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

對於李易,三國中是有着許多未解之謎的。

比如袁譚攻北海,孔文舉爲何能穩如老狗,他的底氣從何而來。

比如禰衡,這傢伙逮誰噴誰,到底是懷才不遇,是不滿社會現狀憤而吶喊,還是譁衆取寵,天生犯賤。

這些問題李易沒有準確答案,但多少都有一些猜測,只是無法證明猜測的正確性罷了。

但是,有一件事情,卻是讓李易連猜測都做不到,而這件事的主角正是昌豨。

昌豨最初是賊,後來跟着臧霸上岸洗白,之後依附呂布,曹操來了依附曹操,然而劉備一出現,昌豨果斷反曹操歸劉備,劉備跑了之後沒辦法,這才重新回到曹操賬下。

由此可見昌豨的人生經歷是如何的豐富多彩,但那些都不重要,畢竟徐州的主人來回變,昌豨換老闆也正常。

真正讓李易理解不能的,是昌豨之後做的事情。

曹操在官渡取得大勝之後,風頭一時無二,無數人都想着抱曹操的大腿,可昌豨卻是特立獨行,他居然在曹操勢頭最猛的時候選擇了反叛。

李易就納悶了,昌豨就算看曹操不順眼,也該投奔袁紹,從後面給曹操一刀纔是,結果等官渡打完了才選擇反叛,圖個啥?

這次判斷平定之後,曹操沒有殺昌豨,昌豨也老實了一段時間,可是,他卻是在曹操搞定冀州,名望再次上升到一個新臺階的時候,又一次選擇反叛。

這一次昌豨很不幸,或者說終於折騰夠了,被于禁斬首。

昌豨這樣的經歷讓李易看一次牙疼一次,他就想不明白了,起兵造反都是有訴求的,名利忠義,大抵都是這些,再不濟衝冠一怒爲紅顏也可以理解,最起碼也算是個理由。

但昌豨反叛曹操是圖個啥?

李易都懷疑過那傢伙是個智障,但今天看到昌豨本尊,這人的智商顯然是沒問題的。

於是,這個問題就難住了穿越者。

李易並不介意招安歷史上有背叛污點的人,比如陳登,比如糜芳,特別是後者,那真是聲名盡毀。

但李易卻不介意,因爲李易會去思考背叛者背叛的原因,然後進行分析,分析自己是否能通過佈局安排,最大程度消滅可能讓那些人背叛的條件,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原本的背叛者完全可以成爲他的忠義之士。

通過這種策略,李易可謂是無往不利,收服了許多有着背叛經歷的人,但今天,卻是遇到了一個特殊存在。

昌豨,李易都不知道人家爲什麼背叛的曹操,根本無從下手,這還如何防患於未然?

至於是否要深入剖析一下昌豨的內心世界……

李易的確好奇,只是昌豨又不是美女,哪有資格讓李易花費那麼多的精力,何況還要擔着風險。

“雖未見過將軍武藝,但我是信得過宣高的,既然宣高如此褒獎,將軍武藝必然不差,惡來,取我寶刀贈與昌將軍!”

“多謝大將軍,不,多謝主公!”

對於李易的熱情,昌豨非常開心,甚至乾脆開口喊了主公。

見昌豨這般上道,李易身邊的人都投以了讚許的目光,但孫家兄弟卻是略有不滿,在他們看來,這個改口應該讓臧霸做表率纔是。

臧霸本人倒是沒什麼,他覺得昌豨就是一時太激動了,小事無需計較。

在場除李易之外,也就典韋察覺到了一些不妥,因爲李易手裡的好刀全都送人了,剩下的雖然也不差,但對上李易的身份就不夠看了,所以,典韋馬上就明白,自家主公其實是不待見這個昌豨。

然後典韋再看看旁邊開始露出欣慰笑容的軍師,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李易對三人的贈禮,表達了足夠的善意,而李易的部下除去蒯越那一聲明顯故意的發難,也沒有人爲難臧霸他們,至於臧霸等人更是非常乖順,雙方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讓這場見面生出波折。

於是,在歡快的氣氛中,李易下令擺酒飲宴,賬內氣氛再度高漲,在雙方刻意爲之的情況下,幾杯就下肚,儼然就已經成爲了老朋友。

酒過三巡,李易藉口散散酒氣,離開了大帳,並讓典韋將臧霸也喊了出來。

臧霸跟着典韋,很快就在大營邊上看到了李易,李易坐在一個木墩子上,旁邊還擺着一張小桌子,上面拜訪着酒具,顯然所謂散散酒氣,只是換個地方,換個人,再喝一陣罷了。

臧霸心中既有高興,也有緊張,快走幾步來到李易身邊,躬身道:“主公!”

