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佔領皖城

劉尚帶人佯攻廬江,走到半路,估計已經出了皖城探子的偵查範圍,於是對劉曄等道:“我軍前行五十里,皖城樑剛一定以爲我們真的前往廬江去了,前方不遠乃是一片山林,不如我們躲在裡面,等到天色將黑再折返皖城。”

魯肅道:“主公萬萬不可,我軍一動,樑剛必然知道,爲今之計,只能選擇精壯埋伏在山野之中,其他士卒繼續往廬江進發,只有這樣才能打消樑剛顧慮!”

劉尚點頭,當即命令雷薄率一隻偏師繼續往廬江進發,一路上多置軍旗,以爲疑兵之計,自己卻與魯肅、劉曄等人引軍五千埋伏在山林之中。

果然如魯肅所料,大軍過去不久,一隊皖城的斥候出現,見到劉尚軍隊一直朝廬江進發,才撥轉馬頭,飛速通報皖城之中。樑剛接報,心中安定,吩咐士兵守好城池,自己卻卸下戎裝,換上便服,往家中趕去。

話說太史慈遊蕩皖城之內,遍觀四門守軍虛實,又秘密購買許多硝石引火之物,心腹手下都暗藏利刃,潛伏在皖城各處要道之間。三更時分,南門守軍大多懈怠,躲在隱蔽處睡覺,

太史慈領着四百士卒暗懷利刃,一直走到城門附近,早有巡夜軍士攔住去路,大聲喝道:“幹什麼的!”

太史慈手快,一刀劈死喝問之人,引着四百士卒發一聲喊,一直往城門衝去。守城士卒大驚,一邊鳴鑼,一邊鼓譟着圍了上來,刀槍亂舞,死命擋住太史慈等人進攻。

“敵襲!快去報告樑剛將軍,剩下的人跟我來,決不能讓他們奪下城門!”守城士卒中跳出一個校尉模樣的將領,手裡挺着一柄渾鐵大叉,拍馬舉叉就刺向太史慈的胸口。

太史慈冷笑一聲,站在原地不動,等到勁風撲面,那把大叉離自己不過一尺距離之後,才左手一伸,握住刺來的大叉,手起刀落,那名司馬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其餘守軍大驚失色,紛紛丟下武器作鳥獸散,太史慈也不追趕,急忙命人打開城門,好迎接劉尚大軍入城,又讓人四處縱火,詐言皖城已破,殺樑剛者賞百斤,封千戶!

劉尚大軍趁着夜色早已埋伏在皖城四門之外,見到城南火起,馬上命令梅乾引軍一千堵住東門,魯肅引軍一千堵住北門,劉曄引軍一千堵住西門,自己帶着剩餘兩千人馬從南門殺入,太史慈打開南門接應,劉尚留下本部軍卒一千人守住南門,上馬提槍,一直朝皖城縣衙殺去。

皖城大亂,火勢滔天。樑剛接報大驚,火速點齊兵馬就要殺奔南門,忽然街道里竄出一百士卒,手裡引弓搭箭,對着樑剛亂射,可憐樑剛失了方寸,慘叫一聲,死於亂箭之下。

袁軍看到樑剛陣亡,大喊一聲,紛紛四下而逃。那些士卒也不追趕,欣喜的割下樑剛首級,朝劉尚中軍報功去了。

喬家大宅,任夔與喬玄正在對弈,聽到城內喊殺震天,不由笑着說道:“主公大軍已經進城,喬公再不發動,五千皖城子弟可要玉石俱焚了。”

喬玄不敢怠慢,急忙吩咐管家拿着自己的書信,在太史慈士卒的帶領下前往東、北、西三門勸降。三門守將俱是豪門子弟,看到喬玄書信,紛紛大開城門,放劉尚大軍入城。

戰爭來的突然,結束的也快,有喬玄出面,劉尚大軍又紀律嚴明,並無太大的擾民事件,皖城民衆雖然惶恐,卻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騷亂。

劉尚欣喜,帶着劉七等親兵步入皖城縣衙,任夔與喬公早已等在那裡,見到劉尚進來,任夔恭賀道:“恭喜主公奪得皖城,這次我軍能夠這麼快就奪下皖城,全賴喬公之力。”

劉尚早就注意到任夔身邊的白髮老者,只見他一襲長衫,面貌和藹,雖然年老,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渾身透露出淡淡的威嚴,心中不由暗自讚歎,道:“小子久聞喬公大名,多謝喬公相助之恩!”

