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涼王府涼王墓

兩人距離很近,李易的口水都噴到了李莽的臉上,可李莽卻是生不出半點惱怒。

同時心裡暗驚,李易手上的力氣怎麼這般大?

眼瞅着再不說話,怕是就要被李易給生生掐死了,李莽終於睜開了眼睛,有些躲閃的問道:“我也想洗刷了那不乾淨的名聲,省的日後被人戳脊梁骨,被往日鄉黨友人看不起,可小人愚笨,實在是想不到半點門路。”

還有半句話李莽沒敢說,那就是忠義軍的名號別說李易給收了去,就算是沒收走,那又怎樣?

一個名字而已,旁人該叫什麼,還是叫他們什麼,甚至,正是因爲有了忠義軍的名,旁人反而會越發的嘲笑他們。

李易攥着李莽的手又緊了緊,問道:“我是誰?”

李莽楞了楞,但還是說道:“李督軍……”

“錯,我現在是大漢左將軍,也是太師心腹,國之棟樑!”

其實李易受封左將軍的事情這些士兵也都知曉一些,只是李易督軍時的表現對他們來說太過深刻,一看到李易就想起督軍隊,這才一時沒能轉過彎來。

“是,左將軍……”

李莽口中訥訥,他不知李易話中的深意,眼神中滿是迷茫。

李易比了一下手指,道:“你原本是個屯長,雖然只是軍中小官,但對於尋常人家來說,也算是有些成就,不會讓家中父母覺得丟臉。”

“可是,你,還有你們,知道我三個月前是什麼身份麼?”

不等衆人回答,李易就大聲道:“我只是一介白身,沒有顯赫家世,既不認得朝中顯貴,更無萬貫家財開路,可我現在呢,只不過短短的三個月時間,我已被太師倚爲心腹,受封大漢左將軍,還迎娶了朝中伏完大人的女兒爲妻!”

李易現在的成就,用後世的話來說正是“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其中崛起之快,放眼古今也少有人能級,不管是否喜歡李易這個人,可對於他的奮鬥過程,任誰都得說一聲佩服,現如今李易更是被董卓拿出來作爲榜樣一般的存在。

至於新被提拔起來的徐晃張遼,雖然也算耀眼,可跟李易的飛速提升相比,卻又不算得什麼了。

李莽作爲基層武官,他也知道李易的奮鬥過程,心中早就暗暗佩服,現在被李易本人當面現身說法,更是傾慕不已,但馬上又是黯然,道:“將軍不是一般人物,自然能名聲天下知,可我等凡俗,又如何能與將軍相比?”

李易緩緩鬆開了李莽,對着衆人大聲道:“你們可知三月後有一場全軍演武?”

“知道……”

“這便是爾等的機會,現在縱然被人罵做刑徒軍又怎樣,只要三月之後演武之時一鳴驚人,一舉奪魁,將那些今日看不起爾等的人踩在腳下,再打出忠義軍的旗號,到時候還有誰能輕視爾等?”

一衆士兵面面相覷,其實,這些人本身素質來講,在西涼軍中雖然不算太好,但也能算是中等水準,可要是讓他們在全軍演武中奪魁,那就太爲難人了。

且不提大名鼎鼎的飛熊軍,但凡手下有個幾千兵馬的將領,手下多少都有些精銳嫡系,與這些人較量,想要奪魁豈是容易的事?

見衆人明顯還是沒有底氣,李易倒也不意外,冷笑道:“這便是我瞧不起你們的地方,爲自己正名的機會有了,可你們卻是想都不想,還沒看到對手自己就先慫包了,連個拼一把的勇氣都沒有,如何叫人看得起?”

那李莽怯怯道:“將軍,非是小人不願博一場,實在是這三個月實在太短啊。”

這話倒是不錯,成就一隻精兵,往往都是從其他軍中先選出悍卒,然後再嚴格訓練篩選,幾番淘汰之後剩下的才能是真正精銳,他們這不到兩千犯過事的士卒,想要成爲精銳,就算往死了練,怎麼也得半年時間。

“你說的不錯,按照常理,三個月的確是有些短,可是,因爲有我在,三個月足矣!”

李莽有些希冀的看着李易,只是目光也不是非常肯定,而其他士卒的表情,也跟他差不多。

李易嘿然一笑,道:“你們說說,三個月的時間,是從一介白身成爲大漢左將軍,與將你們訓練成一批精銳相比,兩者,哪個更難一些?”

