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

就在孟獲投奔烏戈國之時,烏戈國的大王兀突骨也正帶着三萬大軍朝興古郡開來。自從上次接到孟獲與祝焰的書信後,他便召集了三萬藤甲兵,並騎着一頭巨象就出了烏戈國。

當兀突骨率領的藤甲兵來到桃花渡時,剛好就遇上了孟獲等人。而孟獲一見到兀突骨後,便將自己戰敗的消息是告訴給了他,同時也請求兀突骨大王出兵相助。

兀突骨大王一聽到孟獲連山寨都被漢軍給佔領後,頓時是大怒地說道:“漢軍竟敢如此的猖狂,我立刻發兵爲你們報仇就是。”說着他立馬就命令三萬藤甲兵是卸甲渡河。

這烏戈國所產的藤甲可都是用山中老藤,油浸日曬了十數次才最終結成的鎧甲。此鎧甲可謂是刀槍不入、落水不沉,而且穿在身上也是十分的輕便,唯一的缺點就是怕火。一旦沾上了火星立刻就燃,所以藤甲兵一遇到火光時,也是退得老遠並不敢近前來。

當三萬藤甲兵將自己的鎧甲放入水中後,鎧甲立刻就浮在了水面上。接着這些藤甲兵們一個個地跳到了甲上後,坐的坐、躺的躺,是逍遙自在地就渡過了桃花渡。

而就在兀突骨發兵前往銀坑洞時,劉贇派出的探馬也很快傳回了消息。當劉贇一聽到兀突骨這個名字時,他立馬就想到了兀突骨的藤甲兵來。

在上一世裡,劉贇對這藤甲兵可是記憶猶新。雖然此甲怕火,但要是在藤甲上塗一層防火的漆料,不知道還會不會燃燒起來。

就在劉贇沉思之時,魏延與張嶷又走上前來請令,願率兵去擊退這羣藤甲兵。而劉贇看了兩人一眼後,便說道:“這兀突骨率領的藤甲兵並不好對付,而且他們身上所穿的鎧甲也是刀槍不入,你們又如何能擊敗他們。對了,我記得元直曾向我推薦了一位賢才,好像叫呂凱吧。不知此人還在我軍中否?”

聽到劉贇要找呂凱,一旁的徐庶連忙就說道:“主公,呂凱就在軍營之中,當初全靠他勸諫了永昌太守王伉,才保住了永昌城不失,並等到了我軍的救援。”

劉贇對呂凱的印象並不深,要不是聽到了兀突骨的消息,他還真沒想起此人是誰來。呂凱字季平,永昌郡不韋縣人,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後隨諸葛亮南征平叛,並被任命爲了雲南郡太守,封陽遷亭侯。可惜這傢伙的命不好,還未上任就被叛亂的少數民族給殺害了。

而劉贇之所以記起此人來,也是因爲兀突骨和他的藤甲兵就是被這傢伙給坑死的。呂凱也算得上是三國後期蜀國的名臣了,特別是他曾將一幅《平南指掌圖》獻給了諸葛亮後,也使得諸葛亮沒用多久就平息了南蠻的內亂,並保證了南方數十年的和平之期,所以這呂凱所做出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因此他也被劉禪賜封爲了陽遷亭侯。

當劉贇在見到呂凱後,便笑着對他說道:“季平,聽說你正在繪製一幅《平南指掌圖》,如今可有繪完?”

呂凱一聽此話,頓時就嚇了一大跳。繪製《平南指掌圖》的事情,他可不曾告訴過任何人,不知這位攝政王大人又是如何知曉的。

就在呂凱面露驚異的表情時,劉贇又說道:“季平,既然你熟悉這南方的地形,不知可曾聽說過一處叫做‘盤蛇谷’的地方?”

