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風雲突起

劉表呵呵一笑,對着門外的劉安擺了擺手,又吩咐他到書房把東側書架上的那幾部書搬過來。

片刻之後,便見劉表包袱內取出來一卷竹簡,對着劉琦說道:“這是我命宋衷、綦毋闓等人編篡的《五經章句》,裡面集中了我們荊州士子的經學思想,可以說是我們荊州士子的精華之作,我一直秘之不宣,今日便傳給你,日後要好好用心學習。”

“多謝父親,孩兒一定抽時間認真拜讀。”劉琦接過了這卷書簡,內心不由的激動不已,因爲這書卷自己就算不能領會,也能用來吸引那些飽學儒士的眼球,更可以借給自己麾下那些經學家比如虞翻等人,讓他們進一步提升知識水平,不僅可以用來提升他們的忠誠度,也可以在招降儒學大師、發展儒學教育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沒想到劉表並不算完,又取出來一些竹簡,對着劉琦說道:“這是我的《周易章句》五卷,你可以拿給易學大師虞仲翔,讓他看一看爲父在易學上的成就也未必便輸於他。”

“諾。”劉琦恭敬地接過了那些竹簡,如獲至寶一般的摩挲着,眼中充滿了驚喜。

“呵呵,爲父看你如此虔誠好學,心神安慰,今日索性將一身本事盡數傳給你,這是爲父組織我荊州諸星象大家編篡的《荊州星佔》包括星象吉凶、天象預測等多門學問,行軍打仗者不可不察,你也一併拿走吧,日後對你行軍打仗或有助益。”

劉表指着包袱中最後那幾卷書簡,笑着說道。

“多謝父親厚愛,孩兒一定發奮苦讀,不負父親的厚望。”劉琦滿臉激動的接過了這些竹簡,暗暗想道:“這可實在是太重要了,有了這《荊州星佔》日後起碼颳風下雨這些事情就不用發愁了,如果掌握了這門學問,估計《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借東風等傳說就很有可能會在自己身上上演。”

“好了好了,趕緊吃飯吧,飯菜都涼了,這麼好的飯菜,我們可不能浪費了,更何況琦兒你都說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爲父可不能做浪費糧食的人。”劉表夾起了一個水餃,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吃晚飯之後,又與父親聊了一些天下大事,劉琦這才辭別父親和蔡氏,回到了自己的居室。

這一回他們夫妻兩個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不僅獲得了劉表的信任,還獲得了劉表傳授的經學典籍,蒯如玉還從表面上獲得了公婆的認可,而且留氣海借題發揮,將劉琮好好地教訓了一番。

雖然劉琦因爲手中有人有地盤,也有威望,更能想辦法贏得父親的歡心,對並不懼怕蔡氏和劉琮,甚至說的光棍一點,就算劉琮真的繼承了荊州牧的位子自己也不擔心,但是現在因爲蒯如玉出嫁,不得不呆在官邸孝敬公婆,再加上自己要註定不能長期在家陪着她,所以還是要想辦法從表面上改善她們之間的婆媳關係的。

好在自己今天成功做到了第一步,因爲劉琦明顯看到,蔡氏非常喜歡蒯如玉燒的飯菜,只要以此吊住她的胃口,估計那蔡氏就不得不從表面上接受她。

所以劉琦決定接下來的時間,把自己在前世所掌握的那些廚藝全都傾囊相授,一點一點的傳授給蒯如玉。

好在自己前世的父親是個廚師,自己跟他學會了不少製作工藝雖然簡單但是味道還算可以的飯菜,這一會可真的要大展身手了。

所以,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劉琦手把手地教會了蒯如玉做饅頭、包子、花捲、燒餅、油條等各種後世老少皆宜的主食,又教她學會了一些炒菜、煎炸燒烤,讓她變着花樣的給劉表夫婦做飯,但是還要求她不經常做,故意來吊蔡氏的胃口。

蒯如玉自然是冰雪聰明、一點就透,明白劉琦的用意,所以雖然發現蔡氏越來越離不開自己做的飯菜,但卻經常推說身體不好、材料不齊等等原因,不去做飯燒菜,讓蔡氏嘗一嘗皰人們做的那些不堪下嚥的飯菜。

