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

因爲李易意外提起孫策,所以,雙方之間的這一場“和談”比楊弘的預計要順利的多,最起碼和談的第一階段是這樣的。

酒宴最後,賓主盡歡,甚至李易都喝的有點醉醺醺了,卻還不辭辛苦的親自將楊弘送到了住處,中途也是再三叮囑楊弘,要楊弘務必把孫策送來。

楊弘卻是因爲心中有事,不敢喝太多,謝過李易之後,不一會便寫下書信,附上自己意見與李易態度,叫人快馬送往壽春,交由袁術定奪。

而楊弘的這封信剛剛發出,李易的酒就醒了。

李易如今可是海量,除非一大幫人玩命的灌他,李易最多就是暈,根本不會醉,所以,李易之前只是藉着喝醉,嚷嚷幾句,讓更多人的知道他已經開始與袁術和談,同時也將關於孫策的消息散出去罷了。

之後,李易招來徐晃蒯越等心腹,和他們說了自己心裡的真正打算……

和談,和談,“談”可以,“和”卻是不可能的!

李易打一開始就沒想過和袁術握手言和,畢竟兩邊都撕破臉了,現在給袁術喘息時間,根本就是放虎歸山,李易還沒那麼愚蠢。

不過,雖然不能握手言和,卻不代表着李易無法藉着這個“和談”進一步的削弱袁術,同時擴大自己的優勢。

按照李易的推算,孫策並非袁術心腹,袁術有很大可能接受他的提議,而袁術一旦同意,便是落入了李易的算計之中。

首先,袁術只要答應交出孫策,就不會出現孫策不顧廬江,直接領兵北上,與袁術一同抗擊李易的局面。

其二,則是直接逼反孫策,讓孫策提前自立門戶,反了袁術。

小霸王孫策,自然是很厲害的,但現在的孫策終究是有些年輕,本身也沒有後來平定江東的霸氣,再加上他帶領的兵馬也不算多,所以不管是袁術,還是李易麾下的那些人,很多都低估了着孫策所能發揮的能量。

歷史上的孫策能平定江東,威風八面,甚至連曹操都發出了“難與爭鋒”的感慨,這固然說明了孫策的本事,可是,李易卻是認爲,孫策能取得那般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力量之外,他身邊那些人才的輔佐同樣不可忽視。

看看孫堅給孫策留的都是什麼人,程普、黃蓋、韓當,這些人雖然暫時名聲不顯,卻都是跟着孫堅久經沙場的人物,晚些年各個都是三國名將。

再加上孫策自己籠絡的人,如諸葛瑾、周瑜以及魯肅他們,也都是當世智囊,這樣的一堆人湊在一起,那就是一支文武兼備的黃金團隊,儘管現在這支團隊還沒有到齊,卻也差不多了,試想這麼一個豪華團隊要給李易搞事情,他能發揮出多大的破壞力?

李易不怕孫策,但也不想多添變數,索性就直接藉着和談的機會,讓袁術去算計孫策,徹底斷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而這份關係一斷,也就到了孫策自立門戶的時候了。

孫策的野心在打下吳郡的時候就已經有苗頭了,當時孫策想當吳郡太守,但最終謀劃失敗,反而是給許貢做了嫁衣,孫策自然是不服的,但他也沒辦法,因爲當時的袁術威勢太大了,不得已,孫策只能安奈下去,等待機會,然後就成了攻略廬江的大將。

只是,那時孫策雖然領兵在外,但對於袁術來說,孫策依舊是掌中物罷了,不管讓孫策幹什麼,孫策都只能聽之任之,可如今袁術自顧不暇,對孫策的掌控力自然是直線下降,孫策也終於有了自立門戶的本錢和最根本條件。

不過這畢竟是大事,孫策是不可能一拍腦門就做決定的,但李易又不想讓這個不穩定因素拖延太久,所以,李易就藉着和談推了一把,只要孫策得到了李易想要見他的消息,自然能想到李易是要他的性命,而這時袁術的命令也傳過去,不管是明着說,還是找個藉口把孫策調回壽春,孫策肯定都是不願意的,而他想要拒絕,只能反了袁術。

一旦孫策自立門戶,對於如今風雨飄搖的袁術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不知道將會給多少人樹立起榜樣,自然也會在再一次動搖袁術軍心,相應的,對於李易的壽春攻略,則是大有裨益。

至於孫策自立門戶之後,是否會調轉頭來與李易拼命,李易卻是不擔心的。

因爲孫策背叛袁術,與袁術就成了仇敵,在這種情況下,孫策還想跟袁術合作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李易猜測,孫策之後的動作很大可能是趁着李易與袁術爭鬥的間隙在揚州取得屬於他自己的地盤。

