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劉琦的野望

大漢開元七年正月十二,正是朝會的日子,劉琦早早的來到了太極殿,會見羣臣,商議國家大事。

如今曹魏政權不出所料的發生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變成了當年的曹操,權傾一時,劉琦和羣臣們正在觀望,並且積極準備軍備,調動兵馬,準備尋找機會討伐曹魏,平定天下。

“啓稟陛下,如今司馬懿身爲丞相,加九錫,羣臣奏事不得稱名,如霍光故事,霍光者何人?可擅自廢立皇帝者也,由此可見魏帝已如籠中之鳥矣。除此之外,司馬懿還樹立黨羽,安插親信,加封幷州刺史郭淮爲車騎將軍,青州刺史孫禮爲司隸校尉、司空,王凌爲太尉,特進孫資爲驃騎將軍,他的兄弟們更是身兼要職,整個曹魏天下現在幾乎是司馬氏的天下了,這司馬懿比當年的曹操更加狡猾可惡,一旦讓他鞏固了權力,恐怕我們想要平定天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依微臣之計,我們莫如乘着司馬懿立足未穩,首先率軍討伐,這名義可以是討伐佞臣,幫助魏朝復國。”

由於兵部侍郎魯肅於兩年前病死,現在的兵部侍郎乃是于禁,他在聽說曹魏變局之後,認爲這是一個好機會,便向劉琦奏報,希望大軍能夠立刻出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河北,統一天下。

沒想到劉琦卻是笑道:“司馬懿雖然急於鞏固權力,可是邊防卻是盯得很緊,更何況如今正是天寒地凍之時,不僅道路不便,糧秣軍資運輸也很困難。不若再等兩個月,待得春暖花開、河水化凍之後再率兵征討也不遲。”

隨後下旨,令龐德、劉全忠、黃忠、魏延、周瑜等人做好戰爭準備,青、徐、豫、兗、涼、並諸州加緊做好運輸糧秣、調兵遣將的準備,待得三月十五之前將物資和人馬運送到指定的地方。

就在這時。忽然有已經因病致仕還鄉的中書令荀彧上表求見。

劉琦感到很是奇怪,大事卻知道事出有因,連忙命人宣荀彧進殿。

但見荀彧緩緩走上殿來,對劉琦躬身拜道:“老臣荀彧參見陛下,陛下風采不減當年,臣卻是老了。”

劉琦連忙說道:“文若休要如此多禮。你如今還不足六十歲,如何稱得上一個老字?且安心將養身體,朕還等着你輔佐朕治理天下呢,朕還等着與爾等共享太平呢。”

卻見荀彧苦笑道:“老臣感念陛下恩德,亦知陛下誠意。只是可惜老臣病起沉痾,日愈嚴重,去歲舍侄公達染病身亡,老臣便感覺時日不久了,兩個月臣聞前老夥計程昱也身亡故去,老臣想來也沒幾日活頭了,不過老臣能夠看到我大漢中興,這幾年就沒有白活。呵呵,老臣今日來見陛下實是因爲一位故人相托,願意蔭庇於陛下。只是不知陛下肯相容否?”

“哦?可是夏侯仲叔?”劉琦拍案而起,驚喜的問道。

劉琦此話一出,倒是輪到荀彧震驚了,便見荀彧半晌說不出話來,緩緩說道:“都說陛下料事如神,彧往昔還不大相信。今日才知傳言不虛啊。陛下說的沒錯,此人姓夏侯。名霸,字仲叔。乃昔日徵西將軍夏侯淵之次子也,這夏侯霸素與曹爽親厚,去歲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曹爽及其黨羽,又將幷州刺史郭淮擢升爲車騎將軍,這郭淮素與夏侯霸不和,而夏侯霸卻又恰巧在其治下,因此夏侯霸棄官逃往河內,又輾轉找到老臣,希望老臣能夠做保,令其託庇於陛下身邊,此人勇猛過人,有乃父之風,陛下軍中雖然猛將如雲,對於人才卻是多多益善,老臣做此考慮,故斗膽向陛下上表,請求錄用此人。”

荀彧這句話說完之後,當即便有一些大臣上表反對,因爲夏侯霸是曹魏宗室,現在忽然棄了宗室前來投奔大漢,難免會有人猜疑他是曹魏的細作,不過劉琦卻是淡淡一笑,問最新任命的太子太師劉曄道:“子揚,你認爲此事如何?”

