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

張揚在酸棗停留了五天後,向李易提出了告辭。

這五天裡兩人並沒有達成任何的協議,甚至李易連提出協議的意思都沒有,每日基本都是叫上張揚遊玩打獵,享用酒肉美食。

等到張揚離開,李易更是送出十里,最後更是贈出助他斬了顏良的寶馬,以此來表示心中不捨。

對此,張揚同樣是“依依惜別”,三步一回頭,一走出裡許,方纔車馬疾行。

這結果看上去有些寡淡,但雙方心中其實都很滿意,畢竟雙方想要的本就就是友誼,而非盟友。

隨着張揚的離開,李易的巡視也終於劃上句號,開始向荊州返程。

而李易這一折返,袁紹、李傕等人全都鬆了口氣。

青州戰後,袁紹已經有點怕了李易,雖然李易將青州的大軍撤了下去,可袁紹卻始終保持着警惕,生怕李易藉着巡視唯有,忽然轉頭殺傷河北。

在李易眼看,用幾萬將士們的生命爲他打通黃河天險,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爲,可在袁紹眼中,將他放在李易的位置上,莫說幾萬,就是用十萬人的性命打過黃河也是值得的。

所以袁紹一直不敢放鬆警惕,整個冀州南線都處在戒備的狀態,直到李易本人南歸,這才真的放下心來。

長安的李傕郭汜與袁紹的處境雖然不同,但感覺上卻是不相上下。

如今的李易威望一日高過一日,雖然李易本人說了肯定不會當皇帝,但李傕和郭汜還親耳聽到李易說過要爲董卓出生入死呢。

然後董卓就完蛋了。

李易的話能信?

所以,雖然李易與他們關係不錯,可誰也不敢保證李易不會忽然出兵佔了司隸。

李郭和郭汜也很爲難,他們已經有了投降李易的覺悟,可他們也知道自己做了多少惡事,得罪了多少人,將來投降李易,李易也很可能用他們的人頭去收買人心。

所以,他們現在雖然不像與李易作對,卻也是儘量的拖一日算一日,就算要投降,那也要等熬不住了再說,順便也在這中間多多與李易攢些情分,讓後半輩子多點保證。

李易對李郭二人的想法心知肚明,就連李易的下屬也有人提議在進入河北之前先收了司隸,反正以李郭的態度來看應該不會是什麼大麻煩。

但李易卻是看不上那塊地方,連年大戰之後司隸早就被打爛了,接過來就是經濟上的包袱,還不得不管,李易不想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

更何況長安城裡的大老爺實在太多了,不讓那些人死個七七八八,李易怎麼好意思接手長安?

不過,雖然暫不打算佔據司隸,但爲了今後在河北交戰的時候不出意外,李易在離開酸棗的時候,安排使者再次聯繫李郭,希望他們可以將虎牢關讓出來。

這件事之前就談過一次,李郭雖然沒有拒絕,卻也沒答應,大概是擔心李易得了虎牢之後直接向西發兵,就那麼拖着,最終不了了之。

不過這一次李易的把握很大,青州的大勝讓他威望再漲,這種情況下李郭二人不敢不給他面子,不然真惹惱了他,李易就算不佔司隸,派兵過去來一個大遊行還是可以的。

而且,爲了能夠順利達成目標,李易可是頭一次派出了重量級的使者。

因爲自己對使者的態度素來不夠友好,李易一直都很擔心他的使者也會被旁人往死裡整,所以李易派人出使一般都是安排那些就算被砍了也不心疼的文官,最高級別的使者也不過是一直跟着他的親衛趙大。

可這回不一樣,李易派出的正使是魯肅,副使是許褚,以進貢天子爲由,帶着人馬前往長安。

以李易的威勢,再有這一文一武,他就不信做不通李郭與郭汜的思想工作。

甚至,如果只是李郭的話,李易指派一個魯肅就足夠了,之所以加上許褚,是因爲李易準備開始對西涼佈局,讓他們在長安事了之後繼續西行,與屯兵陳倉的馬騰見上一面。

如果順利,將來涼州就真的可以傳檄而定了。

除了想長安派出使者,李易還拍板了另外一件事。

之前衆人對大將軍府定在哪裡有許多爭議,在李易巡視一圈之後,可選的地點就很少了,最終,李易幾次斟酌,最終決定將大將軍府放在了定陶。

呂布與曹操爭鬥的時候,定陶受到的波及不算是很大,城池基本完整,再加上本身作爲濟陰郡的治所,城內各種設施也很齊備,李易將大將軍府遷往定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節約人力物力的消耗。

