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襄侯救我

袁耀的語氣不是太好,話語中隱隱帶着質問之意,與適才在門口寒暄時判若兩人,李易對袁耀如此態度,並不感覺意外,也不慌張,只是慢悠悠的拿起竹簡,看了看,然後重新放下。

原來,李易之前在竹簡上寫的那句話是:有人慾推諸葛亮爲袁使君繼任之人。

也難怪袁耀不淡定,寧肯自打臉面也要出來相見,換誰遇到這種忽然有外人要爭奪他繼承權的人,都不能忍啊。

換個角度來看,袁耀能耐着性子與李易相對而坐,認真談論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暴怒,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在袁耀的灼灼注視下,李易臉上沒有絲毫緊張,很是風輕雲淡的說道:“大公子如此看我,難不成以爲我是那推動之人?”

袁耀看着李易沒說話,只是眼神更加犀利,雖然他並沒有直接從李易身上感受到什麼明顯惡意,但他還是忍不住對李易有所懷疑,因爲他很清楚李易與諸葛家姐妹的關係,既然如此,如果諸葛亮能改姓袁的話,對李易自然是大有好處的。”

面對袁耀的目光,李易毫不心虛,歎了一聲,搖搖頭道:“大公子想差了,我若有那些心思,又豈會將此事告知大公子,而且還是孤身相見?”

……

袁耀皺皺眉,情緒稍緩,但依然沉着臉,問道:“那麼……還請襄侯不吝賜教,袁耀日後定然不襄侯指點。”

李易笑了笑,幽幽道:“那推動之人,大公子其實認識,而且……呵呵,正在這房間之中。”

“嗯?”

袁耀剛剛鬆緩的眉頭頓時重新皺了起來,而且比之前皺的更深。

“襄侯難道是故意來消遣我的不成!”

袁耀有些生氣了,李易既然已經否認,卻偏偏說那人就在屋中,如此難道李易說的那人是袁耀自己?

不要開玩笑好不好?

只是,面對袁耀那越來越惱火的語氣,李易卻是依然不爲所動,甚至,看着袁耀的時候,目光中還隱隱帶着幾分同情,看得袁耀很是不自在。

不多時,袁耀就忍不住怒道:“襄侯是說袁某自己吧?如此開玩笑,襄侯不覺得有失身份麼?”

李易收回目光,略帶惋惜的搖搖頭,然後平靜道:“易沒有開玩笑。”

……

李易那平靜的反應,讓袁耀感覺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渾身不得勁,同時也讓他心中越發焦躁。

眼瞅着袁耀就要失去耐心,李易幽幽道:“我說了,那推動之人就是大公子,可大公子爲何不信啊。”

袁耀被李易氣的呼吸都不大順暢了,低呵道:“你這完全是胡言亂語,不然難道袁某呆傻了不成!”

“胡言亂語麼……”

李易輕笑了一聲,擡頭看向袁耀,問道:“那請問大公子,之前不過遇到些許小挫,結果大公子就靡靡不振,甚至酗酒度日,這不是在告訴袁使君,大公子不堪造就,難當大任,請他另擇後繼之人麼?”

袁耀感覺自己的臉上就好像被忽然抽了一巴掌似的,火辣辣的,既有被李易戳破面皮的羞惱,還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只是以他揚州大公子的底氣,袁耀還是強壓着心中雜亂的想法,對着李易怒道:“你這是全都是無稽之談!”

李易暗暗撇嘴,無視袁耀的氣急敗壞,繼續道:“諸葛亮聰明伶俐,使君對其寵愛乃是衆所周知,更是當衆說過,有意讓諸葛亮改姓袁,這代表着什麼,大公子不要說不知道。”

袁耀臉色漲紅,他不知該說什麼好,其實,袁術想讓諸葛亮姓袁這件事給他帶來的打擊,並不見得比尿褲子那件事給他的打擊少多少。

“其實,若是大公子能夠孝順使君,敬重使君麾下賢達,莫說使君不會有讓諸葛亮改姓袁的想法,縱然諸葛亮真的姓袁,大公子又有何顧慮?”

“我之所以說,是大公子在推動諸葛亮上位,乃是大公子自己讓使君失望在先,如此,才讓諸葛亮的上位有了可能。”

如果之前袁耀還能強裝鎮定的話,現在他外表那層看似堅硬的外殼,已經被李易敲出了縫隙,都顧不得與李易計較,下意識的喃喃道:“我如何會讓父親失望,我自問從未做過任何悖逆之事……”

“唉!”

李易歎了一聲,道:“袁使君志向何其遠大,大公子將來想要繼承使君家業,又豈能庸庸碌碌?”

