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

雖然陶謙並沒有直接答應李易的副院長邀請,但李易卻是知道,這件事已經成了。

陶謙不是孔融,不是榆木腦袋,他是官員多過學者,會自動從實用與可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李易的書院如果列一個校訓的話,“務實”二字絕對是排在前列的,陶謙基本不可能牴觸。

至於陶謙成爲副院,爲將來帶來的影響,李易覺得,基本是百益無一害。

陶謙在徐州任上表現的不好,不是陶謙無能,而是徐州的攤子再加上亂世的背景,妥妥的地獄難度副本,陶謙玩不轉很正常。

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就傳統官員的素質來考量,陶謙還是很合格的。

至於李易給陶謙安排的副院長,主要是讓他負責行政事務,相當於教務處主任,親自給那些預備役官員講爲官之道的機會並不多,所以,陶謙個人對書院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與李易爭奪個人崇拜。

但是,對於外界,陶謙的挺想就大了。

李易會不遺餘力的宣傳陶謙,讓他成爲書院的導師,成爲新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讓他享受一大堆有名無實的榮耀,讓世人看看陶謙在主動交出徐州之後到底得到了怎樣的優待。

甚至李易都決定,如果他提前稱帝的話,直接給陶謙封侯也不是不可以。

這種投資對李易來說只是小意思,但回報卻有可能極爲豐厚,比如今後的益州,還有長安的李傕郭汜,有了陶謙的事情做榜樣,他們很可能會在死戰面前選擇不戰而降,然後省下的人力物力,絕對是一比非常大的財富。

有了陶謙主動的配合,李易又是儘量給足陶謙兩面,徐州的交接過程非常的順利,只是兩天時間,徐州的主要事務便交接完畢,然後陶謙就提出了辭行,李易再三挽留之後,陶謙去意已決,於是李易攜衆文武官員,親自送出十里,並派出一支千人的隊伍“護送”陶謙及其家眷前往南陽,讓陶謙開啓仕途上的另一段旅程。

陶謙離開後,徐州的氣氛立即大變,原本的沉悶暮氣消散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朝氣蓬勃,李易麾下衆多將領請戰青州,但李易卻是下令大軍暫時駐紮郯縣,讓各部兵馬熟悉,方便今後協同作戰。

李易沒有選擇立刻北上青州,一個方面是爲了讓兵馬調整,另外是他的地盤擴展的太快了,李易不想出現後路不穩的情況,所以,在明顯佔據優勢的情況,他願意稍稍多花一些時間來穩定地方,而不是輕敵冒進,將大好形勢拱手讓人。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臧霸,臧霸的態度有些叫人來氣,臧霸已經明確表態願意投靠李易,甚至也聽李易調遣去青州騷擾袁譚,只是臧霸卻不夠痛快,他一直想要和李易談條件,想要繼續掌握麾下兵馬,找藉口不接受李易的改編,因此李易與他的接觸雖然順利,卻一直沒能達成最終協議。

對此,李易的態度非常堅決,官位,爵位,都好說,但有一點絕對沒有緩和餘地,那就是他的治下不允許成建制的私兵存在。

之前李易還和臧霸莫急,但現在陶謙都降了,臧霸要是死守着那點家當不鬆手,李易完全不介意直接滅了他。

要知道張遼這幫人可是磨刀霍霍幾個月了,正等着找人下刀呢。

就在李易坐鎮徐州,俾睨四方,順便等待臧霸最後態度的時候,冀州,鄴城,袁紹的府邸內氣氛卻是異常沉悶。

這次議事,袁紹麾下文武重臣,除了高幹與郭圖之外,基本到齊。

其中高幹是在幷州,而郭圖,卻是因爲出了點事情,被袁紹暫時趕出了鄴城。

除去這些的部下,在場還有一個稍稍有些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在豫州大敗而歸的曹操……

今天袁紹召集這麼多人,動靜雖然挺大的,但商討的還是之前的話題,青州到底應該怎麼辦,是固守,還是捨棄。

只是議事的結果也與前些時日差不多,衆人看法不一,讓袁紹左右爲難,無法做出決斷。

辛評、許攸,還有暫時離開鄴城的郭圖都認爲現在應當不惜一切代價固守青州。

他們的理由很明確,青州大半都是黃河南岸,現在固守青州雖然需要加派兵力,但位置畢竟背靠冀州,只要袁紹用上七分力氣就可以守住青州,可一旦放棄了青州,讓李易在青州經營個兩三年,那麼再想奪回青州就很難了,哪怕袁紹傾盡整個河北的力量都沒有絕對把握。