衆士卒面面相覷,毫無疑問的,前者更難。

精兵是能吃苦練出來的,可這官位,就算是腦袋拼掉了也不見得能有什麼結果。

“自然是將軍的左將軍更難一些。”李莽低聲道。

李易又對着衆人道:“你們呢,怎麼看。”

“前者更難。”

“將軍的左將軍來的不容易。”

“換做我等,一輩子怕也做不到。”

……

見衆人紛紛肯定,李易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再有一件事告訴你們,三個月後,你們演武如果不能奪魁,我便會提着你們徐校尉的頭顱去向太師領罪。”

“這可不是戲言,而是軍令狀,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

此言一出,衆士卒先是一呆,隨即譁然。

他們也都是當兵的,知道軍令絕非兒戲,卻是不知軍中竟然會有如此不通情理的軍令。

“或許你們中某些人會覺得立了軍令狀的人是徐校尉,與爾等無關,所以就沒事了?呵呵,那就錯了,現在這裡有小兩千人,對一個校尉來說,太多了,一千人足以,至於多出來的人,呵呵,你們覺得會怎樣?”

其實李易的意思是,不好好訓練的人,就扔出軍營,讓他自生自滅去,可這些士卒卻不那麼想啊,督軍時李易殺的人太多,他們情不自禁就覺得李易是要殺人啊!

一千九百多人,只留一千,其餘的全殺了,太特麼嚇人了!

驚駭之下,有人當即向前拜道:“小人願聽將令,日日苦練,絕不敢有半分懈怠,還請將軍千萬……千萬手下留情啊!”

有人帶頭,當即又有幾人拜了下去,同樣是向李易求情。

李易瞧見他們這反應,也是呆了一呆,隨即發現他們誤會了,不過看他們這反應,李易乾脆就將錯就錯了,幽幽一嘆,道:“我知爾等不易,我也非那好殺濫殺之人,只要不到那非常之時,我也不會行那非常之事,倘若爾等各個捨得在校場上賣力,我又何苦做那惡人?”

“你們可知曉,爲了讓爾等三月後成爲一支精兵,我與你們徐校尉三日夜不眠不休,特意琢磨了一套練兵之法,有此法在,三月之後成爲精兵不在話下,當然,前提是爾等不會偷奸耍滑!”

“我等絕對不會!”

“還請將軍放心,我等必然會日日操練絕不懈怠!”

“既然是將軍的練兵之法,李莽相信!”

聽到李易語氣放緩,這幫士卒不管內心如何想的,反正都是一個個趕忙表明立場,生怕李易真的動了殺心。

看着這幫不死不活的傢伙們終於有了一些精神氣,李易稍稍欣慰,點頭道:“諸位,擺脫刑徒軍的名號,成爲真正的忠義軍,機會只此一次,且行且珍惜!”

李易說完就往回走,後面的士卒們趕忙拜下相送,直叫旁邊的徐晃看的木等口呆,同時也是深感佩服。

這幫傢伙們真是欠罵啊,被李易連挖苦帶損的,只是給了一個忠義軍的虛名,實際上什麼實在的好處也沒許下,就讓他們“納頭便拜”了?

徐晃很是不解,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李易的話真的挺有煽動性的,最起碼他現在心裡就是熱乎乎的一片。

“將軍當真厲害,三言兩語便讓這些人可用,今早……唉,當時險些鬧出譁變,徐晃遠遠不及啊,真是慚愧。”徐晃跟到了李易身邊,小聲感慨道。

“呵呵。”

李易笑了笑,道:“公明莫要妄自菲薄,我只是明白了一些軍心罷了,當真練兵,還是要靠你出力的。”

徐晃詫異道:“軍心?”

“是啊,爲將,爲帥,可以不知個別士卒心中所想,卻要知道衆人心中所想,這便是軍心,然後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如此下去,即便不能讓士氣大振,卻也可以保證士卒可用。”

徐晃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年代沒有心理學一說,而李易雖然沒學過心理學,可他穿越之後,琢磨最多的就是這個了。

想了想,李易又囑咐道:“我看這些士兵心智遠遠稱不上堅毅,只是練兵也就罷了,想要成就大事,卻是要再加上一道,你可知當年冒頓單于,讓麾下士兵射其戰馬,有士兵不敢放箭,然後便被其拿下斬殺……”

給徐晃傳授了一個比較黑暗的招數後,李易就離開了軍營。

雖然想要把忠義軍變成自己的兵,可李易卻不想吃住在軍營,玩個同甘共苦,一同在泥坑裡打滾什麼的,作爲一個腦力勞動者,李易覺得那種拉攏手段實在是太LOW了,還是交給徐晃去做比較好,他只要隔三差五的慰問一下,以自身的奮鬥史爲例子,給他們灌幾口雞湯就好。

