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

當劉贇與童飛等人一路披荊斬棘地衝進大殿裡後,就看見袁術是一身龍袍地端坐在龍椅上,並且在他的手上還拿着一枚玉璽,不用猜也知道這就是那枚所謂的傳國玉璽。

而此時的袁術是緊握着這枚玉璽,就說道:“爾等攜兵器闖入行宮,莫非是想行刺朕不成,朕可是得了上天的傳承,故建立了這大成國,爾等還不快快跪下參見於朕。”

看着如此瘋癲的袁術,曹操和劉贇不由得都苦笑地搖起了頭來。正所謂上天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看來在這袁術是中毒太深了,還真把自己當成了什麼大成國的天子。

此時的劉贇在嘆了一口氣後,就說道:“公路兄,你還是快快清醒過來吧,你並不是什麼天子,而且上天也並沒有受命於你,就更談不上既壽永昌的話了。至於你手中的那枚傳國玉璽只是一件贗品而已,真正的玉璽早就安放在鄴城的皇宮裡了。”

劉贇此話一出,不僅驚呆了曹操等人,就連那袁術也是瞬間就清醒了過來,並大聲地怒喝道:“你胡說,傳國玉璽怎麼會在鄴城裡,它明明就在朕的手上,朕纔是真正的天子。”

“行了公路兄,你也鬧夠了,如果你不信可以隨我回鄴城去看看,到底哪一個纔是真正的傳國玉璽。當初孫文臺從井裡打撈上來的玉璽本身就是假的,是有人使用了掉包計,而且還故意放在了一名宮女的身上,並將其宮女推入了井中,溺水而亡。而真正的傳國玉璽其實一直都藏在了宮裡,就連那董卓也未曾找到。”

當劉贇在說完這番話後,曹操與蒯越等人是驚得目瞪口呆,就連那袁術也信了一大半。而這時的鐘繇卻站出來,說道:“當年先帝還在世時,我曾在皇宮裡見過那枚真正的傳國玉璽,不如公路先將這傳國玉璽拿我一觀,我便能分辨出真假來。”

鍾繇可是朝中重臣,他能見到真正的傳國玉璽一點不稀奇,所以當他在接過了那枚傳國玉璽後,便認真地鑑定了起來。過來好一會兒,鍾繇才放下了那枚玉璽並說道:“攝政王大人說的沒錯,這枚傳國玉璽的確是一件贗品,沒想到卻惹來了諸多的禍事。公路啊,你也該醒醒纔是了。”

而就在鍾繇說出真假的同時,袁術是一口鮮血就吐在了地上。同時他整個人也萎縮了下來,並連連大笑不止地說道:“造化弄人、此生成殤,哈哈哈。”當袁術在說完這句話後,便倒地是氣絕身亡。

看着袁術就這麼死去,劉贇搖了搖頭便說道:“公路驕豪,卻非治亂之主。妄自尊立,榮不終己,自取滅亡也。”劉贇再說出這番話來時,同樣也是在警告其他有野心的諸侯們。

而這時的荀攸卻插話道:“攝政王大人,既然這枚玉璽是假的,那真的玉璽又是從哪裡得來的呢?我記得陛下東歸之時也未曾有這玉璽的記錄吧,否則早被那董卓或者是李傕和郭汜得去了。”

荀攸這話也是在提醒大家勿要輕信了劉贇的話語,而劉贇只是笑了笑說道:“真正的傳國玉璽是我在重建雒陽城時,從皇宮的廢墟中找到的,也不知是誰將它放在了一處密室之中。”劉贇之所以說謊,就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是他搞的鬼,畢竟這傳國玉璽可是害死了不少人,而他並不想引起太多人的仇恨來。

現在袁術已死,四路諸侯也該到了分贓的時候,江東軍已佔去了揚州以南十三郡的地盤,讓他們拿出來是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孫策與周瑜等人也很自覺地就退出了分贓的事宜。

而北廬江郡荊州軍並未拿下來,所以劉贇的意思就是;想要得到地盤就自己去爭取,反正袁術已死,橋蕤等人已成了無根的漂瓶,誰能勸降得了他,那廬江郡就歸誰。

曹操和黃祖等人在聽了劉贇的建議後,便也默認了下來。最後就是淮南郡的歸屬權了,當初四路諸侯可是有過協議,誰先攻進壽春城,那這揚州的首府就歸誰。而現在最先攻進壽春城的則是攝政王劉贇,同時他還佔據了鳳陽、懷遠、曲陽等三城,這等於也是將淮南郡收入了囊中,又豈能讓曹操甘心呢。

說起來曹操這次出征,除了得到下蔡城及壽縣外,其他的均一無所獲,這頓時讓曹操是憤怒到了極點。而劉贇則將孫策和黃祖等人打發下去後,就對曹操說道:“孟德,想要壽春城及淮南郡就拿你的城池來換吧。我的條件就是;用整個淮南郡換取你的沛國和濮陽城如何?”

聽到劉贇提出的條件,曹操與荀攸、程昱等人是立刻就商議了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曹操才說道:“沛國可以給你,濮陽城免談。”

沛國離徐州太近了,而劉贇索要沛國城也是爲了防止曹軍再次入侵徐州,所以曹操爲了打消他的顧慮,便將那沛國是讓與了他。而濮陽城則是兗州的門戶,曹操說什麼也不會讓出來的。

雙方在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曹操在讓出了白馬城後,纔得到了整個淮南郡。說起來這次的交易是曹操佔了便宜,但從戰略的眼光來看,則是劉贇佔了一些先手。

沛國和白馬城都屬於交通要道,同時也是進入兗州的最佳途徑。而曹操之所以會讓出這兩座城池來,也是因爲他有把握堵住這兩個漏洞,並使得兗州是固若金湯。

當雙方在談好交換的事宜後,接下來就是錢糧及俘虜的問題了。袁術這幾年在揚州可是橫徵暴斂、大肆搜刮,否則他也不可能會養出三十萬的大軍來了。

可當其他三路諸侯查看袁術的糧倉及庫房時,才發現庫房已被搬空,而糧食也被耗去了大半,這頓時就引起了三路諸侯的不滿來。他們不用去查也知道是誰幹的好事,同時也很後悔當初爲什麼只顧着攻打行宮,竟忘了要守住庫房和糧倉這一事來。

現在好處都被劉贇給佔了去,其他三路諸侯又豈能甘休。

第五百九十三章 反偷襲第八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四百六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章 雒陽城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七十五章 蓬萊槍神童淵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一百八十九章 幷州六郡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計 (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五百零二章 三家密謀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兵高陽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四百一十八章 渡瀘水 (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六十九章 掌教信物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三百五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三百五十四章 換防增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三十七章 鄧賢請罪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五百七十八章 各自爲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謀諸葛亮第五十九章 火燒長社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中不和第四百六十三章 以一對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九十六章 召開會議第四百二十二章 木鹿大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八十七章 初顯鋒芒 (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一百八十六章 太原之戰 (中)第八十九章 陷陣營第三百八十一章 火燒都護井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三十九章 招兵買馬 (下)第六百零五章 斷其歸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十五章 剿滅海盜第五十七章 交易完成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五百三十九章 九宮八卦陣 (上)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七十六章 鳳舞九式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五十五章 黃巾起義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城之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五百零二章 三家密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烽煙四起 (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衆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