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六十二連勝

張遼一戰旗開得勝,稍微穩了問身形,便點選了他的下一個對手。

被選中的那人雖然只是個屯長,但一身武藝也是頗爲厲害,與周雄相比大概就在伯仲之間,同樣是屬於那種常人不願遇到的對手。

不過張遼在對陣時,同樣還是先守後功,一刀斬破那屯長的門戶,兩合勝出。

緊跟着,張遼點了第三個人,這次對方精明瞭,沒敢貿然上前,可就在他左右遊移的時候,張遼一改之前守勢,猛的大步衝上,虛晃一招騙了那人出刀斬空,然後趁機一腳將其踹了下去。

然後又是第四個,這次稍微麻煩點,張遼用了三刀纔將其拿下。

第五個……

張遼一路連勝,而且他所選的對手,各個都是精悍之輩,圍觀的衆人也看出來了,張遼不是眼力不好,而是故意專挑硬茬子來打。

剛開始還有人說張遼雖然武藝高強,但實在是有些太過猖狂,不將他人放在眼中,繼續下去難以持久,然而看到張遼連勝十陣,過招之人沒一個庸手,每次交手也是乾淨利落,最多不過五個回合……

校場內外上千人中,已經再無一人敢說張遼的半句不是了。

那些軍官們更是不斷的長吁短嘆,神色頹廢,還能提起鬥志的人已經不足兩手之數。

他們一半是被張遼的勇武震懾,自知不敵,另一半乃是因爲他們已經在心中承認張遼是新軍校尉的不二人選了,他們便是再如何努力,也爭不過如此猛將。

除非他們是李易的親戚。

待到張遼奪得十八連勝的時候,李易開口喊停,然後親自爲張遼送上了一大碗酒水,還有半斤肉食。

對於如此明顯的幫張遼回覆體力的行爲,沒有一個人覺得李易偏心,實在張遼已經證明了自身的實力,而且縱然張遼消耗了許多體力,旁人中難道就有誰是其對手了麼?

當然,衆人並不知道角落裡有個一直面的微笑的漢子叫做徐晃……

飲酒吃肉後,張遼再戰,再勝,衆人看着張遼在擂臺上那勃勃英姿眼睛都有些挪不開了,此時此刻,明面上的好手已經被張遼全部揍了一遍,剩下的應該已經沒人會是張遼的對手,也就是說,除非張遼體力耗盡,他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李易在一旁觀戰,看着張遼大殺四方也是心中澎湃,此時的張遼武藝很不錯,可心性上還沒達到巔峰,便已經有了如此風采,要是假以時日,給他成長的機會與空間,那威震逍遙津的張文遠又會是怎樣的無雙姿態?

李易表示很期待,不過,前提是需要張遼爲他而戰!

按照李易最初的要求,張遼答應幫忙送徐晃上位,具體要做的便是在徐晃動手之前儘可能多的將軍官中的強手體力消耗一次,最好再打消一下衆人的銳氣,等徐晃上臺後,便可砍瓜切菜般輕鬆取勝。

這樣做很穩妥,但張遼要消耗旁人體力,就不能速戰速決,縱然最後打了個十幾二十連勝,在旁人看來也只是厲害而已,遠遠達不到震驚的效果,距離揚名更是遙遠。

不過李易卻是借徐晃之口煽動了張遼一下,張遼只是一猶豫,就決定幹一把大的。

李易讓徐晃告訴張遼,今日這些軍官的水平太差,即便沒有張遼幫忙,徐晃也能穩勝,如此,就不需要張遼放水與他們纏鬥了,但機會難得,不如直接放手施爲,好好的打上一個痛快,也讓這幫西涼漢子見識一下一下幷州張文遠的威名……

張遼畢竟還年輕,一想到揚名,而且還是在西涼兵面前揚名,不由心中有點小激動,果然就開始大殺四方。

而且,徐晃建議張遼打個二十多場就好了,張遼卻是大手一揮,表示既然要打個痛快,二十場怎麼夠,他必須要把這六十多人全過上一遍才行!

