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

衆人正等着李易做決定,卻見一個斥候上前,對李易說道:“啓稟將軍,軍陣外有幾十名百姓,自稱是黎陽城中之人,聽聞主公要收復黎陽,特在外求見。”

最近因爲李易戰敗袁術的消息越傳越廣,李易的名聲自然是扶搖直上,已成爲荊州百姓眼中擎天柱石一般的存在。

但凡李易兵馬所過之處,經常會遇到百姓來給他獻上美酒美食,甚至還有送上自家閨女的,想要以此來表達他們心中對李易的感謝。

李易對軍紀方面要求很嚴格,他自己自然以身作則,是以對於百姓的贈禮,李易全部推掉了,不過,對於求見的百姓,李易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哪怕再忙,也會抽時間與百姓說上幾句話,關懷一下他們的生活,問問他們的難處,以此安定百姓,同時也是給聚攏民心。

現在又有百姓求見,而且還是黎陽的,左右李易還沒想好如何應對何曼等人之事,便點了典韋與郭嘉,讓那斥候帶路,先去見百姓。

很快,李易到了軍陣外面,就見一排老頭子正站在不遠處等他,看到李易後,衆人紛紛下拜,李易不敢託大,趕忙下馬,示意衆人免禮,然後問道:“諸位長者,不知因何事要見李某?”

爲首的一個老者,不顧阻攔,再次向李易拜道:“還請襄侯爲我等做主啊!”

“請襄侯爲我等做主!”

隨着那老者動作,其他人也紛紛再次拜了下去,李易眉頭微不可察的皺了一下,將爲首老者攙扶起來,溫聲道:“不知諸位有何冤屈,李某雖然不是劉使君,但朝廷既以李某爲徵南將軍,統御荊州戰事,若有人欺辱百姓,還是能爲大家做主的。”

李易話是這麼說,心裡卻是有些忐忑,該不是自己的兵犯了軍紀吧?

見李易語氣誠懇,這些人紛紛起身,爲首那老者擦擦眼角,指着黎陽方向道:“襄侯,那城中的何家兄弟,當真不爲人子啊!”

“哦?”

李易一怔,有些意外,旋即問道:“到底何事,還請老丈細細道來。”

老者深吸一口氣,似是想起了什麼極爲難過之事,眼淚簌簌留下,哽咽着將事情講了出來……

今次袁術入侵荊州,雖然連連破城,殺人不少,也有就地向荊州百姓徵糧的舉動,但相比較袁術當初離開南陽時的那種近乎於刮地皮一般的作爲,其實已經收斂了許多,最起碼沒有直接向普通百姓舉起屠刀。

因爲袁術是相當看重荊州的,袁術想要讓荊州成爲他爭奪天下的大後方,所以,袁術雖然打仗打得很兇,但擔心百姓太過敵視他,所以每打下一城,袁術立刻就會發出安民告示,並明令不允許麾下兵馬肆意劫掠百姓。

這也是爲何之前袁術在江夏打下了不少城池,卻沒有出現大規模逃民的情況。

可是,這個情況在黎陽卻是發生了變化。

因爲攻打黎陽的主力乃是何曼等人的舊部,且死傷相當慘重,何曼等人心中有着很大的怨氣,但他們不敢對袁術表露出不滿,便將怒火撒在了黎陽的百姓身上。

被袁術任命暫駐守黎陽之後,何曼等人便藉口清除黃忠殘餘兵馬,開始挑揀城中那些曾派出青壯支援黃忠守城的大戶人家下手,火殺或搶,但有抵抗,便是滅門絕戶,手段很是殘酷。

袁術的軍法官也知道這一戰死人太多,全軍上下都有怨氣,而且袁術讓何曼等人留在這裡,也隱約有給黎陽一點“教訓”的意思,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了何曼他們的舉動。

於是,何曼等人之後的動作越來越大,目標已經不再是針對那些參與守城的個別大戶,而是開始隨心所欲,彷彿回到了當年當黃巾賊的日子,看上哪家,就對哪家下手,不知搶了多少財物,壞了多少女子,又殺了多少性命。

等軍法官察覺到了何曼有些過了,想要以軍令勸阻的時候,事態已經有些控制不住了,想向袁術請令,結果卻得到了袁術兵敗的消息。

於是,軍法官傻眼了,何曼等人也冷靜了下來,開始約束手下人的行爲,大概他們也知道,太過胡作非爲,李易很可能比袁術跟容不下他們。

今日在這裡求見李易的人,基本都是家中被何曼禍害過的,他們與何曼可謂是已經成爲死仇,這纔想叫李易給他們做主。

爲首老者哭哭啼啼的說完,向李易拜道:“還請襄侯爲我等做主,何曼那些畜生簡直不是人,我那可憐的兒媳,甚至那麼點的小孫兒他們也都不放過,簡直就是畜生啊!”

