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

就在紀靈三人回到軍營並擂鼓聚將時,遠在荊州的劉表也對自己的文臣武將們說道:“這次討伐逆賊袁術,不知哪位將軍願意領軍出征?”

劉表的話音剛落,黃祖、蔡瑁、文聘、劉磐等諸將紛紛站出來請戰。看着人才濟濟的部衆們,劉表是哈哈大笑地說道:“這次出兵揚州可不止我們這一路人馬,兗州的曹操、江東的孫策,以及翼州的劉贇都將會匯聚於壽春城下,所以這次我荊州軍一定要打出我們的士氣來,決不能弱了我荊州軍的威風。黃祖、文聘、劉磐聽令,命你等三人發兵五萬,從江夏直取廬江郡,在袁軍反應過來之前給我拿下皖縣及舒縣來,這樣我軍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諾,謹遵主公的命令。”

就在黃祖三人接下了劉表的命令後,劉表又對身邊的謀士蒯越說道:“異度,這次攻打揚州我任命你爲別部司馬,如果遇到其他的諸侯們,並與他們協同作戰吧。”

“是,主公,越記下了。不過那江東孫策與我荊州軍有殺父之仇,不知遇上後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當初孫策之父孫堅可是死在了荊州軍的手裡,而孫策現在也已成爲了江東霸主,其勢力和武技也絕不再他父親孫堅之下。所以當蒯越說出這句話後,劉表不由得沉思了一會兒,才說道:“我這就去信給攝政王,只要有他在定能保你們無憂。再說我們這次出兵可是爲了剿滅謀反的逆賊,量他孫伯符也不敢不顧大局的。”

有了劉表的保證,蒯越等人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說實話他們倒不是怕了孫策軍,而是覺得沒有必要起這個衝突。當劉表的信件傳到劉贇的手中時,劉贇已經回到了青州,正與盧植他們在商討着如何剿滅袁術的事情。

當劉贇看過劉表寄來的書信後,便點了點頭,對送信的使者說道:“劉荊州的書信本王收到了,你回去轉告劉荊州,就說本王會警告那孫策,讓他不與你們荊州軍起衝突。”

送信的使者在感謝了一番後,這才又迴轉了荊州。當劉贇將此事告訴給盧植和朱儁他們後,盧植嘆了一口氣,才說道:“當年的孫文臺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惜天妒英才竟讓他死在了刀箭之下,還真是讓人惋惜啊。”

“子幹兄此言差矣,那孫文臺是一員虎將不假,但此人野心太大,又想將傳國玉璽據爲己有,所以老天才遵從了他的誓言,並讓他死在了刀箭之下,這也正所謂是一飲一啄、自有天定,誰也擺脫不了這一宿命的。”

聽到兩位老大人的談話後,劉贇笑了笑,便開口說道:“兩位大人不必在爲孫文臺的事情操心,他現在已爲他所做的事情付出了代價,而孫策這小子我見過,頗像他父親的性格,所以這小子註定也是沒有好結果的。至於劉景升寄來的書信,不過是想讓我替他們調和一番而已,這倒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這次討伐袁術是爲了朝廷大義,我想那孫伯符也不會不顧及朝廷的臉面吧,他要是真敢攻打荊州軍,我也不介意替他父親管教一下他。”

“子安,我看你還是先給孫策去一封書信吧,並講明這次討伐袁術的利害關係,要是他真敢攻伐其他的盟友,到時候在教訓他也不遲。”

“嗯,子幹兄說的不錯,看在孫文臺的面上,就先給他提個醒吧。”

當孫策在接到劉贇的書信後,很是惱火地說道:“當初就是這黃祖和蒯越害死我父親的,而劉子安竟然想讓我放下仇恨,先以國事爲重,他還真以爲我孫策怕了他嗎?”

“伯符,你還是先消消氣吧,這次出兵揚州確實是以國事爲重,畢竟袁術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而我江東軍以及其他的幾路諸侯都是爲了討伐叛逆才興兵的,所以這次的出兵與以往不同,咱們是奔着大義去的,而私人恩怨就只能先放在一旁了。不過伯符也不用氣餒,我江東軍這次進攻揚州其主要的目地就是爲了擴充地盤,而兗州的曹操和翼州的劉贇都離揚州的南部太遠,這也正好便宜了我們來收復整個揚州南部一線,所以不管袁術死不死,最後我江東軍都會佔到最大的便宜的。至於荊州的劉表,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也應該想佔領南部一線,可惜他荊州的水軍並不是我江東軍的對手,因此也註定了他們的失敗。等到咱們平定了袁術這個亂臣賊子後,再找劉表算賬也不遲。”

“好,這次就聽公瑾一言,暫且放過那兩個老匹夫,等平定了袁術之後再爲我父親報仇。”

一個月後,曹操首先向揚州的邊境線發起了進攻。而由紀靈統領的十萬大軍早已駐紮在了下蔡,下蔡位於當今的安徽鳳臺縣,是進入壽春城的必經之路。

當初紀靈、張勳、橋蕤三人早已擬定好了拱衛揚州的方案,同時對這幾路諸侯的聲討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他們最強硬的對手就是來自豫州的曹軍了,而且曹操早有了要吞併揚州的想法,所以紀靈等人也將主力放在了曹軍的身上。

現在果然應驗了他們的想法,曹操親率六萬大軍攻破袁軍的邊境線後,就直撲下蔡而來。而下蔡城裡的紀靈看到城外那旌旗招展、氣勢如虹的曹軍後,便立刻打消了要出城迎戰的念頭來。

雖然袁軍有近三十萬的兵力,但有一大半都是剛入伍的新兵,就憑這些新兵守城還行,但要出去決戰那隻能是找死,甚至還有可能會炸營,所以紀靈打消了正面迎敵的想法後,就開始堅守起了下蔡城來。

而曹操這時候也看到了城牆上站着的紀靈,做爲袁術身邊的第一大將曹操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當他下令在下蔡城十里處的地方安營紮寨後,便叫來了身邊的一干文武大臣,說道:“諸位,現在我們已進入了揚州的地界,而前方就是下蔡城。在下蔡城裡有近守軍十萬,而且他們的主將還是袁術身邊的第一大將紀靈紀伏義,不知諸公可有想到破城的良策?”

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二百五十章 公孫度的覆滅第一百五十四章 攻打荊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五百九十八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零三章 中伏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軍長安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進長安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三十一章 拍賣會第五百五十章 逃出重圍第五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一百零九章 甄逸嫁女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三百五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四百九十三章 孫輔投降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九十二章 奇襲叛軍大營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五百零七章 戰關羽第十二章 打臉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六百零六章 夜宴第一百八十九章 幷州六郡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奪取綿竹城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協禪位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五百零三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八十七章 轟天雷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擊袁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圍追堵截(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攻打荊州第一百九十章 秘密離開青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城換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三百九十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三十一章 威脅與利用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五百零五章 內應第三百九十五章 設立監察司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二十七章 驚喜連連第三百零二章 誅殺黃祖第一百一十五章 烏桓入侵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十四章 東萊太史慈第六十五章 黃巾力士第六百零三章 圍攻南郡第六百零五章 斷其歸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一百一十八章 斬殺烏延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嚴入川第十二章 打臉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靈帝駕崩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熊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幷州六郡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一百九十五章 分裂西涼第二十九章 提親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備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