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苦思量入山尋人 困頓境財力維艱

但是霍弋知道這部分人口不是現在自己能夠輕動的,雖說自己目前很是受主公劉備之器重,甚至將自己未來的繼承人也安排到他的身邊,跟隨他歷練成長。

但是霍弋知道,劉備真正掌控荊益二州,靠的不是別的,

霍弋是忐忑的,主理一郡事宜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雖然武陵人口稀少,但是成分很複雜,大量的南蠻讓自己很是頭疼,武陵郡漢人在籍百姓不過萬餘戶,六萬多口。但從自己上次與南蠻接觸來看,最大的武溪一族,能夠輕鬆調動三萬餘能戰之士,保守估計,武溪族一族人口便在十萬以上。

此時武溪又吞滅了酉溪,實力更是大增,除此兩支,與武溪實力相當的還有雄溪、樠溪、辰溪。如此看來,武陵郡人口還是有的,只不過大部爲蠻族,少部分爲漢族,是以武陵郡的發展還相當落後。

難道自己一上任,就得拿各蠻族開刀嗎?

武陵武陵,人口如此稀少,怎麼讓自己大展拳腳?蠻夷事複雜,其中各族恩怨糾纏,自己若一上任便以五溪蠻開刀,勢必會引發大亂!

霍弋自上任始,每日除了選連郡兵,幾無所事事,各縣城上報的人口所產出的糧食稅賦,怕是僅僅夠維持霍弋現下招募的郡兵使用的,又哪來的錢糧來運轉龐大的一郡機制?

武陵!霍弋絞盡腦汁的思考着自己前世關於武陵的一切記憶。似乎是上天在眷顧霍弋的苦思,感受到了他的無奈,一記靈光閃現在霍弋的腦袋裡。這還是霍弋上中學時熟記的一篇課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是了,這是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漁夫迷路後到了一處不爲人知的地方,此地與世隔絕,內裡生活的民衆是爲了躲避戰亂而進入山林隱居的。

躲避戰亂,這雖是東晉時期的事情,卻給霍弋敲開了一扇門,自己在山谷中紮營時,也是在一處山谷內發現了滿谷的屍體,當地的百姓只是以此山谷爲藏身之所,那難道就沒有百姓爲了永久躲避戰亂而遷居絕境山谷嗎?

武陵郡多山多水,道路崎嶇,山域面積極大,若有難民進入其中,卻是難以統計人口。

霍弋召集了千餘郡兵,皆是武陵郡中山區子弟,慣以跋山涉水爲常,對武陵地區的一些山區十分熟悉。

又着鄧艾領着這一千郡兵,重點巡視武陵郡漢民活動區域的山區,尋訪是否有漢民進入山區隱居。實則找到一個隱居者往往便能牽扯出很多人,漢代人重氏族,同屬一個氏族的人往往喜歡羣居,甚至行動遷移也以氏族爲單位。

比如鄧艾所在宗族,便是一例。

鄧艾知道人口對於一個政權或者一個割據勢力的重要性,武陵郡地廣人稀,多年未經耕種的土地十分肥沃,若能尋得人遷至這些人口稀疏的地域,往往能在短期內使一地迅速繁華起來。

第二日,鄧艾便帶着這一千郡兵往臨沅城西五十里的山區進發了,這個山區是武陵郡佔地面積最大的山區之一,許多郡兵便曾經以在此山中漁獵來討生活,是以選擇這片山區,一則熟悉地形,二則離着臨沅城較近,補給上卻又十分之方便。

霍弋看着鄧艾的人馬進了這羣山,自己是抱着賭一把的心態這麼幹的,儘管後世衆多學者專家研究三國人口時提出了對現有史籍記載的人口保持質疑,也提出了一些關於人口隱匿的說法。

但是雖然說,士族隱匿私人部曲及賓客徒附的事實已然是自己看見的事實,但是藏於深山大澤中隱居,這一項,卻是霍弋所不能肯定的,他也只是根據陶淵明的一篇不知是否是杜撰的文章來猜測。

武陵郡兵的訓練十分辛苦,不同於霍弋當時訓練的那五百精銳,這些個郡兵幾乎毫無軍事素養,且多山民村夫,號令難以齊整,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

前日,剛剛從枝江到臨沅的董允與費禕已經投入到武陵郡各項政事上的管理和整頓。二人驚愕的發現,武陵郡的財政狀況已然是到了油盡燈枯的狀態。

霍弋頭疼了,自己前世主修的便是三國經濟史,這下看來,果然是理論高於實踐,典型的眼高手低,自己雖說在理論上有着較高的造詣,但是真正到了這個時代才發現,自己所學,有許多和實際情況並不相符,而且,最關鍵的武陵郡,人口太少了,無論是哪一項經濟生產,都需要人來完成。

這一刻,霍弋真正是有心無力,能做的便似乎只有一條:減賦減稅,無爲而治。

當人民因爲戰爭消耗極巨,死傷枕籍的時候,怕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

但是霍弋知道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他需要在短時間內整合武陵郡所有力量,讓自己手中的實力更爲充實。不然戰爭一起,誰又會給你時間安穩生產?

