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

“二位叔父今日能到封之屬地,封心中甚爲感念,但雖在江東之時二位叔父已經是江東的中流砥柱,畢竟也已然是年至六旬,今日叔父到此,小侄若是再強求叔父爲小侄效命,端的是有些武斷了……”

聽到劉封說出此言,關羽和張飛心中皆是長嘆一聲,知道自己的兵權多半不能保住了,此時的關羽,的確已經到了六十二歲的年紀,張飛也已經是年近六旬,但是在戰場上,他們還並未顯示出什麼老態,所以忽然之間讓他們不再領兵的話,他們的心中也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傷之情。

但是顯然,劉封的話還並沒有說完,這一次停頓,關羽和張飛二人的神情盡皆落入了劉封的眼中。

“故小侄已然決定,是否繼續領兵在陣前與敵軍交戰,全憑二位叔父自己做主,只有一點,一旦二位叔父決定依舊替小侄在陣前廝殺,那麼便要與子龍與文長等人一般,每逢大戰聽從我之調遣,至於具體如何抉擇,全在二位叔父!”

這後半句話,聽得關羽和張飛又是一陣面面相覷,劉封對諸葛亮所用的方式,在關羽和張飛看來就是軟刀子,雖然給了諸葛亮一定的自由,但是諸葛亮在南陽的舉動也一定會在劉封麾下之人的監視之中,正當他們以爲劉封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對付他們的時候,劉封卻是將選擇權交給了他們自己,這無疑還是十分大膽的舉動,二人甚至心中猜想,若是將此時的劉封換成是自己的話,自己怕是都不敢說出這樣的話。

但劉封說完之後,並未再行出言,而是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關羽和張飛,面帶微笑的靜靜的等待着他們的出言。

此時已經留在房中的除了關羽和張飛之外,就只剩下關羽之子關平與關興二人,張飛之子張苞以及常年跟在關羽身側的周倉和廖化等數人,顯然這些人的去留和關羽張飛二人的決定都是息息相關的,解決了關羽和張飛二人的問題,剩下之人的問題迎刃而解。

關羽和張飛相互看了看對方,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猶豫,這顯然是一個之前他們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因爲之前的江東,是不能沒有他們的,沒了他們,他們的子侄輩又沒有完全的成長起來,江東是一定會垮掉的,所以他們不敢想象自己的年齡,直到今日。

關羽和張飛二人一看之下,看到了對方已經有些花白的鬚髮,也看到了對方已經不如二十年前寬厚的臂膀,的確,他們也可以似黃忠那般,古稀之年尚可以上陣殺敵,但是如今劉封的麾下猛將如雲,他們雖然可以補充到其中,但是卻再也起不到在江東或是之前在劉備麾下那樣的作用了,想到這裡,他們知道,可能到了自己退出這個舞臺的時候了,諸葛亮不過是四十剛過的年紀就已經離去,他們已然六十,又何必在此堅持。

終於,沉默了良久之後,關羽率先開了口:“且拋開我二人不談,我等身後這些人,不知子威想要如何處置?”

“皆是當打之年,若非不願爲我效命,自然是在我荊州或是益州軍中爲將!”

顯然,根據劉封所言,他對於關羽和張飛二人的子侄或是親信並沒有什麼不信任的表現,關羽和張飛並沒有做出最終決定的情況下,他便敢於說出讓這些人在他的軍中爲將這樣的話,自然也並沒有擔心他們聚衆有何不臣之心的意思。

聽到劉封這樣的表態,關羽再次和張飛對視了一眼,而後緩緩的對劉封言道:“既然諸葛亮都已然歸隱了山林之中,我二人比諸葛亮還大上近乎二十載,又有何臉面在這軍中與他人爭功,南陽乃是荊州之屏障,想來孔明選擇之地也是大好之所在,故我二人決定與孔明爲鄰,在荊州安享晚年便罷,在此期間,也可教給劉禪一些防身之術,倒也不算是全無作用,至於我二人之子,若子威不棄,就留在軍中!”

留在劉封的身邊固然能夠保全他們的威名和顏面,但是再讓他們和趙雲魏延等人一同爭奪功績,對於已然六十歲的他們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了,更何況他們若是依舊和自己的兒子們一同在劉封的賬下爲將,對於兒子們的成長顯然也是不利的。

所以,二人做出了這樣一個打消劉封的顧慮並且爲自己的兒子們讓路的做法,並且自己在南陽安享晚年,也是爲了讓劉封放心,以保全關平等人在劉封軍中的地位。

對於關羽和張飛的決定,劉封顯然感到了一絲的驚喜,他們能夠在這個時候急流勇退,無疑讓劉封省下了許多的麻煩,至於剩下的關平等相對年輕的將領,因爲他們之前在江東也是並沒有什麼根基,所以是不會起到任何不好的作用的。

劉封聞言後,笑言道:“既然如此,還請二位叔父這些時日暫且隨我到襄陽城中住上些時日,待得我遣人在孔明先生所在的那一片山中再尋得兩處可以縱情山水之間的地方,並且修葺一番,再請二位叔父前去常住,既然二位叔父盡皆選擇了在荊州久居,那關平,關興,張苞三位小將軍便在襄陽城中爲將,其餘人等,充實到上庸與陽平關行守衛之責,不知諸位對此安排有何異議?”

劉封趁熱打鐵,數句話就將這數人盡皆安排完畢,並且安排的不但讓關羽和張飛都比較滿意,就連之前劉封麾下的將領門臉上也都露出了一些放鬆的笑容。

原本江東的重要將領,可以說僅僅關平關興和張苞三人被劉封留在了身邊,而這三人顯然都是十分年輕,的確是能夠用得上的,像可能在軍中起到不穩定作用的周倉和廖化等人,都被劉封安排到了益州之地守城,在那樣的環境下,他們是很難會影響到原本的守軍的,至此,在數個時辰之內,江東的將領全部被劉封分化了下去。

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283章 龐統至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92章 緊鑼密鼓第172章 三計出第49章 救美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274章 開門見山後記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66章 斬使立威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242章 生擒活捉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61章 公瑾之邀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34章 戰神揚威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527章 論江東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170章 退張魯第376章 僵局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187章 王對王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191章 動作頻頻第532章 劉禪的欲擒故縱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8章 兵甲第109章 妥協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436章 動員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章 千人守城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228章 殺一儆百(第二更)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437章 硬碰硬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244章 折服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51章 見於堂前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87章 真真假假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5章 智計第257章 仁心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5章 剿匪第50章 萍水相逢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75章 夜談第452章 說服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377章 終親往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72章 暫且離去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89章 再續前緣