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

糜竺面露爲難之色,現在他對於李易,只是感覺對方將來肯定比較厲害,但到底多厲害,心裡並沒有譜,自然也不可能產生像原本對待劉皇叔那般,賭上全家,跟着皇叔打天下的衝動。

再考慮到即將要在徐州仕官,真正成爲陶謙下屬,糜竺並不想太過直接的說出陶謙的汙點。

猶豫了一下,糜竺只能勉強說道:“名聲只是部分,世間之事何其複雜,還請兩位速速決斷。”

雖然糜竺沒說什麼實在的東西,但看他臉上的爲難,徐盛知道多半是真的,他可不敢拿家人冒險,又看了典韋一眼,便對着糜竺抱拳道:“既然如此……還請先生代爲安排,徐某在這裡謝過了。”

見徐盛做了決定,典韋也對徐盛說道:“莫慌,稍後我與你同行,你既然答應爲我主效力,此事又是因爲典某而起,我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糜竺見狀趕忙阻攔道:“典韋將軍莫要衝動,這些事情糜某隻是猜測罷了,未必是真,反倒是典韋將軍若驟然參與其中,卻是真的容易生出事端,且放心,糜某可以性命擔保,定然會將文向家人安穩送出徐州,典韋將軍只要在府中等待消息就是。”

典韋心中有愧,又是個直性子,覺得是自己連累了徐盛,哪肯安生呆着,當即還要再說,但徐盛已經想明白了此中關鍵,對典韋說道:“將軍無需爲盛擔心,盛不過無名小卒,陶使君縱然因爲事情不順,心生不快,想要懲治一二,但只要找不到徐某所在,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想來不至於過多追究,可如果典韋將軍前往,於外人眼中,此事大概就成了襄侯與陶使君相爭,關乎顏面,陶使君必然不會輕易罷手,而且更重要的是,最後無論結果怎樣,都對襄侯無益啊。”

典韋不笨,被徐盛一點,他也明白了,他只要參與,陶謙那邊爲了面子,肯定會動徐盛,那時候他縱然單打獨鬥不懼任何人,這裡畢竟是徐州,最後肯定要吃大虧的。

只是事情雖說是想明白了,但典韋心中那個鬱悶啊,鼻子裡噴的粗氣幾乎都要冒煙了。

眼看徐盛還在等着自己說話,典韋咧嘴勉強笑了一下,道:“既然如此,文向就不要耽擱了,快去快回……不,你就照顧家眷,先不要回來了,不過典某今日向你保證,陶謙如果沒有派人爲難你也就罷了,若是有,等我稟明主公,主公將來必然要爲今日之事要個說法!”

徐盛重點點頭,他是比較理智的,沒有說出要強留的話,至於典韋后面的話,雖然說讓一個太守爲了自己去和一方州牧較勁不太可能,但最起碼人家能有這個態度,還是比較暖心的,同時也讓他越發的堅信今日的選擇沒是正確的。

事情說定,糜竺便招呼人去給徐盛安排,他糜家能做得了那麼大的生意,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糜家在徐州每個縣城裡都有能夠使喚的人,其中還不乏一些官員,因此只是讓徐盛一家人安穩離開徐州,自然沒什麼難度,很快就吩咐妥當,並讓人將徐盛從後門送走。

辦妥後,糜竺見典韋還是憤憤不平的模樣,便勸慰道:“文向已經離開,安全無虞,典韋將軍怎麼還是如此氣憤?”

典韋搖頭道:“典某來徐州並無惡意,如今卻平白要被刁難,甚至還要逃竄保身,這等憋屈大丈夫如何受得下!”

糜竺聞言,啞然失笑,典韋反問:“先生笑什麼?”

糜竺心說你這傢伙太一根筋了,不過害怕捱揍,嘴上卻道:“如今天下紛亂,禮樂崩壞,不講道理的地方多了去了,糜某雖然不知襄侯志向所在,但必然不小就是了,而將軍既然作爲襄侯親近之人,也當看破這其中道理,不然如今也就罷了,將來待襄侯麾下人才濟濟,典韋將軍難道就打算一直以蠻力安身立命?”

典韋先是若有所思,隨後哈哈一笑,對着糜竺拱手道:“多謝先生肺腑之言,不過典某不是有什麼大抱負的人,什封侯拜相不過笑談,典某隻要頓頓有酒有肉,便已經心滿意足,此外,便是護衛我家主公平安,然後再無他求!”

