通病,自古南船北馬,這一點地理差異,也是南不勝北的原因之一。

劉尚同孫策大戰了一日,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攻城之戰,雙方也是打了個平手,兩邊主帥心頭同時焦躁,隨後命令大軍齊出,雙方混戰一場,各自鳴金收兵。孫策回了軍營,劉尚也留下甘寧守營,然後同太史慈一道回了湖口。

魯肅接着,報上湖口損失,這一戰,湖口守軍死亡兩千,傷者無數,大多數都是躲避不及,被飛來的巨石砸斷手腳,想要完全復原,非得仔細調養不可。好在孫策的井闌被敢死隊摧毀,這讓城頭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聽完魯肅彙報,劉尚眉頭深鎖,嘆了口氣道:“孫策勢強,今日雖然拼了個勢均力敵,但是也快到了我們的底線,反觀孫策,不但地廣將多,錢糧更是無數,我們耗不起啊。”

魯肅也是肅容,道:“主公說得沒錯,湖口之衆,乃是聚集了我軍大半精華,一旦在這裡消耗光了,以後面對江夏,我們會更加的弱勢,爲今之計,只能從孫策內部着手,逼他退兵,然後再派人和解,兩家暫時休戰!”

有謀士就是好,什麼都不用我費腦子!劉尚總算體會到爲什麼作爲君主要求賢若渴了,這種瞌睡來了就有枕頭的日子實在是令人爽心。聽了魯肅的話,劉尚好奇的問道:“看來子敬早已胸有成竹,還請詳細道來!”

魯肅微微一笑,從袖子裡取出一副地圖,對劉尚道:“早在前來湖口之時,我就同子揚等人商議過了,只是那時候孫策勢強,沒有人看好我們,更沒有人能想到我們能夠同孫策打個勢均力敵,所以我也就沒有告訴主公,今日我們既然破除了孫策不可戰勝的傳言,正好行此計策!”

接過地圖,劉尚心癢難當,仔細看了一番,只見整個揚州地圖之上,孫策同自己所在的地方被涇渭分明的分成兩邊,看看自己的地盤,不過就同江東一個郡一樣大,卻被自己分成了三郡,臉上多少有些訕訕,但是最吸引劉尚的注意的還是江東最後方,也就是會稽郡中,有着數個大大的紅點,十分醒目。劉尚不解,問道:“子敬這是何意?”

魯肅笑道,用手指了指那幾個紅點,道:“想要孫策退兵,別處或許困難,會稽孫策只是初定,人心大多未附,正是孫策後方最明顯的隱患,會稽王朗經營多年,故吏無數,雖然遠在海隅,到底還有一戰之力,近日又有傳聞,烏程鄒他,錢銅聚衆萬人,前往救助王朗,更有前合浦太守王晟,也引甲兵數千助之,只是礙於孫策兵鋒,不敢輕易發動,主公何不修書一封,約合王朗等人,我們在這裡拖住孫策手腳,然後令他們各自起兵重奪會稽,如此,孫策後方動盪,必定引兵而退。”

原來孫策雖然攻下了會稽,殺了嚴白虎等人,但是王朗樹大根深,爲會稽民心所向,所以雖然敗逃,還是有很多舊將前去依附。比如鄒他,錢銅二人,都是吳郡的豪強,素來同嚴白虎友善,更在吳郡作威作福,孫策一來,先是搶佔了吳郡,隨後驅逐舊日官吏,族滅兩人家屬,一切盡皆安插心腹之人,鄒他錢銅同孫策乃是生死仇人,所以領兵相助王朗,而前合浦太守王晟更是王朗的舊吏,自然幫助舊主。孫策奪下會稽,正打算前去追剿,哪知道剛好聽到劉尚崛起的消息,比起王朗等人,劉尚的崛起對孫策的威脅更大,迫於無奈,孫策才盡起大軍前來湖口,打算先滅劉尚,再追剿王朗。只是他低估了劉尚的實力,以至於陷入了進退不得的尷尬之地。

這些消息,魯肅同劉曄早就分析的一清二楚,專等合適時機,就向劉尚進言。一山不能容二虎,揚州袁術將死之人,明眼人誰也不把他當回事,江東只剩下了孫策同劉尚爭鋒,劉曄魯肅早就知道雙方必定有一場大戰,這一戰,纔是真正關係到劉尚能不能在豫章站穩腳跟,位列諸侯的關鍵一戰,所以劉尚身邊的衆人更是做足了功夫。

今日見湖口危急,魯肅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把計劃和盤托出,並道:“此乃我同劉曄反覆商議無數回,保管能夠成功,還請主公斟酌!”

劉尚聽完經過,如何不同意。急忙親筆寫了封信,然後細細用火漆封口。隨着壓力減輕,他也起了童心,命人尋來數根雞毛,貼在信上,然後選了原本屬於山越的健碩士卒,令其帶着三五從人前往會稽報信。那人得令,飛速出了湖口,翻山越嶺就往會稽趕去。

魯肅看了劉尚的怪異的舉動心中不解,問道:“主公書信緣何貼上雞毛?”

劉尚老臉一紅,道:“此乃雞毛信,以後但有大事,須得貼上雞毛,以示軍情緊急,片刻不得耽誤,傳信之人得之,更需第一時間送達,不可稍有懈怠!”