原本還想強行爲自己辯解幾句的袁耀頓時就熄聲了,因爲他無奈的發現,自己往日裡雖然沒啥大錯,但貌似的確挺庸碌的。

李易輕聲道:“其實,大公子爲何禁足家中,其中緣由,易也聽人說起了一些。”

袁耀聞言,先是一愣,隨即面色血紅,眼中冒火,拳頭更是握得緊緊的,恨不得直接砸在李易的臉上。

沒錯,袁耀是尿褲子了,很丟人,甚至在某個圈子裡面已經是人盡皆知。

但是,這幾天過去,不管旁人心裡怎麼想,又或者暗中如何編排,但還沒有任何人敢當面與袁耀說起這件事,就連袁術都沒有。

畢竟人都是要臉的,當面跟揚州的大公子說他尿褲子的事情,這可是往傷口上撒鹽,是要與袁耀結死仇啊!

可李易就這麼幹了,成爲了第一個當面說袁耀尿褲子的人。

而且,李易並沒有因爲袁耀腦袋上冒煙就放過他,繼續道:“大公子生氣了是麼?是啊,生氣是理所當然,畢竟這事擱誰身上,都是要發怒的,可是,易想問問大公子,大公子縱然怒火焚天,但可曾想過做些什麼,對那件事情彌補一二?”

“沒有,大公子始終躲在府中,借醉酒逃避此事,渾然沒有大丈夫該有的擔當!”

“你,你到底想說什麼?”

袁耀吭哧吭哧的問道,他此刻真的是羞恥道了極點,李易的每一句話都戳在了他的要害上,讓他羞憤不已,更難堪的是,李易的話都很在理,讓他連狡辯都做不到。

“當年項王擒得高祖父親,要將之烹食,大公子可知高祖是如何應對的?”

對於劉邦的黑歷史,李易也說不好這個年代的人是不是清楚,他也不等滿臉驚愕的袁耀回答,直接笑了一聲,道:“當時高祖對項王呼喊,我父即你父,分我一杯羹可好?”

“嘿嘿,此言可謂無恥至極,然而,最後高祖父親平安無事,項王身死,高祖還得了天下,大公子對此事作何感想?”

袁耀嘴脣動了動,他大概有點明白李易想表達什麼了,但不是很確定。

李易見袁耀不說話,便繼續道:“假如那日飲宴之上,是高祖遇到大公子的情況,大公子覺得高祖會如何應對?”

袁耀額頭上的青筋跳了跳,即便他們全家都準備向漢室開刀了,但如李易這般隨手就拿出劉邦開涮,還是讓他感覺有些恍惚。

而且,那種畫面也完全無法想象。

李易笑道:“當時換做是高祖,絕對不會跑,也不會動怒,我猜測多半是哈哈一笑,然後道上一聲,酒水太甜,茅房太遠,如此而已。”

“噗,咳咳——”

饒是袁耀滿心都是怨念,可聽到這句“茅房太遠”,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等強行忍住笑之後,他有呵斥李易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想想高祖的“豐功偉績”,多半真的能幹出這樣的事。

見袁耀臉上沒了之前那種要死要死的樣子,李易反倒是板起臉來,問道:“易打這個比方,不是爲了好笑,更不覺得那般說法如何羞恥,難道大公子還不明白麼?”

袁耀心中歎息一聲,當即就想點頭,但考慮到李易的來意,最終還是沒動,只是等着李易的下文。

李易一臉認真道:“莫說世人都會犯錯,即便如高祖,還有道儒先賢都不例外,所以些許錯誤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事後應該如何彌補。”

“大公子那日出醜,雖然丟了面子,大公子覺得難看,可說到底,只是一些面子罷了,並不是什麼要害之事,旁人縱然笑上一笑,但之後大公子還是大公子,無人敢因此就輕視了大公子。”

“只是,大公子卻是自己輕視了自己,這纔是真的讓人失望啊。”

說道這裡,李易故意停頓了一下,而袁耀見李易不說,猶豫了一下,然後向李易拱了拱手,道:“請襄侯繼續。”

李易點點頭,這才接着之前的話,道:“先是當時應對失當,讓使君惱怒,再然後禁足在家,又爲這區區小事借酒澆愁,不僅讓使君失望,揚州諸多官員,同樣失望。”

“還有剛剛,楊長史與李某拜訪,大公子卻因爲些許顏面,就拒絕相見,唉,非是李某自擡身價,但請大公子自問,如此作爲對袁使君大事是好是壞?”