李易一指旁邊的木墩,說道:“宣高,坐,惡來,你也坐。”

兩人依言坐下,不用的是,典韋很自然,他經常與李易坐在一起吃吃喝喝,但臧霸就比較緊張了,雖然李易的動作很隨意,似乎是在顯露親近,可臧霸卻不敢理所當然的接受。

明明是個魁梧壯漢,但臧霸只有小半屁股坐在木墩子上,而且落座的第一時間就給李易與典韋先後斟酒,明顯有奉承之意。

李易忽然有些理解臧霸的猶豫了,臧霸自己在琅琊的時候,雖然有過慘敗,兵力不多,百姓不多,但最起碼自在,只要別腦子一熱幹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基本不會有人與他唱反調,可現在呢,低頭哈腰乾脆就成了求生本能。

心中轉着念頭,李易對典韋說道:“惡來今後可多與宣高走動,宣高乃是良將,對你有益處,而且,宣高對軍中諸事也有許多不熟悉,我閒暇有限,你要多多幫襯。”

臧霸眼前不由一亮,李易之前雖然表現了不少的善意,但那些善意多少都有點虛,是能夠翻臉不認人的,但現在不一樣了,李易是親手幫助他梳理關係網。

對臧霸這樣原本自成一系的人來說,讓他加入李易麾下,事後被處理掉只是衆多麻煩衆多的一種,其他頭疼事還有很多,特別只能吃悶虧的那種。

比如李易很公正,願意爲他撐腰,但倘若某某敬酒屢屢無視他,某某看他總是面帶不屑,某某給他考覈的時候給他一箇中下,這些事情對普通人來說都是小矛盾,但對臧霸而言,卻完全能夠毀了他的仕途,而且只能吃啞巴虧,根本沒法子告狀。

李易顯然也是明白這種清晰存在的,所以,李易特意介紹了典韋給他認識,那麼將來臧霸如果因爲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受了委屈,卻又不方便找李易告狀,直接找典韋幫忙站臺就可以了。

世人都知道典韋品階雖然不高,卻是李易最最信任的人,只要他願意出面,臧霸絕對不會被人欺負。

臧霸感激了看了李易一眼,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道:“這一杯,敬主公!”

“這一杯,敬典將軍!”

臧霸連着喝了兩杯,李易與典韋也很給面子的喝了一杯,放下之後,這次李易親自給三人滿上,笑道:“我叫宣高出來,主要是想問一些事情的。”

臧霸趕緊表態道:“末將必然知無不言!”

相比上一次,這次臧霸說知無不言的時候要真誠的多。

感覺到臧霸的變化,李易很滿意,問道:“袁譚那邊的動向,你可清楚?”

見李易說起軍務,臧霸的表情也嚴肅起來,認真道:“啓稟主公,末將雖然未曾直接與袁譚交手,只是以騷擾爲主,但因爲擔心會遭遇袁譚反擊,所以一直都派人密切關注袁譚的兵馬動向。”

瞧了李易一眼,見李易微微頷首,臧霸便繼續說道:“袁譚從臨淄撤兵後,便一路退回了濟南,先是在土鼓縣駐軍,然後又往後撤到了東平陵。”

講到這裡,臧霸的眼中閃過一抹疑惑。

袁譚的撤軍在他的意料之中,李易大軍北上,袁譚不可能把大後方的軟肋暴露在李易的面前,故而撤兵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袁紹居然沒有支援,讓袁譚只憑自己對抗李易的大軍,而且,袁譚就算抵抗,也應該在最前線的土鼓縣才退,結果袁譚卻是額外退了一步,將土鼓縣讓出來,明顯是送了李易一個橋頭堡。

心中思索着,最後臧霸說道:“看袁譚動作,似乎是鐵了心要與主公一戰。”

李易微微點頭,問道:“宣高講的這些我都是知道的,只是,宣高覺得,袁譚與我交戰,他的勝算能佔到多少?”

臧霸很是乾脆的說道:“袁譚能有今日,全是仰仗其父輩,哪能是主公對手。”

李易大笑道:“莫要吹捧,我叫你說的是雙方戰力。”

臧霸嘿嘿一笑,這才答道:“袁譚勝算最多有兩成,而且,這兩成還是天意。”

李易又問道:“那換做是你,只有兩成勝算,你可敢一戰?”