卻聽劉曄說道:“如今曹叡雖爲皇帝,然而曹魏大權盡在司馬氏,夏侯霸爲求自保,前來投奔,理之常耳,陛下完全可以信任此人。”

劉曄說完之後,馬上就有兵部侍郎諸葛瑾說道:“可是曹氏還有曹休執掌幽州,夏侯霸完全可以前去投奔曹休,爲何偏偏投奔陛下?陛下可是與夏侯霸有殺父之仇啊。”

但聽得劉曄淡淡笑道:“諸葛侍郎恐怕有所不知,曹休與夏侯霸之間素有矛盾,更兼如今郭淮對於幽州防範甚嚴,縱然夏侯霸能夠捐棄前嫌,前去投奔曹休,亦是插翅難飛,而夏侯霸肯投靠我大漢,想必也是出人意料,連郭淮都料想不到。而正因如此,他才能一舉脫困,輾轉來我大漢。”

諸葛瑾見劉曄說得有理,便不再說話。

劉琦卻是笑道:“子揚此言正合我意,更何況如今司馬氏專權,曹氏分崩離析,我若收容夏侯霸,定能進一步影響那些對司馬氏心懷不滿的文武官員,這對於我們孤立司馬氏,統一天下還是有利的。”

之後劉琦便笑着對荀彧說道:“文若,不知夏侯仲叔在哪裡?朕同意接納於他,並願拜他爲左軍將軍,令其隨我大軍一起征討司馬氏,助朕平定天下。”

只見荀彧徐徐說道:“此人正在閶闔門外等待,因老臣料定陛下胸懷廣闊,一定會接納於他,便勸說他在宮外等候,以示誠意。”

劉琦聞言暗暗點頭,讚賞荀彧的精明能幹,立刻下令宣夏侯霸覲見。

大約過了一炷香之後,便見一個白麪長髯的年輕將領來到太極殿,對劉琦躬身拜道:“末將下國夏侯霸,拜見陛下,如今下國權臣當道,山河破碎。末將家國無着,特來託庇於陛下,末將不敢求恢復故國,只希望能夠保全性命,延我宗族。則陛下之恩,末將肝腦塗地,亦難以爲報。”

劉琦呵呵笑道:“夏侯將軍不必多禮,貴國之事朕已聽說了,其實說句實話,此事當真怨不得誰。當初曹孟德仗着略有微功,欺凌天子,矯詔擅權,作威作福,後來曹丕更是可惡。竟而違逆天命,篡我大漢,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如今此時終於輪到了曹氏身上,司馬懿專擅朝政,豈非當年之曹孟德乎?雖然如此,朕體念曹氏與夏侯氏爲我大漢頗立微功。總不能讓汝等失了血脈傳承,故此願意收留爾等,希望夏侯將軍體念朕之苦心。勸爾族人,早服王化,庶幾還能延續宗脈,如若不識天命,等待爾等的,終將是國破家亡之局。朕念將軍首義之功。特加封汝爲左軍將軍,命汝帶軍隨同作戰。征伐無道司馬氏,還我漢家一統。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夏侯霸見劉琦不僅答應收納,還封他爲從四品的左軍將軍,頓時喜出望外,連忙跪倒在地,叩謝劉琦的恩典,並且表示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劉琦的大恩。

劉琦命夏侯霸不必多禮,同時也勸解道:“朕只汝父妙才陣亡之後,仲叔對朕以及黃將軍切齒痛恨,然則當時各爲其主,戰場之上兵戎相見,不是你死便是我活,這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希望仲叔能夠理解此事,爲公義不記私恨。”

夏侯霸聞言頓時淚如雨下,隨後躬身拜道:“此事不消陛下多言,霸心中明白,家父身亡,乃戰之罪,並非與陛下及黃將軍有私恨,如今霸既爲大漢臣子,又受陛下厚恩,安敢怨乎?”

