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袁紹來使

對於張繡這個人,單單就才華來說,李易還是比較欣賞的。

跟着董卓的時候還不明顯,再加上張繡上面還有個叔父,那時候的張繡只是以個人武藝見長,但也闖出了一個北地槍王的名號,等到追隨曹操之後,張繡在北方戰場上的表現就極爲出彩了,立下了不少戰功。

只可惜,張繡殺了曹操的兒子曹昂,雖然曹操大度沒有直接追究,但這件事終究是個隱患,以至於張繡沒能綻放更多的光彩便早早亡故,不然曹魏五子良將,未必不能有張繡一席之地。

所以,張繡這人領兵打仗很不錯,是個好手,現在有了機會,李易自然是非常願意招攬的。

至於說兩人之間曾經的矛盾,那在李易看來根本不算什麼,歷史上張繡殺了曹昂、曹安民、典韋,這樣他都還能跟着曹操效力,到死也沒有做出任何反叛的舉動,對比之下李易與張繡之間的矛盾只是毛毛雨罷了。

更何況,張繡從來都沒有主動招惹李易,而是李易一直咬着張繡不放,現在張繡已經主動表露了投奔的意思,只要李易點頭接納,最多再給張繡一個臺階,今後兩人相處絕對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而且,李易如果招攬了曾經跟他有矛盾的張繡,這也是李易胸懷寬廣的表現,方便吸引更多的人才在今後投奔他。

唯一需要李易在意的就是張繡他們的軍紀問題。

西涼軍的戰鬥力很強,但軍紀也是最差的,當初李易雖然是故意找張繡麻煩,但也是張繡自己確實存在問題,連屠村這種事都做的出來。

李易當了這麼久的上位者,再加上如今還是亂世,他自然不會一根筋的因爲張繡曾經做過的惡事就將張繡拒之門外,不然天下就沒幾個可用之人了,不過,這也不代表李易就會選擇放任,在今後對張繡嚴加管束是肯定的。

爲了表示對張繡的誠意,李易少有的親筆寫了一封書信,送往南陽,讓人轉交張繡,表示在張繡入荊州之時,自己會親至南陽相迎,同時,李易還許諾入荊州後,會任命張濟爲中郎將,張繡爲騎都尉。

李易唯一的要求就是,張繡帶來的兵馬必須接受李易的改編調整,不能讓他們繼續率領舊部。

李易相信,張繡肯定會答應他的要求,而且李易也是要讓這種事情成爲一種慣例和規矩,今後不管是誰投靠他,麾下兵馬必須接受整編。

張繡的事情對李易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還要再等上一段時間纔能有定論,不過,糜竺那邊卻是實實在在的給李易送上了一大份的驚喜。

糜竺在廣陵上任之後,除去治理地方教化百姓,也花了很大力氣尋找地方上的有才之士,希望可以向李易舉薦,功夫不負有心人,糜竺的確有所收穫,比如他這次向李易舉薦的兩個人才。

一爲步騭,一爲張紘。

步騭原本是下邳人,在曹操入侵荊州的時候,步騭認爲時任下邳國相的笮融才能不足,肯定不能抵擋曹操,便早早的帶着族人逃離了下邳,前往廣陵落腳,觀望形勢,如果形勢危險的話,就準備繼續往南逃遁,遠離戰禍。

不過,沒等步騭繼續跑,李易就去了徐州,步騭認爲徐州有了李易,曹操就算不敗,也難大聲,便暫時留在了廣陵。

步騭在廣陵的日子主要就是耕種讀書,拜訪當地有才學之人,彼此學習探討,雖然時間不長,卻也傳出了一些才名。

糜竺聽說了之後,便登門拜訪,一番試探之後,認爲步騭才學不俗,便在書信中介紹了步騭的情況,向李易引薦。

至於張紘,卻是人家本身就有不小的名氣,而且張紘年長,有心出仕,糜竺的引薦其中有一半也算是張紘的自薦。

對於這兩位的出現,李易自然是非常開心的。

以江東二張的名氣,才華自然不用多說,張昭已經在他麾下麾下,如今張紘也出現了,李易自然要讓他們整整齊齊。

步騭,雖然名頭比二張稍微弱了那麼一點,但人家也是江東重臣,並且張紘所學頗雜,看其歷史上的表現,既能上馬治軍,亦可下馬治民,雖然單一方面拿出來都不是出類拔萃的程度,但人家勝在全面,李易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全才,甚至,讓李易給一個綜合評分的話,步騭還要在張紘之上。