“回王爺的話,屬下知道此地,就在興古城三十里的一處峽谷裡。此谷四周都是天生的懸崖峭壁,而峭壁高約十幾丈。整座峽谷長約五里,谷內的寬度可並行兩輛戰車。”

聽到呂凱的回答後,劉贇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明日你與本王一起去查看一下那裡的地形吧,同時本王也賜封你爲隨軍參將。”

第二日,呂凱便帶着劉贇一行就前往了盤蛇谷。當劉贇仔細查看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後,就對郭嘉和徐庶說道:“此地就是藤甲兵與兀突骨的埋葬之地,到時只需將兀突骨和他的藤甲兵引進這裡,便是大功告成了。”

聽劉贇這麼一說,郭嘉和徐庶頓時就明白了過來。當衆人回到營地後,劉贇立馬召來了衆將,並說道:“魏延、張嶷聽令,令你二人率五千大軍前去迎敵,此戰只許敗不許勝,將敵軍引入盤蛇谷就算是完成了任務。”說着劉贇抽出了一支令箭就交給了魏延。

接着他又命令道:“趙雲聽令,令你率兩萬大軍埋伏在盤蛇谷山頂的兩側,等到敵軍進入了盤蛇谷後,便封其前後谷口的退路,務必不得讓敵軍逃脫。”

“諾,謹遵主公的命令。”說着趙雲就接過了那支令箭。

而這時候的劉贇又繼續發令道:“徐庶、典韋聽令,令你二人率五千將士駐守軍營,不得有誤。馬超、許褚聽令,令你二人率兩萬大軍埋伏在盤蛇谷外,等到孟獲率大軍前來救援時,便封其退路擊殺此人。”

劉贇的命令傳出後,衆將領皆是依計而行。而此刻的兀突骨與孟獲也快要趕到了銀坑洞外,就在兩人商議着要如何對敵時,孟獲首先就開口說道:“我已派人潛回了山寨,當召集一幫部衆與大王你一起對付那羣漢軍。”

“嗯,很好,只要你的人能從山寨裡殺出來,咱們就可以裡應外合地夾擊這羣漢軍,到時一定能將其擊潰,並助你收回山寨來。”

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出擊的時間後,孟獲便與他的心腹們就趕往了銀坑洞裡。而就在孟獲離開後不久,兀突骨就收到了消息,說有一支漢軍正朝這裡趕來,好像要阻止他們前行一樣。

當兀突骨在得到此消息後,是哈哈大笑地說道:“一羣螻蟻也想阻攔本大王的去路,還真是死不足惜。來人,傳本大王的命令,準備迎敵。”

就在藤甲兵們擺出陣勢來時,魏延與張嶷率領的五千大軍也出現在了藤甲兵的視線裡。當魏延看到蠻兵們已有了準備時,也連忙勒住了馬的繮繩,並對張嶷說道:“伯岐,你發現沒有,這羣蠻兵穿的鎧甲好奇怪,就好像是樹藤編制的一樣。還有他們手中的武器竟然全都是鋼叉,難道他們部落裡的人全都是一羣獵戶嗎?”

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十九章 惡來典韋第二百五十四章 童飛顯威第八十二章 進宮面聖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八十四章 改年號爲“中平”第四百九十六章 白毦精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移花接木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劉備的決定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孫劉結盟 (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三百八十章 西域聯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七十一章 廣宗城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五百三十一章 暗流洶涌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五百七十一章 疏而不漏第一百五十九章 幽州內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四百零四章 夷州島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四百六十章 周舫詐降第四百零九章 延長一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三百七十二章 遷都還朝第三百八十章 西域聯軍第四百八十七章 轟天雷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 (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擊袁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二十一章 宦官張讓第三百六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五百三十二章 反叛聯盟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一百九十章 秘密離開青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三百八十三章 呂布顯威第二百零一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四章 釀酒第一百五十三章 收復黑山軍第五百一十五章 車下虎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進長安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三百四十一章 趙雲的到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士氏一族 (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陽精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討要官職第一百四十八章 半路打劫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霸王孫策 (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定襄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七十五章 圍攻建業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四百二十九章 士氏一族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射鵰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五百六十三章 劉備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溫酒斬華雄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五十八章 兵出豫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五百七十六章 千刀萬剮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五百四十二章 走爲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