軍事方面,定陶距離司隸與黃河都不算太遠,萬一有意外,可以確保李易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

最後,李易還在人事上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變。

數次征戰之中,郭嘉雖然從未走上前線,卻於後方調度糧草、兵馬,從未有一次疏漏,李易認爲郭嘉才幹不弱於蕭何,故上奏天子,授予郭嘉荊州刺史之職,加封安陽縣侯。

桂陽太守伏德,上任之後工作勤勉,教化百姓有功,調往襄陽,擔任別駕一職。

對於郭嘉,李易感覺自己挺對不起他的,原本李易是將郭嘉視作左膀右臂,之後走到哪帶到哪,可因爲他心中的多疑,後方必須要有一個能讓他完全放心的人坐鎮,所以李易選來選去,也只有郭嘉最爲合適了。

或許在外人看來,李易這麼做已經時候很擡舉郭嘉了,可李易總覺得郭嘉有些委屈,曾經的浪蕩子連花酒都不敢喝了,李易不表示一二實在是過意不去。

至於伏德能成爲荊州別駕,完全是李易衝着伏完的面子去的,伏完這個老丈人近來表現不錯,李易自然要給予回報,但不好直接給伏完,而且伏完一把年紀了也不缺什麼,索性李易就打算栽培一下伏德,反正伏德在任上表現的確實不差,在襄陽鍛鍊鍛鍊,將來哪裡的刺史有了空缺,完全可以讓伏德頂上去。

很快,時間進入了十一月底,這時候襄陽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但襄陽城的百姓卻是熱情高漲,足足上萬人涌出城池,迎接他們的李襄侯得勝歸來。

這麼多年時間,李易的威望讓天下人敬畏,而在荊州,更是成爲了神人一般的存在,當李易的車馬出現,便有百姓情不自禁的歡呼,當李易現身向道路兩側百姓致意,更是有人情不自禁的高呼萬歲,然後很快的,萬歲之聲就連做一片,聲震天穹。

回到襄陽之前,李易已經收到了聖旨,小皇帝果然拒絕了李易自請處罰的要求,好言好語寬慰李易不說,還在李郭的慫恿下賜下了九錫以彰李易功德。

在李易之前,也有一人曾經享此殊榮,那個人叫做王莽。

對於天子的恩賜,李易自然笑納,反正現在也算是“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有些事情嘴上客氣一下就算了,該辦還是要辦的。

所以,入城時面對那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李易不僅沒有推辭,更沒有叫人約束,反而是一臉燦爛笑容,昂首挺胸,坦然的接受了這一切。

對李易的這般作態,上到將軍謀士,下到販夫走卒,不僅無一人非議,反而各個歡欣鼓舞,現在他們不怕李易野心太大,就怕李易沒野心。

而且巧合的是,就在李易入城的當日,長安方向快馬傳回消息,李傕與郭汜終於決定,將虎牢關讓於李易,請李易派兵馬交接進駐。

爲此,李易所需付出的代價只是一批不算多糧食,另外就是適當限制虎牢關駐兵數量,相比所獲得的,可謂是一本萬利。

說是虎牢關,李易真正得到了卻不僅僅是一個虎牢關,自成皋以東的河南尹治下諸縣,也被李郭二人一併打包送給了李易去管理。

對於這些地方李郭二人是不心疼的,他們掌握的只是兵權,地方上的許多官吏任命多數還在朝堂再做,二人這次的慷朝廷之慨,不管是從實力上,還是從聲望上,都是對朝廷的一個很大的打擊。

李易回到襄陽之後,首先召集各部官員,瞭解近段時間情況,把大將軍府搬遷的相關事宜吩咐下去,讓他們去處理細節,又露了幾次面,

祭奠陣亡將士並慰問士兵親屬,然後李易就清閒了下來。

到了李易這個位置,說辛苦那是相當辛苦的,因爲大半個天下的事情都要他去操心。

可說清閒那也是真的清閒,只要不是袁紹過了黃河,其他事情只要李易吩咐一聲,都會有人去辦,而且是絞心腦汁給他辦的好好的。

於是,李易在將那些自己不得不親自主持的事情給安排妥當之後,瞧着天氣越來越冷,乾脆決定給自己放個大假,好好享受一下溫柔鄉,等到出來年在繼續操持大事。

不過,李易雖然休息了,卻完全不妨礙旁人繼續頂風冒雪的爲他奔走。

在郿縣與陳倉中間的一條小路上,魯肅與許褚帶着一隻五百來人的隊伍,趕着車馬,正艱難的向西行進。

本來魯肅一行非常順利,到了長安之後,沒用多少工夫就與李傕郭汜敲定了虎牢關的事情,魯肅很高興,想着再接再厲,在新年之前讓李易收到關於馬騰的好消息,也宣示給李易獻禮了。