其他人也紛紛再次拜道:“請襄侯爲我等做主!”

李易沉着臉,喘着粗氣,他有些被氣到了,不光是惱怒何曼等人的行徑,也氣自己,黎陽城裡這麼亂,自己這邊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唯一讓李易有點慶幸的是,何曼開的條件太高,否則李易要是答應了他們的請降,現在就只能食言了。

李易深吸一口氣,道:“諸位儘管放心,李某雖然不才,卻知爲官者當保境安民,這世上一切害民之人,皆爲李易仇敵!”

李易說罷,這些百姓頓時大鬆一口氣,立刻就要向李易道謝,不料郭嘉卻上前一步道:“主公不可!”

衆人紛紛看向郭嘉,李易神色詫異,典韋瞪大眼睛,那些百姓先是錯愕,旋即想到了什麼,臉色紛紛變了,再看郭嘉的時候甚至已經帶上了些許怒意。

李易眨了眨眼睛,先是納悶,但很快,心中閃過一絲瞭然,暗暗搖頭,然後問道:“奉孝,爲何不可?”

郭嘉正色道:“主公,嘉聽聞何曼等人惡行,亦是氣憤非常,恨不得將之手刃,可是,如今我軍與袁術連番作戰,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而城中何曼等人卻是以逸待勞,主公此時若強行攻城,必然損傷慘重,所以,屬下還望主公三思。”

典韋眼睛頓時瞪得更大,他雖然知道郭嘉這傢伙不是什麼特別正派的人,但大是大非還是有的,而且,以自家主公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容下何曼那些人,那麼,郭嘉爲什麼還要這麼說,難不成是喝酒喝太多,腦袋壞掉了?

典韋只是心裡疑惑,可那些百姓們卻是慌了,何曼與他們乃是生死仇敵,勢不兩立,他們之所以會求到李易面前,也是因爲聽說何曼他們很可能會歸降於李易,一旦如此,他們將來則復仇無望,除非是殺官造反,可他們又根本沒有那個膽量。

本以爲以李易的名聲,聽到情況必然會爲他們做主,事實也的確如此,可哪想李易已經答應了,卻有個病秧子跳出來橫叉一槓,這可如何是好?

一個老頭脾氣有些爆,雖然明知道郭嘉多半是李易心腹之人,自己不好得罪,可他還是忍不住質問道:“你這話是何意,難道就讓襄侯坐視何曼那等悖逆之人逍遙世間,繼續禍害我等百姓不成?”

郭嘉看了李易一眼,然後打量了一眼那老頭,搖頭說道:“非也,非也,若何曼投入我主麾下,以主公之英明,必然對其約束,讓其改過,將來自然不會再行惡事,而且……”

頓了頓,郭嘉輕笑一聲道:“何曼早知我家主公到來,雖然已有歸降之意,但必定也做好了守城準備,此時攻城,我主麾下兵馬少說要有上千人死傷,我主被朝廷任命爲徵南將軍,責任重大,如今袁術未滅,卻因一時之怒在小小的黎陽損失這許多兵馬,於將來大有不利,所以,嘉還請主公莫要衝動,嘉願入城憑三寸不爛之舌,讓何曼等人出城歸降。”

郭嘉語速很快,而且有理有據,那老頭根本找不到突破點,除非是以大義來壓李易,可他心裡有點犯怵,並不敢把矛頭指向李易。

無奈,老者只能看着李易,眼巴巴的,滿是懇求之色,其他人也跟他差不多,只是相比第一次相求的時候,要誠懇的多。

李易臉上浮現一抹糾結之色,良久之後,幽幽嘆息一聲,道:“奉孝所講,乃是穩重之言。”

一聽這話,老頭他們臉色頓時就是一白,暗道沒戲了。

然而,下一瞬,卻見李易話鋒急轉,又道:“然而,李某自爲官之日起,便曾告誡自己,縱使將來有萬千險阻,哪怕粉身碎骨,也絕對不可辜負百姓,所以……”

李易俯身將那些再一次向他下拜的老者扶了起來,一字字的說道:“何曼等人既然有如此惡行,李易就絕不會允其投降,更不會讓其活命,諸位,請拭目以待!”