蔡氏無奈,只好越來越善待蒯如玉,起碼從表面上看來是這樣,這讓劉表越來越感到欣慰,自己家中與荊襄兩大族聯姻,而且這兩個女人還都如此和睦,這就從背後反映出來兩大家族還是比較合作的,這對於荊襄乃至整個荊州的穩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就在看起來一切都風平浪靜的時候,整個天下的局勢忽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遠在江東的孫策在傷勢復原之後,立刻便準備與劉琦爭奪豫章,徹底掌控江東四個郡,這一次調集了七八萬大軍,集中到了陵陽,同時派水軍封鎖了下游水道,嚴防甘寧水軍的威脅。

與此同時,孫策還聯合了曹操,共同對付荊州勢力,請求曹操率徐州和九江郡的大軍,進攻廬江,並率大軍再次征伐南陽的張繡,從東西兩側謀攻劉表。

曹操本來就擔憂劉琦急劇擴張,給自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再加上最近平定徐州,新得大將關羽,心中正在得意之時,便同意了孫策的要求,命大將曹仁統軍四萬,持節,督徐揚諸軍事,率張遼、侯成、宋憲、魏續、朱靈等將進攻廬江,又親率關羽、許褚、曹洪、李典、樂進、荀攸等人,統兵三萬出征穰縣,以便徹底解決後患,爲之後與袁紹決戰解除後患。

至於這時候袁紹雖然也聽取了手下謀士郭圖、審配的建議,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南攻許都消滅曹操,此事本來就讓朝內惶惶不安,可是郭嘉卻認爲袁紹行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只要在前線多樹旗幟作疑兵,又命令大將鎮守河水南岸,袁紹必不敢至,更何況如今劉表四處受敵,根本無法分出兵來幫助張繡,現在張繡孤立無援,正是消滅他的良機。

與此同時,郭嘉還對曹操附耳說道:“可暗中答應蔡瑁,支持他廢長立幼,讓他助自己攻破張繡。”

而正是因爲聽取了郭嘉的建議,曹操才決定進攻禳縣,否則他寧可深溝高壘防禦許都,也不會貿然進攻張繡。

除了曹操之外,劉璋也答應了與孫策聯合,派趙韙帥兩萬大軍進攻巫縣,又派牂牁太守朱遼進攻武陵,那朱遼本事牂牁大族,在當地蠻族中擁有巨大的聲望,麾下有一子名叫朱褒,乃是當地有名的勇士。

朱遼見劉璋懦弱,本不想出兵,可是朱褒卻勸他乘機向劉璋要兵要糧,接着劉璋的力量吞併武陵,然後徐圖割據,總比在劉璋麾下爲人臣僕要強得多,朱遼接受了兒子的建議,便決定接受劉璋的命令,在向劉璋要了大量的糧草物資之後,又招募了雄兵三萬,決定進攻裴潛鎮守的武陵。

爲了能夠全力攻擊武陵,朱遼還專門派人到交趾太守士燮送禮,要求士燮不要參與戰爭,士燮城內兵少,本來就奉行自保策略,再加上交州刺史賴恭也沒下命令讓自己出兵相助,自己倒也樂得清靜,所以立刻便保證自己定然會在戰爭中嚴守中立,絕不參與任何一方的戰爭。

