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荊州陰雲

就在曹操開始真正正視李易,並準備聯合劉表的時候,襄陽城上空,卻是籠罩着一層陰雲。

劉表不是那種殺伐果斷的無情之人,已入天命之年的他,老妻的病逝對劉表的打擊還是很大的,再加上最近察覺到的,一些明裡暗裡的異動,更是讓劉表的心頭就像是壓了一塊大石頭一般,沉悶的整個人都失去了許多生氣。

李易赴揚州與袁術相見,這讓劉表很是不滿,他也不信李易是爲了諸葛玄的兩個侄女,但他去信向諸葛玄問詢,諸葛玄卻一本正經的告訴他,李易就是爲了他那倆侄女,呵呵……

劉表很想斥責李易,卻開不了那個口,誰讓他沒幫到諸葛玄呢?

得知蔡邕現身宛城,劉表數次發信相請,語氣非常客氣,可謂誠意滿滿,然而蔡邕卻回信說年紀大了,腿腳不好,不想動。

劉表就想問問蔡邕,李易把你帶到南陽,你咋不說腿腳不好啊!

還有,李易派典韋去徐州,一路敲鑼打鼓,弄出了好大的動靜,同樣讓劉表不滿,李易太能折騰,弄得名氣比他這個州牧都大,這讓劉表如何能順心?

至於說買糧食什麼的,劉表倒是不甚在意,李易買了糧食,他就有理由給南陽斷糧了。

如果單單是李易那邊的各種表現讓劉表不痛快,劉表還可以將之視作癬疥之疾,真正讓劉表心中吃緊的,卻是襄陽,或者說荊州核心勢力的態度變化。

先是李易名聲在南郡忽然大漲,如此異動,劉表自然要調查一番,旋即得知,竟然是蒯家所爲,之後蒯良很快也主動去信向劉表解釋,說此舉是爲了化解雙方恩怨。

當時劉表覺得這個道理說得通,便也沒往深處想,但緊跟着,蔡家那邊也出了點問題。

蔡瑁的那個妹子莫名其妙的就病了,食不下咽,大過年的跑去宛城瞧病了。

這個事兒怎麼想都有點不對味,劉表心生警惕,便與蔡瑁重提兩家聯姻之事,蔡瑁雖然沒有拒絕,卻只說等蔡玉康復之後再定時日,這其中的含糊之意,劉表又如何看不出?

想到蔡玉跑去宛城的深層次緣由,以劉表的涵養也忍不住一陣羞惱,當即就想報復一下李易,奈何鞭長莫及,只能徒呼奈何。

至於說拿蔡家撒氣,他又沒那個底氣,而且真要那麼幹了,估計李易會拍手稱快。

於是,劉表不甘之下,便想了一個主意,決定讓蒯越復出,重爲荊州別駕,然而,當劉表親上蒯家拜訪,這才得知,蒯越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悄摸的離開襄陽,去了南郡居住。

這個情況讓劉表感覺非常不好,趕忙向蒯良去信,說明自己讓蒯越復出之意,並隱隱表示,今後荊州世家,當以蒯家爲首。

但過年時候,蒯良回到襄陽,卻是當面告訴劉表,蒯越復出,必然激化襄陽與南陽之間矛盾,於劉表不利,所以萬萬不可取,至於蒯越本身,有罪之身,就讓他老老實實在家讀書養性吧。

蒯良當時說話很客氣,彷彿是真的在爲劉表着想一般,可劉表聽了卻是隻感覺渾身滿是冰涼。

什麼不激化襄陽與南陽之間矛盾,說的好聽,其實就是蒯家不想與李易之間再生衝突罷了,再聯想到之前蒯良在南郡爲李易造勢的舉動,這其中深意,劉表一度都不敢往下想。

而在接觸蒯,蔡兩家之後,其他荊州官員以及世家,不知是得到了某種授意還是他們自己猜到了什麼,劉表總覺得這喜人對自己的態度也有疏遠,甚至有時候看待自己的目光也有些……詭異。

所以,這個新年,對劉表來說,真的是沒有半點喜意,老妻的離去,讓劉表萎靡的精神更是雪上加霜,甚至一度都興起過,向朝廷告病的念頭。

對了,這其中也有劉琦的功勞,天知道這位大公子是有多單純,竟然拿着李易的文章去向劉表請教,得虧劉表身體還算硬朗,不然怕是要氣抽過去。

劉表感覺這個州牧當的實在沒意思了,甚至就連一些昔年老友,都在書信隱晦表示,大丈夫應該胸懷寬廣如何如何,不要與年輕人動氣壞了名聲。

其實就是說劉表不該派人刺殺李易,將自己的名聲搞壞了。

劉表看到那些信就想吐血,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他絕對會真的叫人把李易弄死,哪像現在,明明什麼都沒做,名聲卻臭了。

不過劉表到底是劉表,原本歷史上,他可是掌控荊州小二十年啊,性格縱然不夠霸道,又豈會軟弱?