徐晃當時都有點驚呆,沒想到張遼居然也有如此狂野的一面。

不過,張遼想打六十多場,他就必須保存好體力,因此他纔會在招式上屢屢行險,出現以暴露自身破綻來換取以最少的招式拿下對手的情況。

知道張遼的決定後,李易雖然有點詫異,但更多的卻是欣喜,如果張遼能在擂臺上連勝六十多場,今日過後,李易不敢說張文遠之名長安盡知,卻絕對能夠保證,西涼軍內上至董卓下到小卒,全都會知道有張遼這麼一號猛人。

現在張遼的日常工作就是替呂布在幷州軍中處理一下日常,看似權利挺大的,可呂布在受到一次背叛之後,對剩下的屬下看似信任有加實則卻是格外小心,擔心再次遭遇背叛,所以,呂布寧可人心不穩,也沒有給張遼多少兵馬,否則張遼要是職位足夠高,也就沒資格參與這場比試。

一旦張遼聲名鵲起,不管他心裡怎麼想,也不管呂布是否樂意,張遼都很難繼續鹹魚下去了。

擂臺上的打鬥還在繼續,在張遼打翻了第三十個人後,數騎快馬奔着校場這邊衝來,李易望了一眼,先是有些疑惑,隨即若有所思。

來人中領先那人到了擂臺邊上,深深的看了張遼一眼,這才翻身下馬,然後向李易拱了拱手,道:“李都尉這裡好生熱鬧,不介意樊某來看一看吧?”

李易笑着還禮道:“正好,‘主考官’只有我一人,難免會有人說我不公,加上樊將軍做個見證倒是正好。”

來人是樊稠,乃是董卓的親信將領,只是威望與手段不如李傕郭汜,雖然對董卓忠心耿耿,但權勢並不及二人。

不過樊稠身上的職務卻是極爲要害,他掌管了最爲精銳的三千多飛熊軍,不管是董卓身邊的防衛,還是小皇帝禁宮的監督盤查,全都是由樊稠來安排調配的。

樊稠與李易打過招呼,眼睛便定在了張遼的身上,目光中的炙熱直叫李易一陣惡寒,好在張遼打鬥時神色格外專注,不然鐵定要被這廝影響。

“這人便是那幷州張文遠?”

樊稠與李易說着話,不過目光依然捨不得從張遼身上挪開。

“不錯,正是他。”

樊稠看着張遼乾淨利落的又勝了三場,問道:“一共多少了?”

“已經連勝三十三場了。”

“嘶——”

“當真是一跳好漢!”

樊稠忍不住讚歎了一聲,然後目光轉向李易,笑道:“看來這新軍校尉的人選可以定下了吧?”

李易卻是搖頭道:“其他人還沒當過擂主呢,不好說,不好說,”

樊稠奇怪道:“這張文遠如此神勇,縱然太師見了,肯定也會歡喜的厲害,難道太白還看不上?”

看樊稠的神態,李易知道他多半是聽說了張遼的神勇,所以忍不住來看一看,再加上樊稠又是董卓的死忠,自然不想張遼這等猛將被埋沒了。

李易不置可否,反問道:“樊將軍看他還能再戰多少場?”

樊稠看看張遼的狀態,又看看臺下,眉頭一挑,道:“怕不是要打到最後?”

“英雄所見略同啊,哈哈!”

李易笑着看了樊稠一眼,就目前來看,張遼的確是要打到最後的,不想樊稠居然猜對了。

樊稠又感慨道:“我看這張文遠,除了受傷前的呂奉先,怕是再無敵手了。”

李易輕咳一聲,低聲道:“他就是呂布的人啊。”

“原來是呂……”

樊稠還要繼續說話,嘴巴猛的停住,詫異的看向李易,道:“張遼是呂布的人?”

“既然是呂布的人,爲何要來爭這個新軍校尉?”

樊稠雖然不是很聰明,但也不笨,新軍校尉的人選主要是從那些私兵中來的,可呂布乃是董卓義子,幷州一系的人馬雖然從關係上來講與西涼派系並不親密,可表面上來說,卻同樣是董卓的嫡系,如此一來,當真要走張遼,難免就會讓呂布不痛快,正如之前高順的那一事一般,

而且,樊稠聽到有傳言說呂布的傷勢就算好了也是廢人一個,無法再征戰沙場,董卓似乎也不再關心呂布,所以,雙方現在的關係很是微妙。

李易道:“其實我與張遼交情頗爲深厚,唉,不提也罷,其實我現在很是爲他擔心,他今日固然能夠技壓全場,可下次面見太師的時候,怕是就不會再有這般的鋒芒了。”

樊稠見李易不想提起呂布,也不再追問那個問題,說道:“爲何?我不信剩下的這些人中有誰是張遼的對手。”

李易一指又在點人上擂臺的張遼,道:“我若是他,今日最多隻打個二十勝,保證自己能面見太師就足夠了,似他這般不要命的一個個打下去,名聲是有了,可待到明日必定渾身筋骨痠軟無力,想要再戰,難了。”

“原來如此,那豈不是可惜了。”

樊稠咂咂嘴,他沒多少詭詐心思,倒是真心替張遼惋惜,不過馬上就眼前一亮,道:“倘若張遼過不去太師那一關,太白可否爲我引薦?”