糜竺看着典韋呆了片刻,然後苦笑着俯身行了一禮,表示欽佩。

隨後幾人再次坐下,一邊說一些瑣事,一面等着徐盛那邊的消息,過去差不多一個時辰,便先後有消息傳來。

第一個消息是說徐盛與家眷已經安然出城,讓糜竺放心。

第二個消息是果然有官差去了徐盛家中,只是徐家已經沒了人丁,官府中人無可奈何,只能回去覆命。

典韋有些後怕的拍了拍心口,對着糜竺鄭重說道:“多謝先生神算,不然今日就要禍事了。”

典韋這話說的情真意切,假如徐盛因爲他,家眷被陶謙扣了,典韋自忖以自己的性格,怒火一上頭,很可能會幹出劫牢獄的事情,真到了那一步,他也就把這趟差事徹底辦砸了,所以,他是真的後怕,同時也很感激糜竺。

糜竺笑着謙虛道:“糜某哪敢稱神算,不過是提前知道了一些消息罷,有所推測罷了。”

這時一直陪坐糜芳忽然開口道:“陶使君名聲一直不錯,不是暴戾之人,兄長究竟是如何看出會有如此變故的?”

糜竺對糜芳可就沒那麼和善了,眼睛一眯,問道:“此事你自己可想過了?”

糜芳一愣,下意識道:“自然是想過的。”

糜竺又問:“那你還不知道?”

糜芳語塞,一時間無言以爲,典韋看得好笑,替他解圍道:“還請先生明言吧,典某也好奇的緊呢。”

糜竺輕歎了一聲,這些話他原本是不想說的,但糜芳都問出來了,他也不好在瞞着了,於是說道:“典韋將軍,可曾聽說過彭城張昭張子布?”

典韋茫然搖頭,他一個大老粗,要不是來徐州一次,連彭城在哪都不知道,更別提張昭是哪根蔥了。

糜芳忽的輕“咦”了一聲,接話道:“張先生前段時間不是因事被使君下獄了麼?”

糜竺先是點頭,隨後又搖頭,道:“你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啊。”

“張子布乃我徐州智謀之士,素有名氣,我輩遠遠不如,過年之前,陶使君有意徵闢張昭爲官,但張昭不從,使君爲之大怒,認爲張昭輕慢於他,便以不尊長者衛由,將張昭下到獄中。”

糜竺頓了頓,面露唏噓之色,顯然是極爲不贊成此事的,只見他看了糜芳一眼,繼續說道:“因爲此事事關使君名聲,知情人三鹹其口,外人只知張昭被下獄,但具體緣由卻不清楚,糜某也是如此,不過此事中的蹊蹺之處太多,張昭來郯城也不曾隱瞞行蹤,因此聯繫前後,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內情的。”

“所以,有張昭之事在前,又有今日之事在後,雖然徐盛名聲不顯,但難保使君不會惱怒,糜某擔心會有類似之事再現,所以纔會讓徐盛與其家眷儘快出城。”

“原來如此……”

典韋作恍然大悟狀,同時微微撇嘴,有些瞧不上陶謙這人了。

最明顯的對比就是劉表了,同樣是請人請不到,劉表不管心裡有多鬱悶,最起碼的風度還是保持了,就算後來給龐季穿了小鞋,但也沒有造成人身傷害,可你陶謙直接把人下獄算是咋回事?

一邊鄙視陶謙,典韋也不忘在心裡膜拜了一下李易,畢竟李易的手段可比其他人高明多了。

一旁的糜芳聽了糜竺的解釋,很是慚愧自己沒能想到這一節,不過很快,他的慚愧就轉爲擔心,問道:“兄長,既然如此,陶使君會不會因此爲難我糜家?”

典韋聞言也趕忙看向糜竺,畢竟糜家如果被打壓,對李易也是沒好處的。

糜竺笑着搖頭道:“張子布被囚,是因爲他雖有名望,但家族根基卻是一般,而我糜家儘管名望不能與之相比,但生意卻牽涉了千萬百姓的生計,使君作爲徐州之主,自然要爲百姓考慮,因此我等只要不是太過觸怒使君,些許小事倒也無妨。”

糜芳聞言鬆了口氣,但典韋還有些不放心,說道:“既然先生這般說了,那典某也不再多言,只是將來萬一有難處,先生儘管帶話到南陽!都是自家人了,我家主公必然會出手相助!”

