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雖戰勝心如刀割 祭英靈培育軍魂

霍弋對於張惜來說,確是無可取代的,當她困頓無助,對這個時代失去了希望,當她從父母的屍體下甦醒,看到的第一個人便是霍弋。

當霍弋領着自己的部衆,馬後掛着着蠻王的首級,張惜便知道自己這輩子怕是離不得這個男人,縱然是爲奴爲婢,也在所不惜。所以她不顧傷痛,頂着初春的冷風,站在山林裡,就是爲了能夠第一眼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人。

霍弋出現時,小女孩的心性尚在的張惜,差點就跳了起來。看到霍弋提着那沾滿血跡的包裹放在她的腳前,一句話也不說時,她沒出息的流下了眼淚,主動的依偎在與自己同歲,胸懷卻比自己父親還要溫暖的男人的懷中。

霍弋無暇理會張惜的小女兒心態,他是難過的,他在這一場必勝的戰役中,失去八個弟兄,自己費盡心機,就是爲了讓這四百九十六人,成爲自己日後席捲天下,征伐吳魏的資本,可惜,有八個人提前閉上了眼睛。

他們本不必去死,在最後時刻,他們選擇了與敵人短兵相接,證實了自己的勇武,可惜代價是自己的生命。人們總會有這樣那樣奇怪的感情,比如,促使他們放下弓弩,拿開盾牌,站到了最後剩下的那幾個蠻族人的面前,只是爲了證明漢人的血性。

霍弋來自後世,對這樣的行爲霍弋讚賞歸讚賞,軍隊也不能缺血性,但是到底在自己個心中,平素朝夕相處的人,突然戰死,實在是不能不難過。但慈不掌兵,義不行商的道理自己還是懂的。

各軍歸營,似乎發現了霍弋的不對勁,滿以爲打了勝仗的王衝等一干將領,好似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可不是,以少打多,以如此少的傷亡對敵軍有生力量實現全殲。擱哪個隊伍都是大勝仗,是要開慶功宴的,何以將軍如此不高興?

王衝鄧艾跟霍弋關係無疑是最近的,二人自跟着霍弋進了大帳,王衝覥着臉:“將軍,何以不快?”

“無事,召集諸將,集合全軍,本將要行賞罰。”霍弋嘆了口氣,淡淡道。說到底,這一仗,自己屠了這麼多人,雖說打着復仇之名,自己心中毫無負罪感,但是終歸是在屠夫的道上走了下去。

各軍集合待命,霍弋出了中軍帳,穿戴整齊,站到了臨時搭建的將臺上,看着自己麾下這四百來號人。霍弋長出了一口氣,朗聲道:“自某出葭萌關,諸君隨行,破夫禁,斬向存,降張任!此番又以寡敵衆,全殲河陽蠻,報我漢民之血仇!諸君隨我已久,或有後入本軍者,然則皆爲本將袍澤。”

“既爲袍澤,當同甘共苦,肝膽相照!諸君以爲然否?”

“同甘共苦,肝膽相照!”三軍齊嘯!

“今日一戰,我軍戰死者八人!今日本將在此召集諸軍,只爲這八壯士,送行!”此時,霍弋親衛十六人,將八人屍體擡至講臺,一一擺放整齊,以白布裹身,人人帶齊盔甲,以示其武勇。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棄我昔時筆,置我舊日鋤,着我戰時衿,執我從軍旗,一呼袍澤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霍弋朗聲誦讀着後世抗戰第一軍軍歌,前世每每自己讀之皆熱血沸騰。此時自己稍加改動,略作刪減,卻成了自己成軍的軍歌,雖不明如何去唱,讀之亦讓人熱血沸騰。

隊列中有那讀過書的,明白其中的意思,卻喃喃自語,彷彿在回味那鐵血爭鋒中的剛烈意味,往往又被其中的意味所感染,一時間不少人虎目裡滿含熱淚。

“今有漢烈士,鐵血爲國捐。戰歿者:方圓營湯淮,字叔濟,荊州南郡人,爲伍長;方圓營楊和,字子善,荊州南陽郡人,刀盾手;烈風營程煥,字伯光,益州鍵爲郡人,長矛手;斥候營賀度,字伯憲,司隸弘農郡人…………”霍弋一個一個的報着名字,包括他的表字,祖籍,現任職務,彷彿這些人的一切都刻在了他的腦子裡,不可磨滅。

講臺下諸軍人人眼帶淚水,彷彿這一刻,這支軍隊的所有人,俱都是一體,主將清楚的知道每一個人的名字,祖籍,所任職位。有主如此,夫復何求?這一刻,霍弋帳下人人歸心,自己的命交在這樣的主將手裡,值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魂歸故鄉兮安心往!擂鼓!送我袍澤,上路!”霍弋哽咽着,大聲吼着,似在爲袍澤的陣亡傷痛,又似乎在向自己前世那常會無端而起的小仁慈告別。

鼓聲陣陣,山林各處寒鳥驚起,四處飛散。

臺下的鄧艾一干將領看着霍弋,似乎那一刻開始,諸將再不把他做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看待,那一刻,霍弋真正意義上成了諸將所心悅誠服的主將。

