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四方反應

在傅巽道出如今局勢嚴重,讓劉表將問題甩給朝廷的時候,袁術折騰出來的大動作,也終於傳遍了天下。

先說最北邊的公孫瓚,聽到這消息,當真是嚇了一跳,沒想到那位袁公路竟然是這麼得有種,緊跟着公孫瓚就是大喜過望,喊來幾個文士,略一琢磨,隔天就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將袁術的個人行爲擴大到了整個袁家,對袁家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赤果果的批判,最後更是以大漢江山絕對擁護者的身份表示要與袁家這個造反派戰鬥到底,不死不休!

與鄰居的幸災樂禍不同,據說袁紹收到袁術稱王的消息後,當晚就隔空對着南方大罵了袁術足足一個時辰,差點都吐血了。

如今袁紹在河北形勢可是大好,與公孫瓚之間戰事明顯佔據上風,恰恰公孫瓚過年的時候又與劉虞生出矛盾,袁紹只要妥善利用這個關係,完全有希望在今年秋收前將公孫瓚徹底擊垮,然後回軍青州,打掉田楷,進而完全拿下北方四州。

到了那時袁紹別說是稱王了,哪怕是那啥……也都有了資本,可是袁紹萬萬沒想到,自家那個愚蠢的弟弟竟然在這時候造反了,直接讓袁家陷入衆矢之的!

爲此袁紹不得不忍痛對冀州部署做出改變,暫時擱置了攻略幽州的計劃,開始平安聯絡各地世家望族,他必須讓世人相信,袁術的胡鬧僅僅代表他個人,袁家絕對沒有反叛之心。

還有就是徐州陶謙了,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得知袁術消息後,先是震驚萬分,隨後就是鬆了口氣,無比慶幸袁術的第一個下手的目標是劉表,而不是他陶謙。

趙昱曹豹等官員知道情況後,曾經聯名建議陶謙,請陶謙趁機發兵揚州,抄袁術後路,縱然不能取勝,但也可以給袁術施壓,緩解荊州困局,讓袁不能成勢,給朝廷爭取時間,當然,之後他們這些人也能撈上一大筆功勞。

但陶謙卻是拒絕了這個非常不錯的提議。

徐州兵力不濟是個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爲陶謙非常畏懼袁術,生怕救了荊州之後,袁術會轉過頭來打徐州,誰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有人幫他,陶謙可不想待人受過。

於是,在荊州最需要支援的時候,陶謙這個最方便伸出援手的一方大員,卻是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般,繼續過着他自己的小日子。

豫州,作爲劉表和袁術兩家共同的鄰居,刺史周昕的反應相比陶謙更讓人大跌眼鏡,因爲周昕竟然在這時候向朝廷遞了辭呈,要撂挑子走人。

周昕這是明顯的不作爲,甚至還有些好笑,但仔細想想周昕與袁家的關係,周昕所爲,其實也是無奈。

再然後就是曹操了。

最初呂布的突然到來讓曹操有些警惕,但曹操新得兗州,文臣武將上下一心,士氣正宏,所以並不畏懼呂布,只要呂布敢齜牙,曹操就敢帶人殺過去。

但袁術稱王的消息傳來後,曹操也開始緊張了,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呂布與袁術有勾結,雖然曹操不認爲有袁術相助,呂布就能比自己強,只是那樣一來變數就多了,難免會出差錯。

不過隨着時間一點點過去,曹操卻是漸漸放下心來,因爲呂布那邊雖然天天都在整軍,可曹操幾番試探之後,卻發現以呂布軍中儲備,別說遠征,就連在兗州本地長期作戰都消耗不起,這也就說明,呂布縱然對他有所想法,但也不會將袁術牽連進來,那就好辦了。

但曹操的心情是註定無法平靜的,沒過兩天,又有消息從南陽傳來,說是曹操的使者毛玠被劉表給拘押了,原因是曹操與袁術有勾結,而且還是人證物證都有!

曹操起初對此很不屑,認爲是無稽之談,但稍加打探之後,整個人腦袋都大了一圈,因爲這事兒竟然是真的,而且,劉表還把這消息送去了長安,曹操當時氣得都想給劉表扎小人了。

不過,這天下之中,比曹操頭大的人卻是還有不少,在袁術稱王的消息傳入長安後,本就很糟糕的朝堂徹底成了一鍋爛粥。

最先有朝臣建議調遣兗州,徐州,豫州三路兵馬合力圍剿袁術,但衆人稍一討論,就發現哪家兗州,徐州兵馬都不好動,就豫州最爲清閒,或許可以圍魏救趙,結果不能朝廷下令,周昕的辭呈就送來了……

然後又有人說請皇甫嵩朱儁兩位老將軍出馬,兩位老將軍也不含糊,表示完全沒問題,只是手裡沒兵啊,這得大家想想辦法,於是所有人都看向李傕郭汜等人,結果人家笑而不語,要兵權,沒門!