早些時候爲了說服袁紹,郭圖甚至不惜觸怒袁紹,直言李易麾下兵馬軍令嚴明,雖然殺氣不足,但軍容遠在河北兵馬之上,假以時日,比較戰力,河北兵馬怕是望塵莫及。

袁紹聽了這話自然很生氣,差點罵人,但郭圖涕淚橫流,一副死諫的模樣,馬上就得到了袁紹更多的好感。

但審配和逢紀卻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們認爲現在出兵青州,就是跳進泥潭,如果不能一戰大敗李易,讓青州戰事陷入僵持,公孫瓚與黑山黃巾必然異動,屆時袁紹將會腹背受敵,冀州的大好基業恐怕會就此毀於一旦。

袁紹一聽,覺得這個結果很危險,有點承受不起,但辛評那邊馬上又反駁,說李易這次北上雖然看上去很是威風,但接連吃下豫州、兗州、徐州,這是雖然是收穫,但在李易真正的消化掉之前,也是巨大的負擔。

所以,辛評信誓旦旦的保證,如果袁紹與李易在青州一戰,初期或許會有些艱難,甚至腹背受敵,但堅持三個月,肯定是李易先撐不住,如此可以大大挫敗李易的銳氣。

李易出仕至今都沒遇到過什麼打敗,一路順風順水,這次袁紹如果能在青州擊敗李易,意義非凡,甚至直接動搖李易根基,讓李易內部生出變亂也不是不可能。

而李易敗退之後,在袁紹大勝威勢之下,區區公孫瓚與黑山黃巾根本不足爲慮,乃是一統河北的最好時機,然後袁紹就可以以青州爲踏板,佔據中原。

袁紹被這番話說的大爲心動,但馬上審配與逢紀一方再次提出反對,認爲辛評與許攸這是在拿袁紹的基業冒險,是不負責的表現,其中稍有變數,袁紹的多年經營將毀於一旦。

然後許攸就開罵了,說那兩人是鼠目寸光,審配與逢紀也不甘示弱,直接罵了回去,若非有袁紹在,這雙撥人肯定會打起來。

於是袁紹就很頭痛了,選擇諮詢德才兼備的田豐與沮授,這兩人倒是的確與衆不同,他們建議袁紹可以求助與朝廷,讓天子下旨斥責李易,說他恣意攻伐,是爲國賊,搶據大義,然後號召天才有識之士共誅之。

袁紹對這個想法不是很感冒,現在不是董卓時候了,中原能拉起大軍的人已經很少了,而且,袁紹雖然想殺李易,卻不願李易與朝廷翻臉,他害怕李易直接稱帝,這會讓他陷入被動。

於是,這兩人又建議袁紹暫時與公孫瓚握手言和,藉口李易勢大,他們必須聯手才能自保,然後共同出兵對付李易。

只是,這次不等袁紹表態,作爲頭號大將的麴義就先行表示了反對。

麴義說公孫瓚已經是強弩之末,彈指可滅,此時若是言和,豈不是被天下人恥笑?

田豐想對麴義曉以利害,但麴義冷哼一聲,一甩衣袖,直接以身體不適爲由,轉身離開了議事大廳,然後衆人都是一靜,齊齊看向袁紹。

袁紹的臉色忽青忽黑,他如何看不出來,麴義看似是與田豐吵架,其實卻是在表示對他的不滿。

幽州戰事,硬仗,勝仗,基本全都是麴義打的,麴義的功勞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這很讓袁紹高興,同時也頭痛。

因爲袁紹允諾過,麴義爲他打下幽州,將來就把幽州封給麴義。

那還是袁紹與公孫瓚勢均力敵的時候,袁紹需要這樣的重利讓麴義爲他賣命,但隨着袁紹的優勢一步步擴大,他自己就能搞定公孫瓚了,於是,之前的承諾袁紹就不想認了。

如果麴義識相會來事的話,也應該主動推掉這個讓袁紹爲難的許諾,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麴義不止一次在私下裡說,幽州是他打下來的,今後幽州也是他的,讓袁紹非常不快,但礙於之前的承諾,他又不能說麴義的不是,只能自己生悶氣。