臧霸搖頭道:“除非沒了退路,否則縱使破釜沉舟,也難有勝算,而現在袁譚明顯還留有退路,非要與主公交手的話,人心思退,那勝算就更低了。”

李易深以爲然,又道:“這麼說來,袁譚就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了,我懷疑他有所仰仗,宣高以爲如何?”

這次臧霸沒敢輕易開口,因爲袁譚的操作他真的看不明白。

李易輕笑一聲繼續說道:“不瞞宣高,最初得知袁譚沒有退兵的打算,我還以爲他與宣高達成了默契,準備聯手對‘敵’。”

李易只是隨口一說,臧霸臉色卻是驟變,急忙起身道:“末將與袁譚絕無瓜葛,還請主公明察!”

李易拉住了臧霸的手臂,安慰道:“你這是作甚,我之前的確有所懷疑,可宣高都親自入營,我豈會因爲無端猜測對自己人生疑?宣高真的多慮了。”

臧霸訕訕笑着起身,過了好一會他才確定李易真的只是隨口一說,而不是在試探敲打他。

因爲,之前袁譚的確拉攏過他,甚至還大包大攬的許了他一個徐州刺史的位置。

相比李易,袁譚真的很大方,李易的使者只是不斷的說着李易的英明神武,許諾之後肯定會重用,然後前途無量等等,但實質性的好處,卻是一點都沒說。

當時臧霸也有過彷徨,差點就選了袁紹,畢竟袁紹的許諾實在太誘人了。

但猶豫再三,臧霸最終還是倒向了李易。

李易的勢頭太猛,臧霸缺少與李易正面爲敵的勇氣,而且他在心裡做了一番對比,覺得袁紹能擊敗李易的可能性很低,他跟着袁紹很可能是玉碎的結果。

試想這一戰袁譚敗了,袁譚逃回河北老巢,可他呢,他的根基在徐州,他要是去了河北,將會成爲無根之萍,根本不會被重視。

而且,臧霸也對袁譚提出了同樣的要求,說自己要殺曹操與夏侯全家,袁譚考慮了兩天,然後纔回復說可以考慮,但不確定,總之就是模棱兩可的話。

這讓臧霸悚然一驚,又聯想到死的莫名其妙的前任冀州刺史韓馥,他最終徹底絕了投靠袁紹的心思。

安慰着讓臧霸再次坐下後,李易問道:“你距離青州比較近,消息也靈通,在你看來,袁譚是否與田楷有勾結?”

臧霸已經定下心神,認真思索之後,有些歉疚的說道:“屬下對此也有所懷疑,還特意讓斥候深入查探,但一直也沒發現什麼異狀,所以,並不敢肯定此事,還請主公見諒。”

李易稍稍有些遺憾,他雖然信心滿滿,可袁譚的迷之自信也讓他不敢大意,思來想去,李易覺得可能存在變數的只有田楷了,可偏偏又沒有證據。

最後李易搖搖頭,拋開的煩惱,既然判斷不出袁譚與田楷是否有暗中勾結,那就當他們有勾結好了,這樣就簡單了。

想通之後,李易臉上再度露出笑容,看着臧霸問道:“宣高可知道,我從一介白身,到今日成就,仰仗的是什麼?”

臧霸對這忽如其來的話題轉變有些不適應,下意識的稱讚道:“主公文韜武略,更有識人之能,今日成就,乃是必然!”

只聽李易問道:“我想考教一下宣高,如果明知道有人雖然才幹不凡,奈何腦後生有反骨,造反必叛,那麼,宣高以爲應該如何處置?”

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684章 大將軍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271章 典韋東遊記(上)第78章 天下?野心?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159章 誰更適合做荊州之主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510章 分兵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96章 祖茂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403章 荀攸第640章 步步進逼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571章 火燒蘆葦蕩第519章 戰、和、退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189章 典韋步戰天下第一第89章 兩個戲精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292章 玉璽,天子之物第553章 女中王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163章 襄侯,請留步!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84章 亂世百姓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600章 龐統第358章 袁術欲收呂布第286章 自家人第262章 火炕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590章 虞翻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603章 張苞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317章 諸葛瑾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200章 蔡小姐要關門打狗第324章 陸家欠襄侯一個人情第306章 又是劉表!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394章 徵南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