似是擔心李易不答應,樊稠又嘿嘿笑道:“樊某聽說李都尉剛得了一支極爲漂亮的珊瑚樹,正好,樊某家中也有一支,送與李都尉剛好能湊成一對。”

這便是送禮了,李易自然不推拒,哈哈大笑道:“樊將軍怎麼如此客套,唉,不過我與張遼乃是友人,可否問一下樊將軍那邊的打算?”

樊稠也不隱瞞,原來他麾下掌管了三千多兵馬,但正職的校尉卻只有一個,缺編嚴重,偏偏他的職責還容不得疏忽,以至於許多事都得他親力親爲,累得要死,所以,看到張遼後,樊稠忍不住就心動了。

當然,雖然都是校尉,樊稠麾下的校尉,與董卓親口許的校尉含金量自然是不一樣,不過,對於張遼來說也算是不錯的前程了,不過前提是張遼需要。

李易當即答應幫樊稠引薦,至於具體如何處理,他卻是要考慮一下,畢竟樊稠的出現以及對張遼的招攬,完全是在意料之外的。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觀戰,時間過的也是飛快,校場上張遼一聲爆喝,將對手撞下了擂臺,沒錯,就是撞,一連鬥了六十二人,張遼的體力實在是見底,速度,力氣,下降了太多,最後這個對手明明是個一般的軍官,愣是消耗了張遼好大一番功夫纔將他料理。

之後張遼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顧不身上衣甲破損的狼狽,直接單刀點地,低着腦袋大口呼呼喘息,他真的是累壞了。

不過,儘管張遼的形象有些糟糕,在場卻是無一人敢小覷他,紛紛大吼道:“威武!”

“再打最後一個!”

“張將軍威武!”

……

以張遼現在的地位,還遠遠稱不上將軍,可是看他今天的表現,所有人覺得當上將軍對張遼來說大概真的只是一個時間,或者機會的問題罷了。

連續六十二連勝啊,在常人眼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張遼今天卻是做到了。

“還有最後一個麼?”

張遼甩了甩腦袋,望向臺下,徐晃正四平八穩的站在那裡,此時,徐晃也是第一次受到了許多的關注,旁人都在等他上臺,等他上去給張遼的連勝加上一比。

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張遼卻是緩緩直起身子,深吸一口氣……

老實說,張遼現在真的有強烈的衝動把徐晃喊上來打一場,因爲他實在是太喜歡這種感覺了。

張遼不好女色,不愛財帛,也一度自以爲淡泊名利,不想這個小小的擂臺卻是讓他的心開始燃燒,而且越燒越旺。

好在,張遼雖然喜歡這種被人認可,被尊重,甚至是被仰望的感覺,可他並沒有糊塗,吐出濁氣,對着四方團團抱拳,朗聲道:“張某怕是要讓諸位失望了。”

張遼開口,下面頓時一靜,聽出張遼似是不想繼續打了。

靜了片刻後,人羣便是一陣譁然,這都剩下最後一個了,你怎麼能夠說不打就不打了?

一陣吵吵聲頓時響起,當真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

張遼再次抱拳致歉,待衆人稍稍安靜,這才說道:“實在是張某體力大損,有心無力,而且——”

張遼頓了頓,伸手引向徐晃,笑道:“諸位或許不知,這位徐公明武藝可不亞於我,莫說現在,即便是張某全盛之時,與他較量也只是五五之數啊!”

第292章 玉璽,天子之物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206章 槍王童淵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592章 爭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擊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474章 撿柴火的小姑娘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271章 典韋東遊記(上)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608章 親情第96章 祖茂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399章 天子使者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70章 來自整個世界的深深惡意第259章 蒯家的決斷第280章 天賜之物第501章 天下第一仁義之人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665章 陳宮得寶馬第524章 陸康身死第343章 安置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119章 站樁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192章 公平一戰第308章 典韋入徐州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第722章 田豐剛烈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476章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685章 李進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640章 步步進逼第235章 諸葛要做小舅子?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動作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712章 袁譚第109章 陷陣一營,可敵萬人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219章 使君啊!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722章 田豐剛烈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102章 貂蟬第233章 在路上第83章 大罵張繡第649章 捨己爲人第348章 王璨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102章 貂蟬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218章 連名分都不要了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138章 董卓,死!第80章 屠村第734章 大義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