劉琦見夏侯霸如此說,心中也是極爲滿意,命人在宮中設宴,款待荀彧和夏侯霸等人。

荀彧由於病勢較重,不能宴飲,劉琦便讓人在外陪同夏侯霸,自己卻只是陪荀彧喝茶。

劉琦知道荀彧還有話要說,便強忍住對荀彧病情的擔憂,強笑着與他談論一些開心的話題。

荀彧知道劉琦的善意,也不點破,默默的聽了一會,輕輕對劉琦嘆道:“陛下,微臣這一生感到最值得的就是遇到了你這樣的明主,唉,其實說句實話,曹公也算是一代雄主,惜乎太過急功近利,更兼遇到了陛下這樣的強勁對手,終致含恨而終,而曹丕比起乃父都差了不止一籌,更何況是陛下乎?休說他受刺而亡,即便不死,也終難與陛下抗衡。如今我大漢君明臣賢,羣賢畢集,即便是我朝孝武帝時期人才之盛,亦難比及,只是這天下一統之後,武將權重,恐爲天下之憂。希望陛下能夠好好考慮此事,削弱武將之權,休養生息,創造一個太平盛世,到時候即便微臣在九泉之下,亦是含笑。”

卻聽得劉琦忽然說道:“文若可知這天下有多大?”

荀彧聞言一怔,隨即說道:“微臣只是知道,漢書記載,從我大漢出發往東最遠可達到倭國,往東北可達朝鮮,往北及西北乃是匈奴王庭,往西乃是西域之地,後孝桓帝時,西域大秦皇帝派使節向皇帝朝貢,據說其地據此萬餘里,西南和南方的極限也就是我大漢現今的疆域吧?”

卻見劉琦沉默了一下,緩緩說道:“其實又何止於此?這天下無論是往哪個方向,都是遼闊的令我們無法想象,西方之大秦帝國離我大漢一萬五千餘里,然而其西仍有國土數千裡,你說倭國已算極東,可倭國之東,遠涉重洋近三萬裡,還有一篇廣袤的土地,而從這片土地向西出發,經過萬里左右,就能到達大秦,也就是說,這個天下其實是圓球形的,你從我們這裡向東或者向西一直出發,經過大約八萬裡的路程就能再回來。”

荀彧聽了劉琦的話,頓時感到駭然,因爲這樣的話和他平常所聽到的天下的情形完全不同,不僅僅有八萬裡之廣,而且還是圓球形,這時候他不由得想起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天下如果真的是圓球形,那麼爲什麼有的地方的人掉不下去?

雖然他有很多疑問,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些東西劉琦到底從哪裡得到的?但是他卻沒有問,作爲一個知趣的臣子,他知道有些問題根本不用問,如果對方想告訴你就會直接說了,如果不想問你就算是你問也不會說。

劉琦對荀彧的表現很滿意,繼續說道:“朕知道你一定很奇怪朕爲何知道這麼多東西,但是抱歉,這件事情不是我不想說,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解釋,朕今天說這些只是要告訴你,我們不能把目光看的那樣狹窄,我朝武將雖然權重,但是朕可以用他們開拓更廣闊的空間,這麼廣闊的空間休說是十年八年,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有的時候都難以完成。當然,朕並不一定要做全世界的霸主,但是朕卻真心願意讓我們的子民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希望我們的子民遍佈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待得千百年後,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主人因爲擁有相同的血緣、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語言而相互依存,從而減少爭端,增進合作,促進這個世界更加和平的發展。”