李易要讓忠義軍的人以他爲心靈座標,以他的話爲奮鬥方向,讓他們成爲徹底的“木偶”,李易所指,便是他們刀鋒所向,即便刀鋒面前的是董卓也一樣。

別了徐晃之後,李易就去了李儒府邸探望,記得歷史上李儒最後似乎是下落不明,之前有無生病卻是不知道,可李易最近看李儒的樣子,感覺他好像快要撒手人寰了,根本撐不到董卓翻船。

雖然不知這種情況是如何造成的,但李易心中卻是頗爲慶幸。

別看董卓給李易高官厚祿,隔三差五就賜下金銀珠寶,人人都說董卓是李易的伯樂,其實李易真正的伯樂卻是李儒。

讓李易殺董卓可以毫無壓力,但讓他殺李儒,李易的確能下得去手,但內心當真是有些糾結,如果李儒能夠安穩病逝,倒是讓李易省了一番功夫,而且沒了罪魁禍首,李易還能給李儒留下一絲血脈。

這次見李儒,除了探病之外,還因爲李易有一招棋要提前佈下,爲了避免有可能出現的麻煩,李易需得先讓李儒點頭,之前李易貿然勸董卓稱王的事情,已經讓李儒有些不滿了。

其實李儒思考之後,也認爲董卓稱王利大於弊,只是他覺得李易此舉有着邀寵之嫌,雖然贊同的李易的提議,卻也敲打了他幾句,讓他要務實,不要學朝堂上那些阿諛奉承之輩。

李易道出來意,李儒稍稍沉吟片刻,便應了下來,說是甚好。

然後,三天後,小皇帝正式下詔,冊封董卓爲涼王。

天下羣衆知道這個消息後如何反應且不提,西涼派系的人馬都是大喜過望,在他們看來,董卓封王,那就代表着距離稱帝不遠了,而他們也必然會跟着水漲船高,可將會是開國之臣啊,每人一個侯爵是妥妥的。

董卓也是心中暢快,於宮中大擺宴席,在宴席之上,李易便趁着董卓高興,向董卓進言,既然已經稱王,便應當有涼王府,如此才能名正言順。

之前不管是在洛陽還是長安,都是有着太師府的,不過董卓爲了威風,也爲了嚯嚯皇家後宮,不管休息還是議事都是在宮中的,太師府也成爲了一個擺設。

董卓起先有些不願,但在李易的勸說之下,想了想還是答應了,畢竟佔着皇宮,難免會給人一種賊寇的感覺,他現在稱王了,不想旁人還在背後罵他董賊,而且稱王當有稱王的禮儀,還混在皇宮之中實在不倫不類。

其後董卓便下令強徵了萬餘民夫,開始對原本的太師府改建,畢竟新起一座王府太麻煩,而且原本的太師府就是長安城中首屈一指的府邸,在這裡改建最是合適。

而提出這個建議的李易,看着涼王府一日日的添磚加瓦,心中冷笑不已,董卓若是一直住在皇宮,只近身護衛便有上百,一但有變,短時間還可聚集數千人,可若是董卓搬去了宮外的王府,待他上朝時着人將宮門一閉,屆時有張遼在內,徐晃在外,董卓縱然涼透了也不見得有幾人能趕過來?

記得歷史上董卓自己犯傻,放着好好的長安不呆,反而在外頭弄了個郿塢,結果被忽悠入城後身邊人馬單薄,這才被呂布殺死。

現在的董卓比較有上進心,李易不好提出修建郿塢,乾脆就整出個涼王府,實則卻是涼王墓,倒也算是異曲同工。

李易自認這一遭算計可謂完美,無人能發現半點不妥,卻不知,長安城中有一聰明人,卻是將他的一舉一動全都看在了眼中……

第727章 東平陵易主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685章 李進第48章 知我者,文遠也第332章 借一步說話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582章 迎天子入荊州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285章 不會辱沒諸葛之名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387章 請天子決斷第297章 原諒他吧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27章 誰爲荊州牧?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203章 劉表讓荊州第433章 軍元券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595章 司馬氏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531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329章 張昭在徐州?第771章 投降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44章 我來勸將軍消消火(求收藏)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708章 謝主公不殺之恩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175章 爲豎子不顧大局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266章 一錯到底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616章 郭圖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299章 坑姐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514章 摧牆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695章 絕不叛漢第439章 張闓來投第750章 農商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91章 暗度陳倉第475章 我是路過的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72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737章 巡視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39章 赤誠君子李太白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343章 安置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328章 主從相見第608章 親情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85章 此乃老夫義女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706章 臧霸第107章 不可與之相爭第771章 投降第276章 爲襄侯牽馬墜蹬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460章 劉備送禮第519章 戰、和、退第72章 督軍有難事第1章 翼德不要衝動第87章 小妹在這裡呢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339章 你果然在騙我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441章 南郡之變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26章 曹操呂布拜把子第656章 我可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