朱遼得到了士燮的保證之後,更加全力以赴,將防守交趾的軍隊都撤了回來,組成了四萬大軍,準備掃平武陵,進逼零陵、桂陽,以成王霸之業。

劉表得到了消息之後不由得震驚不已,連忙請蔡瑁、蒯越、劉琦等人議事,商議出一條對策來應對危局。

豈料蔡瑁這時候早已得到了曹操的保證,決議由自己前去“援助”張繡,幫助曹操攻取禳縣,至於戰敗的責任,自然是推給失去城池的張繡。

所以蔡瑁立刻上前說道:“主公,末將感覺此次首要的責任是要抵禦曹公,廬江自然由琦兒負責抵禦,曹仁一介武夫,自然不成問題,至於禳縣張繡處自然要救,這一次是我荊州存亡危機之關鍵,所以便由末將帥王威與江夏太守黃祖出兵相救,想必定能抵禦曹操鋒芒,只要堅持到袁紹大軍到來,我軍便沒有憂慮了,現在末將唯一擔憂的是武陵,主公知道,武陵太守裴潛乃河東人,其父裴茂正在朝中曹操帳下,一旦背叛之後與劉璋聯合,末將恐怕荊南之地不再歸屬主公。所以末將建議,將裴潛另任別處,而武陵則由交州刺史賴恭督管。”

略頓了頓,蔡瑁又說道:“還有,宜城乃是劉韙軍首當其衝之處,宜城長韓暨雖有才能,卻只是一介文人,根本不足以抵擋敵軍,更何況那韓暨素有民望,當初之所以答應主公,不過是懼怕而已,如今主公面臨危機,此人心懷怨恨之下,必然會對主公不利,所以末將請求改任犬子蔡伶到此鎮守,而將韓暨調到襄陽,任一閒職。再不然就直接除掉以絕後患。”

劉表聞言心中一動,剛要開口,卻聽劉琦說道:“父親,孩兒膽敢以性命保證,裴潛絕對不會生出背叛之意,如今劉璋正圖我武陵,如若臨陣換將,必然會引影響軍心,更何況賴恭雖然本是我荊州舊將,卻畢竟是交州刺史,如若令他統帥武陵,兒恐即便此戰勝利,武陵一地從此將劃歸交州版圖,屆時賴恭一旦懷有異心,誰能制之?”

第417章 對決張遼第50章 交州之爭第93章 鐵證如山(二)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199章 關羽之死第161章 一個賭注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301章 揟次血戰第3章 請令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245章 張魯心服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61章 放虎歸山第222章 逢紀歸降(一)第61章 放虎歸山第448章 親生與過繼之爭第69章 豫章之爭第76章 失而復得第219章 袁紹之死第54章 暴怒的魏延第132章 荊襄鉅變(九)第499章 代郡之爭(五)第96章 劉琦大婚(三)第310章 離間之計(二)第385章 倭國亂局第223章 逢紀歸降(二)第53章 遭遇伏兵第351章 曹仁的妙計第25章 佔據酃縣第469章 龍登九五第105章 相持之局第218章 伏擊臧霸第327章 攻破汧縣第455章 血戰濮陽(二)第332章 揚威北地(四)第416章 遭受火攻第325章 勸降失敗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465章 曹操之死第153章 敢於抗命的周瑜第296章 退兵(二)第266章 科舉制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401章 昆陽攻城戰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475章 刺曹(四)第285章 另類的報復第409章 以無間入有間第379章 如何補償?第61章 放虎歸山第91章 回到襄陽第457章 血戰濮陽(四)第397章 憂思之情第446章 劉豹之死第422章 夜襲?第74章 虞翻歸心第391章 卑彌呼的野望第237章 戰張任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392章 倭國內戰爆發第492章 真假火藥(一)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31章 軍器司和飛雲梯第171章 孫翊之死(二)第77章 呂蒙第503章 全面戰爭爆發第63章 連環詭計(二)第68章 江夏張虎第313章 劉封之死第25章 佔據酃縣第398章 這是一場誤會第75章 柴桑之失第353章 攻陷潼關第35章 詐降之計?第226章 上庸歸降第147章 霹靂車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298章 當頭一棒第372章 文姬歸漢第291章 允吾之戰(三)第95章 劉琦大婚(二)第361章 渭南之戰(三)第362章 渭南之戰(四)第138章 梟雄劉備第390章 孫尚香的心聲第98章 劉琦大婚(五)第18章 黃月英第366章 蔡文姬第333章 揚威北地(五)第270章 孫尚香第202章 遷都洛陽第69章 豫章之爭第112章 從孫策身上下功夫第258章 受困沔水第347章 梟雄末路(二)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391章 卑彌呼的野望第368章 悲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