“呵呵,若有需要,糜某自然不會客氣。”

……

之後典韋就在糜家安頓了下來,等到一夜過去,根據糜竺得來的消息,陶謙那邊確實沒有爲難糜家的意思,也沒有再派人追蹤徐盛,畢竟徐盛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上面人不高興想踩他一下,踩着了不見得會有多少成就感,而落空了,大抵也不會太過失望,因此,這件事情算是不了了之。

等到中午的時候,後續的龐季等人也到了糜家,不過爲了避免不要必要的麻煩,隨行兵馬全都留在城外,入城了只有了了數人。

典韋因爲早到一天,便當仁不讓的爲雙方做起了介紹。

對此,糜竺的應對是很從容的,因爲他早就知道了來人的身份,只是當真聽了典韋的引薦之後,糜竺卻是大吃一驚。

因爲典韋這一行人中,多了一個本不該出現在這裡的人——豫州黃巾頭領劉闢。

原來當日典韋離開何儀營寨之後,已經決心投奔李易的劉闢與龔都擔心典韋之後路上會再遇到波折,二人商議了一番,便讓劉闢隨同典韋一同前往徐州,畢竟劉闢在“黃巾”這個羣體中還是有些面子的,遇到小毛賊典韋他們自行料理就好,若是遇到大股的黃巾殘餘,劉闢可爲典韋他們出面說和。

對如此好意,典韋自然不會拒絕,而且劉闢都表示出如此誠意了,典韋也不可能怠慢他,這才特意讓劉闢一起入城,介紹糜竺等人與他相識。

只是劉闢的出現對糜竺就有點震驚了,糜家商隊走南闖北,自然知道豫州的那幾股黃巾勢力,雖然不比正規的官軍,但不管哪一家把老老少少湊一湊,擺出來上萬人都是沒問題的,如今這麼大的一支力量忽然投靠了李易,而且貌似還是真心投靠,讓糜竺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還是低估了李易的分量。

不過,在糜竺重新揣度李易的同時,他也發現劉闢這位黃巾頭領的狀態有些不太對,言行之間非常拘謹,身上明顯缺少了一種大約應該被叫做“匪氣”的東西,出於多種心理的影響,糜竺言語試探了一番,卻是得到了一個叫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原來劉闢與典韋等人一路同行,近距離的見識了李易麾下那些正規軍的樣子,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感覺這些年帶的兵全都白瞎了,很是自慚形穢,讓本就帶着敬意而來的他徹底收起了身上的稜角。

也因爲這一點,劉闢還未見到李易,就主動向典韋表示,希望他們投奔李易之後,也可以如同李易的嫡系精銳一般訓練,對此典韋自然是一口答應,算是直接爲李易省去了招安後將黃巾人馬打散重編的問題。

在瞭解了劉闢的事情之後,糜竺對典韋等人的態度越發客氣,很順利的與龐季爲兩家的喜事定下婚期,而且糜竺還許諾,到時候他會爭取親自往南陽送親,面見李易,即便到時候徐州這邊實在走不開,也會讓糜芳代爲走一趟,算是誠意滿滿,只是在說到嫁妝的時候,糜竺卻是笑而不語,讓典韋等人很是好奇,但也不好多問。

因爲雙方相處的不錯,典韋等人是想在糜家多住上幾日的,不過在第三天的時候,卻是意外收到了李易發來的書信,典韋他們不敢怠慢,與糜竺確認諸多雜事已經安排妥當後,便動身前往揚州的陽泉縣接應李易。

說來很湊巧的是,典韋等人剛剛啓程,對李易惦記了許久的孫策,已經先一步到了陽泉。

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682章 禁酒令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79章 胡車兒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480章 夏侯淵認了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2章 我爲殺賊而來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150章 天下諸侯,愚蠢不過袁公路!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429章 任命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252章 再見劉琦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511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659章 豫州刺史,都督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447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563章 傷員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286章 自家人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34章 提議遷都第633章 求收留第650章 地道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377章 張允爲將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344章 恐怕難以長久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569章 鄭家堡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321章 爲大漢而死,理所應當第599章 段煨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124章 賭一個涼王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71章 入營第39章 赤誠君子李太白第587章 試探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448章 荊南人事第279章 諸葛亮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97章 居然是你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102章 貂蟬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92章 疑兵之計?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619章 甄姜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7章 酒尚溫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378章 何不請李易助戰第587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