窮兵黷武是自己必走的一條道!

誠然,這條路並不好走,他需要剝削民衆,稅賦甚重。

一切只能鄧艾在西邊山區的搜尋結果,自己現在做的只有將手中已經掌握的這支郡兵,慢慢的練好。可是三千人,在日後那場激鬥中,又能濟的了什麼事呢?

平心而論,霍弋十分欣賞關公的氣度,但是其人剛愎自用,稱其爲“獨夫”亦未嘗不可,這也奠定了他的軍隊的風格,勇勝而不能耐久,北邊的曹仁就是用耐心拖垮了高傲的關羽統領的荊州精銳。

加之其軍聞聽荊州被吳軍佔領一時士卒無心作戰,方纔潰敗,而關雲長一世英豪,也隕落在這場令後人扼腕的戰爭中。

有人說他該死,有人說他可惜,在霍弋看來,關羽對於自己這方勢力,無疑是一面旗幟,他的倒下,本就是對本勢力的士氣上的打壓。

霍弋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去的關羽,這一世自己能否改變他的命運,翻轉蜀國後期的頹勢?照着現在的情形,自己做到這些,真正是千難萬難。

第118章 嫁女第74章 雄心第3章 退軍令第72章 亂局第84章 主公問詢拒好意 二女牽掛候門前第10章 奪其志擊退中軍 穩己心語驚四座第69章 籠絡人心第63章 戰戰戰第31章 漢中糜爛第28章 計賺王平第19章 料敵意諸軍向前 且猶豫劉循在此第126章 遇劫第16章 溫柔鄉第91章 江東決議第76章 關興巧計阻敵第34章 三千將羽辭武陵 一曲流歌送情郎第74章 雄心第47章 忍一時籌謀後計 廣教育科舉攤丁第40章 鉤心鬥角雙雄計 命運前途皆一賭第廿三章 劉玄德硬調諸葛霍邵先爲父丁憂第4章 窮算計終漏一策 缺人才彈劍奪心第111章 山都在望第7章 鬥辰蠻第17章 暗下猛志坐朝堂 諸將獻計攻雒城第43章 陰暗第13章 得歸故里姨媳見 三軍整頓肅軍風第16章 費董霍三英齊聚 孫劉曹大局初定第52章 斬將脫離71 敗第58章 少年不識猛將威 只道儁乂尋常郎第5章 連日雨罷兵休戰 智勇弋冒死突圍第47章 忍一時籌謀後計 廣教育科舉攤丁第123章 將星遠去第48章 置移民按部就班 聞急報再遇良才第113章 夜襲(一)第70章 輕裘怒馬過鬧市 鐵衣劍舞輕王侯第74章 雄心第60章 窮途盡欲死卻活 名風軍再遇張飛第46章 對峙第70章 洞徹敵情第59章 荊南亂起第41章 判形勢巧設疑兵 吳阿蒙兵指臨湘第3章 退軍令第80章 密謀第47章 關中第108章 荊山行第3章 退軍令第3章 前門風雨傾門第 後院海棠不禁風第17章 空城第121章 敗夏侯第98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49章 擒楊雄楊氏妥協 大練軍別出心裁第廿二章 劉循遁智計脫困吳子遠負荊請罪第8章 改行程直奔巴西 將就計巧下閬中第33章 夏侯兄弟第73章 聞名北地操色動 苦悶學堂怒罰書第114章 夜襲(二)第45章 虎豹騎第廿九章 荊襄郡離孔明去聞計諸葛贊不絕第16章 費董霍三英齊聚 孫劉曹大局初定第38章 細作夜行急報信 苦思紹先爲哪般第32章 料敵第137章 大棋第26章 伏兵第111章 山都在望第66章 戰戰戰(三)第78章 荊州紛亂局勢第21章 且看錯少年實女 聚兵將誓報血仇第103章 末路第3章 前門風雨傾門第 後院海棠不禁風第28章 枉追擊蠻軍受襲 劉循遁直奔充縣第45章 虎豹騎第75章 阻截第63章 戰戰戰第127章 攻城第81章 蟄伏第91章 江東決議第3章 少年弋初臨戰陣 黑甲士甘拜下風第34章 三千將羽辭武陵 一曲流歌送情郎第6章 巧施計故漏軍機 莽撞漢盡損長弓第85章 洛陽聞訊第91章 江東決議第11章 鄧士載前途渺茫 霍邵先恰逢其時第120章 機智的鄧艾第95章 戰虎豹第28章 計賺王平第29章 進充縣再見強援 苦思量仇人相見第117章 荊北亂第20章 假借名義下雒城 奇謀定計喋血谷第3章 退軍令第40章 鉤心鬥角雙雄計 命運前途皆一賭第31章 漢中糜爛第16章 溫柔鄉第64章 久未見郭均到訪 又聽聞護國十氏第66章 戰戰戰(三)第106章 曹仁歸來第81章 蟄伏第7章 蜀道難南下遇阻 鬥王衝盡收銳卒第廿三章 劉玄德硬調諸葛霍邵先爲父丁憂第97章 諸葛英少有惡意 蒯太守意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