說罷,李易便轉身上馬,帶上典韋飛快的走了。

郭嘉卻是慢了一步,對着那些人恨恨的說道:“爾等只顧念自己家仇,卻不顧我家主公難處,虧爾等也是荊州子民,可對得起我家主公的辛苦拼殺!”

說罷,又氣鼓鼓的瞪了這些人一眼,郭嘉方纔上馬向李易追去,留下衆人你看我,我看你,神色複雜。

回到軍陣中後,典韋再也忍耐不住,問道:“主公,剛纔到底爲何,爲何沒有直接答應他們?”

李易笑了笑,看向剛剛追上來的郭嘉,郭嘉會意,看着典韋反問道:“這幾天裡,主公見過的百姓,沒有一千,也該有七八百了,最先,百姓只是感激主公爲荊州驅逐袁術,後來,有百姓希望主公接濟糧食,也有百姓因爲家園被毀,希望主公能給予安頓。”

“主公志存高遠,且愛民如子,自然全都一一應允,相應的,百姓也會記下主公恩德。”

典韋連連點頭,問道:“可今天爲何這般?”

郭嘉笑道:“惡來可有注意那些百姓的衣衫?”

典韋搖頭,他是個粗人,尋常哪會注意別人穿什麼衣服。

郭嘉只好爲他解釋道:“這些百姓雖然是自黎陽逃遁而出,但看其身上衣衫,比你我不差分毫,可見原本都是城中大戶人家,這些人的學識,見解,都不是一般百姓能比的。”

“尋常百姓多淳樸良善,危難之時主公爲他們做主,主公的恩德他們能一生都記得,甚是世代感恩,可同樣的事情落在那些富貴之人身上就不同了,這些人花花心思太多,他們有難時主公爲他們做主,他們固然會感激,但也會很容易生出一些別的想法,特別是主公答應的太過乾脆,難保某些人不會認爲,主公幫助他們乃是理所應當!”

“所以,這時就要有個‘小人’出來爲難一二了,若所料不差,待黎陽安定之後,這些人定有勞軍之物送上。”

典韋若有所悟,但還不是很明白,郭嘉便道:“惡來早年想來很少吃到酒肉,自當認爲酒肉珍貴,如今主公待你甚厚,除去俸祿,還多有賞賜,讓你能夠頓頓酒肉,如今你可還覺得酒肉有當初那般香甜?”

典韋先是點頭,這下他完全明白了,但馬上又連連搖頭,瞪着郭嘉大叫道:“你詐我,對俺來說,只要主公給的,不管是酒肉還是糙米,全是香的!”

李易聽到這裡,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道:“行,今後一個月你就別飲酒了,只喝清水。”

典韋的臉頓時就苦了起來,李易不再打趣他,而是認真道:“世人多是如此,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就不珍惜,奉孝所說很是在理。”

郭嘉當即奉承道:“主公之言精闢!”

李易笑笑,繼續道:“奉先今日也給我提了個醒,雖然都是荊州之人,但世家大戶與尋常百姓,卻不可同樣眼光看待,更不能以同樣手段駕馭。”

“之前在宛城侷限一地,城中大戶不過數十,爲得其支持,可挨個登門,以名利誘之,或以情動之,然今後掌握整個荊州,其中世家大戶多如牛毛,暗中關係更是盤根錯節難以理清,想讓這些人盡數爲我所用,其困難恐怕百倍於宛城。”

“唉!”

說到這裡,李易忍不住嘆了口氣,他是真的感覺苦惱,奪天下,沒有世家的人才支撐是做不到的,但世家這個東西吧,卻是讓人又愛又恨!

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514章 摧牆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134章 荊州一年可下第600章 龐統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136章 你就從了老爺吧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604章 活死人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624章 謀定第97章 居然是你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27章 見袁隗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651章 將計就計第552章 周瑜盜書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286章 自家人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515章 陳蘭,願降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427章 誰爲荊州牧?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550章 請襄侯出兵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544章 一言爲定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96章 祖茂第430章 黃忠的眼淚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219章 使君啊!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772章 再壓一壓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606章 翼德,保重第92章 疑兵之計?第757章 這仗怎麼打?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417章 程昱的禍水東引第80章 屠村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540章 贈劍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433章 軍元券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590章 虞翻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22章 再遇魏續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渙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560章 殉葬第712章 袁譚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724章 爲了青州百姓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211章 地上涼,穿鞋第240章 從寬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