喬玄拈鬚微笑,道:“公子無須客氣,老夫不過順勢而爲。只是樑剛軍士多爲皖城人氏,還請公子善待之。”

劉尚點頭,軍情緊急,他來不及和喬玄敘話,先命雷薄引兵一千到街上巡邏,抓捕樑剛潰散的軍卒,一邊命人取來皖城之關防印信,當下寫了封調兵的命令,詐言皖城危急,請皖口守將速起大兵前來救援,又用了大印,封好火漆,選一精幹士卒快馬加鞭朝皖口趕去。

一切準備妥當,安撫了皖城之後,衆人都來獻功,此次戰鬥雖然短暫,將士們卻斬獲頗多,等到士卒獻上樑剛首級,劉尚不禁嘆息一聲,命人收斂樑剛屍身,又賜樑剛家眷若干金銀,作爲撫卹。

喬公在旁邊聽到,心中對劉尚好感大增,私下裡對揚州豪族說道:“劉子任仁慈之主,內有劉子揚、魯子敬此等智謀之士,外有太史慈、祖郎等忠勇之將,雖然實力比之孫策稍有不如,亦是南方一蛟龍也。”揚州士人聞聽,多有千里投奔者。

不說劉尚佔據皖城,安撫民衆,但說皖口駐軍主將乃是劉勳妻弟,姓吳名漢,與前任皖口守將吳良乃是兄弟,駐軍夜間發現皖城方向火光沖天,吳漢急命手下探馬前往探查,自己整飭軍營,命令士卒緊守營寨,以防劉尚趁虛劫營。正在焦急時,軍營之外出現一匹快馬,大聲叫道:“快開營門,我乃皖城信使,劉尚率大軍圍攻皖城甚急,樑將軍特命我快馬趕來求援!”

吳漢聽說是皖城來人,立刻打開營門,命令軍士帶到自己面前,接過信使手中關防文書,又對了虎符,確認無誤後,道:“皖城現在情況如何,何以城中火起?”

那信使道:“劉尚狡詐,事前派小股盜匪潛入城中,想要裡應外合,是將軍發現的及時,殺散城中內應,現在正率兵抵擋劉尚大軍攻城。”

吳漢大驚,急忙打開營寨,引兵三千往皖城趕去,只留一千老弱守住營寨,報信使者言稱要回皖城覆命,提前騎馬往皖城方向去了。

行至半路,一彪軍馬斜次裡殺出,當先一員大將拍馬舞刀大聲喝道:“敵將休走,某家雷薄來也!”

吳漢大怒,也挺槍迎上,雷薄身後士卒一擁而上,吳漢抵擋不住,虛晃一槍殺出戰團,就要向皖口逃出。

“敵將休走,某家梅乾來也!”又一彪軍馬從背後殺出,兩邊夾攻,吳漢軍大亂,死者不計其數,吳漢挺槍復與雷薄溺戰,只三合,雷薄手起刀落,斬吳漢於馬下。

衆人見主將身死,紛紛跪地投降。雷薄與梅乾留兵五百收降俘虜,自己引着三千大軍急忙趕往皖口,皖口火光沖天,留守士卒大半被綁縛在空地之上,原來太史慈早就帶兵殺到,只是一個衝鋒,就攻破了皖口軍營,皖口守軍不過一些老弱,如何敢抵抗,紛紛跪下投降,只求免死而已。

見到雷薄等大軍來到,太史慈吩咐道:“速速派人報知主公這裡的情況,還有,命令手下士卒一起行動,我不希望在主公過來之後,見到一座殘破的軍營。”

雷薄等人轟然應諾,手下士卒加上降兵更有五千餘人,大家一起動手,頃刻間修復好皖口軍營。皖口乃是軍港,其中多有戰船,雖然被守軍燒掉一些,還是有五十搜樓船,上百艘艨艟完好無損,其餘輜重錢糧更是無數,都是爲劉勳攻打鄱陽準備的物資。