這兩個法子雖然沒能安排下去,但也算是靠譜,可之後朝堂上的討論,就亂了,什麼亂七八糟的主意都有,有請袁紹南下去對付袁術的,有讓李傕掛帥的,最後甚至還有人說要不就認了袁術的楚王,暫時安撫……

幾天討論下來,小皇帝最後是流着眼淚對滿朝文武發問,泱泱大漢難道無人?

羣臣羞愧俯首,無顏面對帝王。

就在這時,李傕卻是站了出來,出乎意料的保舉李易爲徵南將軍,讓李易調度南方兵馬,負責徵繳袁術之事!

此言一出,小皇帝頓時意動,覺得李易能夠擔此重任,因爲當初就是李易將他從董卓的魔抓中救出來的,小皇帝對李易很有信心,但不等小皇帝答應,滿朝文武就異口同聲的表示了反對。

羣臣的理由很充分,比如李易的年紀,資歷,出身等等,甚至就連李易曾經在董卓身邊“潛伏”的事情,也被當做黑歷史給拎了出來。

小皇帝聽的是滿心悽楚,隨着年紀越來越大,他已經明白了許多事情,知道滿朝文武口中的理由不過是藉口罷了,真正的關鍵在於,讓李易這樣一個毫無根底的年輕人掛帥,戰事不順也就罷了,若是李易打敗了袁術,豈不是要羞煞他們這些名臣將帥?

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也是因爲李傕並沒有真正的爲李易出力,不然以性命要挾羣臣,非要李易當那個徵南將軍,想來朝堂上那些老傢伙在顏面與性命之間,肯定會選擇後者。

不過因爲李傕的這個建議,李易與劉表之間的那些齷齪也不可避免的放到了朝堂上進行討論,這次倒是沒什麼人再針對李易,畢竟人家被劉表刺殺了好幾次,到現在還忍着,真的挺不容易了。

最後,朝堂上雖然沒有針對袁術拿出什麼妥當的章程,倒是準備先下一道聖旨,對劉表進行訓斥,然後讓他全力抵抗袁術,將功補過。

但就在這道聖旨要發出的時候,荊州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好壞參半。

張允大勝紀靈,劉表爲張允請功。

袁術贈曹操兩萬兵甲,二人之間似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關係。

於是,朝廷對劉表的斥責收回,改爲嘉獎,勉勵,對於張允的封侯,也毫不吝嗇,允了。

不過對於曹操那邊,朝堂上各種說法都有,始終沒有定論,就那麼拖了下去……

天下風起雲涌,而作爲這一情況的主要推動者李易,此時正在太守府中唏噓着人算不如天算。

張允大勝紀靈,而且連戰連勝,得到這個消息,李易心裡的震驚可是比荊州那些人要強烈的多。

李易是個穿越者,雖然對正經歷史中的張允沒多少印象,可同人作品看太多了,張允同志一輩子貌似就沒打過勝仗,不是做小丑就是給主角當經驗值,這回連着車翻了紀靈兩次,堪稱逆天,李易能不驚訝麼?

直到李易拿到了前線傳來了情報,還有文聘從軍中得來的小道消息,兩相印證,李易只能感慨一聲——這也行!

其實,在張允得到劉表命令,讓他帶兵馳援江夏的時候,張允直接就虛了。

別誤會,張允是虛不是慫,因爲他有自知之明。

近有紀靈攔路,遠有張勳大軍圍城,叫張允帶着一萬多人去救援安陸,張允真沒那個信心。

奈何軍令不可違,而且下令的還是他舅舅,張允也大概猜到了劉表的想法,只能硬着頭皮,毅然決然的上路了。

因爲一開始有存了“打不過”的想法,張允路上行軍格外謹慎,又害怕遭到不知在何處的紀靈阻攔,張允便從軍中選了三千關係比較疏遠的人馬,讓他們從水路先行,吸引可能潛在的敵人,自己則是帶着大部隊沿着陸路,小心翼翼的往南走。

然後很巧的,張允的斥候發現了正往北行進的一支揚州兵馬,正是給曹操送東西的隊伍,也是紀靈下轄兵馬。

這支揚州軍之前收到消息,南陽方向的援軍已經走水路到了他們身後,認爲前方不會有危險,所以行軍時候很是大意,不想突然撞上了張允大軍,根本就沒有什麼戰意,於是揚州軍將領決定斷尾求生,留下千人與少量輜重阻攔張允,大部隊便開始逃遁。

白撿了一個勝仗,張允膽子也大了,得知逃走的那些人還有更多軍械,自然不會放過,於是領軍再追,而揚州軍方面,紀靈聞訊趕來增援,但匆忙之間紀靈沒帶太多人,張允的兵馬卻是剛打勝仗,士氣正高,又是以多欺少,於是第二次交鋒,張允再勝,紀靈不敵逃遁。

張允的兩連勝就是這樣的打出來的,李易瞭解之後除了感慨張允的好運氣,同時也是提醒自己,戰場中的決勝因素實在有太多太多,並不是誰拳頭大誰就贏定了,將來自己掛帥,千萬不能因爲對方不是名將就有所輕視,不然天知道會不會被類似曲阿小將之類的人物給翻盤。

李易還在感慨,卻忽聽身邊有笑聲傳來,擡頭一看,是郭嘉在樂,不由問道:“奉孝因何事發笑?”