短暫消沉之後,劉表就在儘量不觸碰蒯、蔡兩家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

首先,劉表以新年述職爲由,召黃忠回襄陽,然後命黃忠獨領城外一部兵馬,約有萬人,原荊南一萬五千人,則由劉磐統領。

相較之前在荊南與劉磐共同掌軍,如今安排對黃忠算是有些提升,但黃忠離開了舊部,對麾下兵馬的掌控卻是遠遠不及之前。

說的現實點,在荊南,黃忠能殺了劉磐,自己掌控那支一萬五千人的大軍,如今雖然獨領一軍,但實際權柄卻是大減,如果不聽劉表號令,劉表馬上就能讓軍中心腹把黃忠給收拾了。

顯然,劉表知道黃忠兒子的事情,對黃忠是既想拉攏,又怕他倒向李易,於是就採取了這種手段。

劉表還問計於同樣回襄陽述職的江夏太守黃祖,希望黃祖就目前形勢給予幫助,最好是可以運作一番,讓黃祖回來防衛襄陽,換蔡瑁去做那江夏太守。

可黃祖雖然與劉表交好,願意幫助劉表,但讓他在襄陽,卻是遠沒有在江夏過得痛快,再加上此事操作起來太難,所以,黃祖拒絕了劉表的提議,不過黃祖也不是沒有表示,向劉表舉薦了自己的部將蘇飛,外加將兩千精銳交給劉表調派,這些人雖然不多,卻也不少,更關鍵的是,劉表用着放心。

此外,劉表也開始重用張虎陳生等原本並不受重視的將領,或是給予官位,或是賞賜錢財,拉攏之意明顯,同時也召回王威的兒子,也就是與李易起過沖突的王義,甚至還連升兩級。

諸如此類安排,還有許多,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有人看不明白,但隨着襄陽內外的變化,只要不是太愚蠢的人,都能感覺劉表這是在對付,或者說防備李易。

對於劉表的舉動,蔡家,蒯家,還有一些其他人,並沒什麼明顯反應,因爲劉表的手段比較溫和,並沒有在根本上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如果提出反對,那就是代替李易與劉表剛正面了,那樣顯然是非常愚蠢的。

所以,襄陽的種種勢力之間倒也相安無事,這種情形,也讓劉表找到了一絲慰藉。

然而,劉表的心境,隨着王璨的到來起了波瀾。

最初得知李易沒有親自來到襄陽,劉表是很失望的,因爲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給李易準備五百刀斧手,上演一出鴻門宴。

而王璨這邊,因爲蔡邕的敲打,還有郭嘉提供的種種信息,王璨進入襄陽是很小心的,以文會友什麼的,這種念頭只敢在心裡想想,根本沒有付諸行動,祭拜之事,也是規規矩矩,並無任何差錯。

奈何恨屋及烏,劉表看着王璨年紀輕輕,總覺得李易是輕視他,所以故意派了一個毛頭小子過來,再加上王璨相貌普通,不僅談不上儒雅,甚至還有幾分尖嘴猴腮的模樣,劉表是越看王璨越不順眼,只是王璨沒錯,他也不能隨便發難。

不過,讓劉表想不到的是,本以爲此事就此罷了,卻不料自己正心癢難耐的時候,王璨自己又送上門了。

“你說,李易又要收攏難民,還要老夫爲他提供糧草?”

這句話劉表幾乎是咬着牙說出來的,沒辦法,李易實在是太氣人了,之前李易讓出南陽官位任命之權,換了他對南陽的糧草供應,對此劉表覺得自己是穩賺的,可後來才知道,李易那廝不當人子,用自己給他的糧食,全都換了他自己的仁義美名,即便有百姓吃不飽,李易也是會長吁短嘆,說襄陽來的糧食太少。

還有比這更不要臉的人麼?

現在李易得寸進尺,又來要糧食,不用說,名聲什麼還是李易的,劉表不怒纔怪!