在李易將自己的想法與自己身邊的幾個下屬說了之後,自然是收穫了許多的讚許與馬屁之聲,說他料事如神如何如何,李易對此還算淡定,沒有直接表現出志得意滿的神色,只是讓衆人整軍大軍,不可大意,務必做好隨時進軍的準備。

事情不出李易所料,那日酒宴之後僅過了一天,楊弘便帶來了袁術的回覆,袁術願意答應李易的要求,將孫策送給李易,換取李易退兵。

對此,李易與楊弘擊掌爲誓,還主動提出爲袁術保密,然後整個人就徹底放鬆了,日日飲宴,就好像已經做好準備撤兵了一般,楊弘對此自然是樂意至極,每天就笑呵呵陪着李易飲宴,可他不知道的是,被袁術派去代替孫策掌軍的李豐已然人頭落地!

……

皖縣城外,孫策中軍大帳。

帳內將官十餘人,其中大半都是一臉驚駭,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眼前事情是真的。

就在剛剛,李豐手持袁術軍令入營,孫策依例召集衆人迎接,然後李豐當衆宣佈,壽春戰事緊急,需要孫策回去參與壽春防衛之事,至於原牽制廬江兵馬,則由李豐接管。

大多數將官聽到這個消息雖然感覺有些意外,但想想也是理所當然,因爲孫策的勇武有目共睹,在廬江的戰事雖然一開始難分上下,但現在已經是孫策佔據上風,陸康困守孤城,就這些表現來看,孫策是非常不錯的,那麼讓他回去守壽春也是理所當然。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李豐剛剛宣讀完了軍令,還沒等他將軍令交給孫策,就見一刀刀光閃過,然後李豐那顆大好頭顱就落在了地上。

緊跟着,帳內的程普,黃蓋,周泰等人也紛紛動手,幾乎是一瞬間就將李豐帶着的幾個人給殺了個乾淨。

如此驚變着實嚇壞了衆人,有兩個校尉見勢不妙想衝出大帳,更是被孫策親手格殺,然後那些將官們全都老實了,站在那裡不敢亂動,只是他們的神色卻是又迷茫又恐懼,根本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孫策按刀而立,目光環視衆人,冷聲道:“諸位,可知我爲何要殺李豐?”

這時孫策的親兵已經衝了進來,將大帳四周團團圍住,孫策身邊又有程普、黃蓋、韓當、周泰四將守護,威勢不凡,一時間根本無人敢回答孫策問話。

孫策冷哼了一聲,一擡長刀,指着李豐那死不瞑目的頭顱道:“袁術謀逆,行不臣之事,背叛天子,罪大惡極,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孫某早就有意殺之,好匡扶社稷,然當時孫某手下無兵無將,這纔不得不暫時依附袁賊之下,另謀時機!”

“如今,李——李襄侯,出兵揚州,袁術連戰連敗損人失地,已現頹勢,孫某以爲這正是我等反正時機,爾等以爲然否?”

“嗯?”

孫策問話,見衆人還是畏懼不敢言語,便冷哼了一聲,衆人一個激靈,紛紛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

孫策眯了眯眼睛,繼續道:“李豐乃是袁賊心腹,今日一旦讓他領兵,將來爾等便要與朝廷作對,使祖宗蒙羞,縱然袁術敗亡,爾等亦是從賊,難逃罪責,我想,再做應該不會有人執迷不悟吧?”

衆人紛紛搖頭,李豐腦袋都沒了,這時候誰要是往袁術那邊站隊,怕不是當場也得掉腦袋?

“好!”

孫策讚了一聲,道:“既然爾等明白這道理,那麼今日我殺李豐,然後率領爾等撥亂反正,想來大家都是願意的吧?”

衆人互相看了看,紛紛低頭道:“我等願追隨將軍!”

“善,取文書筆墨!”

孫策喝了一聲,便有侍衛送來書卷,孫策接過攤開,道:“我等既然要波亂反正,當先要做的便是正名,孫某這裡有一封討袁檄文,諸位來看看,若有意,便與孫某一同署名,若是不願,儘管離去,孫某絕不阻攔!”