郭嘉答道:“嘉是笑天不佑劉表,原本嘉估算江夏或可支撐月餘,但如今卻是,嘿嘿……”

李易不是很明白郭嘉的意思,便盯着他看,郭嘉乾咳一聲,不再賣關子,爲李易解釋道:“紀靈之所以敗於張允,固然是有運氣的緣故,但歸根結底,卻是張允處處小心謹慎,紀靈輕敵大意所致,縱然沒有那批軍械拖累,兩人交鋒紀靈也很難討好。”

李易恍然,暗想當初紀靈馳援的時候,若是能冷靜點,別小看張允,帶着大軍一起去,縱然張允再勝一陣,將那些軍械吃下,但紀靈轉眼就能帶着大軍將場子找回來,甚至是一口氣將張允的那支援軍吃下,這麼看來,紀靈確實是錯了。

郭嘉繼續說道:“此戰確實可以鼓舞荊州士氣,將之宣揚也是理所應當,但劉表卻不該爲張允請功封侯,一來如此會讓荊州其他將官心生不滿,二來也讓張允成爲了袁術的眼中釘,肉中刺,所料不差的話,袁術恐怕寧願放緩圍困安陸,也勢必要集合精銳,將張允這支兵馬拿下!”

李易深以爲然的點點頭,看着郭嘉的目光滿是讚賞,第一個問題,他雖然一時沒想到,但心裡多少有些感覺,但後面這點,卻是壓根沒想到的。

郭嘉搖頭道:“劉表對張允褒獎太過,彷彿荊州安危已經繫於張允一身……呵呵,若是張允有廉頗,李牧之才,自然可以成爲荊州柱石,但張允不過中人之資,劉表卻讓他擔負如此重任,無異於直接將張允送去了鬼門關啊!”

“嘉斷言,張允十日之內必敗,而張允一敗,劉表之前種種鼓舞之言,不但不能讓荊州士卒振奮,反而會越發頹喪,而安陸更是首當其衝,袁術只要猛攻,一戰可下!”

李易聽着郭嘉的分析,不由得想到了原本歷史中郭嘉給曹操說的“十勝十敗”,對郭嘉的眼光預判,當真是欣賞之極,心中一動,問道:“奉孝眼光,着實厲害,不如你我打個賭如何?”

郭嘉笑着拱手道:“主公請講。”

李易笑道:“倘若張允十日之內敗了,今次南下,你便擔任軍師,而且事成之後,也給你一個侯爵之位,如何?”

郭嘉當即對着李易拜道:“主公慷慨,嘉也就不客氣了……”

李易哈哈一笑,便要將郭嘉扶起來,這時賈詡自門外匆匆而入,有些疑惑的看了郭嘉一眼,然後對李易說道:“主公,剛剛從江夏傳來消息,張允行軍途中被紀靈設伏,張允不敵,全軍覆沒!”

李易聞言微微張開嘴巴,雖然知道郭嘉的推論必然不差,卻也沒想到張允的兵敗會來的這麼快!

郭嘉對此倒是絲毫不意外,摸了摸兩撇鬍子,有點小得意。

李易深吸一口氣,問道:“既然戰敗,那張允呢?”

賈詡答道:“張允被紀靈生擒,紀靈將其帶到了安陸,然後又讓揚州兵馬換上荊州士卒衣衫,借張允身份詐開了安陸城門,我方哨探傳出消息時候,安陸四門已經失其二,城陷已成定局!”

第222章 劉琦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722章 田豐剛烈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519章 戰、和、退第53章 當街刺殺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99章 三拜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148章 典韋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374章 狼煙起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380章 徵南將軍?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638章 陳國劉寵第67章 保命靈藥第355章 荊州陰雲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734章 大義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403章 荀攸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97章 居然是你第532章 王朗醉酒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595章 司馬氏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478章 委屈你了第737章 巡視第771章 投降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693章 翁婿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31章 高順升官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599章 段煨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722章 田豐剛烈第361章 意外的訪客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294章 袁術欲稱帝第445章 你把襄侯當什麼人了!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570章 鐵杵砸門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33章 董卓問計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397章 點將第648章 太史慈懷疑人生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279章 諸葛亮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計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319章 陸康有請第151章 削髮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