王璨跪坐在劉表對面,背後涼嗖嗖的,他到了襄陽也幾天了,雖然襄陽大多官員對他頗爲友善,奈何劉表始終用一種想殺人的目光盯着他,這讓王璨很難受。

不過嘛,文人,特別是文青,都是有點倔的,王璨雖然害怕,卻不慫,朗聲應道:“正是如此,襄侯途徑豫州,發現許多百姓無處安身,無米糧果腹,心中不忍,有意收攏,奈何自身財力有限,只能央求使君。”

劉表右手緊握着酒杯,手背上青筋凸起,看上去好像隨時都要砸向王璨的腦袋上一般。

此時劉表身邊還坐着幾人,分別是新任別駕劉先,張允,以及暫回荊州蒯良。

按說這時候應該把蔡瑁一起叫過來說事的,但劉表心中有了芥蒂,自然也不管蔡瑁了,至於蒯良會出現在此,主要還是劉表覺得蒯家還可以再爭取一下。

見劉表面有怒意,劉先不欲發生爭執,趕忙替劉表問道:“襄侯欲收攏流民,不知人數幾何?”

王璨尋思郭嘉那邊得到的消息,忍着牙痛道:“十萬!”

“砰——”

忽的一聲響傳來,卻是劉表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几案上。

衆人心中一凜,王璨還待說些什麼,就聽劉表怒道:“李易先後收攏流民數十萬,他是想做什麼!”

王璨心裡突突,脖子卻是一梗,昂着腦袋道:“襄侯爲大漢官員,自當想方設法照料大漢百姓,此乃官員當做之事!”

頓了頓,王璨又補充道:“襄侯說過,身爲官員,若不能爲百姓謀福,還不如趁早歸隱,爲有德之士讓位。”

劉表一聽這話,眼睛都瞪大了,在他聽來,王璨這是諷刺他,叫他給李易讓位啊。

好吧,王璨確實是有諷刺劉表的意思,畢竟劉表上來就用各種眼神敵視他,王璨自然是有脾氣的,而且那話也不是他胡編,確實是李易說過的。

眼看着劉表要暴走,這回輪到張允開勸了,不過張允很乾脆,直接說道:“主公莫要動怒,允以爲襄侯肯定非是有意……”

張允這一開口,劉先與蒯良都是下意識的偏頭,然後下一刻就聽到劉表怒道:“你給我住口!”

“喏……”

張允被吼得一抖,應了一聲,委委屈屈的退到了一邊。

緊跟着,劉表一指王璨,手指發顫,喝道:“來人,將他給我——”

雖然劉表很想說叫人把王璨給砍了,但他忍了忍,還是改口道:“將他給我亂棍打出襄陽!”

蒯良,劉先,張允,都是臉色一變,奈何劉表呵斥張允在前,他們這時候還怎麼開口?

然而正忙着生氣的劉表卻是沒發現王璨眼中卻沒什麼慌亂,反而隱隱有點興奮,不僅不怕,反而大叫道:“使君怎可如此!”

劉表已經沒興致再與王璨說話,一揮袖子,當即就有兩個武士入內,一左一右夾着王璨,就跟抓小雞一般將他往外拎去。

不過王璨雖然被帶了出去,可屋中幾人卻能聽到王璨的嚎叫不斷從外傳來:

“使君可以不顧襄侯,卻不可不顧百姓啊!”

“使君!還請看在百姓的面子上,給南陽一些糧食吧,襄侯爲了百姓,已經將私財盡數拿來購糧了啊!”

“使君……”

聽得王璨的那一聲聲的叫喚,劉表氣得臉色通紅,直到聲音漸漸消失,這才指着門外怒道:“如此斯文掃地之人,也爲王家子?”

劉表看着身邊幾人,希望他們附和一下自己,可劉表卻失望的發現,不光蒯良,就連劉先與張允都不說話。

劉表被氣得腦袋疼,想也不想便呵問道:“爾等爲何不言語!”

“唉。”

劉先輕嘆一聲道:“主公,失態了。”

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第569章 鄭家堡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230章 變賣家產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342章 一封書信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724章 爲了青州百姓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證清白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635章 劉繇第654章 以死謝罪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269章 袁術的現狀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205章 師尊的故交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18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第664章 張繡的發現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409章 先生可是荀攸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599章 段煨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60章 殉葬第410章 狼狽的袁術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672章 殺曹操,賞萬金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102章 貂蟬第456章 元龍有恙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93章 虎入困籠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616章 郭圖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310章 請留步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749章 矛盾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429章 任命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736章 稱帝?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83章 大罵張繡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57章 譙縣易主第280章 天賜之物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624章 謀定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91章 暗度陳倉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47章 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