張紘家中乃是廣陵大族,家中有不少產業,對與張紘李易便回信讓糜竺將張紘請到九江,李易自會與其相見。

而步騭這邊,李易瞭解到步騭是因爲逃難去的廣陵,並且他還有一些族人拖累,如今生活頗爲困頓,於是李易很大方的大手一揮,在襄陽給步騭劃了個宅子,讓他先帶着族人先到九江去,今後跟着大軍一起上路。

李易對步騭的大方程度讓身邊荀攸張遼等人頗爲不解,想不通李易欣賞步騭也就算了,爲何連帶步騭的族人也要照顧,荀攸問詢李易,但李易對此只是笑而不語,任由他們胡亂猜測。

如此又過了數日,魯肅從會稽傳回了消息。

會稽那邊整體順利,魯肅最先接觸到的是賀家,賀家的表現可謂是“驚喜”,在魯肅完全表露目的之前,賀齊便主動表示,懇請魯肅代爲引薦,他希望投身李易麾下,爲李易效力,建功立業。

對於賀齊的配合,魯肅自然不會推辭,這件事很輕鬆的就敲定了,然後賀家可能是爲了討好李易,也可能是爲了給賀齊的前程鋪路,非常大方的送出了兩千精銳家兵,供李易驅使。

賀家的情況,基本是在李易的預料之中,畢竟現在莫說東南,就是整個天下也少有李易的敵手,並且李易還很年輕,名滿天下,文武雙全,在當即亂世之中前程不可限量,所以,這時候賀家要是還梗着脖子跟李易作對,那不是勇敢,而是腦子不正常。

而且,這次魯肅奉命前往會稽,雖然是傳遞善意,請當地世家“上船”,這對於會稽世家來說是個機會,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份“最後通牒”。

現在上船的,是自家人。

拒絕的,那關係可就不好說了……

有了賀家的開門紅,魯肅在謝家那邊的交涉也沒什麼波折,主要問題很快就達成了一致,不過因爲謝家的女兒是給李易做妾,說出來不好聽,所以,謝家的意思是這件事情不要着急,容他們多準備準備,將事情辦得風光熱鬧一些。

對此,李易欣然應允,因爲謝家託的越久,事情辦的越大,送的陪嫁自然也就越多,李易實在沒有拒絕的道理。

然後就是李易非常期待的虞翻了,不過讓李易出乎意料的是,虞翻數日前離家雲遊,目前不在會稽,就連他的家人也不知虞翻跑到哪裡去了,魯肅算是撲了個空。

魯肅無奈,一番旁敲側擊之後,大概斷定虞翻並非是對李易有意見,故意躲着李易,於是只能作罷,將虞翻的事情暫且擱置。

和這些會稽世家交涉之後,魯肅又去見了會稽刺史唐瑁。

唐瑁那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況,不過魯肅告訴李易,唐瑁意志消沉,在和魯肅談話的時候,再度透露了想要辭官的想法。

對此,李易的處理還是老樣子,安撫唐瑁,讓他在會稽呆着,李易暫時並不想往會稽伸手,不然顯得他攻擊性太強,容易讓豫州以及徐州等地對他生出警惕。

到這裡,會稽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李易便準備返回九江,然後回到荊州,不過,在即將動身的時候,卻是耽擱了下來,因爲,袁術的使者到了,而且這個使者還是李易的熟人——許攸!

當初李易還是布衣之身,入盟軍大營求斬華雄,最先見到的就是許攸,也是因爲許攸的引薦,李易才能見到袁紹等人,因此,兩人雖然交往不多,但要說關係卻是不慘,故而,袁紹讓許攸爲使者,倒是非常合適。

不同於對天子使者的怠慢,荀攸到來的時候,李易是親自出城相迎,將許攸請如城中,然後大擺酒宴,讓一衆文武作陪,可謂盛情。

酒宴上,李易許攸比鄰而坐,荀攸與李易幹了一杯酒,感慨道:“攸一生識人無數,素來自詡勉強有幾分眼力,相人少有差錯,也時常以此自喜得意,然而,自從遇到襄侯,攸便再也不敢妄言善於相人了。”

李易給許攸將杯中酒滿上,好奇問道:“先生這話從何說起?”