這一刻也爲霍弋麾下各軍日後的基調奠定了基礎,每戰後,必祭奠戰死英靈,追述烈士的英武。這一刻,這支軍隊才真正有了自己的靈魂。

後世史書稱這一事件做甲午建軍,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西元215年,甲午年。史家們不吝辭藻的誇耀着這一事件,正是這一事件,才誕生出了一支爲天下側目的強軍,一批讓孫曹膽寒的名將。

這一事件意味着很多,最重要的,少年霍弋踏出了成熟的第一步。拋卻了不必要的小仁小義,這一日往後,霍弋才真正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將軍。

張惜不懂這一切,她靜靜的站在中軍大帳的門簾邊,素手緊握,她只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視軍士如手足的熱血漢子,換句現代時髦話,她徹底淪陷了。

女人的心思你別猜,誰又能知道,不同於霍弋,沒有穿越的靈魂,只有十二歲的少女張惜,早早的對英武陽剛的霍弋有了情愫。

第80章 劉副軍未戰先走 吳杏兒喬裝矇混第65章 分說前後兩家怨 卻聞主公召見來第84章 主公問詢拒好意 二女牽掛候門前第100章 如芒在背第12章 換旗第92章 和議第96章 斥候起探聽襄陽 人心亂關興失陷第廿一章 前後伏兵滅敵焰身陷虎口轉機現第廿四章 甘苦同受不共難自投羅網何苦來第20章 故人女第48章 退兵第1章 槍如龍少年少歲 敵洶涌仲邈安志第55章 秘聞第131章 衝陣第97章 夜攀城頭第117章 荊北亂第13章 得歸故里姨媳見 三軍整頓肅軍風第37章 哪般前情娓娓述 始知猛將霍邵先第78章 霍牙門心血來潮 吳杏兒羞惱可人第30章 破敵第14章 夫禁死益州軍敗 霍峻歿恨天不公第12章 問志向匡扶漢室 說堅強再見姨娘第79章 驚豔衆人劉封舞 難遇敵手霍家劍第3章 退軍令第118章 嫁女第74章 雄心第35章 星夜兼程奔臨湘 乍睡又起敵軍來第57章 遇襲第137章 大棋第65章 分說前後兩家怨 卻聞主公召見來第133章 曹軍大敗第93章 歸零陵衆將分兵 到泉陵新募勇士第92章 入石城衆人慼慼 出山口無奈步行第46章 對峙第50章 利騎軍馬鐙蹄鐵 尋技藝偶遇大師第8章 三約定第5章 血色雀翎第40章 徐晃之死第50章 利騎軍馬鐙蹄鐵 尋技藝偶遇大師第61章 馳援湘鄉第95章 戰虎豹第91章 臨沅城整備戒嚴 難覓跡霍氏秘地第35章 接手第115章 憂心第131章 衝陣第20章 近賊寇尋秘下寨 意外現伏屍山谷第廿二章 劉循遁智計脫困吳子遠負荊請罪第15章 簡憲和傳達命令 霍邵先強勢練軍第75章 陳奉宗信心不滿 李子安垂頭喪氣第126章 遇劫第26章 伏兵第9章 武溪得援第40章 鉤心鬥角雙雄計 命運前途皆一賭第91章 臨沅城整備戒嚴 難覓跡霍氏秘地第78章 荊州紛亂局勢第3章 前門風雨傾門第 後院海棠不禁風第41章 判形勢巧設疑兵 吳阿蒙兵指臨湘第13章 充實各軍第51章 突營第6章 宴南蠻第116章 如鯁在喉第77章 劉子珩不識大體 高叔躍忠心護主第34章 褒中第32章 料敵第廿三章 劉玄德硬調諸葛霍邵先爲父丁憂第64章 久未見郭均到訪 又聽聞護國十氏第65章 戰戰戰(二)第59章 兩槍將勝負難解 追敵近窮途末路第74章 出門遊郭均憂心 城門聚小人擋道第廿二章 劉循遁智計脫困吳子遠負荊請罪第76章 關興巧計阻敵第19章 料敵意諸軍向前 且猶豫劉循在此第40章 徐晃之死第59章 兩槍將勝負難解 追敵近窮途末路第33章 夏侯兄弟第93章 盟約訂立第132章 急轉直下第1章 辭江陵枝江在望 到家鄉鳩佔鵲巢第13章 暗施計萬軍出逃 頓識破百騎追殺第75章 陳奉宗信心不滿 李子安垂頭喪氣第93章 歸零陵衆將分兵 到泉陵新募勇士第44章 分兵第31章 憑鐵口說服劉循 謙遜弋掌理武陵第21章 且看錯少年實女 聚兵將誓報血仇第37章 哪般前情娓娓述 始知猛將霍邵先第84章 主公問詢拒好意 二女牽掛候門前第53章 百般迴護明仇敵 結拜成義關安國第71章 劍氣四橫漢殤舞 春景醉人佳人惡第30章 無間道亂由內起 破口罵大義在手第18章 苦鏖戰奪城未果 靈光閃霍弋獻計第70章 輕裘怒馬過鬧市 鐵衣劍舞輕王侯第21章 細作第61章 得賞識大宴三軍 往成都被拒龍泉第31章 憑鐵口說服劉循 謙遜弋掌理武陵第10章 至新野得詢艾蹤 進汝南名將在望第77章 追繳殘敵第88章 勸服第10章 至新野得詢艾蹤 進汝南名將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