魯肅忍住笑,知道是劉尚戲謔之言,也道:“那我們以後行軍,當備上許多隻雞纔是。”

劉尚也笑,兩人一起出了城門,劉尚依然同太史慈迴轉軍營,魯肅回了城頭,吩咐士卒輪番守城,防止孫策夜間劫營。孫策今日攻城不下,心中氣悶,衆將濟濟一堂,但是說起湖口劉尚,都有些不知如何下手的棘手之感。兩邊無話,只是打定了主意一個強攻,一個死守,大戰持續多日,雙方多有死傷,劉尚大營屢次被劫,全奈太史慈、甘寧二人武勇,殺退敵兵,周瑜數次攻城,也被魯肅巧妙指揮,死死守住。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看看就是一場持久戰。

會稽王朗也果然如魯肅所料,聽聞劉尚居然擋住了孫策的進攻,也不在亡命逃竄,而是糾合鄒他、錢銅的部衆,又得了王晟錢糧援助,開始謀劃重新奪回會稽之事。只是害怕會稽堅城,更有孫靜鎮守,所以不敢輕動。

這一日,王朗正聚集衆人商議軍情,問問大家要不要攻打會稽,忽然探子飛速來報,“數名壯漢從山林裡飛奔而出,口稱乃是豫章劉尚處的使者!”

王朗大驚,對左右說道:“我同劉尚之父相知久已,既然他處來人,不可怠慢了,且請其上來答話。”

探子得令,飛速出去通報,不多一會,幾個山越裝束的大漢魚貫進了大堂,顧視左右,只見一名儒雅的中年人高坐主位,長的面容豐腴,雙目有神,特別那身上的氣勢,沉穩中帶着親切,不由自主讓人心生好感。知道這人就是王朗,爲首的一名大漢拱了拱手,道:“我奉振武將軍之命前來,有手書遞給王太守!”

王朗微笑,對幾人道了聲辛苦,卻絕不在意幾人的無禮,而是饒有興趣的接過劉尚的書信,劈頭就見到上面幾個雞毛,王朗不解其意,只是猜測可能是這些軍士沿途打獵,不小心把羽毛弄到了信奉上面。

鄒他等人對這些日子也時時聽人說起劉尚大名,能同孫策爭雄不落下風,這樣的新起諸侯前來送信,其內容也引得他們好奇。

王朗見衆將皆欲觀瞧,於是拆了書信,朗聲唸了一遍,前面到沒有什麼,不過是往來客套,只是到了正中,聽到劉尚同孫策相持在湖口,多次打敗孫策進攻,更是生擒了呂範,,衆人不禁大喜,蓋在坐衆人,一向只聽到孫策今日擒了誰,明日捉了誰,這孫策自己的將領被人活捉,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又聽到劉尚已經同孫策相持,戰事眼看曠日持久,所以命人來信,約合大家裡應外合,事成之後,平分江東之地,在坐衆人同爲太守。

聽完信的內容,王朗是喜動顏色,仰天嘆道:“劉正禮生了個好兒子,今日孫策兵鋒所挫,你們說,我該不該前去攻打會稽?”

錢銅鄒他對視一眼,皆貪圖劉尚許諾,又急於報仇,同時叫道:“當速攻會稽爲上!”

第二一七章 湘水6第一百二十章 高翔歸順第二百四章 攸縣1第二百八章 攸縣5第一百四十章 天敵第一百四十五章 殘酷第二一五章 湘水4第一百七十四章 邀戰第一百五十章 白紙第一百四十章 天敵第十三章 鏖戰長江地三一五章 商議3第二五三章 長沙10第一百一十一章 蒼梧紛亂地三一五章 商議3第二四四章 長沙1第三一四章 商議2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三三三章 世家2第十九章 南昌城外第二百一章 收服第二六五章 歸順1第二五二章 長沙9第一百二十五章 蒼梧軍議第七十四章 使者大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計議第四章 形式嚴峻第六十九章 並黃祖10第一百六十七章 才稱帝第三二六章 殺第一百二十八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意在南昌第三零九章 五溪第一百四十九章 猜疑第一百三十五章 疑惑第三零一章 天下事3第三三四章 永安1第七十三章 宛城張繡第三四七章 下江陵1第一百零二章 我的要求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戰第七十四章 使者大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五十一章 含冤第二二七章 零陵7第一百五十八章 陸氏第十九章 南昌城外第二九八章 親事4第一百五十一章 含冤第一百三十五章 疑惑第一百九十九章 壽春3第二十八章 甘寧來襲第六十三章 並黃祖4第二九三章 國事6第一百七十一章 勝第六十章 並黃祖1第三零九章 五溪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先第一百九十三章 夏侯第七十一章 火燒三江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會劉備2第六十一章 並黃祖2第三章 太史之威第二七四章 風波6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議進兵第六十九章 並黃祖10第三二四章 蠻地8第一百九十三章 夏侯第二四四章 長沙1第八十六章 全民墾荒第一百九十章 黃巾1第三十八章 初露鋒芒第三零四章 波瀾第一百九十章 黃巾1第一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高翔歸順第一百八十六章 會劉備第二四五章 長沙2第二六六章 歸順2第二一八章 條件1第一百二十六章 親越之策第八十二章 奪寶第二十九章 兩強對峙第三三零章 兵臨江陵2第二六一章 掀起第二四六章 長沙3第二六八章 相會2第四十七章 左伯紙第一百五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一四章 商議2第二九三章 國事6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賭第八十八章 喬家之內第六十章 並黃祖1第三一八章 蠻地2第二八四章 家事8第二三二章 桂陽2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先第一百零六章 兵進南海第九十八章 混亂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