劉尚穩定皖城局勢之後,迅速派人搬空皖城府庫,實在拿不走的全部丟到街上,任由百姓爭搶,他自己卻帶着軍馬退出皖城,朝着皖口方向行去。同行之人,除了原班人馬之外,皖城喬公也帶着家眷跟隨劉尚一塊啓程。只是大小喬一直隱在車馬之中,與女眷待在一起,這讓幾次藉故前往偷窺的劉尚極爲失望。

走至半路,雷薄的信使接着,言稱已經取了皖口,軍械錢糧堆積如山,劉尚苦笑,對劉曄等人說道:“袁術還真是富得流油,光是一座小小的皖口就有糧十萬斛。”

魯肅呵呵一笑,道:“淮南乃是天下第一富庶之處,皖口的錢糧不過是小數目,壽春袁術處軍糧最少也是廬江的數十倍。”

劉尚咂舌,隨後又釋然。任夔一個小小的田莊也能供應他一萬大軍一月的口糧,更何況是佔據淮南的袁術。

行不多時,太史慈帶人在皖口軍營之外列隊迎接。劉尚喜悅,輕撫太史慈的後背說道:“我有今天,太史子義出力甚多。”

太史慈感動道:“公子嚴重了,能爲公子效力,慈之幸也。皖口大營已經整頓完畢,還請公子入內。”

劉尚點頭,心中沒來由的略過一絲陰影,太史慈是他手中的王牌不假,但是他更是劉繇的部將,要是劉繇突然要調走太史慈,太史慈會作何選擇,他又該何去何從?劉繇畢竟是他名義上的父親啊。

第一百零四章 戰火紛飛第十二章 佔領皖城第二八四章 家事8第三四一章 堵住第二百八章 攸縣5第二一零章 攸縣7第二九六章 親事2第一百九十七章 壽春1第一百七十章 激戰石亭第二百九章 攸縣6第十六章 據有鄱陽第二七五章 風波7第二十九章 兩強對峙第二八五章 家事9第二三一章 桂陽1第一百七十五章 賺將第三一九章 蠻地3第三一一章 何人第三零三章 呂蒙2第二七八章 家事2第七十五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三十四章 夜賺城門第三十三章 佈置妥當第六十七章 並黃祖8第八十八章 喬家之內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戰第二六五章 歸順1第六十七章 並黃祖8第一百二十九 初見士燮第二九八章 親事4第二五九章 息甲5第三二三章 蠻地7第二七四章 風波6第一百五十八章 陸氏第二十九章 兩強對峙第二七四章 風波6第三四七章 下江陵1第二一零章 攸縣7第二四零章 衡陽5第一百三十九 堅定第二八二章 家事6第六十九章 並黃祖10第三零七章 餘波第三五一章 下江陵5第二十三章 揚州無主第一百七十三 聚焦第二五七章 息甲3第三五一章 下江陵5第三一二章 何人2第二四七章 長沙4第三五一章 下江陵5第二二八章 零陵8第三十章 兵發武昌第七十三章 宛城張繡第三四一章 堵住第三零二章 呂蒙1第三三二章 世家1第一百零七章 小戰得勝第三零八章 餘波2第二六八章 相會2第三五二章 大火第二四六章 長沙3第三三一章 兵臨江陵3第九十八章 混亂武昌第八十一章 比鬥第三三六章 秭歸第三十章 兵發武昌第二九一章 國事4第三二八章 殺3第二一一章 攸縣完第二八二章 家事6第五十四章 開始行動第七十三章 宛城張繡第三三五章 永安2第三零七章 餘波第六十八章 並黃祖9第二四三章 衡陽8第二二三章 零陵3第二十一章 南昌在手第五十五章 破三江口第二八七章 家事完第二九三章 國事6第一百二十二章 殺吳巨第六十五章 並黃祖 6第二百九章 攸縣6第三二三章 蠻地7第二五九章 息甲5第一章 我是劉尚第一百三十九 堅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曹操2第三零三章 呂蒙2第一百四十九章 猜疑第五十三章 三江口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越境第七十二章 襄陽劉表第一百三十一章 得勝第二百二章 商議1第三三六章 秭歸第一百四十五章 殘酷第三四四章 期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