孫策說罷,將帶血的長刀放在了書卷邊上,然後退後一步,那些將校們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走上前,低頭去看孫策讓他們署名的東西。

只是這一看之下,好多人腦門上都冒出了汗。

這檄文與其說是檄文,其實根本就是在罵袁術,從袁術的祖宗輩開始罵,然後是袁術他老子,最後纔是袁術本人,從大義到私人德行,將袁術扒了個乾乾淨淨,毫不客氣的說,誰在這東西上署名,基本就代表着和袁家不死不休。

想到袁家的威名,衆人一時沒人敢動,見狀,周泰冷哼一聲,上前提筆刷刷的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後直接將筆塞到了一個校尉手裡。

那校尉看看手中的筆,又看看周泰,臉色灰敗,他知道簽了這個,袁術肯定會弄死他,可不籤,馬上就會被孫策給弄死,當真是左右爲難。

不過,感受着周泰那殺意滿滿的眼神,他終究還是嘆了口氣,哆哆嗦嗦的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好!”

孫策拍了一下手,笑道:“李校尉,今後就是自家兄弟了,將來但有孫某富貴,絕不讓校尉受分毫委屈。”

“豈敢豈敢。”

那校尉心中發苦,不過表面上卻不敢表露,今天這事他只能是認了。

孫策呵呵笑了笑,伸手示意了一下,一個親衛捧着一個托盤走了進來,將托盤放在了那校尉的面前。

那校尉疑惑,問道:“將軍這是何意?”

孫策拱手道:“方纔孫某不得已行事有些魯莽,讓李校尉受驚,這區區薄禮,權當賠罪!”

說罷,孫策示意對方打開看看,那校尉遲疑了一下,掀開托盤上的黑布,只見托盤中有十塊碼放的整整齊齊的金餅,讓他眼前一亮,原本被孫策威逼的鬱悶也少了許多,畢竟他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校尉罷了,他的命還真不值盤子裡的那些金餅。

“這,這就多謝將軍了。”

那校尉原本還想推辭一下,不過轉眼就明白,孫策這是恩威並施,他若是不收下,說不定哪天腦袋就沒了,所以他只是道了聲謝,便收下金餅站到了一旁。

恩威並施的手段雖然俗套,卻是真的好用,原本衆人被孫策逼得左右爲難,現在一邊有了金錢鋪路,天秤自然就傾斜了。

於是,在那個李校尉的帶頭之下,很快又有幾人在檄文上落款,然後領了錢財,孫策見狀很是滿意,正要開口嘉獎幾句,卻見一個姓張的校尉忽的拿起了孫策放在文書旁邊的長刀,用力向着孫策斬來,並大聲罵道:“孫策小兒,你忘恩負義,我爲主公殺你!”

那人的動作很是突然,將許多人都嚇了一跳,然而孫策卻是神色從容,嘴角甚至還有冷笑,他剛纔將刀放在那裡就是爲有心人準備的,沒想到還真有人上鉤了。

眼看那校尉的刀快要落到孫策身上了,孫策身形微微一斜,然後右腿猛的甩出,如同虎尾一般,落在了那人的腰間,然後就聽一聲慘叫,那人長刀脫手,一百五十多斤漢子直接倒飛出去老遠,在地上滾了幾滾,然後整人就如同散架了一般,仰躺在地上,若非手臂還能動一動,簡直就像是死了一般。

衆人見狀,盡皆面露驚駭之色,既驚訝於孫策的武力,也感慨他的心狠,因爲孫策的一腿顯然是將那人的腰給掃斷了。

孫策收腿站定,神色依舊,目光緩緩轉向那些還沒簽字的人,那幾個人頓時感覺脊背發涼,生怕孫策殺人,有人更是直接伸手拿筆,想要抓緊署名,但孫策卻是伸手擋在了那篇檄文上面。

眼看着幾人緊張的臉上都冒汗了,孫策微微笑道:“張叢心向袁賊,執迷不悟,論罪當殺,所以,不如就由幾位送他上路吧?”

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54章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86章 我有個遠房侄孫女第740章 馬超第455章 陳登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266章 一錯到底第693章 翁婿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701章 副院長第60章 封官許願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103章 閨蜜是用來插刀的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639章 陳到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279章 諸葛亮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654章 以死謝罪第164章 讓權第706章 臧霸第124章 賭一個涼王第750章 農商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519章 戰、和、退第524章 陸康身死第543章 李襄侯單刀赴會,孫幼臺納頭便拜第510章 分兵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613章 修仙第88章 心機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623章 算計豫州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279章 諸葛亮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240章 從寬發落第507章 下邳急報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482章 不接招第613章 修仙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143章 我一肩擔之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608章 親情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701章 副院長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581章 請襄侯北上勤王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726章 東平陵內亂第732章 趙雲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32章 專爲太師而來?第76章 陛下是否高祖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