直到前段時間,李易北上,袁紹靈機一動,決定借李易的手,化解麴義給他的難題。

袁紹走了兩步棋,首先,他決定用幽州刺史的職務做餌,讓曹操全力抵擋李易,並以此試探麴義的態度。

麴義對此很生氣,卻沒有明確反對,因爲麴義覺得曹操區區閹宦之後,肯定不是李易的對手,就算是李易的對手,那也是李易名不副實,只要曹操敢在幽州伸手,他就敢讓曹操見識一下什麼纔是真正的精兵猛將。

然而袁紹卻以爲麴義是慫了,跟着又走了第二步棋,建議麴義帶他的本部兵馬進駐青州,任命麴義爲青州刺史,防範李易。

袁紹想的很好,只要麴義答應,那麼幽州剩下的戰事就跟麴義沒多少關係了,而麴義本身是悍將,再加上李易也不是好惹的,等他們雙方在青州殺得兩敗俱傷,袁紹就可坐收漁翁之利,順便再撤了麴義的青州刺史,反正麴義那時的實力必然大損,袁紹不怕麴義能興起什麼風浪。

這一次,袁紹碰到了麴義的底線。

麴義是悍將,卻不是完全沒腦子的莽夫,他雖然不怕李易,卻也知道李易兵多將廣,不好對付,既然如此,他除非腦子進水了纔會放棄即將到手的幽州,轉而去和李易拼命。

麴義果斷拒絕了袁紹出兵青州提議,袁紹無可奈何,這纔有了後來的袁譚與顏良出兵青州。

在那之後,麴義徹底明白,袁紹是肯定不會將幽州給他了,於是兩人的關係迅速惡化,像今天這樣的不給面子,只是無數次中的一次罷了。

袁紹畢竟是上位者,雖然恨不得掐死麴義,但他知道現在還不能那麼做,特別是在外有強敵的情況下,殺了麴義就是自毀長城,於是,深吸幾口氣後,袁紹看向左手邊一直不出聲,彷彿完全沒有存在感的曹操,問道:“孟德對此事怎麼看?”

袁紹說罷,卻見曹操只是微微低着頭,似乎是在發愣,袁紹心中暗歎了一聲,輕輕推了推曹操的手臂,再次喚道:“孟德?孟德?”

這一回,曹操終於有了反應,只見他身子一顫,趕忙看向袁紹,問道:“主公有何吩咐?”

袁紹抿了抿嘴,看到曹操這幅樣子,心中生氣之餘,更多的還是惋惜。

作爲好朋友,儘管事業越來越大,兩人在許多事情的看法上都有了分歧,甚至在曹操得了兗州之後,袁紹還開始對曹操警惕,就連讓曹操與李易死戰,也有着幾分故意消耗曹操實力的想法在其中。

後來,聽到曹操慘敗的消息之後,袁紹先是震怒,直接掀了桌子,甚至都放出要殺死曹操的話,可是,當他了解了具體戰報,並看到悽慘兮兮的曹操出現在他面前之後,袁紹一下就心軟了,他感覺自己很對不起朋友,曹操都這樣了,自己還算計他,實在太不夠意思了。

於是,袁紹便決定善待曹操,起初袁紹手下官員還頗有微詞,但聽說曹操的最後一支人馬也在投奔袁譚的路上全軍覆沒之後,大多也都沒了聲音,因爲曹操實在是太慘了。

所有人中,只有郭圖站出來,當衆質問曹操,說曹操如何如何不對,如何如何對不起袁紹的信任,罵得曹操當衆落淚,揮劍自刎,若非文丑眼疾手快,曹操已然身死。

那次袁紹是真的爲老朋友感到難過,對着郭圖破口大罵,將他轟出了鄴城。

不過沒過兩天,袁紹就給了郭圖一份閒差,讓他巡視城外田地,轉完一圈之後一切照舊。

因爲郭圖對曹操的發難,都是原本袁紹想說,卻沒能說出來的話,算是替袁紹出了氣,袁紹嘴上罵郭圖,是爲了朋友的情義,但真正讓他感覺貼心的,還是郭圖。

第722章 田豐剛烈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674章 前進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701章 副院長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717章 我要取顏良首級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95章 對不住了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196章 只爲取爾性命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33章 董卓問計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637章 將軍乃忠義之士第682章 禁酒令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403章 荀攸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307章 糜家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590章 虞翻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88章 心機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599章 段煨第613章 修仙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468章 軍令狀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348章 王璨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106章 我對不起司徒啊第465章 你只是個卑鄙小人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362章 火侯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540章 贈劍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468章 軍令狀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