略頓了頓,劉琦又說道:“當然,其實說起來,朕對於武將們也不能說沒有約束,凡是在我大漢國土之內的將領們,朕自然也會想辦法將兵權集中到朕的手中,而如果有可能的話,在我大漢版圖之外,朕可以效仿周武王,搞一個大分封,只不過朕分封的不是我大漢的疆土,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天下,而是八萬裡的廣闊地盤。”

劉琦的話讓荀彧聽了感到難以理解,但是荀彧卻知道這個年輕人胸中所想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大漢王朝,他或者會像秦皇漢武一樣,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帝國,或者,也有可能會像秦皇漢武一般窮兵黷武,讓強盛的大漢曇花一現,想到這裡,他不由得深深擔憂起來。

而劉琦好像是看穿了荀彧的想法一般,堅定地說道:“請文若放心,朕絕不會窮兵黷武,朕只是把我們的民衆轉移到世界各地,用我們先進的農工商業影響和帶動當地的發展,就像是對付山越、南蠻和匈奴、鮮卑各部一般,慢慢的影響他們,促使他們漢化,不自覺的被我們所吞併,這樣的過程會很艱難,有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戰爭,但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還會導致我們大漢和那些移民之間的爭端,但是朕會想辦法讓我大漢始終領先周邊地區,這種領先至少能夠持續百年,相信百年之後,這個世界的樣子絕對會讓人大吃一驚的。”

荀彧帶着滿臉的不解和佩服的複雜神色離開了洛陽,他知道他命不久矣,今天皇帝所說的這些他恐怕是看不到了,但是他卻相信,只要皇帝那不會窮兵黷武的保證算話的話,大漢一定會成爲一個前所未有的強盛王朝的。()

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232章 生擒孟獲第263章 趙雲歸降第173章 嬀覽之死第32章 酃縣解圍第86章 廬江之爭(三)第93章 鐵證如山(二)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451章 白馬之戰第147章 霹靂車第500章 代郡之爭(六)第306章 果斷出擊第58章 小心被雷劈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88章 賭神!第252章 申耽之叛第184章 連弩第306章 果斷出擊第29章 從天而降的援軍第320章 汧水大戰第354章 劉備的死訊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77章 呂蒙第4章 神醫華佗第463章 大戰終結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16章 許婚第356章 冰消瓦解第315章 總攻開始第279章 一戰揚名第253章 平叛(一)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243章 益州平定第92章 鐵證如山(一)第28章 死守酃縣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188章 賭神!第303章 了斷恩怨(一)第106章 應敵之策第123章 使者到來第59章 初攻臨湘第181章 右將軍第419章 張遼歸降第26章 甘寧劫寨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293章 賈詡的妙計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178章 孫權的決定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109章 賈詡的毒計(二)第499章 代郡之爭(五)第137章 荊襄鉅變(十四)第66章 長沙賊平第225章 大軍出征第120章 孫策之死(一)第389章 我要報答你第229章 兵分兩路第290章 允吾之戰(二)第113章 智取孫策第466章 曹丕廢漢第198章 洗劫許昌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297章 亂起祖厲第131章 荊襄鉅變(八)第377章 劉琦的字第462章 歷城城破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86章 美眉麻將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100章 劉琦的廚藝第81章 劉曄歸心第76章 失而復得第296章 退兵(二)第459章 毒計與死士第149章 單挑擒將第185章 宴羣芳第65章 臨湘城破第304章 了斷恩怨(二)第140章 南陽之爭(一)第378章 黃月英的傷痛第342章 張飛的決斷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41章 孟獲歸降第121章 孫策之死(二)第485章 曹魏變局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474章 刺曹(三)第484章 席捲河內第387章 呂玲綺的堅持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287章 內訌第7章 破敵之策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199章 關羽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