許攸摸了摸嘴邊的兩撇小鬍子,說道:“當初初見襄侯,雖然襄侯一身布衣,但攸便知襄侯不凡,而襄侯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是叫攸佩服至極,即便是到了如今,這句話依然不時響徹耳畔,使攸勉勵自身。”

說到這裡,許攸對着李易躬身一禮,很是客氣,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副感謝李易“點撥”的模樣。

“哎哎,先生這話說的,當真是折煞人了,李易實在承受不起。”

李易伸手攙扶荀攸,臉上表情甚至還帶着幾分惶恐,完全沒有因爲荀攸話語中的恭維就感到飄飄然。

許攸看了李易一眼,緩緩坐起身,在旁邊坐陪的荀攸看着兩人動作,忽然笑道:“子遠這話說的可不太對啊。”

“哦?”

許攸轉頭看向荀攸,眨了眨眼睛,一臉真誠的問道:“不知在下哪裡不對,還請公達指正。”

兩人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彼此言語也很溫和,是以李易並未出言,而是一臉好奇的看着兩人,想知道荀攸或說什麼。

荀攸笑了笑,道:“子遠以相人之術自謙,又以我主做比,言我主有異於常人,然,我主如今貴爲一州之主,子遠此言豈不就是自相矛盾?”

“哈哈哈……”

許攸聽了荀攸的話,忍不住放聲大笑,頓時,廳堂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許攸的身上,不知道他這是爲何,即便李易心中也不明白,許攸倒是是想到了什麼。

過了好一會,許攸的笑聲才停了下來,似乎是笑得太厲害了,他還擦了擦眼角,這才搖頭說道:“公達卻是誤會了,我之所以用襄侯做比,是因爲攸乃是肉眼凡胎,雖然能夠識人,但只能識別俊傑,卻不能分辨英雄!”

隨着“英雄”二字出口,李易微笑飲酒,而再做張遼徐晃則是齊刷刷的看着李易,認爲許攸是讚歎李易乃當世英雄,一個個不由面露笑容,感覺與有榮焉。

不過,荀攸卻是看着許攸眯了眯眼睛,雖然臉上同樣有着笑容,卻是那種“職業化”的笑容,並非是法子真心的。

荀攸又問:“子遠這是何意,讓某好生不解。”

許攸笑了一聲,說道:“俊傑之人,何其多也!”

許攸起身伸出左手,對着廳堂中衆人示意了一遍,說道:“再做諸位,皆爲當世俊傑,當初攸初見襄侯,便以爲襄侯今後必爲俊傑,或是爲他人出謀劃策,或是領兵征戰一方。”

“等到後來,驚聞在長安誅殺國賊的那位李太白,其實就是當日溫酒斬華雄的李雲龍,攸震驚非常,但當時依舊認爲,襄侯只是俊傑翹楚。”

“直到襄侯舍長安,入荊州,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只是年逾功夫,便搖身一變,成爲荊州之主,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盟軍帳中初見,攸非是看對了俊傑,而是錯過了真英雄啊!”

話音落,許攸轉身看向李易,目光灼熱,完全就是一副小粉絲看到偶像的模樣。

不過,被許攸贊爲英雄的李易卻是沒有絲毫得意,相反李易非常謙虛,連連擺手道:“先生此言當真折煞我了,袁公在河北帶甲之士數十萬,威震天下,且四世三公知名,天下無人不敬仰,也只有袁公如此方爲真英雄,李易卻是萬萬不敢相比的。”

聽到李易對袁紹的讚許,荀攸哈哈一笑,重新坐回李易身邊,說道:“我主自然乃是英雄,但襄侯作爲後起之秀,崛起之快亙古未見,如今又得揚州,襄侯只要以荊揚兩地爲根本,待得兩三年後,襄侯麾下精銳怕是絲毫不弱於我主,中原之地難有人能與襄侯爭鋒,如此,襄侯還當不得英雄之名麼!”

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383章 劉表什麼都答應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348章 王璨第124章 賭一個涼王第765章 平原第77章 大丈夫有仇必報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626章 各有算計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540章 贈劍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4章 不臣之心劉玄德第468章 軍令狀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168章 殺還是不殺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590章 虞翻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359章 爲呂布謀兗州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750章 農商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552章 周瑜盜書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310章 請留步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603章 張苞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401章 殺機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772章 再壓一壓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701章 副院長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279章 諸葛亮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519章 戰、和、退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233章 在路上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175章 爲豎子不顧大局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423章 黃忠不知所蹤第233章 在路上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219章 使君啊!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36章 性格決定格局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479章 誰可爲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