“我……”

袁耀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袁耀雖然資質一般,但也知道,李易現在對袁術很是重要,他之前的無禮拒絕若被袁術知道,被訓斥是肯定的,甚至,還會有更多的懲罰。

李易繼續道:“易只是外人,再加上並無根基,說不好聽一些,若不是袁使君願意厚待,其實也無甚重要,但大公子又何故輕慢於楊長史呢?”

“楊長史?”

袁耀愣了愣,他卻是沒想到,李易還會拿楊弘說事。

見袁耀如此意外的模樣,李易語重心長的說道:“楊長史輔佐使君多年,且忠心耿耿,大公子應當對其敬重,厚待,然而大公子之前先是視楊長史有如無物,然後又小吏一般隨意驅使,如此作爲,除去平白寒了肱骨之心,對大公子有何益處?”

“我……我平日對楊長史也是敬重的,剛剛只是疏忽……”

袁耀想辯解一下,但李易直接打斷道:“殊不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袁使君大事何其重要,又豈能有所謂的一時疏忽?”

李易看着袁耀越來越白的臉色,知道自己基本上算是將他徹底震住了,心中稍稍鬆了口氣,然後歎道:“我之前說是大公子推諸葛亮入袁家,大公子還不信,那我現在再問,大公子近日來的諸多行事,且不說袁使君是否失望,只是將來袁使君威服天下之時,大公子若還是如此,斗膽請大公子自問,能否守得住袁使君打下的基業呢?”

袁耀情不自禁的握了握拳頭,這次他不是想打人,而是心中惶恐。

作爲袁家之後,袁耀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一直以來,並沒有多少危機意識,雖然跟着袁術學一些了禮賢下士的道理,但要說他真將那些東西如何重視,卻也不見得。

直到諸葛亮出現,袁耀這纔有了一些危機感,但即便是危機,他的感受也是有限,直到聽了李易的剖析,這才恍然察覺,自己好像不自覺中就走到了懸崖邊緣一般。

至於說李易的來意,說了這麼多,顯然是來幫助他的,雖然,對於李易爲什麼幫他,袁耀還不是很清楚。

袁耀此時很想向李易請教,但天生貴公子的袁耀,還不想就此低頭,貴公子的最後傲氣,讓他忍不住辯解道:“襄侯所言有理,袁耀受教,只是,諸葛亮雖然聰慧,但終究只是外人,耀就算再如何不堪,父親又豈會讓袁家基業落入外人手中?”

李易輕聲答道:“大公子說的不差,但是,大公子需要顧慮的,並非諸葛亮一人,而是所有如同,甚至還要勝過諸葛亮之人啊!”

“嗯?”

袁耀不是很明白李易的話,李易只能說的更明白一些,壓低聲音道:“大公子難道不知河北袁將軍與袁使君關係?”

“呼——”

袁耀的臉皮子忽然抖了一下,這回他真的怕了。

袁術與袁紹,原本可是親兄弟,只是袁紹後來過繼給袁成,如今的袁家,就血脈身份來說,應該以袁術爲首纔是,可事實上,世人說起袁家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多是袁紹,似乎只有袁紹纔是袁家主脈,袁術對此的怨念有多深,袁耀可是非常清楚。

而李易說起袁家上一代人的關係,就是想告訴袁耀,你如果不好好表現,你爹將來的基業就算不給改了姓的諸葛亮,但從袁家旁支裡過繼一個兒子,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袁耀關心則亂,越想越是沒底,他袁家子弟可是相當多的,有才華的自然不少,雖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凡事就怕萬一……

袁耀擦了把不知何時出現在額頭上的汗水,徹底放下了貴公子的架子,鄭重向着李易一拜到地,用略顯緊張的語氣道:“還請襄侯救我!”

第125章 此二人,不在華雄之下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243章 我要當院長第164章 讓權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75章 遷都之始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143章 我一肩擔之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624章 謀定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472章 陳宮進言第313章 李易的聘禮第299章 坑姐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513章 瞞天過海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368章 謀劃徐州第17章 遺世而獨立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466章 請陶使君救命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369章 袁術使者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749章 矛盾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679章 根基盡毀第379章 終見文聘第7章 酒尚溫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427章 誰爲荊州牧?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22章 再遇魏續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萬兵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619章 甄姜第633章 求收留第736章 稱帝?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455章 陳登第222章 劉琦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613章 修仙第598章 芥蒂盡去第685章 李進第729章 趙雲,見過襄侯第738章 張揚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182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證清白第258章 長安變化第547章 顧雍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185章 我夫君要勝過李易十倍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208章 那廝他竟然跑了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291章 挑撥二袁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82章 不接招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