只是天公不作美,一行人剛剛行路過半,天空就開始落下鵝毛大雪。

魯肅最初決定等雪停了再行軍,只是兩天過去,大雪依然時斷時續,魯肅只能冒雪啓程。

好在魯肅不是腦子古板的人,看到天氣寒冷,直接動用權限給士兵鬆了禁酒令,一路上喝酒吃肉,隊伍之中倒也沒人抱怨。

“子敬,你說說還有多久能道陳倉?”

聽見許褚說話,魯肅緊了緊脖子上圍着的皮毛領子,眯着眼睛說道:“大雪繼續的話,大約還要兩到三天,若是雪停,明晚我們就能到陳倉了。”

魯肅說着看了許褚一眼,暗暗咂舌。

就見許褚正往嘴裡灌酒,大約是喝得太猛,酒水貼着肉流進了領子裡,看上去就冷得不行,可許褚卻是一點感應沒有,繼續咕咚咚的往嘴裡倒酒,再瞧瞧許褚那明顯比他身上薄了一圈的衣服,魯肅都忍不住懷疑這傢伙的腦子是不是已經凍壞了。

許褚不知魯肅正在腹誹他,巴喳巴喳嘴巴,又問道:“這一路上我聽說那馬騰也不是個安分的人,與李傕郭汜打打停停,有時候靠着朝廷,有時候卻又對朝廷不屑一顧,古怪的很,不像是個好人,子敬當真有把握。”

魯肅微微一笑,結果一張口就被灌了一嘴的涼風,趕忙咳嗽了兩聲,然後又用手遮住嘴巴,說道:“之前天下亂糟糟的,凡是手裡掌握個幾千兵馬的人,多少都會有些想法,馬騰自然不會例外,但是,馬騰所求多半隻是達官顯貴,而不是主公那般的主宰天下,所以,收服馬騰不難。”

許褚不解道:“此話怎講?”

魯肅笑道:“你看看馬騰這人,早年曾經叛漢作亂,可見其對大漢並無多少忠心,而後諸侯討董,馬騰加入,或許有幾分是爲了大義,但更多還是想要求名罷了,否則在主公殺了董卓之後,馬騰就不會進入長安,更不會得了徵西將軍的名號,呵呵,雖然有名無實,但如果沒有李傕郭汜的幫襯,馬騰是斷然得不到這個名的。”

“馬騰如果有英雄壯志,得了那徵西將軍之名,必然回返涼州,以大義招攬才俊,以仁義收服民心,掃平地方不臣之人,經營三年,聚集十萬虎賁,便可直下長安,誅殺李郭二人,救天子於水火,然後無論做功臣,還是做權臣,都是進退自如,但馬騰卻做了什麼?”

許褚接話道:“馬騰一直呆在司隸,沒去涼州,倒是與李傕鬥了幾次。”

魯肅一攤手,道:“這便是了,天下大亂,如主公這般的英雄自然是放眼天下,哪怕有着匡扶之功,卻也舍了朝堂遠赴南陽,可馬騰呢,一直都在長安附近徘徊,一門心思的往朝堂裡鑽,唉,真不知該怎麼說他纔好。”

想了一會,許褚撓撓頭,也笑了起來,道:“照你這麼說,那馬騰似乎沒什麼了不得,如果馬騰沒了那一雙兒女,主公還會叫咱們來見他麼?”

第463章 我有猛將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13章 吾可力舉千斤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245章 書院第355章 荊州陰雲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751章 興商第300章 揚州大公子第777章 大漢永昌(終章)第466章 請陶使君救命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傷?第583章 泥潭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99章 三拜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556章 攻城第278章 典韋的忽悠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448章 荊南人事第39章 赤誠君子李太白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363章 蒯良之謀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24章 賭一個涼王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93章 翁婿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245章 書院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68章 伏壽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685章 李進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535章 斷貢第403章 荀攸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201章 別怕,是我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458章 你這逆子第765章 平原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595章 司馬氏第339章 你果然在騙我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310章 請留步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91章 暗度陳倉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582章 迎天子入荊州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